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厥阴乌梅丸证
李士懋 金荚经方 2018-07-12 09:00

乌梅丸是解决肝阳虚而胆火郁经典方剂。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当肝寒时,阳气馁弱,肝失生发、舒达之性,则肝气郁结。这种肝郁,是因阳气馁弱而郁,不同于情志不遂而肝气郁结者,此为实,彼为虚。厥阴阳气虚馁,无力生发而肝郁,导致肝中内藏之相火不能随君游行于周身,亦为郁,相火郁则必化热。阳气虚馁肝寒,继发了相火的内郁化热,从而形成了寒热错杂证,正如尤在泾所云:积阴之下,必有伏阳。治疗这种厥阴脏寒又继发相火证,首选乌梅丸,方中以五味热药温煦肝阳,人参、乌梅、当归滋补肝体;连柏清相火内郁之热,共同形成补肝且调理寒热之方。

脏寒独阴无阳证,不应有热。独阴无阳,是言厥阴脏寒的病机。厥阴之脏寒,不同于少阴之脏寒。肾为人身阳气之根本,而其它脏腑阳气,乃阳气之枝杈。若独阴无阳,必肾阳已亡,根本已离,此为亡阳证,当用四逆汤回阳;若肾阳未亡,仅某一脏腑的阳气衰,犹枝杈阳衰,但根本未竭,未至亡阳。所以肝脏寒,与肾亡阳脏寒是不同的,不应混淆。既然阳未亡,则馁弱之阳必会坠积不振而郁郁化热,同样形成寒热错杂证。所以,蛔厥有寒热错杂证,而脏厥同样可以寒热错杂,皆当以乌梅丸主之。据此可知,乌梅丸不仅治蛔厥,亦治脏厥,故称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

一、厥阴脏寒证

厥阴病,为何易出现阳气馁弱之脏寒证?这是由厥阴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肝主春,肝为阴尽阳生之脏,寒乍尽,阳始生,犹春之寒乍尽,阳始萌,阳气虽萌而未盛,乃少阳、弱阳。若春寒料峭,则春之阳气被戕而不升,生机萧索;若人将养失宜,或寒凉克伐,或药物损伤,皆可戕伤肝始萌之阳而形成肝寒。肝寒,则相火内郁,形成寒热错杂证。

皆谓厥阴篇驳杂,实则井然有序。厥阴病的本质是肝阳虚,继发导致寒热错杂。肝中之阳,乃春生少阳之气,始萌未盛,易受戕伐而致肝阳馁弱,形成脏寒,然又因内寄相火,相火郁而化热,最终形成寒热错杂之证。

厥阴篇提纲证,明确指出厥阴病寒热错杂的本质。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即是寒热错杂结构肝寒+胆热。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易饥,乃胆腑相火内郁而上冲所致;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则为脏寒之征,此即寒热错杂。既为寒热错杂,则有寒化与热化两途,所以,厥阴篇中通篇皆是围绕寒热进退之演变而展开阐述的。如何判断其寒热进退?仲景提出四点主要指征:

厥热之胜复。厥阴篇从326~381条,共56条。326~329条论厥阴提纲证及欲愈的脉、时、证。330~357条以手足厥几日及热几日,来判断寒热之进退、转化。若但厥不热,则为独阴绝阳之死证。若但热不厥,乃病从热化。其中,瓜蒂散、茯苓甘草汤、麻黄升麻汤等,乃厥阴篇肢厥之鉴别条文。

下利。358~375条为以下利为指征,判断厥阴病之寒-热胜复。热化者大便脓血,主以白头翁汤;热入阳明下利、谵语者,大承气汤;寒化者,阳虚下利清谷,主以通脉四逆汤。

呕哕。376~381条以呕哕判断寒-热之进退。359条为寒-热错杂之呕,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化而呕者四逆汤、吴茱萸汤;阳复而脏病移腑的热呕者,小柴胡汤主之。

脉之阴阳。来判断寒热之进退。如咽痛、饮食、烦躁、汗出等,亦皆用以判断寒热之进退。

由此可见,厥阴篇实质是肝寒阳虚,伴有胆热之症,形成了寒热错杂证。既然寒热错杂,就有寒化、热化两途,因而厥阴病全篇,皆是以不同指征,从不同角度,判断寒热之进退,井然有序。

