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熤墓志铭考——风流难掩社稷功

风流难掩社稷功,魏书纪传有认同。
宗祧东汉张平子,营建北魏佛道宫。
伽蓝篇壮山河色,永宁塔高与天通。
幸喜一纸留身世,不使丧灭烟尘中。

      地不爱宝,石刻频出。张熤墓志是在书法艺术史上很有价值的一件历史文物,它为富有创造性和美学价值的北朝书法增添了新的珍贵资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同时它也还原了当年那一段已被尘封的历史。

张熤墓志铭局部图


      张熤墓志铭,失盖,在坊间偶然获得一张拓片。墓志拓片高宽各八十七厘米。志文正书三十六行,每满行三十六字,有棋盘格。志文如下:

      祖小逥,幽州治中,渔阳太守(空一格)。祖母河内司马氏,父叔蕃,使持节,镇西将军,雍州刺史,丹阳侯。/ 父奉贤,中坚将军,长水校尉,征虏将军,荆州刺史。(空一格)母南阳韩氏,父霸平原太守。(空五格)/ 公讳熤,字景世,南阳西鄂人也。鸿原濬烈,与时绵邈,崇基盛绪,共世攸长,炳在丹青,详诸缃素 / 矣。祖渔阳以冲湛雅裕,湛万顷而冠时;父荆州以儁朗桀迈,聘千里而驰世。公资和两大,禀粹 / 五才,桂生而芳,鸿舒自远,怀橘取奇,瞻李致异无双。此其孤擅领袖,萧然独美,夙置清颁,早霑 / 光烈。十五为相国太师高阳王侍郎。皇子树蕃,亲贤建社,盛选高第,妙擢时英,故以弱年,简齐 / 旧齿。公神仪韶畅,履操端方,远从僖游,高倍宴席,缱绻情念,绸缪敬赏,虽安期致重,太傅无以 / 过之。永平中转奉朝请,公观博综幽,直置怀抱,窍隐钩深,不兼日夜。高名胜士,慕道成群,飞鹤 / 游鱼,连阴并鹜,挹注清流,虚来实返。补扬州车骑府录事参军,除步兵校尉。永宁寺将导水攻 / 木,陶金范土,情符造物,思若有神。除冠军将军,中散大夫。时天步孔艰,运钟板荡,假节西道别 / 将,每有殊捷之勳,赏邑九百户,以大使君沈患积年,蒙(空一格)敕听还。萧宝夤退镇咸阳,遂图逆节,/ 除持节右将军大中大夫,假平西将军,开关都督,科邑五百户。勳薄同焚,前功遂寝,别封长平 / 县开国男,岐山陇坂,声教将绝,是为乱绳,将必原火。永安中,除使持节,都督岐州诸军事,平西 / 将军,岐州刺史,假安西将军,当州大都督,仍除抚军将军。公乃张宏纲以临驾,坦公平而治抚,/ 立言契于四时,爰畏均于二日,来苏有庆, 彫余忘亡,遭穷解任,指途星奔。大行台以公甚得民 / 和,严符抑起。公孝性过人,几将自灭,号泣固请,在愿唯归。俄而元颢切据,征君复任,既以奸名 / 汙利,拒不从许。宸居返政,特(空一格)诏催起,假镇北将军,镇京城大都督,方城汉池,实纪南国,传车 /未临,庶务多爽。除使持节,都督东荆州诸军事,镇南将军,东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加散骑常 / 侍。丰貂垂润,金蝉耀彩, 騑服临逵,朱旆首路,
寻转征蛮大都督,西荆州刺史,不拜。普泰中,除卫 / 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空一格)旨兼吏部尚书。永熙初,转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特假散骑常侍,迁卫 / 大将军。及迁鼎邺都,(空一格)旨征受殿材大将,仍营构左都将,千门百堵,公有劳焉。武原重镇,淮沂 / 用康,眷彼元黎,有拯斯瘼。兴和二年,除使持节,本将军都督东徐州诸军事,东徐州刺史,当州 / 大都督。风行草偃,云布雨施,义感南邻,化洽东土。见黄金而踰廉,酌贪水以转洁。公器局淹深,/ 风槩详远, 據德依仁,敦礼游义,孝竺之感,通幽被物,逊悌之行,济务兼人,始恢廓而超显,终忠 / 贞以挺立。经纶一世,从事百年。道赞邦家,义光军国,在终扬名,归全无玷,至乃浓露开花,长风 / 卷叶,樽浮渌虮,席委兰蕙,扶丝安歌,陶然闲畅,朗如琼树,嵬若玉山,兴善无征,云亡奄及,春秋 / 六十。兴和三年六月廿六日薨于位。册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司 / 空、公、开国如故。祭以大牢,谥曰武懿,礼也。粤以四年,岁在降娄二月丁酉朔廿四日庚寅,葬于 / 邺城西廿五里野马岗北。日月易久,金石难消。川原或贸,是勒歌谣。其词曰:(空七格)/ 于赫盛绪, 欎矣鸿族。丽水合珠,钟山蕴玉。清流不已,德音仍续。贞侯载德,驷牡黄黄。成公居道,/ 传爵承芳。乃祖伊构,乃考伊堂。唯公庆诞,禀粹资灵。早称今望,夙播嘉声。誉以德立,位以道成。/ 陆离蝉佩,照耀先缨。昔启高门,今闢槐庭。忠简(空一格)主意,信结民情。开帷之部,秉钺遄征。岐治雍 / 静,荆泰徐清。隙传奔驷,树摇风枝。万古易运,一息难追。孰云与善,零落如斯。(空一格)黄屋浠涕,庶尹 / 哀迟。宠章有数,文物葳蕤。奄从冥昧,终此希夷。山丘寂寥,人世宁袭。逝景不留,徂川莫及。树迥 / 鸟惊,野寒风急。过门情恸,瞻碑雨泣。(空一格)妻范阳卢氏,父叔仁,范阳太守(空一格)继妻辽东公孙氏,父 / 殖大仆卿(空一格)。子孝直,太尉行参军,襄威将军。(空一格)妻河内司马氏,父元茂,桂阳太守(空四格)

