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位深圳医生讲述的真实病例,看完心惊!

2020年,以一场疫情开始

面对病毒

一群白色的身影,逆行而上

他们是最可敬的战士

也是最勇敢的人

在深圳塘朗山下

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是各自领域的大咖

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他们来到了深圳

准备一起干件大事

这件大事是啥?

先别急,在了解之前

他们分享了12个真实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01

陶惠人

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主任

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骨科副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

亚太脊柱学会理事会理事

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正式会员

“住院这么久,终于见到陶惠人主任长什么样。”

来自湖南的李华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身体弯曲将近180度,在来到深大总院之前一直过着“折叠人生”,所以他在手术前一直没看过自己主治医生的样子。

陶惠人说,这是他来到深圳后,遇到的最难的手术。

如果不做手术,心肺功能长期受损,李华有生命危险。如果做手术,一旦失败,可能截瘫甚至死亡。但李华说他想试试,于是陶惠人决定和李华一起,放手一搏。

这是国内第一例3-on折叠人手术,也是陶惠人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挑战。

经过整整半年的不懈努力,历经4次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后,李华终于挺直脊梁,再次平视这个世界,再次有机会拥抱最爱的人。

刚从西安来深圳工作时,有同行认为陶惠人在新平台从零开始,局面不好打开。但2019年一年,陶惠人已经做了60余例脊柱畸形矫正的手术,位居深圳市第一、华南领先,科室发展非常迅速,团队专治脊柱类的各种疑难杂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02

于力

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血液肿瘤科学科带头人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血液科主任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年轻妈妈走投无路时,来到了深大总医院。

她曾经辗转多地求医,但病情一直无法得到缓解,还要忍受化疗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痛苦而漫长的治疗过程让她精神崩溃,她想到了自杀。

于力的一番劝解让她燃起了希望。他带领团队决心争取最后机会,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走创新之路”。

于力介绍——

CAR-T细胞免疫疗法给这名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这是一种新的免疫细胞治疗方法,能够精准识别并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经过治疗,现在这名患者身体恢复得很好。

此前,于力在北京301医院工作了30多年,他的专长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过30000余例白血病患者

于力说,“患者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来到深圳,他有足够的信心把最好的技术和服务给深圳以及周边的患者。

03

李晓武

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

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深圳一名50多岁的男子突然变成“小黄人”。来医院一查,居然是胆总管和胰腺交汇的“壶腹”出现了肿物。

这个位置的恶性肿瘤号称“癌中之王”,手术难度很大。

大多数人一旦诊断,就已经没有手术机会,70%的病人存活不到6个月。但在深大总医院肝胆外科,李晓武团队是患者最大的希望。

最终,李晓武团队一起确定了胆道镜探查活检 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案,手术很成功,患者的肿瘤都清除了,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好。

两年来,肝胆外科已完成除肝移植以外的各类肝胆外科手术300余台,其中不乏乏高风险超难度的手术。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志着该科腹腔镜外科手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准。

除此之外,目前深大总院成立了器官捐献(opo)办公室及团队,准备今年全面开展opo工作,预计明年做10~15例opo,二年后申报移植资质。

04

张庆丰

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

第三届委员会咽喉学组副组长

孩子睡觉打呼噜,出现腺样体面容,越长越丑,怎么办?

张庆丰是“呼噜娃”们的救星。通过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只要十几分钟,出血量不到一毫升,孩子当天做完就能吃汉堡包,愈合非常快。

去年12月,“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亚太培训中心”在深大总院揭牌,该中心的成立为深圳打造“精准、微创”的高端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庆丰在国内率先将低温等离子技术应用于鼾症的治疗,首创舌等离子打孔消融术(CCT),该术式已作为标准术式在全球推广应用。他主编的《等离子手术学》填补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离子手术领域无专业书籍的空白。

不仅如此,张庆丰还将低温等离子射频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个领域。有一次张庆丰外出讲课时,同行请他去做个手术。

原来西安有个小男孩喉咙里长了一个大血管瘤,当地医院先后请了17名专家去给孩子手术,但由于风险大,都没有给孩子做成。后来张庆丰到西安,花了15分钟就把孩子的血管瘤去掉了,孩子很快康复出院。

做手术前,孩子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现在,孩子妈妈经常给张庆丰发孩子唱歌、说话的视频,说要带孩子来深圳感谢张庆丰。