二、乌梅丸方义

俗皆以乌梅丸仅治蛔厥,曰蛔得酸而安,得辛则伏,得苦而下。此解失去了乌梅丸的真谛。厥阴篇本质是因肝阳虚而形成寒热错杂证,治之亦应在温肝基础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燮理阴阳。乌梅丸以干姜、附子、川椒、桂枝、细辛五味热药以温阳,益肝之用;人参、乌梅、当归补肝之体;连柏泻其相火内郁之热,遂形成在补肝为主的基础上,寒热并调之方。

因厥阴病的实质是寒热错杂,其演变有寒化、热化两途,所以厥阴全篇都是讨论寒热转化问题。寒热错杂者,有寒热多少之别,故有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化者,有轻重之殊,方有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四逆汤等;热化有白虎汤、承气汤、白头翁汤,栀子豉汤等。

三、乌梅丸临床应用

厥阴病实质是肝阳馁弱,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其生发、疏泄、调达之性,因而产生了广泛的病证。厥阴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

1、人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皆赖肝春生之气的生发疏泄。犹如自然界,只有春之阳气生发,才有夏长、秋收、冬藏。无此阳,则生机萧索,生命过程必将停止、终结。

2、调畅全身之气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绝;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周身气机之调畅,皆赖肝之生发、疏泄。百病皆生于郁,而源头皆因肝郁而发。肝阳虚,肝即郁,木郁而导致五郁。当然,五郁有虚实之分。

3、人身血液运行、津液输布代谢、精液排泄、月经来潮、代谢废物排泄等等,皆赖肝生发疏泄来推动。

4、木能疏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胆汁的生成与排泄。

5、调畅情志。肝藏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与人之情志紧密相关。

6、肝藏血,调节周身之血量及血的循行。

7、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8、肝经所循行及络属各部位的病变。

9、奇经八脉皆附隶肝肾,故奇经病多与肝相关。

10、肝为罢极之本。

厥阴肝木具有广泛功能,故肝失舒启、敷和之性,则必然会影响上述各项功能,从而产生广泛病变。厥阴篇中只限于肝阳馁弱而产生的寒热错杂病变,实为肝病的一小部分,但并非肝病之全部。如肝热生风,上窜心包,下汲肾水,入营入血及真阴耗竭等,皆未论及,温病补其不足,实为仲景之功臣。凡肝阳馁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上述各项功能失常,皆可用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而大大扩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乌梅丸应用指征。脉弦而无力,肝馁弱之脉。弦脉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家阳气馁弱之厥阴病脉。肝阳虚症状,一二症即可;二者具备,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四、乌梅丸医案

肝阳虚案。甄某,女,37岁。2007年8月20日初诊:头痛三载,服西药可缓解,停药又痛,近一月病重。困倦、嗜睡,每日睡10小时仍困,情绪消沉,舌淡暗,舌苔白,脉弦而无力(肝虚不升);伴心烦(胆热);恶心(胃逆)。

证属肝阳虚馁,清阳不升。法宜益肝升清。方宗乌梅丸主之。(顺应肝木生发之性)柴胡10 防风6 川芎6;(厥阴)党参12 当归12 乌梅15(肝之阴血)+桂枝10 细辛6 川椒6;生黄芪12(肝之阳气);(少阴)炮附子15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太阴)干姜6g;(胆腑)黄连5。共服28剂,头痛已十余日未作,精力增,精神振,余症亦除,脉转弦缓。继服7剂,停药。

按:肝主春生少阳之气,主生发、条达、疏泄。肝虚,清阳不升,头失清阳奉养,致头痛。阳气者,精则养神。肝虚,阳气馁弱,生发展放无力,故神情委顿、懈怠嗜睡。肝中内寄相火,肝虚阳不升布,相火郁而化热,故致心烦;木不疏土,胃气升降悖逆而恶心。乌梅丸,补肝阴、养肝血+温肝阳、益肝气+生发肝气+调寒热,恰合本案之病机。加巴戟天、肉苁蓉者,温阳益精血,乙癸同源,母子相生,补肾即益肝;加黄芪增益肝气;加防风、柴胡助肝用,令清阳得升。  

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何不用吴茱萸汤而用乌梅丸?因吴茱萸汤长于散寒破阴凝,治疗肝寒实证。《本经》云:吴茱萸除湿、逐风邪,开腠理,更重用生姜,故吴茱萸散寒破阴凝之力尤胜,对外寒直中厥阴者更佳。乌梅丸长于补肝体+温肝阳+益肝用,且调寒热错杂,故本案选乌梅丸,而不用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治肝实寒证,乌梅丸治肝虚寒证。

