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混元八式太极拳的“三才起式”习练体会

【编者按】:“混元八式”拳是禹飞师在冯师公的“精炼48式”拳的基础上的一次简约性、创造性尝试,而“三才起式”又是他对师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练功思想的一个实践性体悟的进阶尝试,从而把“天人合一”具体化、实践化,使混元太极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得以落实和具有实操性。潘智峰是禹飞师的入室弟子,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言之有物,在此给我们奉献了他宝贵的心得体会,使我们看到了本支混元太极的传承弘法有道、后继有人。也希望众位师兄弟能步其后尘,光大师门,提供更多的好文章,在弘扬冯师公创立的混元大道中,加上自己浓浓的一笔。

浅谈混元八式太极拳的“三才起式”习练体会

河北蔚县  潘智峰

混元八式太极拳是混元二代嫡传弟子张禹飞先生在冯志强师爷的精炼48式的基础上、依据他半个多世纪的练拳经验所创编的一个精炼混元太极套路,整套拳式松柔圆活、轻灵顺遂、形神连绵、刚柔相济,尤其是“三才起式”,不仅用动作的演练阐释了太极拳的精深内涵和修炼者的习练目的,实践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而且突出了太极文化的“天人合一”精髓,彰显出太极拳的根本内涵,有助于我们习练者体悟太极拳“起于无极,合于无极”以及“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神明境界以及“内以修身,外以致用”的练拳目标。下面我把自己练习“混元八式”过程中对“三才起式”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三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即指天、地、人这三个事物。古代圣贤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大自然和人是具有同一性的,这“同一性”就建立在“天地混元一气”的基础上。“三才起式”就是让我们太极拳修炼者,通过太极拳的动作和意念,有意识地沟通自然界的“元气”与人体内的“元气”,使大自然的“大宇宙”和人体的“小宇宙”“混元一气”,从而在人体内部神气贯通、圆满无亏的状态下得自然之机、合自然之道,与天合 、与地合、与人合(自身合)而最终得以与“先天混元一气”混融相抱、神气相合、天人合一、浑然一气的境界。可以说,这是通往太极殿堂的必经之路。

一、“三才起式”加深了对太极拳本来面目的认识,能真正领悟太极拳养生的内涵真义。

例如:“三才起式”的“三调”意念:调形、调气、调神。“调形”就是调整我们的身形,使我们的身形和运动符合练太极拳的“自然之道”;调气就是调整我们的内在气机,使我们体内的先天之气在后天呼吸气的导引下得以萌动,顺畅并虚含于体内,蓄势待发;“调神”就是将散落在我们体外的魂魄(人有三魂七魄)归位,使心神虚静安舒,师父又把它称为“敛神”。形是基础,气是法门,神是原动力。“三调”完成,三者合一才得以进入“无极而太极”之境(太极须从无极始)。

其次,“三才起式”的“两松一提”意念——“松丹田”、“松膝”、“提肘”,体现的是自身的“自然之道”,“松丹田”是松内、松气、松五臓、松上盘;“松膝”是松外、松筋肉、松经络、松下盘;“提肘”则是从“有”进入“无”、再从“无”复归“有”的一个必经途径,也就是从当下的“现实”状态先进入“无极”状态,然后“提肘”产生“小宇宙”的“大爆炸”,使体内元气、元精与元神相合形成自身的“混元气”进入“混元”态,混元态即太极生。此时意念由混沌态进入一片澄明,感觉体内似乎产生了一股“气”向下流动,全身随着这股气迅速下沉,双脚入地,与大地之“气”融为一体持续下行。

再次,“三才起式”的“三合”即人与天合、人与地合、人与人合,它是“三才起式”的精华和核心。其原理是把天、地、人一体化,并以各自的“混元气”贯穿“三才”整体,从而得以“合一”。

“人与天合”的意气运行路线是:直下地球→无穷远处升起→达至天顶→降至百会→沿督脉至夹脊→水平向前用五指挤出到无穷远处(此动作身体上升即“百会找天”,谓之人与天合。快结束时夹脊微向后撑靠)。此时的节序是“掤松挤”,两手上掤以腕领劲时感觉两臂发沉似有东西在下面吊着,松回时象一粒粟米,前挤时身体鼓胀,两手感到像有阻力捅在了充满气的气球上,微微后靠形成对拉时十指有麻胀感,动作结束时感觉自己就像融入了天空,白云飘在腰间。

