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人生修行,修的是心念本源

人生修行,修的是心念的本源。

对于人生来说,所有事态的形成都有一个“隐形”的过程,在这些事物呈现的表象背后,有着容易忽略的起源,这一个起源就叫做“心念”。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一句话诠释的状态,就是情绪冲动对某一事件产生的影响,但是,很多时候主导人生的结局的根源,并不是情绪及事件本身,而是情绪养成的背后,则是信念的影响。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错过。

在念头刚刚产生时,一发觉此念头是个人邪恶欲望的膨胀,并马上用理智,将这种欲念拉回到正路上来。邪念一产生,就发觉他,一发觉就转变方向,这个时候就是将祸害转变为福祉,将死亡转变为生机的重要关头,千万不能轻易的放过。

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和选择时,看似是一念之间的区别,但是则在念头的背后,则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

如同一个人内心的戾气和贪欲,因贪欲而做出的错误的事情,怎么能归功于当下的事件本身呢。

又如同一个人因内心戾气而做出错误的事情时,除了情绪本身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长久的积怨而成的戾气常存的结果。

所以修行,修的就是一个人心念的本源。

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是“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自己对于一件事情产生欲望之前就提前把持,避免嗜欲之心的产生。

如“慎独”的概念,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一室时也能秉持良知的信念,塑造良好的修养和人格,无论是众目睽睽还是独处暗室,自己的信念都会被世人看到,无一例外。

很多人不愿意以慎独的智慧修养自身心性,根源就是因为自己抱着侥幸的性格,但是殊不知,人生所有的结局,都逃不过心念本源的影响。

内心是一面镜子,照得见别人,也照得见自己,自己人生的所有行为都是因心念而生的状态。

人对于自我品格中存在的念想也都心中有数,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坏的念头对于自己产生的影响,便允许了坏的念头常留于心。

但是那些极微小和极不易被察觉的心性问题,积少成多之后,也终将暴露,即便骗得了别人,最终也骗不了自己,甚至骗不了自己人生的结局。

比如贪污的行为,对于贪污的当事人来说,他在做出贪污这一行为之前,心里面有这个念头,或者有类似的挣扎存在,但是却因为自己存在侥幸心理,并允许了这一些念头存在,因为过度自信,觉得自己只是念头存在,但是未做出相应的行为不会遇见问题。

但是当事情出现时,真正主导自己做出行为的却是侥幸存留的念头,也就是心念本源。

如果在最初就有刚正的状态,连心念本源全部清除和修正,那么即便有一天考验来到自己面前时,也能够经受得住诱惑。

《道德经》“无为无败”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事情未露先兆时易谋划,脆的东西易分开,微小的东西易消散,处理事情应在事故未能发生之前,治理事情要在乱子未闹起来之前。

当事情未出现时,在其心源处修正自己本心,当自己一旦产生背离道德与良知的念想时,就及时的调整,那么即便有一天自己遇到问题,也无需做出过多的选择,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心念会产生偏颇。

如果不能提前谋划,只是在事情出现时以自己的情绪去做选择,那么这时欲念一定会占据上风,所以修行修的就是心念本源,事情未发之时就做出相应的修正,这样的一生才能长久且平安。

文|国学书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中有静,人生便能合“道”而行
你既是振动的传递者,也是接收者
与自己的修行
大一思修考试样题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