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对外战争唐朝总体为攻势,宋明为守势?差别在哪里?

  众所周知唐朝是对外战争最多的一个朝代,也是攻势大于守势的封建时期,与宋朝、明朝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

  六大区域说

  对外战争的攻势、守势区别,首先得看华夷之间的实力对比。放到整个大历史中去看,就比较容易分析出整体规律。其实唐宋明三朝的对外战争主要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的版图右侧,可以大致划分为高丽、东北、北方、西北、西部、西南六个区域。其中以东北、北方、西北、西部四个区域最为激烈,规模最大,是争夺的焦点;而西南与高丽虽然整体规模不如前者,但因为地理原因,行军困难而导致作战十分艰难。

  下面我就以东北、北方、西北、西部四个区域为主,高丽、西南区域为辅,简单分析一下三个朝代这几个区域汉族与异族势力的变迁情况。

  东北区域:

  唐朝的时候东北出现的异族势力主要是奚、室韦、契丹、渤海国、靺鞨等等,作战重点是奚、室韦、契丹三个部落。这些部落较为分散,且没有统一成一块,所以唐朝征服他们比较容易。

  之所以这些部落不统一,跟前一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的鲜卑、鞨等少数民族政权南下进入中原有关,分去了大部分人口,故而实力恢复比较慢。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数位隋唐皇帝接力,东征高丽(注意是不止高句丽,是整个高丽半岛),将其变成藩属国之一,对东北的这些部落在战略上形成犄角之势,使得这些势力受到两面夹击,不容易发展壮大起来。

  不过到了晚唐,由于长期的内乱,导致大唐对这里的统治力度下降,东北部的契丹势力逐渐壮大。在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乘着中原各大政权互相攻伐之际,占据了幽云十六州,在战略上对之后的宋朝形成巨大的战略优势。

  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这道门户,加上重文抑武的国策导致主和派大于主战派,进而演变成军事孱弱,一直未能收复该战略要地。所以后来女真人取代契丹之后,在东北从幽云十六州入侵中原灭亡了北宋,使得汉族政权退居长江以南,变成了苟活的南宋。所以终其一  宋,因为失去幽云十六州连锁反应,始终是采取战略守势,很少主动。

  一直到明朝取代元朝,幽云十六州才收回来,东北这块才稍微获得一点战略安全。但是即便如此,由于东北女真人的势力在宋金元时期发展得比较好,到了明朝还是逐渐崛起了,中后期变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北部区域:

  唐朝前期最大的敌人就是北部的突厥人,他们在南北朝到隋朝之间因为长孙晟等外交官的分化离间努力,导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因为前朝的努力,使得大唐的压力相对要小很多。不过打他们也是很吃力的,一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先后灭亡了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才最终赶走了突厥人。据说他们后来跑到了西亚,影响了欧洲的历史,今天的土耳其一直认为他们是土耳其人的祖先。

  突厥人赶走了之后,这里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回纥,总体上跟大唐关系较好,但也有小规模冲突。但晚唐之后,逐渐被东北崛起的契丹人征服,这里又成为了契丹人的地盘——辽国。

  再后来同样也是发源于东北的女真人占领这里,一直到南宋时期蒙古人崛起,才逐渐成为蒙古人的地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占领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政权势力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从北宋到元朝建立这段时期,这里的势力因为中原王朝(主要指的是汉族政权)的衰弱而逐渐上升的趋势。

  所以从文明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农耕文明走下坡路,此消彼长,草原文明就开始走上坡路,威胁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即便元朝灭亡,因为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强势,明朝仍然不能彻底消灭蒙古这支北方的异族势力,甚至还出现过土木堡之变之类的窝囊败仗,故而明朝采取战略守势的主要原因在这里。

  明朝中后期,中原文明再次因为内乱而国力衰弱,东北的女真人越来越强大,才征服了蒙古。但占据北部区域的女真人政权——后金,也获得了比肩明朝的军事势力,入主中原的步伐也越来越近,故而明朝中后期防御的重点从北部区域转移到了东北区域。

