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时也需要理解一下囤粮的大爷大妈

每回有个风吹草动风言风语,总有人恐慌囤积。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在新冠年代淡定看着其他人抢盐无动于衷的大妈:

因为她在非典那年买的盐还没吃完。

今天又看到很多人嘲笑一次性抢购600斤大米的新闻,坦诚说,我也觉得很好笑,不过这两年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也会尝试去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

首先是有一个蔬菜涨价的大背景

最近可能大家或多或少听到过一些菜价上涨的消息,没错,这是真的,而且是一个波及范围很广,覆盖品种很多的现象,并不是像“蒜你狠”、“姜你军”那种个别品种涨价的短期波动。

对于这样的动向,天天买菜的大爷大妈们比任何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都要敏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作为前农业记者,这个我还是略懂一些的。

一是整个社会的通胀预期影响到了农产品的价格。社会上什么都在涨价,农业生产的工人也越来越难请越来越贵,农产品价格当然也不能幸免。虽然目前通胀速度不算很猛,但最难遏制的其实正是这一点。

二是能源价格的显著上涨传导到了蔬菜价格上。化肥农药的生产需要天然气,今年已经大幅涨价,带动蔬菜生产成本上升;9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25.7%,带动蔬菜运输(几乎全靠卡车)成本大幅提高;山东等蔬菜大省给温室加温的成本也上升了。想要不赔本,菜价肯定得涨。

三是上个月两场秋台风的影响。两场深入内陆的台风,让华东、华南甚至中原地区的蔬菜生产计划都被打乱,正好叠加了秋冬换季时节青黄不接的节点,短期的供应能力有所下降。预计过两周供应能力会恢复,但菜价想跌回原来的水平是不太可能了。

在这样一个菜价上涨的大背景下,天天买菜的大爷大妈们本来就心疼了,再听说点风吹草动,难免会担心价格进一步上涨,所以会想着囤一些。

然后是因为最近疫情的抬头

今天流传很广的那条恐慌性囤米面油的新闻,采访的几个典型城市就包括常州、重庆,都是近期新发了新冠病例的地方,有一些小区被划为风险区域。而全国范围内,这一波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卷进来,颇有山雨欲来之势。

大爷大妈们可能不懂那些政策的微言大义,但他们都亲历过去年疫情隔离期间集中配送的困扰。如果可以选择,他们肯定还是想要自己提前做些储备的。反正也都是家里要吃的东西,只要不买很夸张的数量,也不至于会浪费。


问题在于,每个超市、菜场的采购计划是相对稳定的,不卖隔夜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突然有一天每家都想多买一点,累加起来的影响就是有一些家庭会发现自己当天买不着了。虽然第二天很容易再买到,但在当天造成的短缺氛围却是扎扎实实会影响到消费行为的。


最后是因为准备打仗的传言

这当然只是一个引子,并不是每位参与抢购的人都真的相信近期会打仗,而且人家天天买菜做饭的,也不会心里没数,囤那些东西在真打仗的时候又能顶多久呢?

但是引子的作用就是很微妙,它不需要直接影响到很多人,只要影响到少数一些想象力过于丰富、对风险极端厌恶的人,就能够在前面所说的大背景之下掀起一阵不容忽视的风潮。

买600斤米当然是极其个别的极端情况,但一个四五人的家庭,由于担心接下来几天可能出现短暂的买米不方便,屯个50斤100斤大米回家,也不算多么夸张的做法,也就是一个月的消耗量。如果这么想的家庭达到了整个社区的一两成,就足够在小半天时间里搬空一家中小超市的库存啦。


事情就是这么回事,其实也没有多么荒谬,但是很令人心酸的。

这一年多来,整个社会看似已经度过了疫情刚爆发时的悲壮氛围,但动荡不安的情绪其实一直没有消散,大家仍然担心疫情随时在自己身边爆发继而严重影响到生活,也隐约担心着国际社会的动荡会引发什么滔天洪水,人们对于国家管控疫情的政策也没有特别明确的预期。

缺少安全感,缺少明确的预期,这是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承受的压力,表现在大爷大妈们身上,可能还会更明显一些。

可以提醒下家里老人不必囤货,但也报以同情之理解吧。

都很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菜价涨的,真真是别让过年了
蔬菜价格上涨四成,生活成本逐年递增!
菜市场大妈才是最爱说谎的人
离谱的菜价
“蒜你狠”、“葱击波”再来袭,工薪族还能吃得起菜吗?
大葱也坐上了火箭!菜价一直涨!卖猪不如卖蔬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