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为何藩镇割据如此严重?统治者注重中央,却放纵地方

唐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帝国,其繁荣之景是当时外国人所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国力明显下降,使得地方节度使肆意妄为,地方割据越来越严重。由于封建王朝的惯性,故唐朝在强烈的地方割据的势力下,延存了一百多年。那么为何唐朝的中后期存在着如此严重的藩镇割据?

一、地方节度使有着较强的独立自主权,对于藩镇可以自主控制

1、地方军并没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

唐朝后期的地方割据一直很严重,中央都没有办法直接管控。当然,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突然就出现的,而是从安史之乱之后就明显存在的。其实唐朝和汉朝都是我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两个大帝国,但是后期好像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地方的实力过大,以至于将国家分崩离析。

汉朝后期是因为严重的刺史问题,加上严重的外族入侵,导致的灭亡,而唐朝后期和汉朝后期类似,也是因为地方势力过大加上外族入侵的问题而灭亡。这两个帝国有个关键的一点就是地方的空间太大,可发展性太大,换句话说就是包容性太大,最为关键的是这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生产力并没有被国家牢牢掌握在手中。国家有的都是一些表面上可以看得出来的趋势的权力和物质。

地方的军队设置就是一个很严重的疏忽,唐朝虽然对于军队的人数有过一定的限制,但是长久下来,随着官僚集团的腐败,其军队的人数根本不能实际得出,都是地方上随便报上去的。

中央对于地方上的限制明显就较为松动。加上唐朝因为自己的制度种种原因,使得唐朝前期的重点一直是统治上层阶级的内部以及国家的中央,其关注点并没有放在较为辽阔的地方上去。可能是因为前期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过较大的动乱,故使得统治者一直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统治中央。

这一原因,也间接导致了地方军队的肆意增长。另外,唐朝前期是实行的是府兵制,在对于兵力的消耗上并没有募兵制如此严格,武将可以对于自己的兵力任意操控,其中就包括建房子等一些工程。在无形之中扩大了府兵个体的劳动价值,府兵的价值不仅仅可以在战场中体现,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体现。

故此军队的作用并不被局限在战场上,这是唐朝军事制度存在的明显问题。安史之乱后,使得原本就不怎么牢靠的军事制度——府兵制,轰然倒塌,唐朝没有了直接的兵力来源,给了地方军扩充地方军队最好的借口,并且由于当时的政治监控因为战争的破坏而没有办法足够监视到地方,也使得地方的实力一直在无形发展。魏之牙中军者, 自至德中, 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 贝等六州, 招募军中子弟, 置之部下。遂以为号, 皆丰给厚赐, 不胜娇宠。

年代寖远, 父子相袭, 亲党胶固。其凶戾者, 强买豪夺, 俞法犯令, 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 有同儿戏。”从此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地方兵力是有多么强悍。

2、地方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不为唐朝所控制

地方军之所以可以建立起庞大的规模,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地方经济的强大和独立性。这样的独立性自然在王朝前期不可能明显存在,或者说在王朝前期,这样的问题并未暴露出来。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的经济处于崩溃的局面,因为战争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经济秩序,使得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生活之中,物质资料减少。加上府兵制本身的制度缺陷,在关键时期,唐王朝也没有办法对于军队进行有效的控制。

故此唐朝只能放任地方的经济肆意发展,并且其中央并不能控制。这样的局面一直贯穿整个唐朝后期。《旧唐书》卷一四一《田承嗣传》说: “[承嗣] 重加税率、修缮兵甲, 计户口之众寡, 而老弱事耕稼, 丁壮从征役。……户版不藉于天府, 税赋不入于朝廷。”。“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 不禀朝旨, 自补官吏, 不输王赋”。(《旧唐书》卷一四二《李宝臣传》)。《旧唐书》卷一六五《殷侑传》说: “自元和末, 收复[李] 师道十二州, 为三镇, 朝廷务安反侧, 征赋所入, 尽留赡军, 不入王府。”

这都都说明了一个点,就是地方明显有很庞大的经济基础,但是中央对于其经济的控制力根本不如从前,关于地方土地经济税收的问题上,中央并不占据主动地位,也就是说,中央对于地方土地经济的财政收入关键是要看地方给多少,而不是看中央要多少。那么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基础?

