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德镇市二天游
userphoto

2023.02.28 北京

关注
一、景德镇市内
特别好记,从西到东连一条线,西,中,东各有的玩,一天时间,只要不是特别拖拉的绝对够,如果对瓷器特别有兴趣的人两天也绰绰有余。除了市内的东中西区之外,稍微偏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叫做“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地方,不少国外的艺术家住在那里专心研究自己的作品。
而且由于没怎么旅游开发,从市内没有任何线路去那里,只能叫出租,还要谈价钱因为他回来基本上接不到客人。这么说来也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西区
西区最主要的就是古窑民俗历史文化区了,这个5A级别的景区不去,景德镇就是白去。这是一片开放式的区域,并非大家平时提到“博物馆”所想到的一个几层楼的建筑物。古窑民俗博览区占地83公顷,是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景区主要分成:历代古窑及技艺展示区(蓝色),景德镇文化展示区(黄色),和水岸创意休憩区(绿色的左边一半)三大块。其中水岸休憩区还在施工中,暂时不开放。
历代古窑展示区:
这是整个文化区的精髓,更是整个景德镇的精髓所在。大家知道陶瓷在做好形状上好釉之后是要高温烧的,这个烧的地方就叫做“窑炉”,简称“窑”。
景德镇从唐朝就开始作为瓷器生产基地,但那时候全国有很多陶瓷加工基地,景德镇并不突出。到了元朝,景德镇开始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瓷器行业的龙头老大,其他地方的老师傅也纷纷跳槽前往景德镇工作。如此庞大的量产自然少不了窑。
这个展示区在“历史原址”重新按照史料记载的原型重建了各个朝代的窑,例如宋朝的龙窑,元朝的馒头窑,明朝的葫芦窑和清朝的镇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窑不只是造个样子给游客拍拍照的,他们是行使着自己的功能的,只是在烧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不会让游客靠近。
清朝的镇窑复烧场景
宋朝龙窑复烧场景
陶瓷民俗展示区:
这个区域主要介绍陶瓷的制作流程,放入窑烧那已经是后话了,从还是泥土的时候要经过怎样的一些步骤最后才能入窑烧呢?这个区域的老艺人们现场做给你看。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古窑民俗博览区主要分历史古窑展示区和陶瓷民俗展示区两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从宋代到清代的古窑。 ·这里汇集了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园林,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缩影。 ·景区内瓷器品种多样,有清代镇窑、明清御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等。 ·值得一看的还有景区女子瓷乐队演奏,这支乐队所用的乐器全部都是用景德镇的瓷器做的。
中区
中区两个主要的点,一个是龙珠阁/御窑厂遗址,还有一个是国贸瓷器大卖场,前者后者是想给亲戚朋友带礼品的话可以逛一下,因为店铺实在太多,很有砍价空间。
龙珠阁的专业全名是“景德镇官窑博物馆”,但大家还是把它叫做龙珠阁,它是一幢仿明宫廷建筑,共6层。其周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宝贵的文物遗存。龙珠阁自明代开始就是御器厂、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是明清官窑遗址。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龙珠阁内分为与原官窑相关的资料展示和经由古陶瓷研究所复原的官窑瓷展示两部分。其中,官窑瓷的展示部分对景德镇官窑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价值。作为官窑遗址和现代官窑器研究成果展示场所,龙珠阁一直是中外陶瓷爱好者关注的地方。
