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老师再谈《山花碑》文义浅识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搞学术研究不是我的专长。严格地说,我根本不知道学术研究做什么、怎么做。偶尔地写点见闻随笔,也只不过是当作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而已。因此,我写作时,只凭当时的直觉和感想逐思走笔,不愿意去翻阅资料,查证观点的可靠性。因为我觉得如果那样做的话,写起来会束手束脚,且有“削足适履”之嫌。还不如将以往的见闻在心里形成的感想随便谈谈,即使是由于眼界狭窄、知识浅薄,造成所思所想毫无价值,或者直接就是错误,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它就只是一个学习的历程而已。
就拿这次突发奇想的辨识《山花碑》的文字来说,缘起也只不过是那天和单位领导去庆洞村委会办事,就便取道进了一趟圣源寺,见到并提起了《山花碑》。然后就勾起了些些之前对《山花碑》见闻感想,一思扯而千思动,越想越多,越想越乱,就有了“重读文本”的想法。
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前贤解读过《山花碑》的文字内容,有些资料也是可以找到的。然而,就是因为我能找到的这些资料里面,对《山花碑》文字解读的有些内容,我是明显能察觉到有不对的地方的。因此,与其受其影响,不如自己重新解读。我作如是想。
当然,我之所以觉得现有资料里有明显误漏的地方,是因为我多少已经阅读过这资料了。即便我是不理会现有前贤的资料去“重新解读”,但我对资料的见闻以及一些理解,多少肯定还是会左右我的“重读文本”。因此,与其说“重读文本”,倒不如说是把学习体会再重新整理一下。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就在网络上找了一张《山花碑》的拓片,并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又生发出许多零碎的、杂乱的想法。记录完之后,我索性将这些零乱的想法写成了学习体会。于是就有了之前的《〈山花碑〉文字浅识》一文,其实就是以我粗浅的见识去辨识《山花碑》上的文字而已,只是有些零乱的想法,顺便提了一下。
在撰写完学习体会后,随即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碑文辨识记录下来之后,是不是可以通过它去再进一步解读一下碑文的意思。当然,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山花体”诗歌“押韵”的要求进一步解析《山花碑》“用韵的形式”,以及碑文中哪些字是汉音白读,哪些字是汉字白译。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这里提到的“用韵形式”和“汉音白读”、“汉字白译”几个提法。简单地说,诗是一种韵文文体。即是要求押韵。可以在古人的创作过程中看到,押韵有“一韵到底”、“换 韵”、“几韵交替”、“明韵”、“暗韵”等多种形式。《山花碑》到底属于哪一种?“汉音白读”就是大家说的借词,比如汉语中的“沙发”(sofa),白语中的“虎”(hut)。即读原字词读音或其变音。“汉字白译”是指某个汉字表示的事物的白族语言语音。还是以“虎”为例,白语读“laod”。也就是说,在文中可能标记为“虎”这个汉字符号,但要读“laod”这个方言语音。因为这几个概念是我“随手抓来”的,所以特别说明一下。当然,或许别人之前也有提过,只是我没注意到,那就当作画蛇添足吧。
