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攻打更大的疆域?

是什么塑造了古代帝国的疆域极限?华夏的疆域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样的?

研究中国的疆域历史,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历代除了元朝,其他朝代的疆域大致是很有规律的,古代是农业社会,粮食决定人口,人口数量大小再决定经济,因此中国历代最想要的永远是能种粮食的平原以及盆地。研究中国以及周边地理我们可以将华夏的聚集地分成几个等级。

一级聚集地,核心区平原和盆地区,华夏的基本盘,先秦就基本扩张完毕,到汉朝就基本上只有汉人生活了。

核心平原和盆地区

二级聚集地,汉唐之时有大量汉人,但仍以原住民为主。


辽河平原


红河三角洲平原


云南诸平地


河西走廊沿线平地和西域(新疆)各处绿洲

核心区不用说,秦朝开始就已经是华夏的基本盘。在西汉时,汉朝由于科技优势明显,武力强盛,碾压周边异族, 二三级聚集地被全数纳入统治。但比第三级更远的地方,古代交通不便,所以充满了土著。

所以西汉疆域是这样的。


五代十国疆域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后,四川地区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西道,县的建置将近300个。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其后直至宋朝,通过民族融合,使之从混居的第二级聚集地升级成了只有汉人的核心聚集地。其后元明两代,更是将原属于三级的云南各处平地成了第二级聚集地,得到缓慢开发。

其他三级聚集地,红河三角洲,平壤平原,韩国诸平原,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远离中原所以还是容易出现割据的倾向,这种割据倾向从汉末到明朝一直连绵不绝。明朝开始,统治者认为红河三角洲,平壤平原,韩国诸平原比较穷苦,长途征伐和维持统治不划算,开始册封以上诸地为藩属国,即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朝鲜开始成为藩属国。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放弃交趾省,册封安南国,作为藩属国。

清朝时,清军利用火器优势和汉军人数优势,将人数少于百万的准噶尔、西藏、天山南北诸国征服,但朝鲜、安南人数俱在数百万以上,清军无力征讨,所以朝鲜、安南等国继续独立。

再聊一下其他区域,北方诸草原,古代欠缺现代化的灌溉技术,也无法在草原以及戈壁进行耕种,北方草原长时间只能进行放牧,而且占领草原的话,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所得也不过是一大片无法耕种的土地,所以大多时候都是王朝强盛就将北方草原部落当成附属,王朝衰弱北方草原部落则失去控制。

除辽宁以外的其他东北地区,在明之前,都认为东北就是苦寒之地,当地人渔猎为主,也不种地,所以黑土地也基本无人得知。加上因为没有棉花,缺少大规模移民的御寒衣被。古代最早是穿的是麻衣,和欧洲的亚麻有些类似。普通人到了冬天穿夹衣,就是双层麻衣之中夹上芦花等植物花絮之类的东西御寒,有钱人则穿各种皮衣。但如果要大规模移民东北,御寒的只能是最廉价,可以大规模装备的东西。麻衣这种短纤维的东西,加上芦花这些,显然抵御不了东北的寒冷。所以在没有廉价普及的棉花取代之前,自然缺少可行性。而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陆,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到了明代中晚期,棉布大规模种植普及,松江布开始驰名天下,就是时间已经太晚了一点。

然后遇上后金兴起,清军入关,而满蒙两族又存在世代联姻关系,号称满蒙一家。于是最后一个王朝终于将东北和蒙古纳入版图。

<div '="">

清朝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疆域及其藩属国全图
明朝的悲哀:从大明朝到南明,从南明到逃亡广东
清王朝的辽阔疆域与6个称臣纳贡藩属国[组图]
清朝为什么不吞并哈萨克?
清朝鼎盛时期的国土疆域
明太祖驱逐鞑虏,永乐帝称雄草原,蒙古疆域尽归大明帝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