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文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业务创新

马文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业务创新

时间:2015-04-30  来源:七禾网

  2015年4月26日,由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主办,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亚达盟环球期货有限公司协办,飞鼠软件、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七禾网、招金投资等特别支持的【2015全球黄金跨境套利策略暨QDII发行研讨会”】在上海浦西洲际酒店会议中心举办,吸引到共150余人参与。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在会议中做了题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业务创新》的主题演讲,广受与会嘉宾的好评,七禾网整理了马文胜在会上的文字实录如下:

精彩语录:
一个行业根本性的转变一定是自律性的。
场外期权业务规模现在越来越大,通过场外期权市场我们跟企业一对一做风险管理服务,我们感觉到潜力巨大。
目前证监会把资产管理的平台不仅仅可以做期货、证券、个股期权,包括境外是不是直接给我们QD资格,现在证监会都在探讨。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不再是简单的期货投资业务,已经变成全市场的投资产品。
期货公司通过资管业务已经跨界了,期货公司真正变成了金融类公司。
市场的工具正在多层次化,我们这个市场无论是对套保的应用,还是一些机构发行产品的工具越来越丰富。
现在给我们核心拓展了两个层面的业务:一个业务是你可以管客户资产;第二个层面你可以利用你的资本金为客户做资本中介业务服务和风险管理中介业务服务。
整个期货市场核心的变化,证监会允许你跳出期货圈子做期货。
当中国金融机构给了我们很多创新之后,中国期货市场的活跃我想就在眼前了。
今后在中国期货市场会看到互联网金融,国际化,场外产品市场,资产管理市场,个性化的产业服务,做市商,作为经营机构,你能抓住其中某个点都有可能成为体量规模比较大的经营机构。
中国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1、自然人越来越专业化。2、企业法人参与这个市场越来越机构化。3、很多机构投资者产品化。
体现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不再依赖交易所,过去是交易所产品创新,现在转向了交易所产品创新,期货经营创新,投资者结构创新转变。
市场正在从现货到期货,场内到场外,境内到境外,线下到线上的全面拓展,期货市场进入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
我对市场变化的理解,是两个核心业务的改变:一个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变化;一个是风险管理业务的变化。
我认为中国在管理资产规模上一定会出现大型的对冲基金。
之所以海外这些大型的对冲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能够这么快,是因为这些架构已经非常完善了。
所以说今天中国市场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作为投资者要紧紧抓住这些变化,能够利用更多的工具,使我们有更好的收益。
国的市场蕴含着巨大机会,大家在这个巨大的机会中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定都能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

马文胜: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本次论坛。今年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处于风口,特别是这个月期货公司明显感觉到由于股指活跃带来的资产规模的上升;由于证监会的创新政策给期货公司带来的活力。期货公司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手续费收入逐渐转移成手续费、资产管理收入、场外市场等等咨询费用,来自各个层面收入结构的转变。

随着中介机构经营能力的提升,我相信对于整个市场,包括跨境市场的套利,本身我们期货市场涌现出来的各种创新模式,在中国市场大有前景。今天想交流一下我们这个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市场氛围中,这些对大家在投资上今后有什么样的启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看中国的期货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上海交易所提出要把上海价格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价格,实际上中国的交易所今天都在提出今后中国的市场要有中国的定价能力和定价影响力。实际上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这个市场朝这个方向转变,一个层面的变化就是整个行业政策层面的变化。一个行业根本性的转变一定是自律性的,中国期货行业没有大正式期货法,现行的管理法规就是《期货管理条例》,在《期货管理条例》没有大的修订的环境下,政府在推进中介机构创新的力度上非常大。其中48项具体的措施,这48项现在有10项逐渐得到落实,这10项已经推动整个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具体制度性的落实,证券市场的活跃除了国家大的经济改革之外,中介机构有了活力,所以《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去年有修订,很多政策完全放给我们。