除了上述讲到的地方的大部分权利都是由藩镇控制以外,藩镇的自主权较大,故此可以对于地方的经济做出自己的规划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藩镇节度使在地方实行屯田制,屯田制的利益在之前的历史也曾体现过,汉武帝之所以可以长久稳定住新疆,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新疆实行了屯田制。

曹魏之所以在不断的战争中仍然有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料的输送,关键就在于实行了广泛的屯田制,不仅在军事上实行屯田制,甚至还实行一些民屯,扩大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唐朝后期的藩镇节度使也是用的这一传统办法。故此中央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藩镇势力的无限扩大。

二、唐朝统治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并不能抑制住藩镇

1、唐朝的制度构建太过于高耸、固定,以至于后来更改制度出现了严重困难

唐朝长期的藩镇割据并不仅仅是藩镇的力量强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唐朝的制度本来就存在严重的疏漏。不然藩镇的力量不可能强大起来,更加不可能持续一百多年,并且针对这一现象唐朝并没有任何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法。唐朝的制度建设太过于高耸,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军事制度都是高耸的。

拿政治制度举个例子,唐朝中央存在着大量的官员,他们需要处理京中的一系列事情,然后需要管理地方上的一些事务,地方上也有官员,需要将地方事务处理好,整理好传递给中央或者将一些难以处理的交给中央官员来判断裁决。

另外,还有大量的监察官员以及为这些官僚服务的大量“吏”,由此可见唐朝的官僚体系是如此的复杂。在操作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那么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时候怎么办?

不改,因为改制度太麻烦了,就算在没有什么大问题下改,都有可能在改了之后出现严重的问题。故此统治阶级在没有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不会去修改制度,由此唐朝的制度被固化了下来。

军事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之前唐朝的军事重点一直在中央,并没有在边境或者是地方,所以这些区域极为容易出现叛乱。但是唐朝并没有及时去修改制度,反而任其发展,故到了安史之乱时期,地方突然出现叛乱,国家方面措手不及,根本没有任何的抵御措施就直接往四川跑。由此可见唐朝制度的固化之深。

如果唐朝肯防范于未然,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处理一些国家制度的问题,有可能安史之乱不会爆发,之后也不会因为平定战争的原因而使得地方存在大量的发展空间不能为中央所控制。

2、在平定安史之乱后,统治者并没有及时处理藩镇问题

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如果唐朝政府处理得当的话,可以在问题刚刚爆发的时候就止住,将所有的一切扼杀在摇篮之中,之后的藩镇问题可以彻底解决。

但是唐朝的统治者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统治者看不到内部的混乱,外部的混乱已经让他们措手不及了。在唐玄宗以后,唐肃宗继位,可唐肃宗的继位并没有解决藩镇问题(其实也算插手了,只是没有解决而已)。

从唐肃宗的一系列政策上来看,明显唐肃宗的关注点不在藩镇上,而在于当时的领土纠纷以及和回纥谈利益以及怎样奖赏功臣身上。说到底还是统治者不行的原因,都如此情况之下,问题暴露得如此彻底居然还在想外部的一些因素,全然不顾自己内部的因素。

由于此阶段的没有处理问题,导致了后来利益纠纷的一系列外戚、宦官的叛乱,使得中央更加对于藩镇问题无力插足,藩镇问题更加严重发酵,以至于保存了一百多年。

三、总结

藩镇的问题从来不是某一方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问题。藩镇割据的现象只不过是国家出现问题的一个缩影,不是仅仅存在着一个问题,而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只不过藩镇割据暴露地最为明显而已。

参考文献:

1、《隋唐五代史》

2、《五代十国史》

3、《新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都已经平定安史之乱了 唐朝为什么还是衰落了
唐朝皇帝的难题:地方政区到底要两级还是三级?安史之后都失控了
残唐五代:一百五十载腥风血雨(藩镇割据篇)
唐朝的藩镇到元朝的行省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与平衡
为什么说废除藩镇制度是宋朝最大的决策失误?
藩镇制度既然容易导致割据,唐朝为何不废除,主要是好处太明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