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察病证都是依靠前人积累的经验和认识...
中医诊察病证都是依靠前人积累的经验和认识成果,通过医者自己的思维和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患者望神色、闻气味、问病情、诊脉象,收集对于病证的有关信息,进行临床辨证。《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难经·六十一难》云:“切而知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在何脏也”。古代医家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认为只有四者合参方称全面。喻嘉言认为“四诊,医家之规矩准绳也,四诊互证,方能知其病源”。

中医对病人进行临床诊断的个体化特色源于辨证理论。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案例一般都以证为依凭或随证而转移,其着眼点全在于患者所罹证候之异同。喻嘉言《寓意草》云“若证未辨阴阳,未辨疑似,纵有深心,无可奈何耳。”

《黄帝内经》对于问诊的性质和作用非常重视,认为应尽可能地使询问的内容贴近生活。因而在《素问·疏五过论》中均明确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离绝菀结,忧恐喜怒”。又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如此贴近生活的询问,蕴藏着较浓的人情味和人性化的气氛。唐代医家孙思邈诊病非常贴近患者且十分同情其疾苦,特别提出对来诊的任何病人都应“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思……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等。将心比心的人性化诊察方法,使医学诊查操作人性化,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是中医诊断学理论的一大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医家经验谈
中医误诊原因之四诊致误
论中医“脉诊―数脉”临证之变异
黄煌:我推荐大家读医案,用这7种方法
鲁承业:尊阴阳大法 循先贤训诲
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与用药思想(一)强调四诊,详察合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