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代政坛常青树——冯道

千古奇人冯道

在中国历史上,冯道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异数和奇人。

古语云: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这是儒家长久以来给士人灌注的传统忠君观念,但是五代时期的冯道却对这个忠君观念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与实践。

长乐老冯道

冯道(公元882~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先后辅佐了后唐、后晋、大辽、后汉、后周的 12 位皇帝。他身处乱世,却官运亨通,从政 45 年,做了近30年宰辅,可谓是中国官场上的奇迹,被称为“政坛常青树”。

那么,冯道有哪些才能使得其历任数主,还能左右逢源呢?

首先,冯道对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代的帝王大多是武夫,不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停滞不前,刻书业遭到了厄运。于是,冯道说服唐明宗,亲自主持由国子监雕印《九经》。这部经书的印刻历时22年之久,校定极为认真,一丝不苟,被称为“五代监本”。在乱世还能主持印刷正经正史的浩大文化工程,这无疑是值得后世颂扬的。

其次,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冯道对于有才能、务实、贤德的人才,不计私仇,唯才是举。“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旧五代史·冯道传》)冯道用人以才能为尺度,这在以门第为贵的五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再次,心系苍生,为民进谏。

冯道一生廉洁,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他的俸禄可以和朋友、下属分享;别人送给他的美女,他想办法送其回家;在饥荒年,他倾尽家财救济百姓。这在贪污腐败的社会中是非常可贵的。冯道对人民“救时济物”,而自己的所居之处却仅能避风挡雨。

后唐明宗曾问冯道:“天下虽熟,百姓得济否?”他直言道:“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并背诵聂夷中的“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旧五代史·冯道传》)一诗,劝诫明宗不要伤农。明宗因此对冯道更为器重。

冯道入仕期间,积极施为,唯才是举,宽宏大度,独善其身,对稳定政局起到了一定作用。

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现代角度看,冯道其实扮演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他之所以出任数个大“公司”的经理,乃主客观因素使然。

中晚唐以后,藩镇拥兵自重,出现军阀割据局面。大军阀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于是一些军阀竞相效尤,在各自地盘僭称帝王。

这真是“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谁有本钱,谁就开公司当老板。50多年间,全国竟然出现了10多家上市公司。

五代十国时期全图

从正统角度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代表中央的总公司,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北汉为地方子公司。

实际上,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相互之间时有摩擦;总公司内部、子公司内部明争暗斗,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竞争,兼并、重组或破产在所难免。

冯道在唐末曾任刘守光的参军,刘败后转投河东监军使张承业任巡官,张承业将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勖,为其掌管文书。李存勖于923年称帝(后唐庄宗),总公司由后梁改为后唐,冯道出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明宗李嗣源即位后,颇看重冯道的才望,拜他为端明殿学士,不久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石敬瑭于936年在契丹人支持下灭了后唐,总公司改名为后晋,石敬瑭成为后晋皇帝,亦为契丹儿皇帝。石老板担心公司无人治理,只好强行挽留冯道,“(冯)道不得已出焉”,继续担任宰相。

946年,契丹灭后晋,冯道委曲求全,跟随耶律德光(辽太宗)入契丹为太傅。刘知远于947年在太原称帝,成立后汉,仍旧聘用冯道为宰相。

郭威于951年称帝,总公司改名为后周,郭老板对冯道礼遇有加,任命他为太师、中书令,位居首相;郭威死后,其养子柴荣(周世宗)即位,当时河东刘崇入寇,冯道因谏止世宗亲征而触怒世宗,奉命料理完郭威的后事,不久就患病去世,终年73岁。谥文懿,追封瀛王。

复杂的人性

有人认为五代时期,战乱频仍,中原“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所以说他是奸臣,似乎并不妥当。

一个王朝的灭亡有诸多因素,但身居要职的大臣倘若能匡正时弊、辅佐帝王,或许会出现另外一种局面。

冯道为后世訾议的第一件事,是他劝阻柴荣攻打北汉。北汉乃是割据一方的后汉宗族刘崇建立的地方势力,属于十国中的一个。公元954年,北汉乘郭威新丧,依仗契丹入寇,企图一举推翻后周政权。

柴荣当时只有34岁,却很有胆识气魄,自诩为唐太宗李世民:“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欲亲征北汉平定天下。冯道说:“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柴荣说:“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为官唯唯诺诺、在军事上从不谏言的冯道居然顶撞说:“未审陛下能为山否?”(《资治通鉴》卷二九一)。

高平之战示意图

柴荣大怒,随后御驾亲征,大败刘崇,令其兵退太原,自此不敢南下扰民。高平大捷成为后周北伐契丹的前奏,意义重大。

当时冯道却为了追求眼前现实利益,在新朝积攒下政治筹码,保住官位、爵禄,极力劝阻,反而因此不被柴荣器重,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宋代之后开始强调气节,甚至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所以冯道这样的人非常受鄙夷。

司马光说他是“奸臣之尤”。但冯道一生节俭异常,待人宽宏,随军出征时,他住在茅草屋里,把俸禄省下给前线的将士吃。

冯道虽气节有亏,但他修德爱民,力求方寸无诸恶的态度,或不失为乱世中一种生存之道。

《资治通鉴》中有两句话点出了冯氏哲学的精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这种处世哲学贯穿了冯道的一生。

和冯道形成对比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坚决反对明成祖,身受酷刑,被诛十族亦不臣服,可说是响当当的硬汉子,但是治理国家他较为迂阔,前人蔡东藩评论说“方孝孺一迂儒耳,观其为建文立谋,无一可用,亦无一成功”,最终使得建文帝江山不保。

而像姚广孝这样的人,公然鼓动燕王造反,按理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但他在燕王登基之后,修德爱民,身为太子少师,他只在朝堂之上穿朝服,下朝后却着缁衣,居僧舍,华服、美舍、女子、富贵,统统不要。成祖晚年,嗜杀成性,手下大臣,多无辜得罪,唯有姚广孝因为避居僧舍,无视富贵,一心崇德修善,所以得以善终,可见姚广孝也是一位善于虎狼丛中安身的睿智之人。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曾写过《偶成》一诗,以述其志: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大意是生当乱世,也绝不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但不必固执于一端。心存善念,虎狼窝里也能安身立命。

这里说的“道德”,也是他自我评价的三不欺:“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而且“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而三不欺集中到一点,就是先秦儒家所尊奉的“人心”“民心”。这一点,冯道力所能及地做到了。

可以说,正是他韬光养晦的性格为他成为五代“政坛常青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那样一个狼虎丛中,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佛、菩萨、圣人,其他的一切都不应苛求。

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

能看到这里的你真的很棒。点个赞给天涯一个鼓励,还有给自己一个默默的鼓励吧。从现在开始慢慢适应这些好习惯,我们一起攀登,然后山顶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官者鼻祖冯道,是怎样成为经5朝历11君政坛不倒翁的?
刘尚钞:虎狼丛中也立身——政坛常青树冯道的传奇人生
冯道
此人经历四次朝代更替十次皇帝易主,却依然还能官居高位
冯道:乱世中的常青树
一篇文章理清五代十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