  西北区域:

  西北区域就是俗称中的西域,这里的国家一直很多,尤其是唐朝初期的时候。不过大唐对这块区域的占领也是分时期的,唐太宗时期是名义上的征服,获得天可汗称号;唐高宗、武则天夫妇在位期间是实际的占领,疆域最大的时期;唐玄宗时期开始是巩固时期,后来对 大 食 两次战争先胜后败,又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国力衰弱逐渐失去控制;晚唐时期西域逐渐丢失,与中原断绝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对西域这块影响最大的是阿拉伯势力与吐蕃势力,在吐蕃势力占领吐谷浑后,唐朝的战略要地被阻断,西域才逐渐被阿拉伯人、吐蕃人占领,被剥离出去。也正因为如此,在晚唐时期,西域与北部区域的夹角处产生了西夏国,对北宋产生一定的威胁。

  因为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关系,北宋的防御重点转移到了东北,加上西夏崛起,自然也就没法对西域进行扩张战争。

  从北宋到元朝统一西域,又是几百年时间,但元朝时间短,被明朝取代后,这里对明朝的认同感已经很弱,使得明朝对这里的统治力度也变弱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明朝的黑粉,会觉得明朝的地图不应该包括西域的原因。

  西部区域:

  唐朝的西部区域问题主要是吐谷浑与吐蕃,前者先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征服的,但在中唐时期被强大的吐蕃人占领了。因为丢失了吐谷浑,大唐通往西域的通道变得狭窄,导致西域逐渐被阿拉伯人与吐蕃人蚕食殆尽。

  一直到蒙古人征服吐蕃之前,吐蕃人都很强大,所以对中原王朝威胁很大。然后还是蒙古人帮忙收回来的,不过元朝时间短,又影响了明朝对吐蕃的控制。其实明朝对吐蕃可能都谈不上控制,真正将吐蕃彻底变成领土的还要到清朝。

  这样一来,西部这块对宋朝、明朝都具有一定威胁,这又加剧了他们采取战略守势的趋势。

  另外一方面,西部区域的吐蕃也对西南区域也有影响,唐朝的时候这里的南诏曾依附吐蕃叛唐。宋朝的时候军事孱弱,大理国才得以建立。之后还是因为元朝统一时间短,明朝也是花了很大的劲才收拾清楚。不过跟吐蕃问题类似,真正解决问题安定下来的,也是清朝的事情。

  总结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唐、宋、明三朝采取攻势还是守势跟中原政权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实力对比有关。

  唐朝之前有隋朝等朝代的铺垫,周边少数民族势力较弱,又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文化融合,在进取心这块远比之后的宋朝、明朝要强大很多,会更容易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最夸张的时候唐玄宗执政后期,边镇将领为了赢取封赏,甚至主动挑起战争。如果不是内部原因,制度方面的限制引发内乱,导致国力衰弱,估计会一直扩张下去。

  宋朝因为想解决唐朝遗留以下的藩镇问题,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加上晚唐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崛起,它想主动出击扩张版图确实难度不小。而且丢失幽云十六州的问题,导致东北门户大开,又使得他不得不将防御重点转移到了东北。看来宋朝有自身国策失误的愿意,同时还为唐朝背了锅。

  至于明朝也类似地因为宋朝的弱,元朝统一时间的短,而无法对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产生实际强有力的控制。不过明朝将幽云十六州拿回来了,也是挣回来了不少面子。

  由此可见中原文明也曾经有主动扩张过,也一直有扩张之心,只是中唐以后各种问题局限了扩张的步伐,不得不采取守势。

本文由东海寻人发布,2021年7月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南生:唐朝与吐蕃和亲的启示
安史之乱中,为何东北藩镇叛乱,西北藩镇忠心平叛?
归义军悲歌:汉人政权如何被回化的?西夏元昊是替归义军报仇的吗
称雄唐末五代近百年的沙陀族,如今是现在哪个民族?
明朝建立,但元朝并没有灭亡,那明朝是大一统还是局部统一呢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究竟啥意思?现在全搞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