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言诗中的特殊句式
userphoto

2023.02.08 云南

关注

作者:北流活活

笔者在唐诗学习中,发现有一类七言诗句,例如“不废江河万古流”、“为感君王辗转思”、“一曲红绡不知数”等,比较特殊,有别于绝大多数的七言句。这类诗句的句义,不能按照一般七言诗句的结构去理解。如果按照一般的七言诗句去理解,会感到十分费解,甚至可能让读者坠入迷津、走入歧途。究其原因,是这类诗句的句义结构有别于一般的七言诗句。

大家知道,我国的诗词有着严谨的固有句式。就五言诗而言,句式都是2+3式,其中“3”,可以是1+2,也可以是2+1。比如,“空山新雨后”,句式就是“空山”+“新雨”+“后”,即2+3(2+1)式。“竹喧归浣女”,句式就是“竹喧”+“归”+“浣女”,即2+3(1+2)式。七言诗的句式是在五言诗句的前面,再加上一个“2”,即2+2+3式。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句式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即2+2+3(2+1)句式。“不识庐山真面目”,句式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即2+2+3(1+2)句式。

但是诗句的句义结构不同于句式结构。一般的七言诗句,在句义上第一个“2”与第二个“2”,甚至与最后一个“3”之间,有着主谓、动宾、偏正或并列等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结合在一起,才不会产生“语法”错误。例如,“汉皇重色思倾国”,第一个“2”“汉皇”与第二个“2”“重色”是主谓结构,与后面的“3”“思倾国”也是主谓结构。又如,“遥看瀑布挂前川”,第一个“2”“遥看”与第二个“2”“瀑布”构成动宾结构。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一个“2”“两个”与第二个“2”“黄鹂”构成偏正结构。还如,“千朵万朵压枝低”,第一个“2”“千朵”与第二个“2”“万朵”构成并列结构。它们结合在一起,句义明晰,很容易被读者理解。

但是上述提及的那三个特殊的七言诗句,在句义上就不是这样。它们的第一个“2”与第二个“2”,不形成直接的修饰关系,即“不废”、“为感”、“一曲”不是用来修饰紧接其后的“江河”、“君王”和“红绡”的。之所以不存在这种修饰关系,是因为这类诗句,从表面上看是一句,从句义上看实则是两句。如果对其加以句读,那么应当在第一个“2”的后面,加上一个逗号,即将这一句诗化作两句诗,这样才能正确地解读其句义。具体到上述三句诗,即需将它们分别转化为“不废,江河万古流”、“为感,君王辗转思”、“一曲,红绡不知数”后,才可以正确地解读其句义。

那么,这类看似一句实是两句的特殊诗句,两句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笔者以为是因果关系,这三句诗的前面的“2”是因,后面的“5”是果。即因为王杨卢骆的诗作是不朽(不废)的,所以就像经地的江河,万古长流。因为君王为了能与贵妃的魂魄实现感应(为感),见到他日思夜想的妃子,所以才使得君王辗转思。因为琵琶女精湛地弹奏了一曲(一曲),所以才引得五陵年少争相献红绡,献得红绡不知道有多少。此类诗句也有前面的“2”是果,后面的“5”是因的,比如“一笑正坠双飞翼”。此类句式,不论是前因后果,还是前果后因,如果我们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误作主谓等关系,那么在解读句义时就会感到有些不知所云。例如,“一曲红绡不知数”,如果把“一曲”与“红绡”看作偏正结构,理解为琵琶女弹奏了一曲《红绡》,那么“不知数”就不知道究竟是何义了。

以上是笔者读诗偶得,一管之见,姑妄言之,求教诸方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语结构类型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3---词、词性和结构
【开讲】叶老师讲楹联 第三讲:结构对应
对联中的词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