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上河图》都没去看,要换展了怎么办?|C享会14期


最近你有没有对这样的新闻图片感到疑惑?故宫做了什么让那么多人跑去一睹风采啊?


不就是因为“石渠宝笈特展”咯!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系列展览中最令人期待的展览,于9月8日至11月8日展出,由于展览展出宋元珍品众多,展品将于10月12号更换部分藏品,分两期展出,一共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

换展之际,为抓住最后的机会,11日晚,上千观众通宵排队,只为一睹“国宝”《清明上河图》的真容。


这篇文章为你巩固回味原作的精髓内容,没赶上的朋友们,如果你是心有遗憾没看到原作,不用担心,艺术维C为你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来龙去脉。《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我们为你还原千年历史的风俗画卷及其真实价值。让你从看客瞬间变专家!





分享嘉宾|吴泰
2015-09-29 21.00-22.30



吴泰,清朝大藏家吴荣光后人。父吴子玉,母黄画帘。自幼从父学习书画。少时刻苦临摹历代名迹,主要摹写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并得到太老师谢稚柳及父亲的赞许。常随父入中山大学拜谒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容庚教授,观赏其丰富藏品,获益良多。篆刻方面,得到方介堪老先生指导。 1984年,进入广州美术馆工作,从事书画复制、陈列、摄影与研究。能够亲睹每件藏品,对于书画研究帮助极大。



一,这是一卷写实的作品

估计在北宋徽宗朝崇宁即1103年至1105年期间写生,写的是汴京,就是现在的开封,花了十年功夫才完成的巨制。据明朝李东阳后跋记载,当时他见到的《清明上河图》总长有两丈(明制一尺等于现在的31.1公分)现在仅余528公分,也就是说少了94公分。

此卷画从东南城郊入城,像电影镜头一样往城西扫过,由郊外、外城、里城,还没到宫城就结束了。

当时汴京已有过百万的人口,是个不设防开放式的城市,一早开城门,直到很晚才关,商业繁盛一时。这卷画经过宋徽宗御览,北宋灭亡后归入元朝秘府,又给人偷出宫散落民间。在元明之际,被民间推崇并仿制,有有名的画家,也有民间的艺人,最好的仿品是明代的仇英,比较工细。


明朝仇英的清明上河图

仿效者极多,但不是过于工细妍丽就是粗制滥造,始终不能达到如此高度。也许亦是在此期间,给古董商人剪掉尾段,一卖开二。(后段繁华,可以独立成画)

清初被官府抄家罚没重新进入宫廷,归入康熙宫廷“石渠宝笈”重要藏品,石渠宝笈是康乾之际宫廷所有有名的字画入宫后编著成的著录书。

清末溥仪被逼宫,溥仪赐溥杰带出宫入沈阳伪满皇宫,他们同时带了三卷,其中两卷是明朝人仿制的,溥仪始终是外行,认为明(传 仇英本)人本妍丽而珍之,此卷过于素色而次之;1950年经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鉴定为国之重宝,转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二,是否写“清明”

《清明上河图》是徽宗题的签,坊间传闻,宋徽宗女儿柔儿微服出游,可能是碰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觉得不错,给宋徽宗看,提下了清明上河图几个字。也就是说这题目是宋徽宗定的,是不是写清明时节就引起后人诸多猜测。

画一开始的地方看到很多树干上有雀巢,是早春的景象。

图中所写的旱柳,黄河流域以北很多这种树,防沙化最好。画卷里的旱柳没有写叶子,但画已太黑,看不清有没有上绿色;如果上了绿色,也可当他忽略这一点而不写叶子,也代表是春夏季节的景致。如果本身没有上绿色,也就是落叶了,有枝没叶,是秋天的景致。而徽宗所说的“清明”则是粉饰其政治清明而已,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三,写生的路线

这画是经过很长时间写生的。路线我认为是从外城到内城。当时的汴京,外城27平方公里,里城20平方公里,宫城4.49平方公里。


据宋史及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的中轴线是这样的:“宫城”南门叫“宣德门”,直对“里城”南门叫“朱雀门”,朱雀门往南正对“外城”南门叫“南薰门”。城门有水道,叫“御廊”,宫城与里城之间有280米宽的“御街”(等于现在的城央步行街),御街两旁有“沟水”,水中遍植荷花,御街两旁商铺林立,间隔种满“桃、李、梨、杏”。里城东北角有万岁山,里面堆叠奇形怪状的太湖石,一片繁荣旖丽的景象……

张择端此卷画看不到这些,署名他画的另一个斗方叫《金明池争标图》才有皇宫景象的细意描写,人物细如蚂蚁,居然亦非常生动传神。

此卷左面刚越过“里城”鼓楼不远就结束了,还未到御街、宫城,不符合画卷的构图准则,肯定是给奸商剪断了后半部分。
(为了大家看的清楚,刚才发的画,是我父亲临摹的。这图是结束部分所画的内容,没有理由在这里结束的。)

可以说,画家的写生路线是从汴京东南方向的城郊入城,经过外城,沿汴河西行,过“虹桥”,进里城,未到御街结束。


四,写生、构图与取舍

宋朝画家的写实功夫为世间公认的,无懈可击的。既来自真实又有所取舍。有人质疑《清明上河图》怎么不标明地名?楼名?总是遮遮掩掩的?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这卷画就是纯地图而已,不成画,也没有经过艺术加工了。

