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过对比河西长城和哈徳良长城的异同,来探索两者之间的深层联系

导语: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光辉璀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制度和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亚洲其他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从而奠定了中国成为四大文明中心的基础。长城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产物,为了抵御匈奴,秦朝修建了万里长城,汉朝则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河西长城

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的则是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各个方面影响着西方世界的精神风貌,并且向世界各地辐射。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不列颠岛上修建了一条哈德良长城,这也成为古代罗马军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西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时间上也都属于古典文明时期,虽然哈德良长城比西汉修筑的河西长城规模要小得多,但是作为帝国边境的重要防御设施,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比分析的价值。本文将通过对比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的修筑背景、规模、修筑工艺、用料、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来探寻两者之间的深层联系

位于亚欧大陆两端的汉朝和罗马

一、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修建背景的比较

1、汉匈战争——河西长城的修建背景

汉朝反击匈奴之前,河西已经被匈奴控制多年。在公元前二世纪,冒顿单于征服了西域,在西部地区有了较大的战略纵深,形成了对汉朝半包围的姿态。汉朝的货物运往西方必须通过匈奴的地盘,这就使得其他游牧民族只能从匈奴手中获取丝绸等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可以通过把汉朝的货物运往中亚地区获得巨大的利润。于是匈奴利用军事上对汉朝的优势大量获取丝绸,然后贩卖到西方。匈奴控制河西和西域除了勒索贡赋以外,更重要的是借此控制贸易通道,获得贸易垄断的巨大利润。面对巨大的利益,当汉朝经济和军事实力逐渐恢复之后,与匈奴争夺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就不难理解了。在攻取河西之后,为了巩固这块地区的防御体系,汉朝修建了河西长城。

西汉匈奴的对立是修筑河西长城的根本原因,两者之间两百多年的关系可以分为和亲时期战争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力量此消彼长,汉朝在对匈奴的关系中逐渐化被动为主动河西长城的整个修建过程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延续到汉宣帝时期,在这个时期汉朝和匈奴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因此河西长城也是汉匈对立的象征。

分布于河西走廊上的河西长城

2、闭关自守——哈德良长城的修建背景

罗马建国的最初七百年中,在对外战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奥古斯都当政以后,由于罗马周边已经没有值得征服的文明国家,所以不需要再大规模扩张领土。为了帝国的安全考虑,奥古斯都主张寻找天然的疆界,把领土边界设置在有山川险阻的地方以巩固边防,然后精力集中平定国内还没有完全顺服的部族。奥古斯都的政策被后继的罗马皇帝全盘接受,于是在怀柔政策的大背景下,直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唯一增加的行省就是不列颠行省

罗马征服不列颠之前,不列颠的文化要比罗马落后大约1500年到2000年之间,当地社会被划分为普通农民、军事贵族以及祭祀和巫师三个阶层。大大小小的30多个部落分布在这个岛屿上,他们英勇善战却并不相互统属,经常互相攻伐,这种情况和西汉帝国西北边陲的羌族非常相似。于是罗马人的四个军团轻易地击败了各自为战的不列颠人,11个不列颠国王对罗马称臣。

到了哈德良时期,不列颠大规模进行城市建设。当地的文化和罗马文化相互融合,整个不列颠南部趋于稳定,罗马帝国也开始将行省的日常管理交给不列颠当地的贵族。哈德良对不列颠的贡献不止是社会经济方面,他还在现在的英格兰北部留下了一个帝国最好的防御工程——哈德良长城。这条长城也代表了哈德良奉行闭关自守和自我防御的军事主张。

哈德良长城位于英格兰北部

二、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规模和用工的比较

1、地理原因造成的规模差异

规模上来看,汉朝修建的河西长城的长度大概有1676公里。其主体位于今天甘肃省境内。而罗马修建的哈德良长城则只有117公里多一点,仅仅是河西长城的十分之一左右。这种差别主要是地理原因造成的,汉朝的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如果不建造千里长的城墙就起不到防御的效果。不列颠则是一个狭长的岛屿,117公里的城墙已经可以横跨整个英格兰北部地区,能够起到较好的防御效果。

绵延千里的汉长城遗迹

2、不同的工艺和用料

从修筑的工艺和用料上来看,河西长城的墙体是因地制宜的。比如疏勒河地段的城墙大都是使用红柳、芦苇、砂石混合修筑而成,外观呈现鱼脊状,城墙厚度约为3米,最高处2.5米。玉门关一带一般使用流沙、石子、芦苇层层上铺堆砌而成,整个墙体高度可以达到3米。永登县境内的墙体则是直接在平地上修筑起土墙,只在两层黄土之间夹入一层草土混合物长城的各段虽然用料不同,但是都采用混合而成的材料,这样修建起来的城墙具有更好的抗震作用。

哈德良长城的墙体则是修筑在粘土堆砌而成的地基上,材料采用草皮和石材。草皮是就地取材,而石材则是从比较远的地方转运而来。墙体的厚度通常是2.44米左右,高度则一般是3.66米到4.88米之间,最高的地方可以到达5.49米。