“我从来都把手术台上的患者当作我自己。”张庆丰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就应该想着如何给患者减少痛苦,如何把手术做好做快。

05

陶蔚

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全国委员

过去,深圳人得了大病,爱往北上广跑,但陶蔚来到深圳后,很多患者从外地来深圳找她看病。

陶蔚介绍,有个患者因为臂丛神经恶性肿瘤复发,长到椎管,压迫脊髓,右侧上肢不能动,没有感觉,但出现剧烈疼痛。这名患者去广州求医时,广州医生介绍他来深圳找陶蔚。

来深圳前,陶蔚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从事功能脑病的神经外科治疗,在慢性疼痛、癫痫和运动障碍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这个病人,陶蔚同期做了肿瘤切除和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来治疗疼痛,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                       

从北京来深圳,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

陶蔚说,希望依托深圳大学的平台,把深圳大学总医院建设成国内优质的大学直属医院,把最好的医疗服务给深圳患者。

06

邓永强

深圳大学总医院口腔科主任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多年

口腔科医生,不只是看牙齿疾病,他们还能“换脸”!

深圳大学总医院口腔科主任邓永强不久前就给一名患有面部皮肤癌的患者“换”过脸。

这名患者右面部患有恶性肿瘤,半张脸都被肿瘤侵犯,不仅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如果进一步发展患者还有生命危险。

为此邓永强跟团队一起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在为患者手术时不仅把肿瘤完全切除,同时在患者的手臂取“皮瓣”,通过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修复面部缺损。

邓永强团队最大程度恢复了患者的外形及功能,这是口腔颌面外科顶级及难度系数很高的手术,也是医生技术水平能力的象征。

目前,口腔科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数字化种植修复这四个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邓永强希望,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更好地为深圳市民排忧解难,让患者不出深圳就能得到最好的诊疗。

07

李强

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

生完孩子后,妈妈血压突然飙到200,有脑出血风险,这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李强所在的内分泌科接诊了一名产后3个月的妈妈。医生看她是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经过小剂量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其他检查,确诊为异位ACTH综合征。

这是一种罕见病,经过检查,给患者切除了胸部肿块后,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成功找到病因,挽救了患者生命,这是医生成就感的来源。

李强说,提起内分泌科,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觉得是看糖尿病的,但其实内分泌科看很多病。比如说,甲状腺疾病、代谢性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还有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VHL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等少见、罕见病。

李强成长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大学里的医学教授,学医对他来说是一件耳濡目染、水到渠成的事。李强说,“来深圳是从头开始,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患者解除病痛,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08

韩伟

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主任

博士后导师

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副顾问医生

韩伟是深大总院入职最早的医生之一。

刚来时,急诊科部分基建尚没有完工,他每天戴着安全帽到现场负责监督急诊科基建及部分改建,经过近2年的努力,急诊科急诊流水区、留观区、抢救区,急诊病区、院前急救科、急诊重症监护病区已全面开业。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深大总院被深圳市卫健委指定为首批“第二病区”定点收治医院,接收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收治病房就设置在急诊科。

5个月来,急诊科就像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医院。韩伟带领的急诊科从收治转阴但仍需治疗的患者,到复工复产核酸筛查,承担了繁重的任务。

韩伟说,“我真正把急诊科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来做。做急诊科累,做急诊科风险大,但我都无怨无悔,只想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挽救患者的生命。”

09

孙焱芫

深圳大学总医院麻醉科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麻醉科是一个平台科室,外科、内科、专科谁需要,麻醉科就配合谁。

很多人不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以为麻醉就是“打一针”那么简单,其实麻醉事关每个患者的生命。孙焱芫说,“我们来得比外科医生早,让患者安然入睡;走得比外科医生晚,要保证患者如期苏醒,期间还要一直监护者患者生命体征,输液输血。”

让孙焱芫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她刚好给一个2岁多的孩子全麻,当时整栋大楼的人都撤离到外面,可带着呼吸机的孩子无法撤离,于是他们顶着压力尽快完成了手术,等孩子清醒后才抱出去交给他焦急的父母,广场上所有的病人、同事都为他们鼓掌。

