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里长征路竟开创于八百年前,揭秘一段关于天下的密码

古来征战,令人关注的从来都是奇谋与猛将,然而任何一场战争谋划一定是始于地理,所有的战略战术都将围绕地理这个冷兵器时代人力最难征服的因素展开。红军长征开创了一段大迂回的战争奇迹,殊不知这条路早在八百年前就曾被开创,并创造了另一段奇迹

公元1279年,崖山,中原文明首次彻底的沦落,而这场灭国之战所爆发的一系列战争中却有那么一段被遗忘的奇迹,一段基于地理因素谋划的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改变了中国每逢乱世必有南北对峙的格局,对华夏产生了异常深远的影响。

弱宋不弱

公元1235年,灭亡金朝后的蒙古开始了第一次南征,兵分三路,按照中国数千年来北征南的固定路线进军;即东路军山东-两淮,中路军河南-荆襄,北路军天水-四川。(至于为什么是固定路线,改日我再起一文细说)。三路军境遇相似初期势如破竹,中期陷入僵持,后期东、中、北路军分别败走于宋杜杲、孟珙、曹友闻之下。蒙古铁骑不败神话首次告破。弱宋在三条战线上防守密不透风,反击凌厉高效,表现堪称完美,可以说继续这么守下去,熬过蒙元的黄金一代后,南宋恐还有百年国祚,甚至北伐恢复华夏衣冠也未可知。

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奇谋启动

郭宝玉,金朝降将,随成吉思汗转战万里,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却应一段奇谋,亲手毁了煌煌大宋。

郭宝玉认为伐金抑或伐宋之战,将是一场比蒙古人西征万里更难的一场战役,因为南征对蒙古人而言,是一场以己之短,攻敌以长的战争。欲南征必须想办法把蒙古人的机动性与群狼战法发挥到极致。

得益于当代蒙古人神将辈出,在西征中群狼战法一直是蒙古人的主要战术,即兵分三到四路,每路相隔1-2天路程,如同几根同时射出的利箭,每一路都是主攻手,各种迂回包抄,只要一路突破敌阵,各路顺势突入,势如奔雷,这就是蒙古人西征中研究出来的无往不利的战术。

但是这套战法在中原大地上却并不适用,因为西征过程中,西部大地人口城市相对集中,而蒙古人又以破坏敌人战争潜力和劫掠为目的,虽分兵几路但又相对集中,从万米高空俯视蒙古人西征,数路大军仿佛一列火车,冲入西部广袤土地。但是中原则完全不同,三条南征路线彼此相隔月余路程,同时中原大地山水密布,战略要地甚多,蒙古人的机动力在熟知地理的南宋军队面前完全发挥不出来。

所以郭宝玉的南征奇谋一句话总结就是利用机动性开辟新道路,开辟一条连中原人都想不到和不了解的新道路,从蒙古人的战术层面小包抄迂回升级为战略层面上的大包抄,灭金之战,此谋小试牛刀,蒙古人从关中经汉中,顺汉水东来,迂回数百里从侧后方包抄到了位于河南的金军主力。

首次南征受阻后,蒙古新大汗蒙哥继位,蒙哥反思首次南征,三条战线均被宋人守得密不透风,再次南征如没有变化,他依旧没有把握一站毕其功,郭宝玉的迂回奇谋再次摆上台面,而蒙哥更大胆,他认为要包就包个大的,要抄就抄彻底了,于是一条从西北到东南的超远距离包抄计划浮出了水面,一场八百年前的“万里长征”也即将拉开序幕。巧合的是,蒙元的这条长征路和红军的长征路基本重合,只是一个北往南,一个南往北,方向截然相反。

八百年前的万里长征

蒙哥在第二次大规模伐宋前,制定了一个四路出兵的战略,除了常规北征南三路外,补充的一路却是应在安南(今越南北部广西南部),即三路南下的同时,从安南出兵过桂林、入湖南、破潭州(长沙)再与中路军(荆襄路)在襄樊汇合合围,一战将南宋版图从中部切开。

战略有了,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送一路部队到安南,南宋时期中原到安南的主要道路是从桂林到老苍关(现南宁附近)再到安南,这条路属于南宋腹部,注定不通。而另一条道路在云南,从云南河口县出发顺富良江(红河)而下,可到安南的统治中心。因此云南成为大迂回战略的核心。

于是一直由忽必烈全权指挥的部队出发了,此次万里征途的出发点忽必烈选在了西北天水附近。谁能想到征服临安,却兵出西北,南宋君臣自然也是不敢想象,正是因为所有人的不敢置信,奇迹才会如此值得铭记。

自此一条天水-甘南-九寨沟-岷山-横断山脉-大理-安南的战略路线形成了,一条跨度万里的奇谋即将展开。

铁蹄踏破风花雪月

这条计划虽有万里之遥,但是很好的避开了南宋势力主控区,而安南又只是南宋附庸国,绰尔小国一战可下,因此战略的最难点除了万里路途就只剩下如何征服大理。

战国时期云南就与楚国率先有了联系,但是当时云南的中心在昆明一代的古滇国文明。只是而后随着茶马古道的开辟,以大理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南道形成,此后古滇国没落,在唐开元年间大理附近南诏建国,此后云南的重心转移到大理附近,直至五代后晋年间段思平建大理国,此后牢牢控制这风花雪月之地百年,经营日久,更由于大理地形,东洱海,西苍山,狭长型城市布局,进入大理唯有自南北的龙首关和龙尾关(现在大理古城的上关和下关)

