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义这张普罗透斯似的脸
      杨 吉
      多年后,一本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让我回忆起和重新思考“什么是正义”。
      我是法律科班出身,一直读到法学博士。从硕士开始,我便主攻法社会学和网络法的研究方向。它虽然不像西方法哲学或法律思想史那样,旨在对什么是法、什么是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秩序、什么是理性、什么是存在等命题展开哲学思辨,但同样绕不开对“公平”、“正义”的诠释与追问。很难想像,一个连最起码的正义论和是非观都没有的人,可以被称作法律人
      记得当时学了不少有关正义的理论,经典的表述如:查士丁尼的“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到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亚里士多德把正义等同于政治学上的“善”,“是以公共利益的等量分配为依归”;康德说“正义是为一些条件之总和,在那些条件下,一个人的意志能够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同另一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也有不少学者从语词的角度解析正义,“它通常又可称公平、公正、正直、合理等……总的来说,仅从字面上看,正义一词泛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以至事业、关系、制度等。从实质上看,正义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后来,我还从我的博士生导师那里系统地了解了包括实质正义、程度正义、具体正义、形式正义、分配正义、纠正正义、互惠正义、自然正义、社会正义等20种正义分类。没错,借用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的说法:“正义具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且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普罗透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荷马所称的“海洋老人”之一。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他经常变化外形使人无法捉到他:他只向逮到他的人预言未来。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思考的成熟,对于正义我们大致可作出如下判断:首先,“正义”一词的使用由来已久,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它主要用来评价人的行为。其次,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正义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同时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再次,正义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在不断求索,但不可能会有一个十全十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至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真正的答案出现。最后,从实用主义者的角度讲,既然实体(实质)正义往往各有表述(从不同的诉求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不一定实现,但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的底线务必坚守,这是确保社会公平的前提。
      而到了迈克尔?桑德尔这里,你若问他,什么是正义,这位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也未必答得出来。他只能说,关于公正,有三种进路。第一种认为公正意味着使功利或福利最大化,即那句著名的“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功利主义者的观点,其学说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代表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第二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或者是人们在自由市场中所作出的实际选择,或者是人们在平等的原处状态中(如“无知之幕”),所可能作出的假想的选择。前一论断的提出者主要为罗伯特?诺齐克,其作品是《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后一主张出自约翰?罗尔斯,其经典著作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等;第三种进路认为公正涉及培养德性和共同善,它推崇“向善为善”的理念,遵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基本准则。持这一立场的哲学家有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伊曼纽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
      桑德尔坦言,虽然无法给正义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他倾向于支持正义的“第三种进路的言说”。在他看来,功利说让正义成为一种算计,而自由论让正义好坏不分,这两种进路的缺陷在于“让我们所追求的那些目的的道德价值、我们所过的生活的含义和意义以及我们所共享的共同生活的质量与品质,都存在于公正领域之外”。桑德尔进一步说道:“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使功利最大化,或保障选择的自由,就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为了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我们不得不共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义,不得不创造一种公共文化以容纳那些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的各种分歧。”
      整本书桑德尔一直试图让人们明白,公正不仅包括正当地分配,更涉指正确地评价事物。于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桑德尔从头至尾都饶有兴致地列举“道德困境”的案例(不管是理论假设的,还是真实发生的),除了柏拉图式的提问,发人深省、启迪思考的效果外,更重要的正如桑德尔自己所讲,“道德反思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追求,而是一种公共的努力。它需要一个对话者――一个朋友、一个邻居、一个同志或一个公民同胞。”
      其实,就该书之外,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有关正义的“进路”或“出路”,还有一种方法论上的意义。这也便是桑德尔的智识贡献,他接连不断地发问让人不安,这种不安让重新反思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习以为常的道德观念,他迫使我们清醒和思考,迫使我们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另外,他的授课方式也是幽默的、睿智的、博学的和锐利的,迄今为止,他的课是哈佛史上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这一切说来很简单,不过源自他对公正的专注和钻研,一晃就是3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公平与正义》说起
社群主义
公平与正义。
公平与正义
什么是公平与正义?
【日常哲思系列04】道德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