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节《国学基础课》

 

今天继续介绍国学在明代的发展情况。上一期讲到,宋元时期国学发展的格局,即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使得整个国学的大格局,开始走向融合。

儒家曾经一直缺乏佛教道教拥有的修养术。儒家在宋代解决了一个本体论的问题。即用“道”的理论解释了这个观点。

宋代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基本理论。

变化气质的修养路线。宋代从道理上给出了变化气质的方法。

朱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办法。“格物致知”,多读书就可以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明初时遵循这样一个道理。陈白沙就是当时出名的学者,他提议人要从内心深处去改变气质。

心学并不是完全不同于理学的另一派。在宋明理学的大的基础之上,心学是内部的一个分支,另一个分支是程朱理学。

心学的亮点在变化气质的途径。

道统的传承在于文明精髓的继承性发展。

心学是对中华思想的在发展。

理一分殊:是中国宋明理学里讲“一理”与“万物”关系的重要命题,源于道家。道家认为'一'在直观上就显示出了与万物之'多'的对应关系。相对于宇宙中'万物的多','一'则是万物的'生成者'和'统一者'。 宋明理学家采纳了道家思想,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命题。朱熹从本体论角度指出,总合天地万物的理,只是一个理,分开来,每个事物都各自有一个理。

变化气质: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于明,柔者可进于强;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善,亦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盖均善而无恶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也,人所异也。(《四书章句集注》

陈白沙: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世称为陈白沙。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

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人。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王主讲 “致良知”。湛主讲“随处体认天理”,认为:“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扬少默》)。强调以主敬为格物功夫;说:“故善学者,必另动静一于敬。”(答于督学》),著有《湛甘泉集》。

科举考试: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功与人类文化:第八章 从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⑤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内在张力
程颢:阳明仰慕的先贤(之一)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上)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 守仁开视野 - 心学联合论坛 – 携手心学复兴,共创天下同福!
【二十一期】宋明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