有了上述的想法之后,我就尝试着去解析、译注碑文了。但是我发现很多地方我都拿不准,只不过隐隐约约的有这么一种直觉或者说感觉,而我就是单凭着这种感觉去解析、译注碑文的。由此可见,里面必定谬误不少。而且许多地方都只能标注“存疑”、“待识”等记号。不过,毕竟这只是一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这样标记或许更有助于以后的学习——或许哪一天就在什么资料上就找到答案了。
词记山花·咏苍洱境
词寄山花·咏苍洱境
“苍”字在碑文中是“上山下倉”,与“苍”字的繁体字“蒼”稍有区别。之所以一眼就认定为“苍洱”,是因为该词在大理地区使用比较广泛,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固指“苍山”无疑。
苍洱境锵翫不饱,造化工迹在阿物。南北金锁把天关,镇青龙白虎。
苍洱景致赏不足,造化迹象在何处。南北金锁把天关,镇压以青龙白虎。
“阿物”为何义不解,且作“何处”猜想。存疑。
“金锁”“天关”形容山川险峻、城池坚固。
山侵河处河镜倾,河侵山处山岭(外辶内上土下兑)。屏面西(左氵右雪)十八溪,补东洱九曲。
山推河镜欲倾倒,河抱山岭还环绕。苍屏西淌十八溪,注入洱海东水道。
“侵”为何义不解,直觉是“山水穿插、衔接,呈倾轧、推移之态”,或喻此意。
“(外辶内上土下兑)”未查得其字。最初识为“绕”的古体字“遶”,但拓片中不能确认。其他资料中见此字,且从之,故如是标识,存疑待识。
“(左氵右雪)”按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大致是雪融化成水汇聚成溪的意思。
“曲”有水边弯曲的地方的意思。
(上艹下伽)蓝殿阁三千堂,兰若宫室八百(合字少中间一横)。雪染点苍冬头白,洱河秋面皱。
园林殿阁三千座,寺庙宫室八百阁。点苍冬雪群峰白,洱河秋风波面蹙。
(上艹下伽)”根据全句义能确定即为“伽”,读音和“茄子”的“茄”一样,可能是两字的误记造成了书写重合。“伽蓝”来自梵语音译,原意是僧众居住的园林,专指佛教寺院庙宇。
“兰若”也指佛寺。
“(合字少中间一横)”本来辨识时以为是“合”字,细辨之下发现不是。见有的资料认为是“谷”字。单从该字在碑中的字势来看,整体重心稍微下移,似上头笔画缺失,确有“谷”字的可能。但该字所在部分碑文完整,似无残破痕迹,不可能是由于碑文漫漶所致。当为书写时造成。结合诗文全句含义,还是觉得“合”字较为稳妥。“合”古时也写成“閤”,而“閤”又与“阁”通。“(合字少中间一横)”该字或许就是“阁”的意思。
五华侣你(左歴右刂)霄充,三塔侣你穿天腹。凤(左羽右戈)山高凤凰栖,龙关龙王宿。
五华楼高冲霄耸,三塔巍峨插天矗。凤翼山高凤凰栖,龙关上头龙王住。
“侣”碑文原字为左亻右官字去宝盖头。参照后来碑文“聚散侣浮云空花”推断,当为“似”的异体字。
“(左歴右刂)”未查得其字,根据全句含义,“(左歴右刂)霄充”当与“穿天腹”相同或相似。
“凤(左羽右戈)山”不知何处,今洱源有凤羽,宁无是乎。“(左羽右戈)”未查得其字。待识。
夏云(左亻右去)玉局山腰,春柳垂锦江道途。四季色花阿(外门内袁)(外门内袁),风与阿触触。
夏云去山玉局腰,春柳垂路锦江道。四季花色满林园,清风吹来香袅袅。
“(左亻右去)”字典中见有其字。驱逐、去除之义。
“(外门内袁)”疑为“园”字碑文脱落所致。“阿触触”不解,或为白族语言的汉字标识。待识。
跳仙人出(党)游遨,胜姮娥入宫伽舞。(薮)压蜀锦出名香,(上左口右刃下六少头点)崀无价宝。
跳仙人出原遨游,胜嫦娥入宫跳舞。堆压蜀锦发清香,无价珍宝不胜数。
“(党)”拓片中似“党”字,“党”在古文中有“乡党”之义,而在白族语言中“党”这个读音有“原野、野外”的意思。如“田原”白语称“jit dat”。放在这里也能讲通。
“(薮)”碑中原字与之稍异,但“薮”有“草木聚集”义。置之全句亦通。
