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鸦片战争被忽略的细节,清政府被迫向世界输出苦力

我们的先民向来就有出走海外的传统。这一传统在海洋文化盛行的沿海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出海谋求生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比如,上古时期,百越之中的于越族,就处于江海之间。他们善于航海,而且水性很好。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古代,他们利用原始的独木舟飘向了琉球、南日本、中南半岛和我国南部的省份。一般认为,他们是我国最早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民族。

又比如,在唐宋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移居十多个国家;到了元朝,我国向海外移居的人数日益增多。不少人到了东南亚等国和日本。他们的外出大都是发展需要,到国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活动。

而在明清时期,朝廷规定“严交通外藩之禁”,几乎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再加上朝代更迭之际,战乱不断,沿海百姓除了反抗之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当然,也有一部分选择了南下谋求生路。

这就是历史上持续了数百年的下南洋活动。有资料表明,17世纪下半叶﹐爪哇岛上的中国人就有5万人左右,可见当时的风气之盛。

沿海百姓的出海,有躲避战乱的成分,也有到海外谋求生计的考虑。整体来看,自发行为居多,但也体现出无奈的味道。如果说这只是生活的无奈,在清朝末年,这种无奈则上升到了另一种高度。

从鸦片战争到清朝末年的这段时间,西方列强渐次打开了国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除了占领通商口岸、索取赔款外,这些殖民者还以“契约”的形式对中国的劳力进行剥削。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以苦力贸易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如《中英北京条约》第五款就有规定:

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这就以法律的形式为大清的劳务输出提供了依据。要知道,在此之前,民间虽然有小规模的劳动力输出,但成规模的都是非法的,也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掠青壮劳力。乾隆皇帝就曾下令禁止人口买卖。可见,当时朝廷的态度。

不过,鸦片战争改变了一切。清政府在国际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列强说要割地赔款,那就割地赔款,列强说要输出苦力,清政府也不反对。事实上,反对也起不了作用。

列强要这些苦力干嘛呢?肯定是干活了。比如,巴拿马的运河需要开凿,秘鲁的种植园需要经营,美国的矿山需要开凿,这些都要劳动力。

在更早的15世纪,欧洲殖民者推行的黑奴贸易就有掠夺黑奴进行农业生产的考虑。而在19世纪,列强又换个形式,继续推行苦力贸易。

只不过,这次贸易有了契约的包装。华工在离岸之前或者到岸以后被迫签订契约,成为所谓的“契约华工”。契约条件苛刻,一旦签约如同卖身,完全丧失人身自由,遭遇如同牲口。正因为这样,这些华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猪仔”。

时间定格在1847年6月。当时,两艘英国轮船从厦门港起航,抵达古巴哈瓦那,船上则载有570多名华工。他们到美洲后被投入了繁重的种植园经济中。这标志着苦力贸易和契约华工海外流散的正式开端。

英国之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悬挂着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国国旗的各色船只,将大量的契约华工贩运到澳大利亚、巴西、古巴、夏威夷、秘鲁等国家和地区。这一数字在75万以上。

契约华身系两端,一端是孱弱的清政府,一端是傲慢跋扈的列强。他们夹在中间,自身命运能会好到哪去?

以古巴为例。晚清时期,古巴成为华工出洋的重要目的地。由于人口集中,劳动条件恶劣,大量的华工死在了古巴。有资料统计,古巴苦力的劳动寿命平均只有5年,死亡率更是高达75%。

契约华工和苦力贸易是殖民暴力和帝国权力的延续,也是隐藏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惨痛记忆。这种记忆,至今回想,仍然让人不安和心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巴印象:华工、巴拉坑以及没有唐人的唐人街
开埠的汕头:一个繁忙的劳工出国港口
晚清拉丁美洲契约华工合同记录华工血泪史
中考历史易混点:“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区别 |ο
盏鬼广州话“卖猪仔”
为什么会很多华人参加1895年的古巴独立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