“人与地合”的意气运行路线是:(承前式)双手依“梢中根”次序先下松,中指“中冲”指向“涌泉”,然后意念沿两腿阳经上行会于督脉命门并继续上行至百会穴→冲向天穹(双手也举到最高点)→前行至天穹的无穷远处(双手伸到前上方)→绕到地球另一端(双手带动身体亦随着下沉到最低点)→从地球另一端垂直穿过地球向上拔起到脚踵(双手与身体亦随之微上升)→沿着腿外侧阳经上行至命门(双手与身体亦随之上升站直)→水平向前用五指挤出到无穷远处(此动作身体下沉即“会阴找地”,谓之人与地合。快结束时命门微向后撑靠)。此时的节序是“捋松挤”,身体的前后甬动只发生于脚掌之间,我感觉此动的难点在于膝盖的弯曲程度要把握好,弯曲多了就“过”了,弯曲少了就“不及”,都不能达到要求。做此动时,除两手、十指发胀外,还似有一团东西沉入丹田,丹田也有膨胀感,同时半截小腿如同插入地下,全身是松沉的,百会要虚虚领起。

“人与人合”(己身相合)的意气运行路线是:(承前式)同“人与地合”,双手依“梢中根”次序下松,中指“中冲”仍指向“涌泉”,然后意念沿两腿阳经上行接于督脉命门(此时要在命门稍停片刻)→然后由“中冲”导引,由命门沿督脉下行至会阴→再由会阴上返至任脉神阙(肚脐)→双手内收、意念引气进入“神阙”内“中丹田”→稍停吸气、双手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再沿两腿内侧阴经下行至涌泉→然后入地散开消失。整个动作要做到“上下相随”、一气呵成,即身体要随着手的起落而升降。(此动作谓之“自身内合”,是自身之“形”与自身之“气”相合,故谓之人与人合。快结束时动作下沉时百会要微向上领,身体脊椎骨节要上下往开拔)。此动作的节序是“掤松按”,下按时感觉两手发胀,丹田内的膨胀感要随着身体下沉一起进入涌泉,入地散开,结束后感觉全身舒畅、松静自然、耳聪目明。

可以说,“三才起式”既有养生意义的意气运动,又有太极拳技击的技术含义,比如“人与天合”是掤挤劲,“人与地合”是捋挤劲,“人与人合”是掤按劲,整个起式中包含了太极拳的“掤、捋、挤、按”四正劲。因此说它除了“内以修身”之外,它也是“外以致用”的集中体现,是太极之理。另外,此式既可以作为“起式”练拳,还可以作为一种功法练功。作为功法的练法是在最后“按式”结束后入地散开,然后继续进入“无极”状态,稍停后做“提肘”又产生“小宇宙”的“大爆炸”,体内元气、元精与元神相合形成自身的“混元气”,然后如前所述再次演练。总之,我的感觉是其乐融融、欲罢不能,全身精气神合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天地共舞。

二、练好“三才起式”的基础是认识人体、了解经穴

古拳谱云:“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拳”。天地作为“大宇宙”,人身作为“小宇宙”,是都可以按照宇宙运行规律即太极之理来运动的,“三才起式”因其融合了道、武、医、易之理以及内涵的广博宏大,所以练习的内容牵涉到很多的道家、武术、中医、易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学习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师父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和榜样。所以,我觉得自己不能仅停留在具体的动作练习和形而下的理解上,要继续学习传统理论。我就在这次疫情期间,在网络上参加了《黄帝内经》和经络穴位的学习,收获很大。感觉到要想理解好混元八式,理解好“三才起式”,就必须对经络学说、阴阳理论、道家内丹功理论以及《周易》学说和传统国学文化有所涉猎、逐步深入,才能更好的理解师父给我们讲的博大精深的“混元太极”学说。

宏观对人身为太极之体的认识和微观上对人体的物理结构的了解,对太极拳修炼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具体的就是要认识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经筋分布和经络窍穴。中医认为,经络内接脏腑,外络肢节,它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五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协调和平衡。我的体会是;当前第一步要知道和熟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一些主要窍穴如百会、膻中、神阙、气海、会阴、尾闾、涌泉、照海、夹脊、命门、肩井、大椎、云门、环跳、手足三里等,还要知道练内丹功所牵涉到的上、中、下、前、后丹田以及夹脊、玉枕、辘轳三关的位置、功能和作用,这样才能对练拳有所帮助,才会每日有所进步。要说最近感觉练拳进步快了一点,我感觉可能和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有很大关系。练拳时能做到循经走络了,就可以使得经络通畅,气血顺遂,濡养周身,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要知道“三才起式”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通过循经走络来完成的,它既符合太极之理又符合养生之道,没有这些基础知识是无法完整的完成这些动作的。

以上就是我在修炼“混元八式”的过程中,对练好“三才起式”的一点粗浅认识,请师父指点迷津,请各位师兄弟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
浅谈习练混元内功心得
庞明讲太极拳2
99集训笔记 hun 记录 :庞老师讲太极功
庞鹤鸣老师: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2009-11-11 09:54:49)转载
[转载]庞明直腿松腰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