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和”思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思考
主审/禤国维 太渔医话 2022-03-20 10:16

    五、以“和”思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思考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其临床疗效,如何才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呢?应该从其临床思维入手,而临床思维的开发可以从辨证论治的深入研究切入,从治法中切入,也可以从药物的运用切入。中医的“和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它的思辨逻辑有着悠久的发展演变历程,在临床各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岭南皮肤病学术流派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和”思辨在许多疾病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灵活应用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1.“和”思辨的历史源流

    最初,“和”并非是以“和法”这一具体的治疗方法出现,而是作为一种思维原则。早在《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指出,阴阳合和的动态平衡才能衍生万物。接着,《内经翌》中出现大量关于和的概念,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均多次提到“和”的概念,为“和法”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参考,奠定了基础。此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地结合寒热、攻补等,提出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桂枝汤、黄连汤等,用于和解少阳、调和脏腑、调和营卫、调和寒热,开创了和法的临床应用。

    后来,金元的众多医家都对“和法”进行了内涵的补充和临床实践的丰富。

    直至清代程钟龄根据八纲辨证,在《医学心悟》中论述:“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已”“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世人漫曰和解,而不能尽其和之法,将有增气助邪,而益其争,坚其病者,和云乎哉。”使和法成为治疗八法中重要的一法,在理论上确立了和法在中医治法学上的重要地位。

    故《内经》是“和法”产生的根源,《伤寒论》开创了“和法”的临床应用,《医学心悟》确立了“和法”,后世医家不断丰富了“和法”的内涵和拓展了它的应用。

    2.“和”思辨的临床应用

    疾病的病因病机往往也是纷繁复杂,存在寒热夹杂、气血不调或者正邪交争等多种情况,“和法”的本质就是主张纠正人体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偏颇,使之恢复动态平衡。现代系统论理论也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人体内存在着许多对立关系,而这些对立关系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各层次的对立调节均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以维持机体健康状况,也是人体生理的一种稳态。一旦异常,人体就会产生病理征象,若这种失衡得不到纠正,以致继发多个对立失衡,甚至导致整个机体失衡。“和”的思辨正是试图恢复机体的系统动态平衡,保持生理的理想状态。中医“和”的思辨与西医学的系统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借鉴、交相辉映。

    (1)调和肾中阴阳

    纵使疾病证型复杂,顽固难治者多为虚、瘀、湿、痰,而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难治性、顽固性疾病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肾虚又分肾阳肾衰和肾阴虚亏,都会导致许多病变。如硬皮病、皮肌炎、冻疮、白癜风、皮肤色素沉着、雷诺病等,多属肾阳虚衰,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自汗,或者阳痿滑精、舌淡胖而润、苔白滑、脉沉弱无力等,治疗上应当采用温肾壮阳;而白塞综合征、痤疮、黄褐斑、脱发等,多属肾阴虚亏,常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潮红、遗精盗汗、便秘尿黄、舌质红、苔少或剥或裂等症状,治疗上宜滋阴补肾;还有红斑狼疮、慢性荨麻疹等,则可能属于肾阳虚衰,也可能属于肾阴虚亏,辨证施治就更为重要。肾中阴阳不和是疑难病的根本原因,调和肾中阴阳,往往使很多疾病,得以痊愈。

    在调和肾中阴阳中,尤其推崇“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平调阴阳,治病之宗”的阴阳互济、以平为期理念。根据张景岳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论,在临床治疗中,阴虚者接受补阴药并发挥作用要靠阳气的生化,故治疗用药上以补阴为基础辅以补阳之品,及时帮助阴精的生化,同时阴精的生化既补充了机体能量,又帮助了阳气的恢复,从而实现阴阳动态平衡的重建。同样阳虚者在一般情况下如不是阳脱之象,均应在补阳药中加以补阴药,其目的在于补阳而不伤阴,从阴中补阳,使阳气得补阴之品而生化无穷。由此可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目的在于通过补阳药的气化和补阳的生化功能,对机体阴阳调节起协同作用,以维持阴阳动态平衡。

    (2)调和正邪

    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外邪侵袭加之正气内虚所致,故调和正邪是疾病诊治的首要任务。但在不同疾病的不同时期,正邪所占主导地位有所区别,要求我们在临床中药根据不同疾病所处的阶段进行适刍的调和正邪,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但,祛邪与扶正是矛盾的双方,两者的相互斗争贯穿了整个病程,过早的扶正会导致滞邪,祛邪的过度会伤正,只有正确调和祛邪与扶正两者的关系,才能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调和双方的力量对比,能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一般认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是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这些邪气侵及人体后,若不能及时化解,与阳热体质相合,极易化火,蕴而成毒;若邪气伏于体内不发,感春夏温热之气,则伏毒自内而出,表里皆热,熏蒸体肤,而成疾患;如若内伤七情,更易五志化火,宣泄不得,蕴毒生热,发为疾患。故疑难疾病的发病和迁延常与“毒邪”蕴结有密切的关系。在疑难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常常由于病情反复不愈,导致六淫之邪胶着难解,日久均可化毒,壅遏不解,内伤脏腑,阻碍气血,耗伤津液。病程越久,蕴毒越深,“毒”邪致病之机越需要重视,临床常用解毒法治疗。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多变、病机复杂,但虚虚实实之中,肾阴亏虚而瘀毒内蕴是贯穿病程之主线,本病最常见的临床征象:颜面红斑,身热起伏,脱发,面赤潮红,腰膝酸痛,劳则加重,头目眩晕,女子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或经来腹痛,甚则闭经,反复口舌生疮,肌肤瘀点、瘀斑,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黄,脉细数等症状。补肾阴,解瘀毒,标本兼治乃切合病机之良策。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论治中,要注意患者毒邪与正虚的力量对比,调和正邪。

