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全的《伤寒论》药对按功效分类大集合

史上最全的《伤寒论》药对按功效分类大集合

2021-06-14 21:53·徐小丽LittleLily

《伤寒论》方中的药对

经方中的药对,据笔者统计凡 60 对,为记忆、查阅、运用方便起见,兹分门别类列表如下(表 1,表 2,表 3,表 4)

温热类(药对)

表一

药对

主要
功用

所见之方

桂枝-
芍药

调和营卫

桂枝汤及其加减汤方、小青龙汤、小建中汤

桂枝-
甘草

温通心阳

甘草桂枝汤、苓桂甘草汤、桂甘龙牡汤

桂枝-
茯苓

温阳制水

芩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

桂枝-
柴胡

两解太少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桂枝-
人参

温中解表

桂枝人参汤

桂枝-
附子

祛风散寒除湿

桂枝附子汤

桂枝-
当归

养血温经通脉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麻黄-
桂枝

发汗解表

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麻黄-
葛根

开腠理舒经脉

葛根汤

麻黄-
附子

助阳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干姜-
甘草

辛甘复阳

甘草干姜汤

干姜-
附子

回阳救逆

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温肺化痰

小青龙汤、真武汤

干姜-
人参

温中健脾

理中汤

干姜-
赤石脂

温中涩肠固脱

桃花汤

附子-
白术

温阳除湿利水

真武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附子汤

生姜-
大枣

调和营卫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葛根汤、大青龙汤、小建中汤

生姜-
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生姜泻心汤

生姜-
吴茱萸

温中散寒、降逆和胃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

生姜-
厚朴

温运脾阳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
杏仁

降气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厚朴-
枳实

消痞除满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

寒凉类(药对)

表二

药对

主要功用

所见之方

石膏-
知母

清热生津

白虎汤、白虎加石膏汤

石膏-
竹叶

清热除烦

竹叶石膏汤

栀子-
黄柏

清泻里热兼以除湿

栀子柏皮汤

栀子-
茵陈

清热利湿兼以疏肝

茵陈蒿汤

栀子-
香豉

清宣胸中郁热

栀子豉汤

栀子-
甘草

清热益气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
生姜

清热止呕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
厚朴

清热除满

栀子厚朴汤

栀子-
枳实

清热消痞

枳实栀子豉汤

黄芩-
柴胡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

黄芩-
芍药

清热止痢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连-
黄芩

清热止痢

葛根黄连黄芩汤

黄芩-
瓜蒌

清化热痰

小陷胸汤

黄连-
阿胶

清热郁阴

黄连阿胶汤

黄连-
白头翁

清肝燥湿止痢

白头翁汤

大黄-
黄连

清热泄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桃仁

活血化瘀

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

大黄-
芒硝

荡涤实热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桃核承气汤

寒热并用类(药对)

表三

药对

主要
功用

所见之方

麻黄-
石膏

清宣肺热

麻杏甘石汤

麻黄-
赤小豆

解表清热利湿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
升麻

发越郁阳

麻黄升麻汤

附子-
大黄

扶阳固表、泄热消痞

附子泻心汤

栀子-
干姜

清上温中

栀子干姜汤

黄连-
干姜

辛开苦降、平调寒热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其他类(药对)

表四

药对

主要
功用

所见之方

猪苓-
泽泻

利水通淋

五苓散

猪苓-
阿胶

滋阴利水

猪苓汤

茯苓-
白术

健脾利水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五苓散

芍药-
甘草

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
柴胡

疏肝解郁

四逆散

杏仁-
葶苈子

泄肺利水

大陷胸丸

杏仁-
火麻仁

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

桔梗-
甘草

清利咽喉

桔梗汤

瓜蒂-
赤小豆

涌吐痰实

瓜蒂散

水蛭-
虻虫

破血逐淤

抵挡丸、抵挡汤

旋覆花-
代赭石

化痰和胃降逆

旋覆代赭汤

赤石脂-
禹余粮

涩肠固脱止痢

赤石脂禹余粮汤

牡蛎-
泽泻

软坚利水

牡蛎泽泻散

牡蛎-
泽泻

潜镇安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治钉戳、竹木戳:白鲞内乌肚皮 柿饼 萆麻仁捣烂奄之即愈。

2。诸毒发背大凶恶毒用此药立刻见效:雄黄 辰砂 血竭 没药各一钱 麝香三分。每用三分药末以绵纸卷之作条,麻油点照离疮上半指,从外周回照进徐徐照之,火豆上起药气入肉,初点三条加至七条。