在日本产瓷区濑户市,也有“龙珠阁”。不过,那“龙珠阁”是仿景德镇的,但表达的却是濑户人对景德镇龙珠阁的崇敬之情。
龙珠阁
位于于景德镇珠山之颠(珠山旧址之上)。它在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和环翠亭,清代又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重建后称“龙珠阁”。1987年龙珠阁重建后,是一幢仿明重檐宫廷建筑,共6层,高34.5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其周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宝贵的文物遗存。龙珠阁自明代开始就是御器厂、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是明清官窑遗址,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另外,阁内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窑史料,现阁内陈列了青花釉里红万件花瓶、明正统官窑巨型龙缸及珠山出土的明代官窑陶瓷珍品等。
东区
整个东区是一个围绕着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小型“大学城”,大学的街对面是原雕塑瓷厂倒闭后重新改造而成的学生大市场,很多小商贩和大学的学生,都会把自己烧的产品带到那里去卖,还有很多陶瓷DIY的活动,不同于历史文化区,这里是一个展示陶瓷现代一面的,让你放松娱乐的地方。
在这里你会惊叹于“原来陶瓷还能做成这个样子啊!!”,“别的地方没见过啊!!”,而且由于是学生作品,这里很多东西都不是大企业量产的,全世界长这样的就那么几个,下次再做画的就不完全一样了,价格还便宜。
这是一个可以让小女生当成逛街一样玩一整个下午的地方。
距离雕塑大市场走大约15分钟,是一个近些年才兴起的新区域,风格属于标准的“夜晚小清新”,类似于北京的798,是用原宇宙瓷厂留下的废弃厂房改造的陶瓷文化园区,改造过程中特意保留了些许时代的印记,留到今天反而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景德镇大学生创意周末市集
景德镇住宿参考
陶舍文艺酒店
我们预定的酒店叫做“陶舍文艺酒店”,管理是酒店的方式,居住的体验则更类似于“文艺范的高级民宿”。入口小小的,在一条主干道边的小马路上,不足3平方的“大堂”有个和蔼可亲的小妹妹前台和另一个和蔼可亲的保安大叔,由于淡季,大床房一晚上不到180元,还是人民币。上楼的时候保安大叔还主动帮忙提行李,真是不错的服务。
陶舍的楼梯一角
二楼的活动区域,也是每天吃早饭的地方,早饭是传统中国式馒头酱菜稀饭沙拉红茶。
我们的房间,178元一晚,非常喜欢枕头和床沿也做成了青花瓷的样式。
茶几上的陶土茶具和茶叶,喝完了可以问前台再要。
二、浮梁古城——瑶里
浮梁古城位于昌江之滨,始建于唐代,是江西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县治城郭,古城内有全国唯一的五品古县衙和宋代红塔等有着历史价值的建筑,也保留了悠久的瓷、茶文化历史。
古城南门之外仿古修建了南门渡码头。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载满瓷器和茶叶的货船拥塞了昌江水面,由此经鄱阳湖和长江转运全国各地。
陶瓷历史文化长廊
进入景区,是一条长达312米的陶瓷历史文化长廊。长廊地面用鹅卵石和瓷砖铺就,上镶嵌着216块景德镇青花瓷板,瓷板上绘写着有关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历史,内容有人物、风土、传说、历史、风景名胜、诗词、题刻、史记重大事件等。
就象一本摊开的历史书,沿着长廊走一路学一路,不得不感叹我国瓷、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感叹自己的学问平庸,见识浅薄。
长廊尽头的千禧良缘广场上建有千年瓷坛,也全部是用瓷器雕塑而成。
浮梁古城内的历史建筑
浮梁古城
按原貌修复的浮梁古城布局形似八卦,古城门楼气势宏伟,城墙全长20余里,高1.6丈,宽丈许。城门楼高15.6米,由城墙、主楼和角楼组成。主楼坐落在8米高的城墙之上,是一座高层的木结构建筑,显得巍峨高大,雄伟壮观。
浮梁古县衙
浮梁的历史可追索到东晋的新昌。公元742年(唐朝天宝元年),新昌改名为浮梁。公元816年(唐朝元和11年),因水灾,迁浮梁县城于今浮梁古城处,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100余年,县衙屡毁屡建。