哈德良长城遗址比河西长城的遗址要保存得更加完好,其中用料和工艺的差别就是一个重要原因,石材的抗风化能力要比草土混合结构更强。

石材建造的哈德良长城

三、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作用的比较

河西长城哈德良长城从作用上看来并不仅仅是防御敌人的入侵,它们还同时有着疆域标志的作用、进攻基地的作用和保护经济秩序的作用

1、河西长城的作用

防御作用上看来,河西长城的墙体并不十分高大,顶端的宽度也不能很好的让士兵进行激烈的攻防战。它的作用更倾向于遮挡敌军的视线,使得他们疑惑畏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阻挡游牧民族的骑兵冲锋。河西长城不但起到隔绝汉匈的作用,也起到了对内防御的作用。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之后,匈奴单于请求为汉朝戍守边塞,并请朝廷撤去长城防线。郎中侯应则上书说:

“设塞檄,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己,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之……盗贼架黯,群被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

由此可见,即便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长城防线也不会被废除,它还起着控制境内各民族百姓的作用。

绵延的长城不但防止敌人的进入,也防止境内不法分子的外逃

军事战略上看来,修建长城控制河西对建都关中的西汉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之前匈奴占据河西,向西控制西域诸国,向东联合众羌族,以此为根据地三番四次侵扰汉朝的陇西地区,严重威胁了关中的安全。汉武帝夺取河西之后,剪除了匈奴右翼,修建了河西长城,彻底隔绝了匈奴和羌人的联系。使得匈奴失去了外援,在与汉朝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经济上来看,河西长城的修筑沉重的打击了匈奴的社会经济:第一、匈奴失去漠南地区之后游牧区域大大减少,漠北地区的草场质量也远远逊色于漠南地区,这就使得匈奴的游牧业开始萎缩,动摇了匈奴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二、河西长城的修建削弱和阻碍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这对长期依赖南方提供农作物和手工制品的匈奴部落是致命的打击。

汉匈贸易对匈奴来说非常重要

2、哈德良长城的作用

哈德良长城河西长城的作用大体相同,但是西方学者们格外看重它作为边境标志的作用。

《奥古斯都传》记载说:“哈德良第一次筑了长城,有80英里长,为了把罗马人和蛮人隔离开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关于修建哈德良长城的唯一解释。但是很明显这并不是哈德良长城唯一的作用。和河西长城一样,它也承担着对长城内外两方面的防御任务,北边而来的威胁是蛮族入侵,来自南方的威胁则是屡禁不止的走私者们

《哈德良长城袖珍指南》:“罗马长城是伟大的军事工程,它不仅是阻碍北边敌人的屏障,同时也是防御来自于南北两方面敌人的军事基地。”

由此可见哈德良长城还有作为屏障和军事行动基地这两种用途。

哈德良长城的防御体系中并没有配备大量的防御性武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顶端没有足够的作战空间,甚至墙体上没有掩体,长城沿着悬崖设计的走向更多的不是出于战略的考量,而是为了方便哨兵探查情况。整个哈德良长城的墙体就像是一个被抬高了的哨兵通道,而其中的堡垒则是防御敌方进攻的基地。从这里看来,哈德良长城作为边界标志的作用似乎更大于它作为阵地的作用。

哈德良长城顶端狭窄的墙体适用于巡逻而不是作战

四、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的相同之处

1、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产物

冷兵器时代,围攻城池往往是经年累月,直到城中兵丁和粮草消耗殆尽才能攻克。在这种情况下,弱小的国家和部落就想方设法地将城池修建得高大结实,在受到进攻的时候好据险防守。强大的国家也会修筑城池,这些城池可以在战争失利的时候作为拒守的屏障。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实力非常强大。但是相对弱小的游牧民族却没有修建城寨防守,反而是强大的中原王朝在击败游牧民族后建起了长城。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北方游牧民族的南部有着大面积的荒漠,本身就是天然的屏障。而中原王朝的边境以内人口稠密,名都大邑众多,一旦被入寇则会造成大量损失。第二、游牧民族本身具有逐草而居的特性,他们南下寇边的时候并没有特定的规律,自己本身也没有固定的居所,不需要修城固守。

汉朝匈奴的关系类似,罗马的国力远超不列颠北方的蛮族。对罗马人来说,征服这些原始落后的部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而蛮族们时不时的骚扰又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于是哈德良长城出现了。

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都是农耕民族在取得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优势的情况下修建的,它们是两类民族不同的特性相互交融和两者之间冲突的产物。

强大的罗马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2、出于经济成本的考虑

汉朝打下河西之后修建河西长城拱卫边疆,罗马占据不列颠南部之后修建哈德良长城阻挡蛮族,这其实也是基于经济成本的考量。在占据一块远离本土的领地之后,由于当地民心不稳,而敌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一般需要驻扎重兵防守。这个费用是非常惊人的。而修筑长城虽然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是可以大大减少驻扎的军队,从长远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关于修筑长城驻扎重兵的成本比较,我们可以从明朝成化年间大臣余子俊奏请修筑河套边墙的奏折看出端倪:

当时驻守河套的八万大军一年需要米豆合计银两94万两,草料60万两,运输人员407万人次,运费825万两,所有消耗合计979万两。而修筑一段1770里的边墙预计需要5万民夫劳作60天,总共300万个工作日,按照当时每日工钱三分银子来计算,总共需要9万两银子。

从奏折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古代交通不便利,运输成本非常高。就地取材修筑边墙可以大大得节约成本,而修筑边墙的人工成本不及河套边军粮草消耗的百分之一。边墙修筑完成之后减少的驻军不但削减了军队维护的成本,多余的士兵还可以充做劳动力从事生产,带来额外收益

明朝虽然比汉朝要晚了一千多年,汉朝罗马更是相隔千里。但是三者在城池修筑的设备和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军事装备也没有划时代的进步。所以我们依旧可以从明朝时期边墙的修筑成本驻军成本的对比来分析修筑河西长城哈德良长城经济方面的因素。

部署一支人数众多的精锐部队在边境耗资巨大

五、河西长城和哈德良长城两者之间的深层联系

1、罗马与中国的间接贸易往来

中国罗马之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就有大宗的丝绸被运往罗马。很快罗马的上层社会就开始流行穿丝绸制作而成的衣物,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种情况造成了罗马的黄金大量外流,以至于元老院不得不下令限制妇女使用丝绸,并且禁止男子穿丝绸制作的衣服。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丝绸的追捧,罗马的丝绸贸易依旧生意兴隆。到了公元二世纪,就连平民也开始穿戴丝绸制品,丝绸成为罗马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在中国商品运往罗马的同时,罗马的商品也大量地输入了中国,其中主要有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羊毛制品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

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悠久的贸易历史,并且有着丝绸之路的连接。但是在公元一世纪以前,罗马中国并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两者之间的贸易全都依靠中间人,从东往西主要是匈奴、大月氏、帕提亚等游牧民族国家。直到东汉时期,汉朝才有了与罗马直接通商的尝试。当时西域都护府的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可惜最后失败了。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2、两座长城修建的共同历史背景——亚欧大陆商路阻隔所引起的边境动荡。

西汉王朝罗马帝国是处于亚欧大陆两端的“超级大国”,两者之间是层层叠叠的各种游牧民族。而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就在这些游牧民族的重重贸易中得以延续。

游牧民族热衷于贸易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生存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当他们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农产品手工制品的时候,和农耕民族之间的贸易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游牧民族常常是赶着牛羊群去边关需求贸易,而不是在草原上坐等。也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贸易是为了生存,所以当中原王朝设法限制或者阻止他们进行贸易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诉诸武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保持良好的贸易机制对维持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边境和平至关重要。

汉朝夺取塔里木盆地以东的丝绸之路东段的控制权

汉朝匈奴为了争夺塔里木盆地以东的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战争,汉朝击败了匈奴取得了胜利,但是却也破坏了原有的贸易路线。因为原本一层一层的游牧民族依赖匈奴来获取汉朝的货物,当匈奴无法获得货物的时候,西边和匈奴保持着贸易关系的其他游牧民族也受到影响。商路的中断使得这些游牧民族的收入大大减少,也无法获取来自农耕民族的物资,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之间相互攻伐,夺取物资。

弗里德里希·T·梯加特的研究表明: 在公元58年到107年之间汉朝和罗马的边境战争事件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在这个期间,游牧部落相互之间的战争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向西展开,并最终影响到罗马。欧洲战争中有至少27次战争都可以追溯到汉朝政策的改变,这些改变干扰了农耕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贸易。

汉武帝可能没有预料到,正是由于他废除和亲政策并且与匈奴展开大战,使得遥远的西方那些闻所未闻的异国他乡也跟着战火纷飞。而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的河西长城哈德良长城也被东西方的贸易连接到了一起,它们都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的产物。简单的说就是汉朝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并且修建了河西长城保护新得到的领地和商路。但是却引发了西方世界的一系列战争,这也成为了哈德良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

西汉与罗马之间层层叠叠的各个民族

结语:

亚欧大陆的两端,两个没有产生直接接触的文明在处理自身野蛮民族的关系中采取了非常类似的方式。西汉的河西长城和罗马的哈德良长城除了防备外敌的基本用途之外,还都有着边界标志保护贸易的作用,它们不但隔离了不同的种族,还维护了经济的秩序。面对文化和种族冲突,西汉和罗马不约而同地采用修筑长城而不是重兵驻守的方法,这体现的是人类共有的智慧。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的关系,但是当时亚欧大陆的两端已经通过贸易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联系使得大陆东西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强烈的相关性,河西长城哈德良长城产生的内在机理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关联,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

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也是一次东方世界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

(全文完)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马」《权力的游戏》中“北墙”的原型:英国真实存在的长城
世界各国的长城
浅析罗马防御体系:城墙、道路和军团,如何成为帝国的三大倚仗?
欧洲缩小版的中国万里长城
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长城,为何是罗马人修的?
《讲点儿英国历史》系列 第四篇:罗马人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