张熤墓志铭拓片

一、魏书纪传有认同

      张熤出身官宦世家,《魏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有传,说明张熤其在北魏历史中的地位。张熤,其名“ 熤”,《魏书》第六十七卷有传记,是“熠”,《魏书》最早的古本是北宋,现已不存,目前所见到的是南宋翻刻本,且经过元、明两朝补版,俗称“三朝本”,通行的中华书局本就是以“三朝本”未底本,依据明清两朝的其它古本,经过学者考证校读,是最有权威的本子。但是对于张熤的名字均没有进行标注和考释,说明古本应该也出现了错误,墓志铭所记载的名字当为可信,这样就纠正了《魏书》关于张熤传记中名字的错误。

二、宗祧东汉张平子

     《后汉书》传第四十九《张衡传》称: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据其传记,可以看出张衡的成就在文学和天文数术学上面,虽然《两都赋》对于建筑有一些描述,表明其对建筑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但是史书上并没有称其在建筑学上面有名于世。《魏书》《张熠传》中称“汉侍中张衡为其十世祖。”但是其墓志铭中却没有言及张衡,这很值得人怀疑。《魏书》以“自云”记之,已经表明了疑点。
然而张熤出身高第,却是不诤的事实,其祖父张小迴为幽州治中、渔阳太守,祖母河内司马氏,祖母的父亲司马叔蕃,是使持节、镇西将军、雍州刺史、丹阳侯。张熤的父亲张奉贤,官做到中坚将军、长水校尉、征虏将军、荆州刺史。张熤的母亲南阳韩氏,外祖父韩霸是平原太守。与志文中所表述的“与时绵邈,崇基盛绪,共世悠长”相符,加之张熤后来一路高升,生前官职做到卫大将军,属于正二品,为其做传时,附会后汉的张衡也非难事。魏收的《魏书》当年刊定时已经遭到过质疑,认为是“秽史”,墓志铭中其家族高到侯爵,小到太守,都一一标明,无有遗漏,连张熤的妻子范阳卢氏,妻子的父亲范阳太守范叔仁,继妻辽东公孙氏,继妻的父亲大仆卿公孙殖,也在志文后面予以补录,真可谓是“炳在丹青,详诸缃素矣”!然而志文中始终没有出现十世祖张衡,可以说明张熤家族当时并不认可自己是张衡的后人。张熤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的官职、籍贯等可以补充《魏书》的缺处。比如《魏书》记载“子孝直,武定末,司空骑兵参军。”张熤去世时,孝直的官职是太尉参军、襄威将军,从六品。墓志志文足以纠正史文的错误,这也是以实物考证历史的一种方法。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