3。诸疮收功长肉生肌:黑铅二两 狗豆一个入黑铅放在(月凶)中泥包入火煅红取出去狗豆取铅听用。每铅一钱溶化 投冰片(水银存疑)五分半研末,入乳香三分 没药二分 粉霜三分 硼砂一分半 明雄黄一分 如收血上水加凝水石四分 俱为末和匀入瓶。

4。专治无名肿毒围药神方:花粉一两 黄芪五钱 白芷五钱 赤芍一两 共为末老酒调涂即消散。

5。治诸般肿毒围药方:皮硝 明矾各等分 小粉少许 共研末童便调敷留头即愈。

6。治痈疽口肉出汁洗药方:公猪蹄爪一斤 煮汁分作二次去肉放入白芷 羌活 黄芩 蜂房 赤芍 当归 甘草 共煮数滚候温以绢蘸汤洗之其恶血随水而出。

7。治对口发疽仙方:猪脑髓一个 轻粉五钱 捣烂先敷半个去上边死肉,下边好肉热于冷水一冲而去死肉,又敷薄上一层二三日而愈。

8。治痈疽围药方名为无名将军:牛黄花 太阳未出时取数把捣汁。再用川乌 草乌各等分为末入瓷瓶内搅匀日晒如漆。凡未破留头点醋调涂从外围入。干再搽。无毒则消有毒则易收口。破疼者围至疼止发痒止药,不痛者围药至痛止药。

9.围药方:羊掷躅花蕋或八十斤捣烂取自然汁晒干如薄糊样,留头如豆大围敷之。如干再敷。痛围至不疼。发痒不痛至疼加川乌 草乌少许更妙。

10.治发背、对口、无名肿毒围药方:黄芩 黄柏 黄连 白芷 白蔹 白芨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钱 龙骨二两煅 儿茶二两 麝香三钱 共为细末陈酒调敷留头如豆大出毒,如干再敷以鹅毛浸药拭之。

11.治诸般发背大凶狼毒用此药立见如神。雄黄 辰砂 没药各一钱 麝香三分 每用三分药末以绵纸卷药作条拈麻油点离疮半寸外四围徐徐照进,火豆上起药气入肉,初点三条加至七条。

12.治发背对口诸毒可用:猪脑髓一个 地骨皮五钱 捣烂敷患处三次即愈。

13.治务骨自然走出:猪娘脚蛤炒过黄臎研末老酒送下即出。

14.治流注灸法:以上井骨数起三节一穴(天井骨中) 以脊骨第七节一穴 以下尻骨二节一穴 共三穴俱灸七壮。

15.治流注:白芍 穿山甲 归尾 全蝎 青木香 土贝 乳香 没药 皂刺 麝香 上身加蒌仁

16.治疔疮:番木鳖末多些 牡蛎末少些 长肉对配。木别麻油内煮黑去壳为末。

17.主方:治打伤跌伤煎药方:归尾二钱 红花一钱 茜草三钱 玄胡索二钱 五加皮二钱 赤芍一钱半骨碎补三钱 枳壳一钱。(主方内或加威灵仙三钱 或加川断三钱。)

行气:乌药一钱 木香八钱 枳壳一钱配前方肉桂七八分 泽兰叶一钱半 苏木三四钱 郁金一钱半。

重伤者: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一钱 伤头加川芎一钱 。微热不大解加桃仁十四粒槌碎。大热加大黄或三钱 或五钱。皮破伤风加僵蚕 防风 天麻各一钱。伤胸加桔梗一钱。伤手加桂枝一钱。伤腰加杜仲一钱。伤脚加牛膝一钱。皮破有风加木瓜。煎法:水煎临服加老酒。上部饱服。中部半饥饱服。下部空心服。

17.八厘散(治跌打损伤有气动者撬牙灌入喉中即活。)土鳖二两炙干 半夏生用 巴豆去衣膜 乳香 没药三味俱去油 硼砂 归尾 血竭各一两共末磁罐收贮。酒调服用八厘。妇人经闭加麝香八厘亦酒下。