    (3)调和水火

    肾为水火之源、阴阳之根,肾阴不足则水不济火、真阳无根、虚火上炎。阴虚火旺是众多皮肤顽疾的病因,如临床常见阿弗他溃疡患者,往往表现为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松动,但有头晕耳鸣,舌质嫩红,脉细尺弱。此时应以滋阴壮水、引火归原法治之,以调和水火。

    “引火归原”是调和水火最常用的治法。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真气命根也,火种也,藏于肾中,沉潜为顺,上浮为逆。”“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医学心悟》中指出:“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冶游于上,当用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原。”引火归原法即用温阳、潜阳之药以引无根浮越之火重归肾宅,使水火相抱、阴平阳秘的治法。运用本法,水火不济是基础,运用此法时是在滋阴壮水的基础上常用之知柏、龙牡以滋阴潜阳,用牛膝引火下行,视病情需要少佐桂附,使水火相济。

    在临床常用引火归原、调和水火的方法治疗阿弗他溃疡,多辨证为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以滋阴壮水、引火归原为法,以知柏地黄汤加肉桂辨证处方,常用熟地、盐山茱萸、茯苓、怀山药、丹皮、泽泻、知母、黄柏、牛膝、肉桂、甘草等,到较好疗效。

    (4)调和方药

    用中药和方剂治疗疾病就是通过阴阳自和的能力调理机体阴阳、正邪等矛盾关系,把“失和”调为“和”,把“偏”调为“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之一。中医治疗时就非常注重双向调节,平调阴阳也就自然成为治疗疾病的总原则。这一总治则要求汤方的配伍是发而不过散,收而不过敛,升而不过亢,降而不过沉,清而不过寒,温而不过燥,补而不过腻,攻而不过破,补阳当于阴中求阳,补阴当于阳中求阴。如桂枝汤有发汗作用,而实际上不是发汗之剂,是和剂,和什么?调和营卫是也。白虎汤、承气汤,为治阳明热盛津伤之剂,泻热即能存阴。小柴胡汤以和解之,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有疏利三焦、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

    中药方剂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为阴阳自和服务是其重要任务之一。依靠推动机体的阴阳自和机制产生治疗效应,是中药药效学作用的重要方面,而中药的调整作用则更接近于阴阳自和的本质,其在药物应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特点和优势。在遣方用药方面,既要重视整副方药内的调和,又要注意药味和剂量的选择,以免纠偏太过。

    以“和”的思维指导药物的选择,可据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对于肝肾亏虚型脂溢性脱发的治疗可分三个阶段:急性发展期用加味二至丸平补肝号、养血生发,方中松针、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菟丝子补肝肾、填精血、养发生发;生地、丹参凉血活血;土茯苓、布渣叶清热利湿去脂;蒲公英促生发;生甘草清热调和诸药,使精血之源充足,毛发得以濡养,故脂祛而发生;稳定期则可加首乌以固肾乌须,加薄盖灵芝以扶正固本;三则可用北芪补气升阳以促发生,初用15g,后可逐渐加量。疗程中,若有大便稀,可去有润肠之效的首乌。整方中以“和”为贵,平补肝肾。

    另有中医对白癜风的治疗,其疾病之宗在于阴阳失衡,因此可选用黑白配对的方药进行治疗,其用药有:菟丝子、白蒺藜、旱莲草、白芍、玄参、白芷、浮萍、生牡蛎、乌豆衣、补骨脂、白术、丹皮,整方中黑白配对、阴阳调和,共奏祛风疏风除湿、理血和血、调补肝肾之功效。

    此外,在临床中也常用“和”的思辨指导药对的应用,如麻黄与生牡蛎。常言道“冬用麻黄,夏用香薷”,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广州一年夏季最长,炎炎酷暑,为何反用辛温发散之峻剂?其实,麻黄虽然温散,但其疏风止痒效果很好,同时伍人生牡蛎,防其辛散太过。麻黄辛温,具有疏散风寒、宣肺之效,又可疏风止痒,散邪透疹。牡蛎咸寒,质地重坠,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制酸止痒之功用。二药伍用共奏散风解表、敛阴止痒之效,牡蛎之敛又可防麻黄宣透太过。此二味药一散一敛,一温一寒,相反相成,以“和”为贵。

    综上所述,“和”的思辨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以“和”的思辨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主要从调和肾中阴阳、调和正邪关系、调和水火关系及调和方药方面人手,旨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疑难皮肤病症诊疗的对策
十个女人9个月经不调,还有一个是因为做了针灸
白通汤、潜阳丹、封髓丹,三方均为阴盛虚阳上浮外越,阴阳隔断
睡不够、易发怒…你可能心肾不交了!三个简单的调养法,帮你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根本不科学!
中医养生:失眠,半夜总醒?一味药泡水,清心、除烦、解郁,让你安神助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