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疮疡湿疹篇

患者情况:陈某,男,41岁。

初诊日期:2012年3月 13日。

主诉:背部疮疡3月余。

现病史:近3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多发疮疡、色鲜红,根盘坚硬,部分上覆白色脓点。部分暗红。最大的有 0.5cm×0.8cm,时有疼痛,患者经人介绍。前来找中医诊治。

刻下症:背部多发疮病、色鲜红。根盘坚硬、时有疼痛、口干,口黏,平素贪凉,每日必喝冰镇饮料。眼干,腿沉。乏力,纳可,眠可,小便色黄,大便不畅,黏滞量少、舌红。苔薄白腻。脉沉弦有力。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现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血压偏高,尤其是低压偏高,徘徊在 85 ~ 95mmtfg,未服用降压药。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辨证思路:该患者本身症状不是很多,并没有特别难受的症状,背部的疮疡自身并未重视,只是在家人的劝说下才来找中医调理。

我当时的辨证思路是:患者口干、口黏、饮冷、大便黏滞量少、舌红,考虑为里热之阳明病。

患者眼干、脉弦考虑为少阳病。另外,患者乏力、腿沉、舌红、苔薄白腻,考虑为湿热下注所致。

综合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有湿热下注。方选用大柴胡汤加白虎汤和解少阳、清热通腑以解阳明里热。因患者口渴明显,加一味党参,取白虎加人参汤之意,以生津液止渴。合用四炒散清热利腿。因患者疮疡色红,加一味金银花清热消痈。眼干,加—味菊花清肝明目。

处方:大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四妙散、金银花、菊花。

柴胡 18g,黄芩 10g,生大黄8g,枳实 10g,白芍 20g,半夏 10g,大枣 10g,生姜 10g,生甘草 5g,生石膏 45g(先煎),知母 30g,党参10g,苍术 10g,黄柏 10g,川牛膝 15g,生薏苡仁 30g,菊花30g,金银花30g。7 剂,水煎服,日1 剂。嘱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

疗效:患者服完 7 剂后,背部疮疡颜色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部分暗红色已转变成黑色,疼痛消失,未再有新发疮疡,口干渴、眼干、乏力较前明显好转,大便通畅。后继用柴胡剂、四妙散、猪苓汤、桂枝茯苓丸、白虎汤调理,患者背部疮疡消失若无。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疮疡湿疹篇②

患者情况:余某,女,43 岁。

初诊日期:2018 年 10 月 12 日。

现病史:双手指发痒 10 余年,多年来,先后在全国各大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痛苦万分。经朋友介绍来诊治。

刻下症:双手指痒,皮肤开裂。口干渴、夜重。每次月经来乳胀,小腹胀,量正常,但有血块。腿沉,食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每次月经来乳胀,脉弦,为少阳病,考虑小柴胡汤合四逆散。

太阳阳明合病,考虑消风散。

来月经时,小腹胀,有血块,舌暗红,为瘀血证,宜加桃仁活血,小腹胀,加厚朴、陈皮理气消胀。口干渴,脉数,腿沉,舌红,苔薄黄腻,为阳明病,考虑四妙散加生石膏。双手痒,加白鲜皮、地肤子止痒。

处方: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四妙散加减。

柴胡 15g,枳实 10g,白芍 15g,生甘草 6g,党参 8g,黄芩 6g,清半夏 10g,生姜 10g,大枣 15g,苍术 10g,黄柏 8g,川牛膝 15g,生薏苡仁 15g,白鲜皮 15g,地肤子 15g,桃仁 15g,牡丹皮 15g,厚朴 15g,陈皮 10g,石膏 30g(单包,先煎 30 分钟)。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饭后温服。

外洗方:土茯苓 15g,苦参 15g,黄柏 10g,侧柏叶 15g,蛇床子10g,马齿苋 30g,枯矾 5g。每晚外洗 1 次。

疗效:服药 5 剂,腿沉缓解,双手痒大大改善。

二诊:2018年 10月 23日。

药后,双手痒改善,现眠差。

效不更方。眠差,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加酸枣仁、五味子收涩养血安神。

外洗方同一诊。

疗效:共经二诊,服药 14 剂加外洗愈。

学习感悟:自从学习了鲍老师的六经辨证体系后,我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转变,通过鲍老师总结的六经证候群表现,我能清晰地把它们辨别出来了,这使我获益颇多,也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六经辨证体系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的简单、准确、高效。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疮疡湿疹篇③

患者情况:李某,女,63 岁。

初诊日期:2019 年 5 月 23 日。

现病史:患者诉入夏后出现后背红疹、瘙痒,曾就诊于西医医院,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服药后症状略缓解,2 日后症状再次发作,并较前加重,西医医院再次给予激素治疗,治疗 7 天,瘙痒症状时重时轻。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来我处就诊。

刻下症:后背部片状红疹,瘙痒,口干,眼干,纳寐可,小便调,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滑。