18.治疔疮:乳香八分 没药八分 僵蚕八分 朱砂八分 麝香三分 加苦蒂八分各制成末如分数为散,用酒随量服,盖被出汗即愈。诸毒皆散已成出脓未成即散。

19.治反唇疔疮围药方:马籣豆草采七个豆配浆中黄豆半粒共捣敷患处而愈。

20.八厘散。治跌打损伤。土鳖四钱焙干 硼砂 乳香 没药俱去油 血竭 儿茶 雄黄各二钱 巴豆霜七粒 共末服八厘不可多吃。

21.八厘散。治跌打损伤穿心埃遭头并疥疮诸毒。自然铜醋炙七次 土鳖 番木鳖麻油沸 乳香 没药俱去油 血竭 儿茶 地龙去泥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八厘酒下。

22.一厘散又名麦斗散(孙都督传上好)治跌打损伤用药一厘老酒调下,如重车行十里之时候其骨接之有声,初跌之时整理如旧对住绵衣盖,勿令见风,方服药休移动。端午日制,忌妇人鸡犬等物。土鳖一个焙干 巴豆一粒去壳 半夏一粒生用 乳香半分 没药半分 自然铜火烧七次醋炙七次用 共研为末。每服一厘老酒下。不可多服。患处恐补得高起。

23.玉真散治破伤风金刃伤,打扑伤 并癫狗咬能定痛生肌:天南星 防风各等分 二味配合不麻人 共为末。破伤风以药敷创口,然后温酒服一钱。如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用药二钱童便调服。一治打伤欲死但心口微温以童便灌下二钱 并进二服。一癫狗咬破先含米泔水洗净用绵拭干贴药更不再发,内加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各等分。

24.治跌打损伤接骨神方:荞麦根 生姜各等分 一岁用各一钱 二岁用各二钱 老酒调服。渣贴患处其骨即时生好奇方。

25.治跌打损伤煎药:红花 杏仁 乳香 没药俱去油 苏木 枳壳 乌药各等分 大黄四钱 共为末水酒各半煎服。二服连渣服。

26.治跌打损伤末药(夏方桥传):乳香 没药俱去油 苏木 红花 嫩松香各等分 共为末 老酒下。

27.治远年闪跌伤发来诸药不效服此药即愈奇方亲验:木耳四两烧灰存性 荜菝二钱 共为末热酒送下二钱 尽醉即愈。

28.治跌打损伤方:闹阳花 紫背浮萍 地鳖 共为末老酒冲服。并治破伤风可以做掺药。

29.治跌打损伤极重遍疼痛又治中风不语:闹阳花 乳香 没药俱去油 血竭好各三钱为末每服三分。至重者五分老酒空心服。即以干物食下压之。以免呕吐。

30.治跌打损伤:闹阳花一两 五加皮五钱 儿茶三钱共为末。每服二钱老酒下。醋即愈

31.定心丸:木耳八两煅存性 红枣八两去皮核煅存性 珠子一钱 金箔一贴 共为末砂糖为丸如弹子大老酒冲服一丸。

32.护心丸:白蜡 胡椒 木耳 地龙 共为末砂糖为丸如弹子大。老酒冲服。

33。铁布衫:乳香 没药俱去油 当归 自然铜醋淬七次 地龙 苏木 土鳖 无名异 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老酒服三丸。

34.临打不痛:乳香 没药俱去油 木别去壳 红花 地龙去泥晒干 密陀僧 自然铜醋淬七次 各等分 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一丸。

35.避杖丹:自然铜醋淬七次 乳香 没药俱去油 地龙七条去泥晒干 土鳖七个去壳 归尾 生地各三钱 为末蜜丸如弹子大。临受责酒服一丸。

36.恶血冲心:红花 胡椒 油胡桃肉各三钱 木耳烧灰存性一两 捣匀砂糖为丸如弹子大,童便酒服。

37.治跌打损伤年远发来:续断 威灵仙 骨碎补各五钱 水一碗酒一碗煎服。

38.夹棍方:樟脑 黄芩 大黄 黄柏 黄连 猪油调敷看厚薄用。

39.夹棍奇方:顶好山羊血三分二厘 胎发三分 胡桃肉去皮三分三厘 大枣三分三厘去皮核 共捣烂炼为丸分为二丸,此药存在指甲内先一丸临刑一丸含在口内不可吐出吃下。

40.接骨神效奇方(骨断筋断用此如神):当归二钱焙干研末 川芎二钱焙干研末 乳香二钱去油净 没药二钱去油净 广木香五分研末 川乌二钱煨研末 古铜钱二钱火煅酒淬七次 骨碎补二钱半去毛研末 松香二两 麻油一两 共前末和油捣成膏或油纸或布摊帖伤处即可接骨。

