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以及“府”、“道”之间的关系

“道”这个行政区划,起源于秦朝,最初和“县”是一个级别,秦汉时期,专门用来称呼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蛮夷地则曰道”。不过,“道”的名称在隋唐之前不常见。

唐太宗登基后,因为天下经历了隋末割据战争,使得百姓户口锐减、而州县数量倍增,不利于中枢朝廷的监督和管理,于是在贞观元年(627年),于原有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之外,再增设一级监察机构,命名为“道”,划分天下为十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道。

后来,在开元二十一年(733)时,唐玄宗又增十道为十五道,即: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剑南道、陇右道、岭南道;以按察使(观察处置使)为道的长官。

“道”最初设置时,并不管理地方军事、民政事务,而仅仅是中枢朝廷派出的监察机构(就像汉朝刚开始设置刺史一样);不过,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坐大,各地节度使均兼本地观察处置使,因此,“道”也成为了藩镇辖区的实际名号。

元和(805-820年)时期,大唐除了京兆府以外,天下共计四十八道(也就是四十八镇);但在后世《地理志》中,唐朝的行政划分,还是以开元、天宝时期的十五道来区别。

唐以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数代,“道”的设置也多有改变,其性质和行政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只有“监察、巡视”的作用,而逐渐成为具有“专司职务”、“分管地方”、“分巡地方”、“整饬、管理军务”等等不同功能的地方权力机构。

明代的“道”,分为布政使司系统、以及按察使司系统;诸道本身没有品秩,属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其长官分别由布政使的佐贰官:左右参政、左右参议;以及按察使的佐贰官:按察副使、按察佥事,各以本官兼职、出任道的长官。布政使系统的道,称为“分守道”,按察使系统的道,称为“分巡道”、“兵备道”。

此外,布政使系统、按察使系统负责“专门职务”的道,各有名称,如:督粮道、清军道、屯田道、盐法道、海道,等等(大概相当于近现代的'专员’一职)。

清承明制,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省、道、府、县”四级,并将布政使司改称为“省”;道的职责也汇集于“分守”、“分巡”两种,分守道偏重钱粮,分巡道偏重刑名(之后部分重要区域的分守、分巡道员被加兵备衔,其职责趋于一致)。另外,专职道也被保留。

原则上,“道”只辖一府,或者数道共辖一府(职责不同),但也有辖三、四府的大道。清初时期,各道长官都是以布政使、按察使佐贰官兼任,其中布政使参政道品秩从三品,按察副使道正四品,布政使参议道从四品,按察使佥事道正五品。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帝更定“道”制度,长官定名为“道员”,品秩定为正四品,之前的参议、参政、按察副使、佥事等官职一并去除,不再兼任(个别道员,有品秩三品、甚至二品的级别,但不是特例)。

起初,清代知府的品秩也是正四品,和道员一样。但“道”在清代,大多数时期只有九十二个(数量不同时期有增减),除了各省七十九个“分守道”、“分巡道”之外,还有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湖南五个督粮道,广东粮驿道、苏松粮储道、江安督粮道(特设道)、江南、云南两个驿盐道、山东运河道、江南河库道、福建盐法道,共十三个专职道。清末时期,又在各省增设巡警道与劝业道,在天津设津海关道。

但“府”这一级行政机构,在清代是一百八十八至二百一十五个(有增减);而道大多数时期只辖一府(辖多府的道数量有限),并且还有没辖府的专职道存在。

因此,清代大多数府,并没有归属道管辖,他们的直接上司是各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也兼管);这一部分“府”的长官——知府,在名义上,是和本省“道员”平级的。

当然,在’“道”下辖的府中,其长官——知府,虽然品秩和道员相同,但在行政级别上,确实是有隶属关系;这一部分知府,是要受道员节制,也就是说,级别上低于道员的。

不过,在清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是辖府的“道”,因为道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钱粮、处置刑名,并不插手地方民政、赋税事务,所以,这些事务,还是由当地知府说了算。这样看来,即使是道辖府,其长官知府的实际权力,也和道员差不多(就像地方总督和巡抚的关系一样)。

这样模糊的行政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大的麻烦:一方面,道员对下辖的知府有监管权,但不能插手实际民政;另一方面,知府对道员有隶属关系,又能大致对掌中分地方权力;所以,道员和所辖知府之间,经常会彼此不满,矛盾重重,甚至相互攻讦、弹劾。办事效率因此也大大被影响。

有鉴于此,乾隆帝在完善“道”制度的同时,也专门针对“道”、“府”同级的问题做出了改进,将知府的品秩一律降为“从四品”,比道员低了一级。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道员”、“知府”同级、而在地方行政事务中分不出彼此地位高低的尴尬事情。

另外,乾隆帝还规定道员拥有专折上奏权(就是可以单独给皇帝写信汇报),知府则没有。之后,地方知府以下(含知府)的州县官员奏事,必须由所隶属的道员批核、转交(不隶属道的府州县,还是由本省巡抚批核转交)。