从政策层面,去年11月份以来,不足半年的时间,整个行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个是允许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期货公司有了子公司之后,除了把我们的资本金拿出来给客户做资产融资,我们跟客户合作套保,场外期权,场外期权业务规模现在越来越大,通过场外期权市场我们跟企业一对一做风险管理服务,我们感觉到潜力巨大。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这是去年11月份公布的,到目前为止全国期货公司发了1千多只产品,涉及的资产规模比证券市场当然差很多,纯期货的资产250亿,如果证券端和期货端加在一起资产规模超过1千亿,目前证监会把资产管理的平台不仅仅可以做期货、证券、个股期权,包括境外是不是直接给我们QD资格,现在证监会都在探讨。最近给的政策直接参与银行间市场,债券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我们这个产品中直接可以打包,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不再是简单的期货投资业务,已经变成全市场的投资产品,可以设置成全球配置的差别,也可以设置成很多品种相关联,和期货对冲的产品,这样期货公司通过资管业务已经跨界了,期货公司真正变成了金融类公司。

现在商品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证监会今后也会公布包括证券的公募基金允许发行开放性的ETF,现在每家商品交易所希望努力把这块市场做大,都在设立自己的指数和基金公司共同研讨有没有可能在证券市场直接挂牌商品ETF,商品ETF如果在证券市场出现,和我们期货之间的对冲套利的机会更多。我们知道在交易所形成一篮子商品中,由于供求基本面的不均衡,有的在一段时间偏强,有的偏弱,买入ETF指数做空一部分商品,套利机会也会很好,加上期货升贴水的结构或许给我们更多的套利机会。包括上海交易所股票期权已经有10家公司成为期权的代理商,我们成为其中一家。给我们的权利就是一个客户在证券市场上的开户,消户可以通过期货公司完成,而且我们成为直接的清算会员。通过这一个业务,我们已经有半只脚踏进证券市场。

包括境外交易者怎么样从事境内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中国能源交易中心原油上市,从证监会的战略是希望通过这个产品怎么样把海外的投资者引到中国市场,原油如果成功,今后有没有可能黄金、铜这些产品都在自贸区的能源交易中心挂牌。《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细则》,我们怎么样能在目前发一只次级债。马上还要公布关于期货公司创新产品备案,这个规则通过之后,今后期货公司如果想在某个层面有创新,直接可以在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在合规的前提下,你这个业务就可以做了。这样看来,整个市场的创新动力更强。

特别是商品交易所现在上市新产品的速度加快,金融交易所也在发生变化。过去证监会定义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要稳步发展,今年的变化,不仅仅十年期国债推出,上证50,中证500多出来,下半年股指期权也会快速出来。市场的工具正在多层次化,我们这个市场无论是对套保的应用,还是一些机构发行产品的工具越来越丰富。

同时交易所对机构投资者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每家交易所都制定相关的规则扶持蓬勃发展的私募机构。每家交易所都在探讨场外市场,包括IT技术的研发,开发出来之后对市场整体会有很大推动。政策层面变了,交易所的产品变了,期货经营机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证监会过去想期货公司怎么发展,是变成银行,大金融机构下面的一部分,去年以来证监会的思路发生变化,提出在中国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衍生品服务集团。就是给期货公司政策,让你独立发展,你的净资本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允许你的业务范围扩张,做成衍生品服务集团,中小型的公司做成差异化的竞争,专业化的发展。

所以我们今后看到在中国市场证券类的会变成投行性质的大型的权益类的集团公司。比如说我们看到海通、国泰君安以证券公司为母体,下面发展10几个子公司。中国今后也会有体量非常大的公募基金,代表现代资产管理的企业。也会看到有一批衍生品公司茁壮成长,变成集团性的衍生品集团公司,可以涉及的范围除了期货经纪业务,在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业务、清算业务等等方面可能会有非常长足的发展。

