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档案馆你意想不到的常识和秘闻

例如——雍正帝有没有私改遗诏?

中国有档可查的历史

    不到400年

一个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事实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4000多年,可是现在国家档案馆馆藏较为完整齐全的档案史料仅始于1616年,也就是说,有档可查的历史不到400年。

对于1616年以前的历史档案,“出土的殷商甲骨10多万块,共计5000多字,已经破解认识的大约1000字;出土的金文、竹简木牍不是当时国家活动的全部记录;唐代档案有几件,都是一些无关大局的历史残片;宋朝则几乎没有档案;元代的有一点,零零星星,真假难辨;明代的几千卷是清朝修明史时收集的,很不全;清代才有较完整、齐全的档案。”这些是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刘国能介绍的。

1616年以前的历史档案

到哪里去了呢?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要问:那1616年以前的历史档案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也简单,散失了,禁毁了。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大的盛世也就汉代的文景、唐代的贞观和开元、清代的康乾这么四个,剩下的要不是边关告急,就是造反不断,山河破碎,再加上自然灾害,保管不善……久而久之就流失了。比如,当年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机,劫走清朝黑龙江将军衙门、宁古塔副总都统衙门、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等档案1.7万多卷。

清代巴县衙门档案

现存113020卷,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在清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研究领域有极高地位。

再来说说四川的档案

相比其他地区,四川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档案,还是属于比较丰富的。四川省档案馆馆藏在2012年底共有898个全宗1315515卷、50984件,资料110412册。

这些档案有的来得颇为惊险。比如清代巴县衙门档案,现存数量居全国现存清代县级衙门档案之首。作为一个地方衙门的档案,它能保存至今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当时对档案并不重视,巴县衙门放置档案的房屋都懒得修,至于鼠咬虫伤更是不管。到民国时期,清代巴县档案为巴县县政府接管,但也没人觉得这些档案有什么了不起。抗战期间,为躲避空袭,巴县政府将这批档案运到樵坪乡天成寺破庙里,送到庙里后就再也不管了,任其风吹雨打,当地人常将档案取来引火。如果不是1953年被人偶然发现,这些档案可能也逃不了湮没的命运。

而其他很多档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如民国时四川省政府档案,1932年因成都发生巷战,一无所存。

1943年放在成都督院街的民政厅档案数千卷,或因“历年疏散频繁,随时移动,或因库房狭小,掺杂堆积,或因鼠啮、虫蚀、雨打,混乱零散,形同废纸”。1949年冬,国民党在败逃之前将档案付之一炬,损失不可估量。

所幸,这些一度濒临损毁的档案经过四川省档案局专业人员的修复、数字化扫描,目前已得到妥善保存。

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

现存17782卷,已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主要特点是时间跨度长,上起顺治十三年,下迄宣统三年,中间无断代;按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分类保存,较为系统、完整,较好地保存了档案的原貌。

档案究竟有什么用

没有档案

根本编不成历史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灭其国载,必先亡其史。历史是保存一个国家命脉的重要东西,档案又是编写历史最重要的基础和根基,没有档案根本编不成历史,更谈不上编成信史。

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找了两个例子,历史留给我们的两桩悬案。

宋江是否被派去镇压方腊?

《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都记载:镇压了。但是,1939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中却记载:没有镇压,折可存是在镇压方腊胜利后才逮住宋江的。同是史料,孰真孰假,争论不休—之所以得不出结论,就是因为宋朝档案无一可查。

郑和与哥伦布谁先发现新大陆?