五、厥阴少阳寒热病机

少阳病之寒热往来,乃正邪交争之态。少阳病时,邪气尚存,正气已虚,一方面,正气无力一鼓作气驱邪,故邪留不去;同时,正虚不甚,尚可蓄而与邪一搏,故邪虽存亦不得深入,于是正邪相持交争,表现为来来回回,节律性发作的特点。所以,小柴胡汤的组成,一方面驱邪,一方面扶正。生姜、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健中,扶正以祛邪;柴胡、黄芩清透邪热;半夏非为燥湿化痰而设,乃交通阴阳之品,《内经》之半夏秫米汤,即意在交通阴阳,使阴阳相交而安泰。从方义角度不难理解少阳证的半阴半阳属性。

厥阴病何以见寒热往复呢?乃肝之阳气虚惫使然。肝属木主春,其政舒启,其德敷和,喜生发、条达、疏泄;肝又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春乃阳生之时,阳气始萌而未盛,易为阳生不及。肝气通于春,乃阴尽阳生之时,其阳亦始萌而未盛,最易为阳气不足而春气不生,致生机萧条,厥阴阳气虚馁而为寒,故乌梅丸以众多辛热之品,共扶肝阳,以推动肝的生发、舒启。

肝寒何以又有热呢?因肝中内寄相火。肝阳虚馁,不得生发 疏泄,肝中阳气不得舒达敷布,则虽弱之阳,也必会郁而为热,此即尤在泾所云:积阴之下,必有伏阳之理。郁伏之火热上冲,则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善饥,时烦;郁火外泛则肢热;肝阳虚馁而不疏土,则脾胃呆滞,见饥而不欲食,得食而呕,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阳虚,热量不能外敷,则肢厥、肤冷、躁无暂安时。

厥阴病是在肝家阳虚不布的同时,又存在着郁伏化热之机,于是形成了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表现。此厥热胜复,可表现为四肢之厥热,亦可表现为周身之寒热交作,或上下之寒热交作;表现尽可不同,其理一辙,悟明此理,则对乌梅丸法的理解豁然开朗。

六、厥阴病主症与厥热胜复

1、厥阴病主症

肝虚阳气生发无力,能量无以外布,懈怠、困倦、萎靡不振、抑郁;郁火上冲,头晕、头痛、目痛、耳鸣、口渴、心烦、心中疼热;肝寒经络不通,胁肋胀痛、胸痛、腹痛、肢痛、阴缩、抽痛、拘挛转筋;木不疏土,脘痞不食、呕吐、嗳气、下利;厥热胜复,寒热往来诸般表现。

脉弦而无力,或左关独见沉弱(典型厥阴脉)。如何辨识厥阴肝家阳气虚妥呢?要点为脉弦而无力(弦长为木脉,有力为少阳阳木之脉;无力为厥阴阴木之脉)。若弦而无力又兼滑数之象,乃厥阴肝家在阳虚阴盛之中又兼有伏阳化热之象,此即乌梅丸寒热错杂之典型脉象。

2、厥阴病阴阳进退之机转

偏肝寒者寒化,阴霾充塞,肢厥、畏寒、躁无暂安时、吐 利、汗出、内拘急、四肢痛、脉转微,弦中更显细微无力之象;偏胆热者热化,口渴咽干,口伤烂赤,心中热痛,大便脓血等,弦中更兼滑数之象。判断阴阳之进退,以脉象之变化为重要依据。

临床凡见弦而无力之脉,又有厥阴病的一二症状,即可辨为厥阴病,主以乌梅丸。此方恰合厥阴病机,寓意深邃,若能悟透机制,应用极广。《方解别录序》云:元明以来,清浊淆乱,用药专尚偏寒、偏热、偏攻、偏补之剂,不知寒热并进,攻补兼投,正是无上神妙之处,后世医家未解其所以然,反谓繁杂而不足取法。偶方应用,恰似天上神妙的交响音乐,阳春白雪,较之奇方,别有一番境地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笔记)乌梅丸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李士懋_经方中医...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讨论】乌梅丸方义及其临床应用探析汇总!
从乌梅丸看厥阴病 ——读李老《平脉辨证•相濡医案》有感
肿瘤名方——乌梅丸!
草药治验 乌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