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权打赢了夷陵之战, 为何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

在正史《三国志卷三十二》,也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个人传记中,有这样的一段匪夷所思的记载:

秋八月,收兵还巫。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三国志·先主传》

这一段的大意是,

刘备在夷陵惨败之后,东吴主动退兵。当孙权听说刘备驻扎在奉节白帝城后,很是害怕。于是主动派使者赴蜀与刘备讲和。刘备同意了孙权的求和请求,并且还派了使者进行回访

很多人对这一段记载很费解,东吴明明打了胜仗,但是孙权却先向刘备求和。他是不是有神经病啊!?

这个事情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大环境,真的会给人一种孙权纯属是自抽耳光,精神分裂的感觉。但只要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便不能理解孙权为何会做出这种选择了。

先简单的捋一下这个事件的时间表:

公元221 年农历七月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挥兵东征孙权。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魏国当时接受了孙权求和的请求,但是没有派兵支援东吴。谋士刘晔曾经建议曹丕伐吴,但是也被曹丕否决了。

公元222 年农历六月

,夷陵之战结束,刘备惨败,退回秭归。

夏六月

,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

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

,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三国志·先住传》

公元222 年农历八月

:刘备败退回白帝城后扬言要报复,东吴陆逊派使者回敬刘备。当时双方都在互打嘴炮,谁都没有能力先打对方。因此,夷陵之战后,孙权并没有立即向刘备提出讲和。

但是一个月后,风云突变!

公元222 年农历九月

:曹丕以孙权对自己不是真心臣服为由。下旨起倾国之兵攻吴,魏军从洞口、濡须、南郡,兵分路三伐吴。

秋九月

,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三国志·吴主传》

公元222 年农历十月:孙权为了缓解与刘备的关系,避免汉、魏夹击自己,派出使者赴白帝城向刘备言和。刘备派太中大夫宗玮赴吴回报孙权。

冬十月

,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三国志·先主传》

公元222 年农历十一月

:东吴大将吕范遭遇不利,吴军损失数千人。

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馀军还江南。——《三国志·吴主传》

公元222年农历十二月:孙权面对曹魏的巨大军事压力,再次派使者郑泉回报刘备,以缓和外部压力。

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三国志·吴主传》

公元223 年农历三月:东吴击退魏军。

三月,曹仁遣将军常彫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彫等。是月,魏军皆退。——《三国志·吴主传》

公元224 年农历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享年63岁。

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三国志·先主传》

从以上事件线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刘备败退白帝城后,不到两个月时间,曹丕就派遣三路大军南下攻吴

。刘备当时刚经历夷陵大败,只能扼守白帝城,防守尚可,但进攻恐怕是无能为力了。

然而对于孙权来说,他不能不防着刘备。就算刘备没实力进攻,但在曹丕三路南下的紧急时刻,凡事总要预防万一

孙权当时要全力对付曹丕,而一旦与曹魏的战争打的不顺,时间拖得太长了,刘备在白帝城缓过劲来了,刘备再派大军东下,东吴该怎么应对?

事实证明,孙权的担心是很对的。因为魏军从当年九月一直战至第二年的三月才退,这一战整整打了六个月!

要知道,半年的时间,不可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孙权在做出通盘的考虑后,主动派人去刘备那里试探,主动派人去与刘备和好。不仅是很正常,也是很有政治眼光的一个行为

另外,关于孙权向刘备求和的说法,其实也不准确。

夷陵之战后,孙权并没有急着求和。后来曹丕伐吴后,孙权才开始打算求和。但当时孙权也只是遣使打听消息,也就是先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态度。后来刘备没有杀使者,并且还回派了使者,这一举动让孙权不安的心情稍稍有所缓解。

到了后来曹丕亲征,吴军大败。孙权的不安心情再次涌上心头,于是孙权开始正式与刘备开始接洽,于是在刘备病死前,东吴才与蜀汉有了实质性的和解。

再后来双方互访后,于是心照不宣,开始打默契球,使得曹丕南下进攻东吴,这段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孙、刘基本上相安无事。

我们现在之所以会有夷陵之战刘备败了,孙权却主动求和的错觉。是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先主传》中记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城,甚惧,遣使请和。』的这句史料,采用了春秋笔法,故意糊了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陈寿没有交待时代背景,没写当时孙权正与北方曹丕开战。

第二是陈寿模糊了孙权的畏惧对象。以至于从表面上看,孙权好像是畏惧刘备,但是其实孙权畏惧的是曹丕。

因此总的来说。陈寿为了为尊者讳,在刘备的传记中用了春秋笔法。虽然历史上确实是孙权首先向刘备进行沟通的,但是孙权沟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受到两面夹击,而不是因为单纯色害怕刘备而求和。

另外,再说点与本问题无关的内容。研究三国历史,必看《三国志》。但是看《三国志》有一个很大的忌讳,叫做“

读本传

”。

这个忌讳说白了,就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给三国人物书写传记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夸大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

也就是说,如果只看本传的话,人物的形象会很完美(除了袁绍、袁术这些不入陈寿法眼的倒霉蛋外),人物的功绩会有一定的夸张化描写。

比如说,前面分析的孙权怕刘备,主动求和的记载。不能说没有这件事,但是描写的就明显很夸张。

还比如,在《满宠传》中,魏国扬州都督满宠多次大败孙权,动辄斩杀吴军万余人,这明显也是夸张描写。因为作者在著书时,直接引用了满宠上报给朝廷的战报数据。而这个数据明显就是扯蛋!因为孙权打仗一向很谨慎,死伤万余人,在孙权身上发生的几率几乎没有。并且后来满宠扛不住孙权了,主动要求拆除合肥旧城,另择地点修筑合肥新城,这明摆了就是满宠打不赢,想给自己找台阶下。而在《三国志》中,这些事实都被模糊化处理了。于是就有了满宠乃大破孙权的名将,而孙权是个渣渣形象的记载。

再比如,在《乐进传》中,记载了乐进在赤壁之战前后打败关羽的史料。但是在关羽自己的本传《关羽传》中,却找不到相关被乐进击败的记载。对此,该怎么理解呢?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三国志·乐进传》

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三国志·关羽传》

这个现象,就好比抗战的时候,同样的一场会战。日军给出的战报和国军的战报,会有天壤之别。如果只看日军的战报,会觉得国军不堪一击;如果看国军的战报,也会觉得日军损失惨重。

所以想要得到真实的战报,真实的历史。一定要结合两方的数据,再加以分析,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而盲目的只相信一方,直接无视另外一方,只会得出盲人摸象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发现刘备的这一部署后,陆逊心中暗喜:这一仗赢定了
《三国演义》81
夷陵之战蜀汉兵败将亡,国力大损,孙权与陆逊为何不乘胜追击?
夷陵之战, 如果是诸葛亮去打东吴, 会不会输?
夷陵之战明明是东吴赢了,为什么还是东吴先遣使请和?
刘备为何非要在白帝城托孤?背后竟是他的大智慧,若回成都蜀汉必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