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景帝时期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

汉朝时期使用分封制,诸侯实力不断扩增,最终威胁到了汉朝本身,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七国之乱,是使用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郡国并行制埋下的祸根

周朝采用分封制,秦朝采用郡县制,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自顾自的认为,周朝没有郡县制,使得周王室对地方的掌握能力不够,诸侯做大最终导致周朝终结,而秦朝完全使用郡县制而废除分封制,使得宗室的拱卫作用消失,最终导致秦朝将亡无人救援。

所以,刘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分封制与郡县制混着用,创造出郡国并行制。

早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为聚拢实力分化项羽,同时壮大自己的力量,分封了韩信、英布等诸多的异姓诸侯王,而随着汉朝正式建立并一统天下,刘邦觉得这些雄踞一方的异姓诸侯王是很大的威胁,所以下手将之一一翦除,最终仅剩长沙国一个。

翦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刘邦将大量的宗室子弟分封到各地担任诸侯王,称作“同姓诸侯”,地位高于当时的列侯,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之内就是君,至高无上,各项规制也都与汉朝基本类似,除了太傅与御史大夫由长安派人出任,其他都是诸侯王自己做主。

《后汉书·百官志》: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事实上,由于秦末与楚汉相争时代的连年战争,汉朝初期,岭南、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全都脱离了辖制,汉朝初期的领地范围要比秦朝小不少。

由于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当时汉朝过半的土地其实都被分封的诸侯王所占据,真正汉朝直属的土地并没有那么多,而诸侯国的地位,也高于汉郡。

亲缘关系不断淡化

无论是周朝建立同姓分封,还是汉朝推行的同姓分封,或者千年之后明太祖不顾教训再次进行宗室分封,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把“自家人”分封到地方上,巩固王朝,拱卫朝廷,在朝廷有难的时候,能够及时救援。

然而最终事情发展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后来的诸侯王非但没有成为朝廷的有力捍卫者,反而成为诸多纷乱的始作俑者。

刘邦时期分封的诸侯王,多为子侄,当时天下初定,诸侯的实力尚且不算很强,并且的确与刘邦等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一时期,枝干之间的关系尚且稳定。

然而随着刘邦驾崩、吕后称制、诸吕之乱,到了文帝时期,虽然才过了几十年,但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逆转改变。

汉文帝时代的各诸侯王国,血脉亲情大都已经过了两三代的疏远淡化,且汉朝的规制是诸侯王无诏不得入长安,而诸侯王在各地的封国之内至高无上,与皇家已经没什么亲情可言。

文帝时期,诸侯国犯上已出现苗头

吕后临朝称制时代,违背当年刘邦所定“非刘姓不得称王”的约定,大肆分封吕氏,引起了刘姓诸侯的反感,不过吕后在世,刘姓诸侯不敢妄动,然而吕后一死,就爆发了诸吕之乱。

虚侯刘章与东牟侯刘兴居,暗中与齐王刘襄相约领兵入长安,诛除诸吕,由刘襄继位,刘襄应约骑兵,诛杀了反对其出兵的丞相召平,诈夺琅琊国之兵,并且兼并琅琊王国,之后又夺取了济川王国。

不过在诸吕之乱被平定之后,长安诸臣却迎立了代王刘恒为新帝,刘襄失去起兵的口实,只能顺应朝廷安抚退兵,但事情到此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刘恒以刘邦庶子继统,地位并不稳固,当时的诸侯王大多都已经过两三代的更迭,与刘恒之间血缘疏远,加上刘恒在平定诸吕之乱中捡了个大便宜,引起诸侯王不满,因而一再生事。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趁文帝出征匈奴,起兵谋逆,结果事败自尽,济北国被废;

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谋逆失败,被贬谪蜀地。

虽然这些小叛乱都被平定了,但也都预示着长安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正在加深,文帝隐约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一,分封诸皇子为王,比如文帝亲子刘武被封为梁王,去镇守地处要冲的梁国;

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将大的诸侯国拆成小的诸侯国。

不过文帝的举措,并没有真正彻底解决诸侯国问题,反而还引起了一些比较精明的诸侯国君的警惕,开始加紧谋事。

汉景帝时代,七国之乱正式爆发

在七国之乱发生之前,文帝在位时期发生了一件著名的事情,后来被吴国作为起兵谋逆的借口,也就是“弈棋事件”。

文帝时期,吴王世子刘贤入朝陪伴太子刘启,两人在下棋的时候,刘贤争强好胜且态度不恭,刘启在愤怒之下用棋盘砸中了刘贤的头,使得刘贤被砸死。

刘贤死后,吴王刘濞不再遵守礼法,称病不朝,而刚开始朝廷以为是其失去儿子悲伤所致,之后查明刘濞是装病,吴国的使者被长安拘押,吴王刘濞内心慌乱,起反叛之心。

而后,刘濞派遣使者代其朝觐,文帝问起,使者称吴王因朝廷扣押吴国的使者,内心惶恐所以才装病,希望朝廷捐弃前嫌,给吴王一个改过的机会,文帝因此赦免刘濞,并予以厚赐,还恩准其不必朝觐,结果刘濞认为朝廷软弱可欺。

景帝登基后,认为诸侯王问题必须得到彻底解决,否则必酿大祸,于是开始与御史大夫晁错一起谋划削藩。

景帝二年,晁错上疏《削藩策》,陈述诸侯王罪过,请削其封地,收回旁郡。

而后,景帝以楚王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秽乱,削去楚国的东海郡,以赵王刘遂有罪,削去赵国的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售卖爵位被削六个县。

景帝没完没了的削藩之举,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吴王刘濞怕迟早轮到他的头上,干脆心一横,直接开始密谋作乱,与胶西王、楚王、赵王等纷纷联合起来。

不久后,景帝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的诏书果然下达,诏令刚到吴国,吴王刘濞就诛杀了吴国所有汉朝所置的二千石以下的人员,与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六个诸侯国联合公开反叛,又勾结匈奴、东越、闽越等,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举兵,汉朝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由此爆发。

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为武帝行推恩令奠定基础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大诸侯反叛,打出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一开始,汉景帝采取曾经在吴国担任丞相的袁盎提议,诛杀晁错以期七国退兵,结果晁错满门尽被斩后,七国大军根本没有丝毫停下的脚步,反而认为景帝软弱。

其实打从一开始,吴王刘濞等就没打算回头,所谓的“诛晁错”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虽然诛晁错并没有拦住七国,但却给汉景帝出兵平定七国有了充分理由,而七国所谓“诛晁错”的口实已失,谋逆之名板上钉钉。

虽然诸侯国的实力强盛,但因七国之间互生龃龉,接连失误,最终短短三个月,七国之乱就被彻底平定,参与叛乱的七国,楚国另立新王,其余六国均被废除。

同时,景帝趁机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继续分封诸皇子为诸侯王,取消原本赋予诸侯王任免官吏与征税的权限,诸侯王不再有权过问郡国事务,一切都由朝廷派人管理,至此,汉朝的诸侯问题已被处置得七七八八,汉武帝继位后,采取“推恩令”的阳谋,诸侯均知晓后果,但早就无力反抗。

媒体来源:利辛县耿师傅菜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知杀晁错也无法阻止叛乱,汉景帝为何还要将晁错腰斩于市?
汉武帝“推恩令”,堪称最强效削藩阳谋,拆得诸侯王一地鸡毛!
秦汉史丨为什么吴王刘濞要发起“七王之乱”?
换种方式讲西汉44|七国之乱是谁的过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晁错之死——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