现存浮梁古县衙,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相当于95亩),规模宏伟,是中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县衙。
浮梁县衙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是因为浮梁的知县官居五品,而普通的知县仅是七品的小芝麻官。
细细品味,这里也隐含了很多古代官场政治和官本位的思想:浮梁地处皖、浙、赣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社会稳定与治安相当重要。
浮梁每年上缴税收贡赋多,仅茶叶税收就约占全国茶叶税的八分之三;当时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也归浮梁管辖,朝庭往往派出三、四品的官员到景德镇监烧御瓷,知县官品高,与督陶官交流协办各项事宜就相对顺利;景德镇瓷业工人来自四方,经常闹纠纷,本县知县高于邻县两品,就容易协调处理各类纠纷。
总之就是位高、权重、金多、担责大、恩遇隆。
古县衙现存有照壁、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建筑面积2660余平方米。县衙院内宽敞空旷,古木参天,从头门往仪门到大堂,有一条近百米的青石铺砌的甬道,旁有古柏、古井。整个衙署未施油漆,雕刻亦简朴,略显寒窘。
这是因为清末时期的经济已走向衰落,地方财政不富裕;官员们流水付任,谁也不愿奢华建设而为后任享用;浮梁地位特殊,往来财物账目繁多,也是上一级官员重点督察重地,县衙官员们都不愿为修建官署背上贪赃之名影响前程。
于是,县衙自建成后,时任官员最多也只是小修小补一番,留着残破的衙署还能为自己搏得个清廉之名。
浮梁察院
紧靠着浮梁古县衙旁边,还建有一所“浮梁察院”,这是全国范围内保存的唯一一座“察院”遗址。它虽然地处浮梁古县衙的旁边,但并不隶属于浮梁县衙。察院始设于唐代,是监察地方官员履行职守、惩治职务犯罪的独立机构。
浮梁察院的监司主衙由照壁、头门、大堂、二堂和三堂组成,结构严谨,简朴庄重。感慨自唐朝以来就实行了监察制度,然而历史上官清吏治的朝代并不多,以官管官,难免利益勾结,官官相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抑或井水不泛河水,真正做到明察秋毫的又有多少,千百年历史轮回,似乎并未跳出怪圈,离着真正的民主法制还很遥远。
老百姓可能更多是相安无事,冷眼看窝里斗狠,实在被逼急了拿起棍子乱抡一气,打烂了再造。
居易草堂
古时的浮梁县是“万国来求”的地方,四方商贾往来,财富聚集,人文荟萃,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还在县衙后院里专门辟出一片地方,修建了居易草堂。草堂前院子里,有青花瓷制成的采茶、制茶、品茶少女的雕塑,惟妙惟肖、制作精美、巧夺天工。
宋代红塔
县衙外有座宋代的红塔,原名为西塔,始建公元961年,是江西省保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载入中国七十二座古塔史册。塔前在唐代曾建有一座西塔佛寺,此塔也为传播佛教而建。红塔完全靠和尚化缘捐造,耗时79年才竣工。
现在的红塔已是后人重建,全塔共七层,从地坪至复盆顶高37.8米。塔身皆用大型青砖实砌,每层均用青砖叠砌出外挑平台。
相传佛塔本来全部用青砖砌成,过去没有水泥,全部用石灰、糯米和红泥混合作浆,年代一久,红泥被风吹雨淋分化流出,将青砖表面染成了红色而成为红塔。明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失败后,逃至浮梁古城,躲进红塔后方逃过一劫。
当上皇帝后,下诏拨银修复救命宝塔,因当时逃难紧急,没有问及塔名,只记得塔色浑红,好在当时浮梁城内其它塔外表均刷为白色,只有此塔外表为红色,从此,西塔更名为红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景德镇是中国瓷都?景德镇值不值得一游?
【原创|游记散文】万发金:《冬日里,一路春意的跋涉》③瓷都印迹
2020寒假自驾返宁 | 浮梁的古县衙&瑶里的夜与晨
婺源风景----1.瑶里古镇,浮梁古县衙,千年红塔
走进景德镇浮梁古县衙
【原创】瓷都景德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