这给予我们中国的期货公司本源的职能充分解放,过去我们只能做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好之后把投资者引入期货,他们自己交易,我们提供通道。目前看来这样的模式对投资者来说服务手段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市场功能的发挥。现在给我们核心拓展了两个层面的业务:一个业务是你可以管客户资产,管理客户资产通过结构化的设计,产品的设计,你的客户面大了,这个客户不一定非要有非常大的风险承担能力,只要是高净值的客户就可以设立产品,这个产品可以分层,所以你的客户面就变广了。第二个层面你可以利用你的资本金为客户做资本中介业务服务和风险管理中介业务服务。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铜4万的时候,江苏的企业实际上就买入4万的看涨期权,他只需要出权利金,客户把他的风险转移给我们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再到市场投资。



再比如资本中介业务服务,我们现在在内蒙跟客户做铁合金融资业务,我们把衍生品的价格和衍生品的对冲机制和银行的资金引入到这个生意中,已经变成现代物流的衍生品融资业务,我们发现它的空间非常大。整个期货市场核心的变化,证监会允许你跳出期货圈子做期货。当中国金融机构给了我们很多创新之后,中国期货市场的活跃我想就在眼前了。

今后在中国期货市场会看到互联网金融,国际化,场外产品市场,资产管理市场,个性化的产业服务,做市商,作为经营机构,你能抓住其中某个点都有可能成为体量规模比较大的经营机构。这些变化最终也会引发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中国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第一是自然人越来越专业化。我们现在虽然大部分是自然人开户,但是自然人的资产在1千万以上的应该叫做专业自然人群体,客户体量,资产规模已经占到整个市场的60%—70%。中国市场虽然还是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群体,但是它内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是企业法人参与这个市场越来越机构化,内部有很严格的风控,就像基金公司在操作这个市场一样。

第三很多机构投资者产品化,中国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有规模,有体量的出现。

中国的期货市场跟中国的证券市场一样,我认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这个新也是在过去基础上的创新。体现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不再依赖交易所,过去是交易所产品创新,现在转向了交易所产品创新,期货经营创新,投资者结构创新转变。过去非常依赖交易所上什么品种,多一些工具,现在没有商品期权没有关系,可以复制期权卖给客户;交易所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可能上海清算所推出的产品,可能还有很多中远期市场推出的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我们期货业协会也在推动期货市场直接参与中远期市场的交易,我们市场会越来越市场化。

中国期货市场已经从过去的场内衍生品市场逐渐转向场内场外市场共同发展;从单纯国内期货市场向建立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具有国际定价权的国际化期货市场转变。所以说这个市场正在从现货到期货,场内到场外,境内到境外,线下到线上的全面拓展,期货市场进入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


我对市场变化的理解,是两个核心业务的改变:一个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变化;一个是风险管理业务的变化。我们看到海外在资产管理业务,对冲基金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形成这样的结构。一个业务的发展主要是你的商业模式,海外的商业模式就是基金投资经理,基金顾问三分离(交易、资金、风控),无论内部结构怎么变化,核心是这三个分离的,这三个分离除了税收上的原因之外,更核心的还是来自于产品的控制,内部的控制,互相的约束,当达到分离的时候,无论操作再大体量的基金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加好。



国内因为我们是处于强监管的市场环境,由于监管带来的募集资金必须是合法的,所以必须有合法的募集资金的渠道,自然而然形成了今天这个格局。这个格局跟海外的格局非常对应,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中国私募、证券市场的产品,期货市场的产品规模发展的原因,原因就是国内的期货资管已经实现了交易、资金、风控三分离。本身发行产品的机构要承担风控,当产品发行部门可能并不是你操作,有可能是外部投顾,所以已经实现了分离。已经从过去高净值客户推动的市场转向机构推动的市场。比如产品的募集可能是由这些机构找银行推动,或者是券商推动,或者是期货公司,已经变成从过去高净值客户推动转向机构推动,所以体量和规模一定发展迅速,因为它已经变成机构推动型市场。