“(上左口右刃下六少头点)崀”不解何义,待识。
夺西天南国趣陶,占东土北阙称谱。秀雀翫景鸣(左口右轰)(左口右轰),蝉吟声(左口右欲)(左口右欲)。
趣事当夺西南冠,风土堪并中原美。珍禽弄景鸣不绝,噪蝉吟风声不止。
“趣陶”是指“赏心乐事”。“陶”是快乐的样子。
“东土北阙”为东方和北方,对于西南地区而言,当泛指中原地区。
“称谱”是指类别、级别对称。
“(左口右轰)(左口右轰)”“(左口右欲)(左口右欲)”皆为拟声词,加“口”或为标识声音用。
金乌馺散天上星,玉兔打开霄面雾。黄鸳白鹤阿双双,对飞喀啄啄。
太阳驱散天上星,明月拨开青霄雾。黄鸳白鹤一双双,比翼寻食飞来去。
“金乌”为太阳的别称,传说太阳为“三足金乌”,故有此称。
“玉兔”为月亮的别称。相传月亮上有月宫,嫦娥、玉兔、蟾蜍等居其上,还植有桂树,故古人诗词中常以玉兔、冰蟾、桂影等作为月亮的美称。
“阿双双”即“一双双、一双一双”之意,此类乃白族语言中特有表达方式,今之方言中亦犹常见。
“喀啄啄”或为白族语“ga dv dv”的汉字标识,意为“啄一啄”。
钟山川俊秀贤才,涵乾坤灵胎圣种。曾登位守道结庵,度生死病老。
山水灵秀聚贤才,乾坤浩荡养圣士。愿守大道结庐庵,超度生老与病死。
“守道结庵”大义是指艰苦修行。
尽(日)勤功把节操,连夜观参修求好。大夫在处栽松柏,君子种梅竹。
尽日用功守节操,连夜勤参修善福。大夫居处栽松柏,君子居处种梅竹。
“尽日勤功”和“连夜观参”比喻修行的勤奋。
方丈丘烧三戒香,斍苑中点五更烛。云窗下扸大乘经,看公案语录。
禅室中烧三戒香,觉苑里点五更烛。云窗下析大乘经,阅读公案和语录。
“斍”是“觉”的异体字。
“扸”同“析”。
“公案”乃表现“禅机”、“禅语”的佛教故事。
煴煊茶水(上此下夕)呼(左口右着),直指心(左口右宗)(上此下夕)付嘱。菩提达磨做知音,迦叶做师主。
茶水冷热是说明,直指禅心是叮嘱。菩提达摩做知音,迦叶尊者做师祖。
“(上此下夕)”字典中见其字,两音,一读“些”,一读“锁”,皆注为云南彝族姓氏。在此处不知何义。存疑待识。
“(左口右着)”未查得其字。待识。
禅宗公案有“唱茶”一首,阐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明心见性”禅学妙谛。
南北朝时期,菩提达摩东渡传法,将禅宗带来中国,是为中国禅宗初祖。
昔在灵山传法会上,“佛陀拈花,迦叶一笑”,尽得“以心传心”禅宗妙法。
盛国家覆世功名,食朝廷尊贵爵禄。慈悲治理众人民,才等周文武。
盖世功名兴国家,尊贵朝廷食爵禄。慈悲治理众人民,才德堪比周文武。
“周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泛指圣明的君主。
恭承敬当母天地,孝养干子孙释儒。念(礼)不绝钟磬声,消灾难长福。
敬奉天地如父母,孝养子孙致释儒。钟磬不绝礼仪家,灾难长消人永福。
“释儒”指佛教和儒家。大理地区长期三教并存,相互融合发展。出现研习儒典的僧人和研习释典的儒士。
行仁义礼上不轻,凶恶弊逆上不重。三教经书接推习,漕溪水阿嘝。
行仁义上不轻慢,为恶逆上不敢沾。儒释道书苦究习,且看漕溪水潺潺。
“行仁义礼上不轻,凶恶弊逆上不重”表述上有些拗口,但意思还算清晰。姑置之以待进一步分析。
“漕溪”:禅宗六祖慧能在漕溪宝林寺演法扬名,故漕溪被视为“禅宗祖庭”,又喻指佛法。
“阿嘝”字典中查见“嘝”字,标注为“量词,蒲式耳的旧称”,由此可见,“阿嘝”就是“一嘝”的意思。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蒲式耳”是英美制容量单位,怎么会在明代时期大理地区出现。或许还有其他含义,存疑待识。
长寻细月白风清,不贪摘花红柳绿。用颜回道譃浮生,得尧天法度。
常寻觅月白风清,不贪接花红柳绿。用颜回道述浮生,或许得尧天法度。
