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畅觉:怎样写祭文


怎样写祭文

刘畅觉

我有一持硕士学位、现执教于某高校的学生,其母亡,嘱我为他操办丧事。我说,这祭文你自己写吧。他说,我哪会。于是我萌念写此文。期望对年轻人有所裨益。

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五十六至卷六十,选文为“箴、铭、诔、哀、碑、墓、行状、吊、祭”之文。

箴,以规戒为主的一种文体,如针炙之治病防病。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云:“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鍼(针)石也。”《文选》有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

铭,为文体的一种,古代常刻铭于器物之上,以称述功德,使扬于后世,或申鉴戒。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或刻于碑石。最有名的是唐刘禹锡的《陋室铭》,刻于其居之石上。

诔,古代用以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辞。《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左传·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诔之。”鲁哀公的《孔子诔》,应是历史上最早的诔文。

哀文,一种追悼死者、致辞抒慨的文体。西晋潘岳以擅长哀诔之文著称,有悼念其亡妻《哀永逝文》。

碑文,即刻于碑上之文。古代碑文,按其用途和内容大致可分为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三种。墓碑文是记述死者生前事迹兼表悼念、称颂之情的文字,盛行于东汉。蔡邕所作的墓碑文最有名,其作有《郭有道碑文》等。

墓志,埋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魏晋之世,禁止厚葬,墓碑消失,而墓志盛行,墓志一体,臻于成熟。参看南朝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

行状,一种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体,又称行述、行略或事略。其用途是替死者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为其立传。《文心雕龙》:“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参阅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吊文,一种追悼死者、致辞抒慨的文体。著名的有西汉贾谊的《吊屈原文》。

祭文,一种追悼哀痛死者的文体。在祭奠时宣读,要读得如诉如泣。历代有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清袁枚的《祭妹文》写得最好,后世广为传颂。

祭文分“家祭文”和“客祭文”两种。直系子孙的祭文为家祭文,也称“堂奠文”,亲戚朋友之文为客祭文。民俗谓“郎为半子”,故女婿、女儿的祭文可称家祭文,亦可称客祭文。孙婿以下称“客祭”。

写祭文要用竖书(即直行),不断句,不标点(标点为不敬)。首先写“逝世修因”(修建因果,即超度)的时间。其次写死者一生的事迹功德,多用散文,以四字句为主。最后是赞颂,多用韵文。

写祭文方法有“时、哀、颂、慰”之说,即时间,哀悼,歌颂死者,安慰生者。《文心雕龙》云:“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其论人也,暧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意思是,描写逝者,追思亡人。铭勒他的美德,以怀念他的善行。要使人从中看出他的风格,如见其人;听到文辞,便似在抽泣一样。能表述出死者的光辉事迹和刻画出他那令人怀念的形象,一篇好的祭文便达到了目的。

祭文开头写“时维”二字,或单书“时”或“维”。“维”是语气词,无义。在正文开始时写“呜呼哀哉”,为古代祭文常用体。但今人谓“某人呜呼哀哉了”,即“某人死了”,似有贬意。故现在只写“呜呼”二字,不四字连用。或可写成“呜呼痛哉”。祭文结尾写“魂其有灵,来格来歆”,《书经》:“祖考来格。”格,是“降”、“至”的意思。歆,鬼神来享受祭品的香气称“歆”。最后写“伏惟、尚飨”,伏,俯伏。惟,无义。飨。以酒食待人曰“飨”,《笺》:“大饮宾曰飨。”尚,通“上”,飨,通“享”。

若死者的长子早没,由长孙主祭,祭文中不能直书“孝孙某某”,要写“承重孙某某”,表示他在承担死去的作为长子的父亲履行祭祀的任务,他的责任大于叔父。若主祭人父亡,而祖父母健在,则写“重庆下孝男某某”。主客祭的人,如果父母俱在,则在主祭人名字前加“奉命下”,意即奉父母之命来主祭。母亡父在称“严命下”,父亡母在称“慈命下”。

祭文中常有“牲牢旨酒”等字样。牢,圈也。牲畜养在牢里,故称三牲为“大牢”。古“大”读“太”,亦写作“太牢”。猪牛羊三牲曰“大牢”。猪羊曰“少牢”。旨酒,《诗经》:“尔酒既旨,尔肴既嘉。”旨,味美。另有“只鸡斗酒”,典出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还有“鲁酒”,春秋时,楚会诸侯,鲁赵二国皆献酒,鲁以自己的酒薄,偷换赵国的厚酒,典出《庄子》。还有“不腆之仪”、“庶羞之仪”,腆,丰厚之意。“不腆”,即不丰厚。庶,旧指老百姓。这里应是“平常”、“一般”之意。羞,通“馐”,美食。

不要以为我在说写祭文的题外话。写祭文难,读祭文亦难。我村里一老先生就怕读祭文,他常说要我在场他才有胆。若有字不识,或断不了句,就出丑。还有人说,写祭文要故意写错一两个字,如“不腆”写成“不典”,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学问太深,还是没学问,反正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故意写错字。但写神主,大家都故意写两个错字,如“歴代”的歴,下面写成“心”。如“昭穆”的昭,故意将“刀”字一撇写出头。这倒是真的,什么原因,去问天?望有识者教之。

2016-11-23


【作者简介】刘畅觉,湖南邵东人。已发表作品20余万字。著有《苦楝树》、《浮生若梦》等。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祀仪式.
韩愈诗文的特点
《柳宗元集》墓志铭
墓志铭点滴
谈墓志铭收藏的意义与价值
【村规民俗】葛店传统祭祀习俗——堂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