英国一位叫加文·孟席斯的人提出:郑和舰队不仅抵达非洲东岸,还绕过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如果此说属实,则发现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比他早70多年的中国人郑和。此外,还有中国专家提出“早87年”,有人甚至还提出“早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可惜历史只留下说法,却没留下档案—当时明朝朝廷中反对远航的大有人在,销毁了许多郑和航海的档案。

现在举一个正面的、耳熟能详的例子。传说康熙帝临死之前写下“传位十四子”,后来被雍正篡改为“传位于四子”。但是从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传位遗诏(注意,档案来了)上可以看到,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关于传位写有“雍正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是无法篡改的。—因为这份档案,雍正皇帝清白了。



除了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档案还能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辈们究竟是怎么生活的。

还是说到著名的巴县档案,其中就有不少存世稀少的“庚帖”和“喜课”,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人结婚,“喜帖”上都要写些啥,婚礼都有哪些步骤,万一要写个穿越小说啥的,也才不容易穿帮。

一张发黄的纸片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不过,在浩繁枯燥的档案海洋中,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发黄纸片。这些纸片,对于你我来说,根本毫无意义,废纸一张,但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却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为了主张“档案改变人生”的结论,请跟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电影《无间道》里,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是什么?当然是那场天台戏。刘建明(卧底警察局的黑社会)希望陈永仁(卧底黑社会的警察)给他一个机会,陈永仁:“对不起,我是警察。”刘建明:“谁知道?”—与陈单线联系的黄警督已死,刘已抢在陈之前将其在警察局的档案删除。这个DELETE键一敲下去,陈的人生就彻底改变。

当然,只有极少数的人生是无间道。更多的人生是被遗忘的时光。

四川省档案馆的刘金霞博士记下了许多捡拾时光的镜头。

2013年5月13日,她记录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从湖南来到成都。老人的老伴段徽模曾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因其早逝,儿女未曾见过父亲,家里几经搬迁,竟然没有一张段徽模的照片。最终,在四川省档案馆的黄埔通讯录中,从未见过父亲的子女流着热泪见到了段徽模的一张照片,那一年,他才18岁,穿着军装,英姿飒爽。

有些故事旁人看来鸡毛蒜皮,但对当事人来说无比关键。

一位伍姓老伯伯,1992年被评为高级政工师,但他一直没有享受到国家高级职务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此,他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查到依据,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四川档案馆查询到当年自己任职高级政工师的文件。从今年一月份开始,他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300块。虽然300块不是大数目,但老伯伯很满意!

另一位老人来自汉旺天池煤矿。汶川大地震中,天池煤矿职工档案被毁,老人的身份证年龄有误,无法证明自己已年满70岁,也就无法享受新增的40元退休金。辗转中老人听说可以去四川省档案馆一试,于是凌晨4点出发,问路、倒车,一路辛苦赶到时已是中午。最终,依靠一张载有老人年龄的登记表,她拿到属于自己的40元。

市民小宝的档案人生

我们以市民小宝为例,小宝出生时,医院会开出生证明,依靠这个证明,小宝的名字才能出现在其父母的户口本上,这是今后上幼儿园、小学等一长串事物的基础。

小宝继续健康地成长,在小学加入少先队、中学加入共青团,在学校的成绩,老师的评语,入队、入团的意见,都成为小宝的档案。

大学毕业后,小宝面临选择,成为公务员,还是成为公司白领,一般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有自己负责管理档案的部门,小宝如果成为公务员,这些档案就到了单位。如果小宝选择到一些不接收档案的民营企业,或者一时没有工作,那他的档案就会跑到人才交流中心。

小宝如果当了公务员,还成了领导,那么他的档案可能就非常多,他签发的文件,往来的公文,按照规则都会存放在对口的档案馆。

一般而言,档案在单位形成20年后交给档案馆保存,而从档案开始形成满30年后就要向社会开放。

如果小宝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在他去世之后,这份档案还将会保存50年,然后再销毁。但如果他是比较特别的人士,他的档案就会被归于永久保存类型。

档案这么珍贵,档案这么有用,可这些档案都在哪儿呢?对,它们被锁在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库里。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道光巴县衙门档案(档案珍品)
《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与巴县樵坪天成寺
地方档案整理向何处去——基于清代地方档案整理现状的反思
清代秘密立储档案(共2件)
巴县衙门旧址 拆出越来越多等待破解的谜
档案史料,从“爪牙”透视中华帝国晚期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