我认为中国在管理资产规模上一定会出现大型的对冲基金。最近我们也接触到一些案例,比如一些银行的总行由于受银行体制的限制,目前自有资金不能投,但是它也整合了很多比较大型的对冲基金,包括海外在国内发展的对冲基金,它们也在寻找国内优秀的投顾,拿钱出来体量非常大,找银行的总行直接发管理型产品,银行通过筛选一次性资金体量规模非常大,交给这些投顾来进行操作。交给这些投顾之前要考评托管资金的这些期货公司的资质怎么样,风控能力怎么样,包括估值的体系是不是很完备。

之所以海外这些大型的对冲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能够这么快,是因为这些架构已经非常完善了,而我们今天的很多投顾能发展这么快也是因为架构完善。今后我们会看到随着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由于资管业务给的资质,我们这个市场流动性好的,可交易型的,无论是现货,还是衍生品类的产品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投资标的物,进行专业投资,投资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前几天有一家国外银行做大宗商品场外业务的交易员讲到他们现在在中国推的模式,我突然意识到他的场外市场是很好的类似于现在的QD的标的物,它现在推出的产品和海外连续交易的标准化市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投资者经过他的海外市场进行报价交易。实际上他在国内接了客户的头寸之后一对一在海外经过对冲,他的价格来源还是海外市场,但是解决了人民币做清算保证金,他只对盈亏进行清算,这在银行是非常合法的。我们的资产管理业务能不能投这样的产品,如果能投,实际上已经变成全球投资了。

所以说今天中国市场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作为投资者要紧紧抓住这些变化,能够利用更多的工具,使我们有更好的收益。期货公司今后会有更好的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产品、包括服务的机会,对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来说我们内部形成买方资管和卖方资管的运营体系。实际上在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内部逐渐形成以产品为核心,买方资管、投资顾问、高净值客户、券商、银行形成共同的运营体系,基础是期货公司的研发、资金、技术、合规、法务,这个体系是目前的期货公司都在打造的,而且有的公司做得非常好。随着这些能力的打造推动我们私募机构在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包括期货公司,如何形成资金池,和银行合作发行场外产品,夹层劣后资金的安排,管理型基金的募集,期货一对多产品的设计,这些产品与基金、信托怎么合作,技术的运维,渠道的安排,以及你本身研究的体系。

期货公司在逐步打造体系的过程中,也会和我们更多的机构有更好的合作机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风险管理业务方向。今天中国的企业已经利用这个市场不再是简单的对冲,他们有很多新的需求,比如产业链的定价如何创新?融资怎么创新?风险管理工具怎么创新?运营模式怎么创新?有没有可能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有这样流动性好,公平性、代表性好的标的物形成产业链的基本定价,基准价加升贴水定价模式,使我的价格更加公平,现在在中国很多大宗商品已经开始实现这样的定价模式。

这个定价模式形成之后,金融机构就愿意进来,比如银行,各种金融服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子公司进来形成新型投资模式的建立。以场外市场为核心,场内市场为补充,包括企业运营模式的创新,这样的话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会形成以标准化期货市场为核心,中远期市场为补充,市场形成交易商市场,为企业作一对一的场外产品,通过他们在中远期市场和标准化市场进行对冲。在一些大宗商品领域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包括很多私募除了在市场做投资,有些已经踏入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涉及很多现货,这个现货不是以贸易为目的,实际上正在和很多企业做场外产品。



我觉得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也正在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期货市场,现货市场,非清算的OTC市场,机构间业务,我刚刚介绍的这些就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变化,资产管理业务今后的变化和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业务的变化,中国的市场蕴含着巨大机会,大家在这个巨大的机会中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定都能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盛资本cta帝国的缔造者!--专访哈丁★
期货之父梅拉梅德 如何玩转期货
葛国栋:20年永安,一切只为客户
【盘手专访】王兵:高手犹如宝剑,取至千锤百炼!
城头变幻大王旗 期货私募笑傲江湖
令狐少侠的这段江湖路,与期货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