当翻越崇山峻岭,险滩雪山的蒙古军出现在龙首关外时,大理国主段兴智简直惊呆了,仓促出击,大败而归,随后龟缩大理城死守龙首龙尾两关,而此时蒙古人倒是不急于攻城,而是翻上苍山,陈兵山中,俯瞰大理城,从心理上压崩了大理君臣,随后段兴智弃国而走,蒙古人进驻大理,万里征途中最重要的中继点已经拿下。

万里奇谋终成,却遇终极反转

大理灭国后,忽必烈命兀良合台继续攻略云南和安南并伺机按计划北伐,自己返回国中,蒙元二次南征开启,此战蒙古人当成灭国之战来组织,主力倾巢而出。大汗蒙哥亲帅西路军攻略四川,忽必烈领中路攻襄樊,东路丹合攻略淮南,兀良合台北上汇合中路军,其中除东路仅做牵制外,其他都是主攻路,其中尤以西路军为甚。

相比二十年前第一次抗元,南宋方面当时三路统帅均已战死或病逝,国无良将。此时东路僵持,中路襄樊被围,西路被蒙哥势如破竹般攻入,四川全境几乎陷落,宋军困守钓鱼城(现重庆合州)。值得一提的是兀良合台的北伐军,一支由五千蒙古兵+万余云南土人为班底的北伐军却攻略如火,入境千里,破老苍关、桂林、直抵潭州沿途打散宋军地方军与民兵数十万人,起到巨大牵制作用。

此时南宋纵有武穆复生,亦难力挽逛澜,南宋税赋重点四川和湖广均收到致命打击,无法组织有效力量支援前线,举国战争潜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然而天眷华夏,此时最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蒙哥死了。至于是重庆潮湿的气候导致的水土不服还是督战时被宋人火炮杀伤现在已不可考了。但随着蒙哥最后一口气咽下,南宋的最后一口气终于续上,源于游牧民族祖传的血腥继承传统,各路蒙军为争夺新汗位各自撤军,这个终极反转让南宋再次续命近二十年。

此时北伐的兀良合台也撤回云南境内,但一支眷念中原美好的云南土兵却留在了湖南境内的大山之中,成为现在湖南张家界白族乡人的祖先。而云南从大理到昆明现在依旧分布者大量的回民亦是当初兀良合台部的后裔。

万里新战线的开辟,结束中国乱世南北对峙史

二次伐宋虽戏剧性的失败了,但四川和湖广地区深入宋境的蒙古兵已然对大宋内部形成了致命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云南的兀良合台部成为大宋腰眼上的一柄尖刀。南宋局面已经彻底糜烂。

抛开对南宋华夏衣冠坠落的伤感,只看此次万里征伐,从战略上来说彻底瓦解了中国乱世南北对峙的局面。

原来每逢国家有变,一方势力总能通过“四川+荆州+江南”地理模式实现划江而治(三者缺一不可,南北朝五代时期南方势力无全占三地的),续上百年国祚,三国蜀吴亦是,东晋亦是,南宋亦是。因为这一套地理模式上南部政权西临高原荒山,东临大海,南临诸多撮尔小国,所有的威胁均来自于北方,而北征南千百年来只有三条固定路线,围绕三条路线发生了无数战役,南方政权有充足的经验和能力将三个关键战线点打造成战争堡垒,同时四川、湖广、江南均为鱼米之乡,战争潜力巨大。

而蒙元的此次大胆行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北征南路线,虽然此路线使用上付出代价的巨大的,但是这条路已经实实在在出现了,以后南方政权再想划江而治,这自南向北的第四条路线将成为巨大的战略威胁。当年朱明王朝统一中原初期,面对蒙元残部在北方的巨大势力,还特地安排了心腹大将沐英世镇云南,一方面是蒙元自兀良合台后在云南有着远超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元朝当年开辟的新路线的一个防备。可以说南下征伐新路线的发现,让南宋之后再无长时间南北对峙政局的重要地理原因,而后轰轰烈烈的南明实力远强于南宋立国之初,却仅在南方坚持了20年。

后记:当历史脱下演义小说的光鲜外皮后,却变得更有意思了,每一场战争的背后其实都有一盘基于地理因素而布置的战略,地理不像经济文化对历史起到持久而缓慢的影响,他更加直接也更加客观,以后有时间,我再慢慢着笔一些基于地理引发的历史故事,带大家以天下为棋盘,分析古人如何落子,在历史的偶然中寻找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啥明朝能保住云南,却最终丢了越南?三大原因导致千古遗恨
蒙古的征服战争之十二 南征交趾(安南)、占城(占婆)
龚荫:蒙古军平“大理”路线考辨
蒙古大军历史上为何三次出兵都未能征服越南
22段兴智(大理国的末代皇帝,1251—1254年在位3年)
纳西族史〔11〕:忽必烈南征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