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辅周医案一则


断桥残雪sv
2011-01-29
最近书上看到一则医案,对其用方不解,请各位战友谈一下遇到这种病例会用何方?
陈某某,男,4岁半。1963年8月15曰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曰,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曰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曰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血栓: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3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曰请我院中医会诊。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
中医
全部讨论 (5)
最热
最新
最早

zhangai
2011-01-29
阳虚有湿,会考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薏仁败酱草。

yangmengqi
2011-01-29
个人以为诊断为肠风比较合适,当然是正气虽不能鼓邪外出,但尚能支撑,可以用小柴胡汤和局方消风散加减,柴胡8黄芩6人参3姜半夏6羌活3川芎3白僵蚕6蝉蜕6陈皮3厚朴6广藿香6大枣6生姜3生甘草3。

chc1977_22
2011-01-29
陈某某,男,4岁半。1963年8月15曰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曰,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曰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曰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血栓: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3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曰请我院中医会诊。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
“气血归经,本于阴阳”
“突然发热”
归经:阳
辩阳:热
“恶心呕吐”
归经:胃
辩气:逆
“抽风”
归经:肝
辩气:盛
辩阳:热
辨阴:虚
“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
归经:大肠
辩阳:热
辩湿:重
辩血:虚
据“五行生克制化原理”
阳经受邪,表里同病;肝阳上亢,热极生风,肝为阴,胆为阳,病在阳,诊断为表里同病少阳胆病合并阳明大肠病。
“面色转灰暗”
“右脉沉滞”
“息儿呼吸促迫”
归经:肾
辩气:虚
辩阳:寒
辩血:亏
“唇色淡红”
“苔薄白而腻”
“每曰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
“腹满不硬”
归经:脾
辩气:虚
辩阳:热
辩湿:重
“左脉弦大”
归经:肝
辩气:盛
辩阳:热
辩血:亏
“午前寒战,午后高热”
归经:阴阳
辩气血:午前人体阴气较重,邪气遏制阳气不生,体发寒颤;午后人体阳气较重,邪气与阳气相争,体发高热。阴阳互根,抑阳必损阴,阳盛必耗阴,所以不难解释病入肾,气血两亏。
“脉大急”
“语妄躁动”
“右脉沉滞”
归经:心
辩气:虚
辩阳:热
辩神:昏
据“五行生克制化原理”
心有邪热,少火不足。
热移小肠,少火不暖脾土,后天之气日衰。脾土弱,又为热邪所困,必生湿。
肝木盛,木乘土,又湿热困脾,清气不生则生浚泻,浊阴不降则生撑胀,伴发“里急后重”。
土不生金,火刑金,金弱则“母不生子”,肾气血两亏故而。
由于误治,腑病入里,转化为脏病。
肾气虚:西洋参
肾阳寒:炮附子、干姜
肾血虚:当归、生地黄
脾气虚: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
脾阳热:白头翁、穿心莲、地锦草、黄连
脾湿重:白豆蔻、厚朴、茵陈
肝阳热:羚羊角、钩藤、白芍、菊花
心气虚:人参
心阳热:知母
心神昏:麝香、冰片
久病必瘀:红花、红芍
风为痰生:瓜蒌、贝母、半夏

断桥残雪sv
2011-02-06
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方用桂枝加葛根汤: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上药用文火煎取180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染梨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按语:本为中毒痢疾,高热、脓血便,但面白、肢凉、恶寒战栗较为明显。据此,蒲者不落以苦寒清热解毒治痢之巢白,反用辛温之剂开表达邪,逆流换舟,使表开则里畅,热去而痢停。非善读仲景书之人决无此稻略也。(选自蒲辅周医案)

chc1977_22
2011-02-06
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方用桂枝加葛根汤: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上药用文火煎取180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染梨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按语:本为中毒痢疾,高热、脓血便,但面白、肢凉、恶寒战栗较为明显。据此,蒲者不落以苦寒清热解毒治痢之巢白,反用辛温之剂开表达邪,逆流换舟,使表开则里畅,热去而痢停。非善读仲景书之人决无此韬略也。(选自蒲辅周医案)
“暑”,热。热者炎上,统归于心。“心有热,下移小肠”,暑邪所犯之脏为心,腑热仅是标象而已。诸湿,皆来自于肾、脾、肺,肾为本,脾、肺从之。
“辛凉外加”,此病例中描述“上午寒战,午后高热”。“寒战”此为太阳经气寒证,风寒郁表,且有“紫绀,肢凉”,乃为少阴太阳同病;“高热”此为阳明经气热证,且风邪郁表,无汗。
文中重用辛温发汗竣缓之剂,尚未用麻黄汤之发汗竣剂,就是考虑到邪强正弱,发散之力过强,正气必损,从而邪气循经入里,而产生变证坏病。可见蒲辅周先生医道之深。
葛根药性辛凉,药效起阴,疏散风邪;桂枝温经通络,散风解郁。一左一右,都为达表君臣之药,寒热相兼顾;后方所用荷叶、粳米祛热存阴,实为常用温病治疗之要法。
蒲公一针见血指出,小儿病在太阳、阳明两经,见证用药,故组方君臣之方药多为辛温、辛凉。
翌日,风热、风寒至邪已解,“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
“小腿至足无汗”湿热互结于内,表解内结。湿热互结于脾,茵陈辈解之。
思考:考虑到胃气尚存,正气不衰,故从表而治,杂重之病从易而治。太阳、阳明两经病邪已去,转而攻里。倘若外感病,虚人伤寒建其中,那么实人伤寒解其表,或表里同治,不失一般之法。
上文,笔者考虑到热为寒所变,而没有领悟到是太阳传阳明,且正邪在反复对抗拉锯的辩证过程。
良医治人,蒲公名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痢疾
急性危重中毒性痢疾治案
[转载]破译“病机十九条”
桂枝加葛根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加大黄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大黄汤医案 | 道医网
小儿高热如何治?纯中药一剂退热不复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