41.治跌打损伤仙方:胆矾 老酒冲服或三分或四分 此药不可传于匪人。

42.杖方膏:熟猪油一两 黄占一两 白占五钱 轻粉五钱 乳香没药 血竭 儿茶 龙骨 珠子 象皮各等分

43.大将军:治刀箭损伤掺之即愈。白灰三十斤火煅透 放在石臼内 即将松香二十四五斤 投入红炭内一遍一遍松香 杵成为末,将鸡子五六十个煮熟将壳剥去趁热时在伤处擂完青肿凸出即愈。

44.隔衣针方:麝香六厘 五灵脂五厘 广木香三厘 乳香三厘 冰片三厘 穿山甲六厘 川乌三厘 祈艾三分 以上生用为末。取江西帋层将祈艾为身将药掺上卷为筒用火烧红将青布体之为针。治闪跌风毒。

45.九 针:硫磺五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 朱砂六分 麝香一分 硝一分 为末先将文火化开后入群药搅匀倾入碟内时成片听用。

46.万应膏加味:元参 白芷 赤芍 当归 生地 肉桂 大黄 木别 血余各一两 槐 柳枝各寸许用百段。细药:阿魏 没药 乳香 轻粉各四钱 真麻油三斤 黄丹二斤 水飞过炒净。将前药油浸七日额文武火煎成膏后用细细药收贮入麝香七分 蟾酥皮二两火炙燥 沉香五钱 檀香五钱 丁香二钱 不住手搅匀,入磁盆内水浸七日。去火毒。临症摊用。治外科内消第一临灵丹,不可轻视。凡疮大小即乳痈一切恶疮初起七日内帖上立消并内科 月水不行,妇人小腹作结冷块或痛或不淋帖脐下经行痛止更妙。

47.治班沙肚痛:猪牙皂角去皮筋炒研末五分 朱砂水飞五分 火硝三分 雄黄五分 冰片三分 麝香三厘 共为末,男在左眼 女在右眼点眼药方点肚脐。

48.黍米丸:治班沙肚痛:蟾酥六钱 苍术四钱 丁香五分 明雄黄五分 麝香三分 蟾酥人乳化为丸如芥菜子大服五丸或七丸 凉水下放在舌上一粒立愈。

49.掺药方:龙骨 乳香 没药二味去油 血竭 儿茶 胎发灰 赤石脂 熟石膏 轻粉 冰片一分余各一钱。

50.桃花散治跌打损伤:大黄下锅慢火炒至红色下石灰一味再炒如桃色住手。

中医思维:三种顽症,一法通克

诊断现场

朱某,男,73岁。初诊日期:2000年3月7日。

1979年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初为右颈部,渐及全身,无皮疹,搔抓后亦不溢血。初时每年夏秋发作,冬春时症状可自行减轻,近六七年来全年不断,夜间睡眠时奇痒难忍。

20年来遍求多医,先后以养血润燥、清热祛湿、解毒止痒、凉血息风诸法治疗,西药曾使用过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钙剂、阿司咪唑,甲丙氨酯(眠尔通),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均全然无效。

近3年来原有之腹泻、头昏症加重,常漂浮欲倒,无奈中3次住院,诊为非特异性结肠炎、心肌缺血、脑动脉硬化。

刻诊:全身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头昏行走漂浮感,大便稀,日三四次,腹鸣响。面萎黄少华,憔悴无神,全身皮肤萎缩松弛,遍布抓痕。脉弦,舌质微暗,散见点片状乌暗斑。

辨证论治

学生甲:

细究这个患者,其实身患三病:瘙痒、泄泻、头昏。无论在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里,三病都是确确实实风马牛不相及的。同时,从发病情况看,三症难分新感宿疾,亦无从辨析其标本关系。弄不清这些关系,不仅治疗有顾此失彼之虞,恐怕于何处入手都有些难吧。

老师:

是呀,不然《素问·标本病传论》怎么会提示医者,标本之道“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及本,易而勿及”呢?说明临床纵然从宏观层面掌控病情也都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要深入到这种复杂患者具体的遣方用药。