全国的道员,因为乾隆帝的这次“官职改革”而欢欣雀跃,再也不用和下辖知府们去争论官场尊卑了,以后可以堂堂正正地管辖、监督所隶的知府。而那些道辖府的知府们,只有垂头丧气、叩谢皇恩,不能和隶属的道员们去一争高低。

道员和知府,最初都只有地方民政、钱粮刑名的管辖权,对军事、军队方面没有发言权;而全国大部分道,辖地中都驻有绿营军队(八旗也有驻扎,不过那是地方驻防将军、副都统们管辖,和民政道没有关系)。按清初的制度,不论道员还是知府,对地方绿营的事务都没有管辖权。

清初的时候,道、府衙门没有军事指挥权,只能驱使少数的衙役、民壮,巡查城池、抓捕犯人倒是没问题,但大规模的作战、平定民变、讨伐匪乱等,那道员和知府就无能为力了,只能行文督抚、或者本省驻军长官,请求协助出兵。

而文官、武官系统一向不和,即使是督抚有札文,武官系统对于地方官员的请求不配合甚至抵触都是常事。这样的情况,在清初战争中经常出现,也造成了极大的内耗。

乾隆帝在提升道员品秩、权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保持地方稳定,堵住行政系统上的漏洞,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次提升部分紧要地域的“道员”职权,分别给这些地方的道员们加“兵备衔”、或者“整饬兵备衔”(注意,不是晋升为兵备道以及整饬兵备道,而是加衔),赋予了他们节制当地绿营驻军的权力,在关键时刻可以直接指挥军队,主持平乱、弹压地方。

“兵备衔”道员,一般在比较重要的区域,比如黑龙江兴东道、奉天洮昌道、甘肃西宁道等等;而“整饬兵备衔”道员,则设置于关键的战略要地,如:直隶口北道、直隶热河道、山西归绥道等等。这些加“军事指挥权”的道员,就比下辖的知府更加有权力、有威望,在官场上的地位也更高。

而其他没有军事指挥权的普通道员们,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职权,例如驿传、水利、关务、盐法、商埠等事务,手中的权力和管辖的范围比清初之时大大增加;相对依旧只能管辖地方民政的知府来说,道员的地位一再提升,要显赫得多了。

道员的品秩,在《清会典》上注明是正四品,但也不完全是这个规制;在个别重要的地域,所设置的“道”,其最高长官——道员的品秩,被再擢升两级,为正三品;这些“道”又分为两种情况——————

吉林东南路道、吉林东北路道,吉林西路道、黑龙江呼伦道、黑龙江瑷珲道,这五道因为地处东北关外,所管辖的事务内,很多都涉及到当地的驻防八旗军民,为了管理方便,这五位道员在原有的关务、交涉职位之外(即海关、外交),再增加了“八旗参领”的官衔,以方便管理八旗军队和普通旗人;“八旗参领”品秩为正三品,所以以上五位道员的品秩也升了两级,为正三品。

安徽宁太池广道(皖南道)、四川康安道、江苏淮扬海道,直隶热河道、新疆镇迪道,这五道因为兼管重要关务(宁太池广道),少数民族事务(康安道),盐法、漕务、海防事务(淮扬海道),重要军务(热河道),驿传、交涉(镇迪道),还要兼顾地方刑名,因此分别加按察使衔(清末,按察使改名提法使,这五道均改加提法使);按察使品秩为正三品,所以这五位道员也成为正三品官员。

本来正四品道员在品秩上就要高于从四品的知府,乾隆以后,道员的职权、管辖范围也大大超出知府;而加了“参领”、“按察使”(提法使)官衔的道员们,不光权力更大,官衔也更高,其下辖各府的知府们,和他们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虽然从行政制度上来说,“道”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的性质,其属官并不齐全(只有库大使、仓大使、关大使、典吏等下属官员,没有府、州、县所设的六房书吏、官狱、皂吏等)、不属于亲民官,实际上是省(巡抚、布政使)的派出机构。

但是从乾隆以后,“道”的职权不断被增强、从道员的权力和管辖范围来看,“道”已在事实上成为省与府之间,真真正正的一层行政机构,而“道员”也成为了巡抚(布政使)和知府之间,承上启下的一级官位,是知府名义上和实际上的“上官”、“大人”。

清代官场内外,官员称谓的恭敬奉承用语层出不穷,对各级官员的尊称和谄谓花样百出,而顺应这种称谓,民间百姓尊称“道员”为“道台”、“观察”(从唐代道长官的官衔观察使而来),就像称呼总督为“制台”,巡抚为“抚台”,布政使为“藩台”,按察使为“臬台”一样。

以上,就是清代“道台”和“知府”之间隶属关系、官场尊卑、职权高低情况的详细介绍,读者朋友们阅读完毕后,是否都了解其中的奥秘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道台与地方官员设置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清朝各级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历史上的道台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郡府州县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