麻醉医生常常被称为“无影灯下的守护神”。因为再好的外科医生都需要有一个好的麻醉团队支持,像“3-on折叠人李华”的手术,面对的第一道关卡就是麻醉,因为李华的头和大腿紧贴,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5公分,如此狭小的空间,气管插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能保证连续4次大手术的顺利进行,是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很自豪。”孙焱芫说。

10

余加林

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主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医科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五、六届副主任委员

“有胎儿宫内窘迫,缺氧,需要产儿合作。”

深夜,接到电话的余加林赶紧来到产科,紧急救治一名昏迷的新生儿,孩子的家长此事万分焦急。一是担心孩子能不能救回来,二是担心救回来后有没有后遗症。

此时不仅要抢救回孩子,还需要跟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命,一旦与家长沟通不好,就可能耽误孩子的治疗。

余加林介绍——

在产科抢救回孩子后,他带着孩子回儿科做亚低温治疗。对于缺氧性脑病来说,只要在6个小时内用上亚低温治疗,孩子的脑损伤会降到最低。由于产儿合作及时,这名新生儿几分钟后就用上了亚低温治疗。现在孩子恢复得很好。

“做儿科医生这么多年,在新生儿科也经历过很多抢救,但这一次,我们不仅技术到位,设备到位,跟家属的沟通也到位,治疗十分顺利。”余加林说,“做一名好的儿科医生,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爱每一个孩子。”

11

吴雪清

深圳大学总医院妇产科主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温州市5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来深大总院后,吴雪清做的第一例腹腔镜手术,是深大总院开业后全院的第一例腹腔镜手术。

这名女患者,因为抽搐来到医院,在神经内、外科住院检查时,极速转入昏迷,于是启动全院多学科(MDT)会诊。吴雪清介绍,这个患者有盆腔包块,检查发现是卵巢畸胎瘤并发自身免疫性脑炎。

经过与家属沟通后,吴雪清给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不错。由于脑炎,刚开始患者智力减退,语言功能受损。术后她定期来医院复查,已经可以条理清晰地讲话,并且恢复上班了,这令吴雪清很欣慰。

面对危急重症,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尤为重要,让医生觉得可以一起承担风险,一起努力打败病魔。她相信:

作为一名医生,责任心比技术更重要,医疗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医生能够做到将心比心,用最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明白病因、诊治和转归,那么可以减少很多医患矛盾,并使患者受益最大。

—— 吴雪清

12

巩鹏

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普外科学科带头人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教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

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没有肛门了可怎么办?医生经常遇到病人提出“保肛”需求。

巩鹏对深圳一名80多岁的患者印象非常深刻。这名患者因为腹胀腹痛难忍并排便困难来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有两处肠癌。

按常规手术方法,老人的肛门大概率保不住。但老人不想肚子上挂着粪袋过余生。如何彻底切除肠癌又保住老人的肛门成了摆在医生面前的大难题。

巩鹏通过经肛门手术,为老人切除了肿瘤,保住了老人的肛门——

这个手术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升级版”——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俗称的“榻榻米”手术)。巩鹏在国内率先开展这项技术,可以实现直肠癌超低位保肛、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住院期间得到医护人员悉心照料的老人,手术后每次回来复查,都喜欢带一份家里做的红烧肉给医护人员吃。这暖暖的情谊,让巩鹏非常感动。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巩鹏说,“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医心。对患者的关爱,有助于患者充满信心,不被病魔打倒。”

大咖们要做什么?

让深圳人病有良医


看完这12个真实病例,想必对深圳大学总医院的专家们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6月27日是深圳大学总医院开业两周年的日子。作为深圳市第一家依托本土高校的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出生自带光芒。而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专家的加盟,让深圳人离“病有良医”更近一步。

在一线城市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对于深圳人来说,看病真的不用再跑北上广了,因为这些大咖都已经云集在深圳!

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医院、打造“病有良医”的民生幸福标杆。

这,就是这群大咖来深圳要干的大事!

统筹、采写 丨李榕

编辑 丨周广安

设计丨刘文沛 冯诗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救人!上海援滇医生领衔,成功完成云南绿春县首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
【创伤中心】创伤救治一体化,让无数危重伤者转危为安
《急诊科医生》不会告诉你,血色素1.7克患者是怎么奇迹生还的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医生眼中最累的六大科室
离婚十年了,他还要追着打我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