三、营建北魏佛道宫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史云“肃宗熙平中,于城内太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帅百僚,表基立刹。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费用不可胜计,景明寺佛图亦其亚也,至于官私寺塔,其数甚众。”永熙三年二月,宝塔被天火焚烧。北魏佛寺恢弘奢靡,尤以永宁寺塔为最。大家往往以此诟病灵太后,北魏也就是从其执政开始乱象丛生,其以永宁寺为代表的一系列佛寺的营建,耗费国家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正如志文中所言“时天步维艰,运钟板荡”,而其《魏书》所记“永宁中,寺塔大兴,经营务广。曾幸作所,凡有顾问,熠敷陈指画,无所遗阙,太后善之。”与墓志铭“情符造物,思若有神”相互印证。北魏末期,高欢执政,作为北魏的老臣,《魏书》云“熠勤于其事。寻转营构左都将。宫殿成,以本将军除东徐州刺史。”张熤前面帮助灵太后建永宁寺,后来帮助权臣高欢营建邺城。我们可以看到《魏书》通篇没有记叙其转战平叛、治理地方、忠心卫国的事迹,而是把笔墨着重放在佛道庙宇、宫殿营建的工程上面,如此“侵渔百姓”、“不恤众庶”应该算是一种无声的谴责吧。至于道教庙观的修建,我们无法准确印证张熠是否参与修建,但是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北魏的灭佛运动,可以想象道教当时的盛境,之后高宗文成帝兴安元年恢复佛法,进而高祖孝文帝太和年间,佛教骤兴,以致灵太后年间达到顶峰。同时期北魏政权也是信奉道教的,尤其是公元 424 年至 534 年,这段期间正是北魏大兴道法,皇帝都有登坛受籙的记载。太武帝 423 年即位,424 年左右即“崇奉天师,显扬新法”,438 年便诏罢沙门,以致出现佛教界所称的“三武之祸”的第一祸。太武帝之后,孝文帝等虽佞佛,但一样登坛受籙。显见佛道相争仍很激烈。期间道教并未得到摧残和打压,甚至在灭佛运动的同时一度兴盛,《魏书 - 纪七》中言拓跋宏“善谈老庄,尤精释义”,由此可以想见道教在当时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发展。

      佛寺的修建,同时也影响到道教庙宇的建设。作为北魏佛教经典建筑代表的永宁寺,必然对北魏佛、道两家在建筑修建上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风流难掩社稷功

      张熤出生于太和六年,此时正是北魏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孝文帝拓跋弘在太和年间进行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于 494 年,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推行改革,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都要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北魏由此走上全盛的时期,史称“孝文帝中兴”。张熤也由家族的余荫走上仕途,十五岁成为高阳王元雍的侍郎,尤其在太和二十二年,元恪被立为皇太子后,作为高第时英,被“亲贤建社”成为皇太子身边的扈从。但是一直在仕途上没有进展,原因可能与孝文帝后期几次南征有很大关系,张熤当时扈从太子,没有随军征战,因为没有军功,所以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世宗元恪登基,作为“太子党”,永平年间,张熤转为“奉朝请”,真正开始了自己官宦生涯。

      奉朝请官六品下,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没有实权,但是可以参加朝会参政议政。很快,自奉朝请为扬州车骑府录事参军,官五品下。入除步兵校尉,官三品中。之后,因灵太后营建永宁寺,张熤营造有功,除冠军将军,中散大夫,从第三品。而后张熤从军征战,因军功转平西将军、太中大夫,为关西都督。以功封长平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作为四平将军,进入六卿的行列,官三品正。永安初,除平西将军、岐州刺史、假安西将军,寻加抚军将军,官从二品。兴和初,卫大将军。按《魏书》官史志:凡加大字者,位在太子太师之上,也就是二品中最高阶。死后赠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兖州刺史,谥曰武懿,官到一品正。可以看出其官
宦生涯可谓到达顶点,已经远远超过父辈祖辈。

      在北魏孝昌三年至建义二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宫廷变动频仍,权利更迭的速度很快。孝昌三年冬十月,萧宝夤据雍州反,自号“齐”, 志文中所言萧宝夤“退镇咸阳”,时张熤因“大使君沉患积年,蒙敕召唤”,已经从“假节西道别将”任上离开了叛乱的西部地区,幸运的躲过这一次兵变。