面对这类病情复杂、多症交织的患者,医圣张仲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辨“证”。“证”不是症候群或综合征,而是患病机体对致病因子在病变不同阶段中反应状态的综合表现。所以,对“证”的把握不应刻守微观分析和局部定位,而应着眼于整体宏观的动态分析。抓住“证”进行辨析,无论何“病”或何“症”,皆可规范到能带出治则的档口,从而顺理成章地明确其治法。

本例患者病程特长,符合久病多瘀;奇痒难耐,符合血燥风盛;老年患病,每多气血运行迟滞,兼虚夹瘀,符合脉络失养:其舌呈黯片状,更为瘀血之明证。

据此可将之辨析为:气血亏虚,皮肤失养,脉络瘀阻,瘀而生风致瘙痒;脾肾亏虚,肠络瘀阻,运化失司而致泄泻;精血亏虚,血脉瘀阻,清气不升,脑失充养而致头昏。

证属气滞血瘀。予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尾12g,生地黄20g,桃仁10g,红花10g,紫草30g,墨旱莲30g,茜草10g,川芎10g,柴胡10g,赤芍10g,桔梗10g,蜂房10g,蜈蚣1条,蟾皮10g,甘草10g。2剂。水煎,每日1剂。忌海味、辛辣、油腻厚味及香燥食物。

3月10日二诊。患者欣喜若狂,滔滔述说经过:

初诊当日傍晚7时服药1次,夜入睡至12时左右醒来感头皮奇痒,在无法忍受时,不断抓捶揉搓,而皆无济于事。其程度为20年来所未遇,幸好仅一二分钟即自行停止。

次晨起床,头旋转,约2分钟恢复正常。随即继续服药。服完1剂,痒大减;2剂服完,全身瘙痒竟完全停止。自谓20年缠身之苦竟想不到就这么好了。

今日来诊,改求解决头昏、漂浮感及泄泻。二症既均为血瘀作祟,遂不更方。而本“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的原则,原方去虫类药后稍作增损。

当归尾12g,生地黄12g,桃仁l0g,红花10g,桔梗10g,赤芍10g,柴胡10g,枳壳12g,天麻12g,乌梅10g,黄连10g,地榆10g,茯苓12g,炒山药30g,煨葛根30g,羌活10g。2剂。煎服法同前。

3月12日三诊。药后头昏漂浮感大减,大便亦减至每日2次,仍稀溏,腹鸣。

患者治疗信心十足,自行追述病史:20年前皮肤瘙痒不久,即出现腹中整日鸣响、冷痛、稀便,每日三四次。

因较皮肤瘙痒能忍受些,又怕述病太多医生用药不专,故先时未及治疗。乃至皮肤瘙痒久治无望时,又才回过头来治疗本病,孰料仍无效果。现瘙痒得止,复又燃起了续治本病的希望。

为资参考,特意找出了所保存十多年来服用过的一大摞处方。细检诸方,均健脾燥湿、祛风涩肠、温阳益肾、补气导滞之品。乃于二诊方去生地黄,加九香虫10g。仍令服2剂。

3月15日四诊。上2剂服完后,大便每日1次,已成形,腹尚有微鸣、冷感。病已近愈,宜以丸药巩固。

以第三诊方去羌活,各药用量加至3倍,再加入水蛭18g,钩藤30g。共研末,炼蜜为60小丸,每日早、晚各以开水送服1丸,共服1个月。

后随访,所患病症,尽得荡除。

总结

病名:皮肤瘙痒、泄泻、头昏

主症:皮肤瘙痒、腹鸣泄泻、头昏漂浮感

辨证:气滞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选方:血府逐瘀汤

思辨解惑

学生甲:

此证之治,初诊即拨开迷雾,一方中的;二诊时主症已变,而仍守方加减;三诊时另一痼疾凸现,还是守方,仅稍事加减。显然谨守病机是仅历四诊即晋全功的关键。

而其赖以成功的辨识理论,如久病多瘀、痒证责“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道理,应该是临床中医尽人皆知的。

为什么前医就没有人想到或充其量想到而不作坚持呢?我想原因很多,而孤立地对待三病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对三病进行综合思索和病机推导,追根溯源,从而总揽了全局,这是能坚定不移,从容以对的原因。

这其中有一个功力的问题,而这功力首先是思维。

思维是一个贯穿于医学之中而又超乎医学之外的学问。中医有很大的人文成分,历来注重临证思维,古代名医借巧思异辨而愈痼疾顽症者比比皆是,应该说擅长“思辨”(临证思维)是中医的一大优势。