处方:荆芥 10g,防风 10g,蝉蜕 10g,火麻仁 30g,苦参 5g,苍术 10g,知母 15g,石膏 20g,牛蒡子 10g,通草 10g,当归 10g,生地黄20g,甘草 10g,麻黄 3g,大青叶 20g,牡丹皮 15g,桃仁 10g,红花10g,白鲜皮 30g,徐长卿 30g,地骨皮 30g。水煎服,早晚温服。

嘱患者服药期间少食海鲜、腌制之品。

服用 5 剂时患者瘙痒症状减轻,口干症状略减轻。故上方中石膏增至 30g,再服 5 剂,瘙痒基本缓解,红疹消退,口干明显缓解。去石膏再服7剂,病症好转。

此病例中最大的亮点为石膏的用量。该患者口干,大便干,考虑为阳明太阳合病,既要开表,也要清里热,故用麻黄开表,但里热必须用石膏,石膏用量足方可达到清里热的效果。但石膏为大寒之物,必须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以免伤脾胃。

学习感悟:2018 年我有幸认识鲍老师,跟鲍老师学习已有3 年,学习了六证辨证体系,学习后受益颇多,临床治疗有效率大大提升。之前对《伤寒论》的理解不到位,往往以方证形式使用,效果也比较稳定。自从学习了鲍老师的六经辨证后,对六经疾病的诊断思路更加清晰,用药准确,对合并多经的病证也能准确地把握使用。也通过学习掌握了如何去更有效地理解名医名家的病例,善于发现病例中的隐藏信息,更有效地挖掘信息,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临床疗效。鲍老师也教给我们如何快速地取得患者信任。例如如何跟患者沟通,以及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不光掌握中药,还得会运用针灸、针刀等外科治疗,快速取得疗效,这样才能使患者更有信心,更坚持治疗,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疗效。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腹泻篇④


患者情况:祝某,男,63 岁。

主诉:胃脘部隐痛,腹泻 20 余年。

现病史:20 余年前,患者出现胃脘部隐痛,腹泻,大便稀溏,无脓血,有时腹胀,食欲好,喜食辛辣之品,但食用后腹泻加重,不喜冷食,无口干口苦,曾就诊于某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肠炎”,自服“PPA、肠炎宁、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腹泻时好时坏,近期腹泻加重,为求中医诊治来诊。

刻下症:腹部胀满,胸闷明显,同时腹泻,为稀水样便,无脓血,每日 20 余次,夜间明显,饮酒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腹泻时隐痛,无反酸,纳可,体形消瘦,口中和,无口干苦,眠差,二便调。舌淡白水滑,苔薄白,脉沉弦细无力,以关脉为甚。

辨证分析:患者胸闷、腹胀满、脉弦,考虑少阳病,方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患者稀水样腹泻,夜间明显,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舌淡白,无干苦等热象,考虑太阴病。选用桂枝汤加“三姜”,重用干姜、炮姜。

首先患者脉沉细无力、舌淡白水滑,苔薄白,提示患者脾胃虚弱、水饮内停,所以出现胃脘部胀满、时有隐痛等症状。

水饮上冲致胸闷,加用茯苓。

另外加用紫苏梗宽胸理气。

同时加用炒麦芽、鸡内金、陈皮,顾护脾胃。

结合病人腹泻明显加用艾叶炭、生地炭。

处方: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三姜”、艾叶炭、生地炭、茯苓、鸡内金、麦芽。

桂枝 20g,白芍 15g,柴胡 25g,苏梗 15g,黄芩 10g,党参 15g,姜半夏 10g,炙甘草 15g,生姜 15g,干姜 15g,炮姜 15g,大枣 15g,艾叶炭 30g,生地炭 30g,茯苓 30g,炒麦芽 30g,鸡内金 30g,陈皮 30g。3剂,水煎服,日1 剂。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之品。

蒙脱石散每次 2 包,每日 3 次。

疗效:患者服完 3 剂后,腹泻减至每日 5 ~ 6 次,胃脘部疼痛缓解,偶有胸闷,上方继服 5 剂,大便调,日行 1 次,胸闷缓解,舌苔水滑转为薄白,脉象较前有力,患者无明显不适,1 周后体重增加 1 公斤,病告痊愈。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疮疡湿疹篇⑤

患者情况:王某,男婴,7个月大。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肩部、后背出现大面积湿疹,起先用中药外洗两天,有效果但湿疹还是没有完全褪去,孩子母亲上班,下班后母乳喂养,平时喂奶粉和稀饭。

刻下症:偶有咳嗽,后背部大面积湿疹,颜色发红,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吃得略少,眠可,大便平时一日一行,小便可,舌微红,苔薄白。

辨证分析: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处方小柴胡汤合消风散,观其母舌红苔白腻,故合白虎汤。其母自服中药中含有大黄,故婴儿大便先不予处理。