“颜回”又名颜渊,是孔子的弟子,德行第一,为世人所推崇。
“浮生”形容人生虚浮不真实。
“尧天”出自成语“尧天舜日”,形容盛世气象。
游翫在伪(左亻右去)骨石,有去在威仪模草。风化经千古万代,传万代千古。
游玩在奇山怪石,回去时德风偃草。风化经千古万代,更流传万代千古。
“伪(左亻右去)骨石”不解,待识。
“模草、风化”:《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义是说: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吹过来,草就随着风的方向倒。以喻德化。故说“风化”。
阿部遇时宜心欢,阿部逢劫催浪秃。天堂是荣华新鲜,漂散成地狱。
遇时得势心欢喜,逢劫遭灾情抑郁。天堂虽荣华光鲜,转眼漂散成地狱。
“阿部”是“一部”或“一步”之意。
“催浪秃”不解,但通过前后两句对比,大致可以明白其义。“遇时”对“逢劫”意思是截然相反。那么推断“催浪秃”的意思和“宜心欢”应该也相反。待识。
分数哽侔土成金,时运(车)(舛)金成土。聚散侣浮云空花,实阿芣不无。
命数侔合土成金,时运不济金成土。聚散似浮云空花,到底一切都归无。
“(车)(舛)”拓片中该处碑文漫漶,然依全句义,“命运好时土成金,命运不好金成土”,因此“舛”可确定。
“实阿芣不无”不解。
有之识景上头多,但于知心上头少。杨黼我(左舌右拿)空赞空,寄天涯地角。
用于识景上头多,用于知心上的少。杨黼我拿空赞空,寄情于天涯地角。
“(左舌右拿)”未查得其字。待识。
“有之识景上头多,但于知心上头少”与前边“行仁义礼上不轻,凶恶弊逆上不重”表述一样,用汉语习惯读起来有些拗口,或许是方言表达习惯。待识。
除了以上这点认识以外,在参照碑文析义过程当中,我还发现两个小问题,顺带提一下。
第一,《山花碑》全文用汉字书写,无论是白语汉标,还是白语汉译,无一例外。而且,除了其中极个别的几个字额外增加了偏旁符号外,几乎都是非常规范的汉字繁体字。然而,当中也有几个“特殊”的字,如“风与阿触触”一句中的“与”字,当然,它不一定是“与”;“跳仙人出党游遨”一句中的“党”字,当然也不一定是“党”;“(左口右上刃下六字少上一点)崀无价宝”一句中的“宝”字;“黄鸳白鹤阿双双”一句中的“双”字,都是与现在使用的简体字一样的字符。是当时即有此简化写法,还是有其他意思,有待进一步辨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白语汉标”和“白语汉译”两个提法。“白语汉标”就是用和白族语言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字符将白族语言记录下来。“白语汉译”是抛开白族语言语音将其翻译成与之含义相同或相近的汉语语汇。
第二,《山花碑》之所以叫“山花碑”,是因为作者在开头已经注明“词记山花”,即以“山花”这种已有的诗词体式进行创作。而无论是前面提到过的可能与“山花体”有联系的“山花子”的创作也好,还是前人对“山花体”的研究也罢,除了“山花子”词牌要求“过片对仗”外,似乎没有更多对“对仗”的要求。而此《山花碑》却从头到尾每一小片的“前两句”都对仗。明确这点,对于诗文字词的解读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仗”诗文前后句的对照互参,大致确定某个词的词性以及其含义。

作者:杜建锋

值班编辑:lit zel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文第一碑:《山花碑》
云南古代名人杨黼
殷群 寸云激 | 白文文献的研究与新发现
【东汉】张景碑碑文欣赏(隶书)
​九座著名无字碑
浙江第一古碑!《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