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兵力国力都占优的唐朝,却为何对吐蕃屡战屡败,还沦丧大片疆土

前言

吐蕃,这个雪域高原的神秘部落,曾给唐朝这个历史鼎盛时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大非川之战,标志着唐蕃对峙由唐朝主动出击转为被动防御,也为吐蕃后来完全崛起创造了契机。

一,唐朝国势鼎盛,野心西域

700年,正值唐朝国势鼎盛之时。武则天和睿武靖康之世,不仅中原安定富庶,边疆畅通无阻,唐军更是踏破阻隔中原和西域交流的天山,一路攻下西域诸国。自此,丝绸之路全线开通,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昌明的国家。

然而,正是在这繁华盛世背后,一个叫做吐蕃的部落开始崛起,对唐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吐蕃人居住在青藏高原上,世代游牧为生。

他们勇猛善战,对自己信仰虔诚,长期处于各个部落散居状态。直到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各部落,建立吐蕃帝国,开始了对外的扩张征战。

吐蕃立国后,第一个受到威胁的就是唐朝。松赞干布看准了唐朝疆域西北边陲防务空虚,开始出兵袭击西域诸国。

其中又以仍由唐朝控制、位于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最为紧要。公元670年,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更为败吐谷浑军十万,吐谷浑王无奈投降。随后吐蕃又攻下了西域四镇,直接威胁到唐朝都城长安。

吐蕃崛起的野心昭然若揭。唐高宗李治也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西域诸国必将被吐蕃吞并,河西走廊失守乃至长安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他决定调集大军反攻吐蕃,夺回吐谷浑之地。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决定双方的命运。

对于唐朝来说,西域是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和利益囊中物,是丝绸之路畅通所必须控制的枢纽,更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

一旦西域被吐蕃攻占,不仅丝路断绝,长安也将暴露在吐蕃兵锋之下。所以,夺回西域是唐朝的天命所系。这也是唐高宗下定决心要大举反攻的关键考量。

相比之下,吐蕃作为一个正在崛起迅速扩张的新兴力量,攻占西域则意味着它可以打开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获得贸易来往所带来的利益,同时巩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为夺取整个西北奠定基础。

可见,双方都把这场战役视为自己宿命的试金石。所以,当唐高宗的旨意传到各路将士耳中时,他们无不振奋雄心,誓要为国家夺回失地。

二, 急调猛将反攻取四镇

670年四月,唐高宗任命时任左威卫大将军的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总管,率军五万反攻吐蕃。以收复吐谷浑为名,夺回安西四镇为实,这次战役的目标昭然若揭。

薛仁贵当时已是唐朝第一猛将,曾立下平定高句丽之大功。他英勇善战,深得皇帝宠幸。此次出征,唐高宗更是寄予厚望,希冀他能一举击败吐蕃军队,让唐军的铁蹄踏平吐蕃人的家园。

为使薛仁贵尽快进入状态,唐高宗亲自主持了薛仁贵的出征仪式。当薛仁贵穿上战甲,跨上战马,来到宫殿广场时,唐高宗已经端坐在那里许久。

他亲自为薛仁贵系上披挂,叮嘱他要保重小心,然后目送这位倚为国家栋梁的猛将远去。

出征仪式的盛大场面对薛仁贵提振士气起到了非凡的鼓舞作用。他内心燃起了为天子收复失地的壮志,誓要让唐军铁蹄毁灭高原上的吐蕃部族。

当他战马疾驰,来到河北的大营时,迎接他的,是来自各路援军的欢呼声。这支由各路精锐组成的大军,焕发着勃勃生机和蓬勃战意。

河北大营鼓乐喧天,气氛热烈非凡。来自关中的禁军将士们昂首挺胸,他们将随薛大帅一路开拓前进;河东的骑兵手持长枪,正蹂'躏着战马,跃跃欲试;还有从西域和吐谷浑来的胡人勇士,个个神气奕奕,他们对高原地形更为熟悉,是大军的向导。

这些将士们都清楚,此战事关国运兴衰、家国安危。他们已做好了与吐蕃人血战到底的准备。而薛仁贵这位大将军,又是如此沉着冷静、威风八面。

在他率领下,唐军必将大展胆略,扭转乾坤,让吐蕃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哀鸿遍野!

