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水域总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对于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有关气象和地理测绘机构研究表明,从2004年开始的这10多年时间里,青海湖的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2004年的极小年到现在,增加的面积可以达到了170多平方公里。有朋友不禁要问了,既然青海湖是咸水湖,面积在不断地增大,未来会不会变为海洋或者冲出周围山脉的阻挡变为外流型湖泊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青海湖的形成历史。在2亿年前的时候,包括青藏高原在内,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大部分都属于特提斯海的一部分,被广袤的海洋所覆盖。直至200万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对冲,使得现在的青藏高原区域开始缓慢隆起,逐渐形成了“世界屋脊”,大量海水随着地势的升高而流出,有的则被四周的高山包围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其中青海湖就是其中之一。

在200万年,青海湖还是一个外流型湖泊,有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汇入其中,而湖泊的东部与黄河相连,由于水循环的畅通,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当时的青海湖还是一个典型的淡水湖。不过,到了100万年以前,在地球板块对冲的持续影响下,青海湖周边特别是东部的地势抬升非常明显,青海湖向东入黄河的出口被阻断,原本向东流出的众多河流反过来向西汇入青海湖,逐渐形成了“只进不出”的内陆湖。

与此同时,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行的持续,青藏高原地势越来越高,青海湖周边的山脉也逐渐抬升,使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根本无法再深入到这里,加之距离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距离都很远,所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对于青海湖来说,一方面是蒸发量大小水源的补给量,青海湖的面积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湖水中的矿物质越积越多,含盐量越来越大,慢慢地就变为了咸水湖。

上世纪,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周边垦荒的范围越来越大,对湖区周边的自然植被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多湿地和高植被覆盖度的土地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水源涵养能力也越来越低,进一步加剧了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萎缩。据监测,到2004年时,青海湖的面积已经减少到有文字记载的最低点。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海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个生态安全屏障,主要包括:

一是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工程。从新世纪开始,青海省采取了循序渐进的退耕还湖还湿还草工程,累计完成300多万亩,有效推动了全省植被覆盖率的提升,特别是在青海湖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推进的力度更是史无前例,一方面增加了植被覆盖度,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另一方面减缓和阻止了湖区周边土地的退化速度。

二是实施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在青海湖周边、三江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内,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有效提升了湖区周边山体的植被覆盖度,不但有效减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而且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损耗率,入湖水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三是实施系统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建设,青海湖、三江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形成了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对区域气候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20年前相比,青海湖周边的降水量已经由每年300多毫米增加到了现在的400多毫米,更多的降水也为青海湖水域面积的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补给基础。

由于青海湖属于断陷湖泊的特征,加上周边山脉的阻挡以及持续抬升的地质演变趋势,青海湖不可能会变为海洋,也不会改变其内陆湖泊的定位。不过,我们要看到,青海湖面积的扩大,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条件不断改善的一个生动表现,也是我国多年来大力推行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必然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海湖“不断扩大”是何原因?有益处吗?是否有可能冲出内陆?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青海湖面积持续扩大
武汉市新洲区12个湖泊保护情况一览,涨渡湖等五大湖保护较好
青海湖的面积年年增加,未来它会形成海洋吗?
中国河流湖泊--湖泊
近些年来青海湖在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