        武泰元年春,肃宗暴死。同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勤王”,爆发北魏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役”,北魏王室勋族、朝廷大员遭到大规模的清洗,之后尔朱荣改武泰元年为建义元年,此时因为张熤不在京城洛阳,再次逃过了劫难。但是作为北魏的忠臣,张熤也看清楚了尔朱荣“勤王”的真实面目,他没有马上回到波诡云谲的朝廷里去。

       就在此时,建义元年冬十月,北魏宗室元颢从南齐借兵伐魏,作为宗室的元颢,可以说有一定的根基,甚有威望,进兵期间,一路上颇为顺利,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于次年五月成功攻取洛阳,改元建武,是为建武帝。此时孝庄帝元子攸在尔朱荣的推戴下,刚刚继位。在孝庄帝元子攸和建武帝元颢两个皇帝中间,因尔朱荣专权残暴,张熤对孝庄帝政权有不认同的看法,最终他没有选择孝庄帝元子攸。当得势的建武帝元颢召张熤“征君复任”时,张熤“以奸名汙利,拒不从许”,很果断拒绝了建武帝元颢的征召。

        随着局势的发展,当高欢举王旗,拥戴后废帝元朗登基,“宸居返政,特诏催起”时,张熤“指途星奔”,加入到高欢的阵营,从而终老东魏。

        志文曰“神仪韶畅,履操端方,远从僖游,高倍宴席,缱绻情念,绸缪敬赏,”“器局演深,风槩详远,括德依仁,敦礼游义,孝竺之感,通幽被物,逊悌之行,济务兼人,始恢廓而超显,终忠贞以挺立” 足见张熤风流儒雅。后来执政期间“张宏纲以临驾,坦公平而治抚,立言契于四时,爰畏均于二日。来苏有庆, 彫余忘亡”,“ 风行草偃,云布雨施,义感南邻,化洽东土。见黄金而踰廉,酌贪水以转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务实干练、深得民心的官员。尤其是在朝政更迭、形势动荡期间,张熤立场鲜明,没有和尔朱荣、元颢同流合污。而这些事迹《魏书》都没有记载。 

      志文的出世,可以弥补史志的不足,一方面完善了张熤官职记载上的疏漏,另一方面也还原历史的真实。
     张熤确实风流,是那个时期贵族子弟的一个缩影,但绝不是一个“绣花枕头”,一个“纨绔子弟”,张熤对于北魏社稷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他的墓志铭,有幸发现他那在长久的历史岁月中被遗忘的事迹。正所谓:幸喜一纸留身世,不使丧灭烟尘中。如今,释读他的墓志铭应该算是对他一个最好的纪念,也给我们了解历史、总结历史、评价历史一个最好的实物参考。

五、书法史中的地位和评价

      北魏书风向以朴拙险峻著称于世,尤其在清代后期,考据之学盛行,加之不断出土的北朝碑刻,除了在史志考证上具有相当的价值以外,其书法也得到世人的重视和推崇,人们看惯了二王为代表的帖学字体流利熟滑、唐碑的中规中矩,反倒是魏碑的天真、任性、奇逸和出人意料,在某种意义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清新和喜悦。虽然目前仍有人以“民间书手和刻石匠师合作创造的”为由讥嗤,但是不容否认,介于汉隶、唐楷中间的魏碑,有着雄奇角出、外方里圆、华美坚挺、沉穆谨严、拙厚肆意诸多特点,对于我们研究书体的历史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某种程度上讲,隋、唐初年的书法家都是魏碑的承袭者,他们站在北魏书法的巨塔上面,开创了唐代书法的宏大气象。
     张熤墓志铭的体例和书风,与开封市博物馆所藏的东魏兴和二年的《刘懿墓志》、兴和三年《元宝建墓志》有些相像。
     张熤墓志铭的制作时期是在东魏初年,时值北魏灭亡刚过去七个年头,但是以张熤的身份,如此规格的建制,应该说是“兴和书体”的代表,仍然有着北魏书风,其肃穆端庄,结体严谨,古雅厚重,给已经是繁复炫灿的魏碑书法,增添了新的色彩。

来自聚雅第一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源延伯墓志》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五百卷
段锐超:北魏《于神恩墓志》考释
北魏元广墓志铭
历史解析:北魏的镇戍制度的形成到废除经历了什么?
【碑帖欣赏】北魏经典书法《刁遵墓志》高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