三,大非川一战全军覆没

就在薛仁贵旗开得胜之时,本应坚守大非川的郭待封却违命出击,想要先下一城立功。结果不仅让吐蕃军得以反扑,更丢弃了辎重粮草,被迫与薛仁贵会合。

薛仁贵得知噩耗,大怒,当即斥责郭待封失职,责令其捍卫辎重。而自己则继续率主力深入吐蕃腹地。

谁知郭待封不仅擅动出击失职,现在又抵挡不住吐蕃反扑,竟然遭到全军覆没。辎重尽失,唐军陷入被动。

”郭待封这小人,竟然失职到如此地步!“薛仁贵在得知噩耗的那一刻,简直怒不可遏。他原本胸有成竹,计划一次围歼吐蕃主力。谁知半路杀出个郭待封,不仅擅自违令,还把辎重全数丢失,简直害死了他和将士们!

郭待封这种为自己立功不顾大局的小人行径,简直令薛仁贵作呕。当年他平定高句丽之役里,也有那么几个急功近利的军官,差点让他的全部计划落空。如今郭待封又重演了这种耻辱,简直是可恨!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考虑怎样救回这烂摊子。郭待封的军队已经全军覆没,辎重全无。唐军损失了将近一半战力,士气也受到很大打击。要继续深入吐蕃腹地已经很困难,现在最要紧的是想办法救回辎重粮草,稳住军心士气。

于是,薛仁贵做出退回大非川的艰难决定。他明白,要是继续深入,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此刻,他必须冷静稳重,成功退却,才能保住这支军队。唐高宗也会理解他的苦衷。

四,攻守易势唐朝入守备

大非川一战,吐蕃大胜而归。唐军不仅失败收复安西四镇的计划落空,自己还损失惨重。此役过后,唐朝对吐蕃的战略也从积极进攻转向全面守势。

由于郭待封的失职,唐军丢弃了大批辎重粮草,军心濒临崩溃。加之吐蕃军熟悉本地地形,反扑神速。即使如薛仁贵这样的奇才,也难以扭转大势。唐高宗见大势已去,只能悻悻收兵。

自此,唐朝对吐蕃再无大的进攻。只能退守河湟一线,采取防御姿态。由进攻转向防守,这在军事上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转变。

然而,唐高宗明白,眼下唐军已经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再进攻只会有去无回。他不得不忍痛收手,退守故土。

这对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他在深宫叹息道:“朕与卿勋戴天之伦,分庭抗礼于四夷。卿将失地,朕甚痛心。”

而对于将士们来说,他们从出师伐蕃时的雄心壮志,到此刻黯然归国,更是一种深刻的天人交战。许多人红了眼圈,说不出话来。昔日的铮铮誓言,还在耳畔回响;可转眼间,一切又化为泡影。

人对天命的无力,在这一刻表露无遗。与其说唐军失败在郭待封一人,不如说是时运不济,天意已决。这也许就是后人常说的“兴衰天命中,不在人事计”吧。

于是,在各路将士心灰意冷之时,大唐王朝也经此一役,由盛转衰,步入了另一个历史周期。而对手吐蕃,则正式崛起,开启了它在西部称王的历史时期......

结语

大非川之战可谓堪称唐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本想一举击败吐蕃的计划落空,导致唐朝对吐蕃从进攻转入防御。

这不仅直接导致河西、西域的丢失,也让一个超级大国吐蕃应运而生,对中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压力。

唐玄宗开元之治所建立的盛世格局,就此扭转没落。值此中华民族形势最吃紧的时刻,我们更应汲取历史教训,坚定民族自信,团结奋发图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吐蕃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名将薛仁贵为何大败而归?
大唐百胜名将薛仁贵大非川为何惨败论钦陵(百战第80位)
五万精锐对决四十万吐蕃大军,百战唐军为何惨败而归?
大非川之战始末及其意义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八:大非川之战、狄仁杰任职大理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