这幅画的神妙之处就是他所描绘的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不经过细意写生是做不到的。还有他的界画画法很独特,一般人画界画都喜欢全程用界尺来画,他这种是手写与界尺并用,灵活性强。中国当时这种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木头经久会变形,除了宫室,老百姓的房子没那么讲究,房子变形是肯定的,那么全程用界尺就不真实了。


看这卷画的人物神态,从侧面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气氛,也体现了农业社会的慢生活节奏,有闲阶级的行止活动。比如:纤夫的逆流拉船,河边酒家三三两两聚会闲聊,私家漕运搬运工的无奈,虹桥段的紧张热闹气氛,寺庙周围环境的人员稀少,还有说书的、卖药的、卖武的、算命的、刮面的、点数的、差役在官署门口无精打采的,赶路的,喝道的……

下面是吴泰老师父亲的临摹图


吴泰老师告诉我们:

我在1980年也临摹过一卷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当时才18岁。文革后期没有什么画册可临摹,当时江青等人把中国历代绘画分门别类,分成什么表现劳动人民的,封资修的。这卷画说是有人民性,一早就出版了黑白版。


拿着一本原大的黑白印刷品对临,过稿很辛苦,原件很黑,印刷品更模糊,也更黑,线条的粗细也会打折扣,(原作水纹线条劲利细致)过稿时位置不能移动一两毫米,一旦移位,下面、旁边的图像就无法安放了,画卷共有八百八十个人物,移位了就会减少人口。又比如:中段漕运船上的绳索一捆一捆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有明确的交代,线条细如毫发,不能出半点差错。铅笔构出来用零号的毛笔钩墨线到绢本上。过稿时要翻来覆去,位置要很准确,不能有丝毫变动。要是移位了下一段就写不进去,效果大打折扣了。


前几年香港国宝展,我见过真迹,比印刷品精细很多,线条很细很定。这要工具好才行,狼毫笔最好的毛是狼尾巴最尖的几根,最有弹性。我当时没有很好的笔,所以画我写了一年。所以见到真迹,我觉得很亲切。


我临摹的清明上河图,83年我用海鸥胶卷相机拍的,很难拍清楚,已经没有清晰的图片。画作一早就不在我手上,我两万港元卖掉了,当时是85年,在美术馆工资也就175大圆,在广州市区可以买百平方的房子了,以为可抵十年米饭钱了……


互动提问


1.问:为什么画作会缩水?

答:明代后期被古董商人分为两绢。原来可能不止这么短,一直写到御街也有可能,整卷画都没有皇家的东西,都是平民的,还没有进入真正繁华的地方。另一部分可能流散在民间或者已经毁了。文物的珍贵就是在于经历这么多劫难还能保留下来。以前台北故宫出版过一本画册,当时作序的博物馆长说:文物经过千百年聚在宫廷里头,但是像老子所说的“多藏厚亡”,全部聚到一起就有危险性了,遇上火灾或战争便玉石俱焚,要是散落民间更加遭殃。

2.问:这个图就是房子质量差变形了吗?


答:房子歪了因为绢断裂了。本身房子也是歪歪斜斜的,但是绢断裂使它更加歪。一般老百姓用的木料不一定好,那么直那么粗。所以选一个栋梁之才不容易。

3.问: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一直那么受欢迎?它是对北宋生活的描绘,那有当时生活相关的研究吗?能推荐书籍吗?

答:宋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群友补充推荐: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曹星原《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

4.问:刚才说到画面女性很少,但正画面正中间船上却是一个带娃老妇人,船上掌舵也有妇人,老师怎么看这里面的女性位置呢?


答:以前缠脚的妇女都是大家闺秀,不缠脚的女人反而是粗人可以到处乱跑。所以船家下面有个女人在叫。在正殿有个女人要上轿子,可能是缠脚的。所以女人不多。


5.问:曹星原提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盛世,而是载舟覆舟之紧急,表达同舟共济之愿。老师经过深入临摹和研究,对此可以评论一下吗?谢谢。

答: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有载舟覆舟的意义,但是没有那么复杂,一般后人喜欢猜测。画家太刻意去表达一样东西,就不真实了。猜测的都是评论家。当时北宋末年是有社会矛盾和隐忧,到后期宋徽宗更加变本加厉,他玩石头嘛,把漕运都荒废掉来运石头,使得怨声载道,自己搞垮了自己国家。这卷画和文章的起承转合差不多。从郊外静态的环境到繁华的城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封建社会在民间画这么卷画去讽刺皇上是不行的,也是会被“和谐”的。何况是给皇上看,肯定不会太明显,这些东西都是后人猜测的。有很多猜测也是过分了一点。

6.问:老师对图中观点怎么看?

答:他说虹桥、上土桥、下土桥是木结构的桥。虹桥是很典型的木结构的桥。看地图就可以看到,不可能是上土桥下土桥。还没进城,符合清明上河图所示,在右边。上土桥差不多到宫城了,不可能。清院本和明朝的清明上河图表现得很和谐,很清明、漂亮,但那时的描绘方法和张择端是两码事。明清写法不是全部写生的,房屋都是方方正正,没有真实感,很呆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上河图》五大谜团
《清明上河图》上的五大谜团 (奇闻怪谈网)
细说宋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早的一幅写实风俗画,其中的疑点是败笔还是另有深意?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爱布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