处方:荆芥 10g,防风 10g,蝉衣 10g,牛蒡子 10g,柴胡 30g,黄芩 10g,半夏 10g,党参 10g,生甘草 10g,大青叶30g,牡丹皮10g,生石膏 30g,知母 10g,陈皮 30g,白鲜皮30g,生姜 10g,大枣15g(掰开)。

荆芥、防风、蝉衣、牛蒡子疏风解表,小柴胡汤推陈致新,清少阳热兼照顾脾胃,白虎汤清阳明热,陈皮理气化痰。

2 剂,2 ~ 3 日 1 剂,1 天3 次,每顿一两勺即可。

同时配合外洗方:马齿苋 30g,侧柏叶 30g,土茯苓 30g,苦参30g,黄柏 30g,生甘草 15g。温洗湿疹部位。

第1 天吃了 1 次药,皮肤紅色逐漸褪去,湿疹突起不再明显,效不更方,囑其继续服用,留意大便情况。

6 日 2 剂,湿疹消退,病告痊愈。

这个医案就是我家二宝贝阿挺,在这里多说两句,小儿湿疹有时候和母亲怀孕期间饮食辛辣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湿疹应尽量少用西药膏。我家大宝端端以前也出过湿疹,以前用皮白精,抹上就好点,不抹就不好,完全除根更是不行。后来自己学了这个才知道,很多西药都含有激素,激素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长期疗效不一定理想。

另外,小孩子生病一定要注意他的精神状态和大小便情况,保证大便通畅对治疗小儿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疮疡湿疹篇⑥


患者情况:张某,男,66 岁。

初诊日期:2019 年 6 月 20日。

主诉:双腋窝及大腿根部湿疹数年,加重1 周。

刻下症:双侧腋窝及大腿内侧根部大片皮疹,面积约10cm×15cm,色鲜红,瘙痒甚,无渗出,按之稍硬,汗多,不怕冷,口干,口苦,能食,大便次数多,小便尚可,舌质红,苔黄腻,脉缓滑有力,关脉略弦。

辨证分析:双侧腋窝及大腿内侧根部大片红疹,瘙痒甚,为太阳病。

口干,汗多,不怕冷,能食,大便次数多、量少黏滞,舌红,苔黄腻,脉缓滑有力,为湿热内蕴之阳明病。

口苦,脉弦为少阳病。

总之为阳明少阳湿热,泛溢肌肤。

治疗方案:

1.消风散合小柴胡汤加减,色红加大青叶,瘙痒加白鲜皮、地肤子,皮疹按之稍硬加桃仁。

处方:荆芥15g,防风15g,炒牛蒡子 15g,蝉蜕 10g,石膏 30g,知母 15g,苦参 6g,小通草 10g,当归 10g,生地黄 20g,炒火麻仁 30g,甘草 10g,大青叶 30g,白鲜皮 15g,地肤子 15g,柴胡 30g,黄芩 10g,炒桃仁 15g。5 剂,水煎服,日1剂。

2.中药外洗。

处方:土茯苓 30g,蛇床子 30g,苦参 10g,白鲜皮 30g。3 剂,水煎外洗。

二诊:2019 年 6月 25 日红疹已消,只留色素沉着,无明显不适,因要外出旅游故停药。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疮疡湿疹篇⑦


患者情况:吴某,男,66 岁,2018年 8 月 29 日人院。

主诉:头部、躯干、四肢多处深在溃疡伴疼痛1周。

现病史:1 周前患者多处皮肤弥漫潮红伴肿胀,随后出现多处溃疡,溃疡变深,面积扩大,部分溃疡创面结有黑色痂皮,上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伴剧烈疼痛。既往银屑病病史 10余年。

刻下症:皮肤可见散在银屑病皮损,鳞屑不多。头部、肩背部、上臂多处深在溃疡,甲片至小儿拳头大小,有黑色痂皮、黄色浓稠分泌物,疼痛而睡眠差。口苦口干,大便干燥,纳食可。舌红苔黄腻,脉弦。

予大柴胡汤合消风散加桃仁、红花 7 剂。

7 剂后,疼痛减轻,皮损面积较前略减小,分泌物减少,病人满意。此时病理结果显示为坏疽性脓皮病,这是一种恶性的血管炎,专家会诊后建议转上级医院采用生物制剂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选择继续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以大柴胡汤、四妙散、桂枝茯苓丸等方剂加减使用2月余,溃疡愈合,疼痛消失,停药。

分析:患者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予大柴胡汤。既往有银屑病病史,口干、便干合消风散同用。深在溃疡,采用活血生肌的方法治疗,加用桃仁、红花。

西医病理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时,中药治疗已经出现好转。无论是什么疾病,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四诊合参,调和机体,纠偏可治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风、湿、热、虚辩治湿疹
伤寒名医丨李家庚教授治疗湿疹验案
【名家医案】王学军教授医案——面部湿疹兼过敏性皮炎
阳明病的重要性
投稿|腹诊医案四则(湿疹、下肢浮肿等)
医案练习(第29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