可惜由于诸多原因,阻碍了这一优势的发展。而这一点,其实已影响到了中医临床诊疗的整体水平。

老师:

临证思维重要至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临床疗效。

本例患者的成功治愈,证明了我曾多次强调过的治疗疑难病有时并不完全依赖于超乎他人的医术,或者秘而不传的绝招,“难”是难在思维上。

没有活跃的临证思维,是不能成为良医的,这一点,古人早就强调过。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医论图说》中,面对“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的情况,提出了对临床医生的三点要求:“顺逆进退,存乎其神;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中梓这里首先要求的“神”,其实就是临床思维能力。因而,他在对名医和庸医比较后,慨叹道:“嗟乎,安得读万卷挟灵奇者,与之商医事哉!”认为饱读医书而有着活跃思维者,乃能谈医。

临证思维的重要并不仅限于疑难病,即使在一些小恙微疾经久不愈或屡治不效时,也会起关键作用。

忆1978年秋,治一10岁患儿。咳嗽半个月,少痰而喜揉目,以清燥救肺汤加味数剂而愈。但咳止而遗尿,初认为中气虚,以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逾10剂不效。又虑为肾气虚,改用肾气丸加味亦不效。

乃细检历用处方,发现自初诊以来诸方均加用了桔梗,亦多用升、柴等升散之品,乃从肺气被郁而致尿闭之用“提壶揭盖”法开上即能通下想到,此遗尿必为久用耗伤肺气之药所致之“壶流不止”。

当用补敛肺气法以“捂盖断流”,改用补肺汤加味,果然2剂症减,1剂而愈。

学生乙:

老师先前讲到抓住“证”,无论何“病”或何“症”皆可顺理成章地带到治则的档口。本例异病同治的圆满效果,确实生动地体现了这点。

我们理解的“异病”都是虽“异”而相关。如当归四逆汤能治手足寒,而又能治冻疮,乃因均为寒凝脉络;华盖散能止咳平喘,复又能通便,乃因均为肺气郁闭;阳和汤能治贴骨疽,也能治肩凝证,乃因均为阳虚失运,阴寒凝滞……

而像这例毫不相干的三种病,也可通过“证”的辨析而同治,却是没有想到的。看来“证”的辨析,大有学问。

那么,类似于本例的各种久治无效、症状纷繁、数病并存的患者,临床怎样才能准确辨证呢?

老师: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略而言之,须抓住两点:一是打破贯性思维;二是培养临床洞察力。

关于思维问题前已粗作讲述,而关于临床洞察力,则如侦案,需悉心觅寻线索。临床每可于患者漫无边际的不绝倾述,或其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中,捕捉到具有关键辨证价值的信息。

如1996年6月治一男子,44岁,自述全身瘙痒,脘腹痞满,头昏目胀,心烦口苦,身痒时伴全身气窜动感5年。脉弦数,苔薄白。曾辗转于多所医院按肝炎、皮肤瘙痒症、神经官能症等治均不效。

我耐心倾听其滔滔讲述:7年前以健壮之体去南方打工,炎热时长时间地泡浴于冷水中,某日因事暴怒,顿觉脘腹胀满口苦,心烦,继而开始全身瘙痒,丘疹遍布。

我倾听中,突然被“暴怒”这一情节所警醒,当再次确认瘙痒起于暴怒后,乃抓住这一信息进行辨析。

经云:“怒伤肝,悲胜怒”。悲为肺之志,患者初去南方,暑热难耐,肺气耗失在先,久久浸泡凉水,气机闭塞于后,复因暴怒致肝木横逆而病。

此时,若肺能行其制节,则金可平木。奈此时肺气既伤,不仅无力制肝,反因自身气郁,而不能透达之热挟横逆之肝气妄行,以致出现了临床诸证。

遂采用开畅气机、辛凉宣散兼益肺泄肝之法,以严用和之乌药顺气汤加味,3剂后症减,连续服用近20剂,诸症得平。

可见,举凡病情之独处藏奸,病史之汪洋掩山,病发之隐因爆点,都需凭洞察力去发现。它像是医者于一道道沉沉紧闭之门扉前,无奈地徘徊时,看到了被困患者无意间递出的一把开启其囚门的钥匙,接之则开,忽之则不得启其门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骨伤良方简歌
跌打损伤药酒跌打损伤秘方
转:接骨膏
552.名老中医经验方摘录下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56)张锡纯肋痛辨治
高手在民间,有效秘方【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