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血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临床检验结果是否可靠,除了检验仪器和设备,以及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外,主要取决于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收集、运送、分析前处理、分析过程、结果计算、报告书写等全过程。这中间,除了过失误差外,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是生理学变异及分析变异(即误差)。
而正确的收集标本就是为了排除引起生理学变异的种种因素。
A、影响机体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
1、运动: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其暂时的变化是血中非酯化脂肪酸迅速下降,继而上升,丙酮酸与乳酸接着升高。此时受检人员由于呼吸急促,而使二氧化碳压PCO2下降血PH值上升。持继较长时间的变化是由于肌细胞酶的释放引起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AST)、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相继升高。运动对生理指标的影响与机体平时有无体育训练及有无疾病有关。故一般在做血液检查时,应该采取晨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而在院外,匆忙起床赶到医院门诊采血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再抽血。
2、紧张与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呼吸。造成非酯化脂肪酸和乳酸升高。因此,取血标本时,应在患者相对安静和情绪稳定时采取。
3、饮食的影响:早晨空腹采血可以相对避免饮食对某些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化学成分可因饮食量及性质而异。大量进食后取血检测,可使葡萄糖、钾、碱性磷酸酶及甘油三酯升高。但酶的测量如转氨酶(ALT)、淀粉酶(AMY)及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a)、钠(NA+)等项目的测定则不一定要求空腹抽血。在采取空腹抽血时,如果延长空腹时间,则可使血糖与蛋白质测定结果偏低,而胆红素及脂肪酸等升高。在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前三天内,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少于300g/日,否则测得的糖耐量曲线可以升高。食谱对某些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如高蛋白的饮食可使血中尿素氮、氨、尿酸偏高,患者喝大量含咖啡的饮料,可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引起血中脂肪酸上升。
4、酒对生理指标的影响:饮酒可造成血中乳酸、尿酸增加;如连续三个晚上饮酒,则可使血中GPT/ALT升高,而GOT/AST下降,γ—GT(谷氨酰转肽酶)上升最为显著。长期有饮酒习惯者,大多可有高甘油三酯血症,γ—GT也会长期不正常。
5、取血的体位对结果的影响:体位改变可引起某些生理指标的显著变化。所以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检查的结果会有所差别。甚至同一个病人在病房检查的结果与到门诊检查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国外学者比较了十七个项目在站位(只在取血时坐1分钟)与卧位(卧床30分钟)情况下采取作临床检验的变化。其中有12项站位显著高于卧位。其中钾+30%、钙+4%、磷+3%、铁+7%、总蛋白+9%、白蛋白+10%、总酯+9%、总胆固醇+8%、谷草转氨酶+6%、谷丙转氨酶+15%、碱性磷酸酶+11%、酸性磷酸酶+6%。此外,在做血气分析时,因呼吸的影响,二氧化碳分压(PCO2)卧位比站位采血高3-4mmHg,氧分压(PO2)则低2-3mmHg。高血压病人由卧位变为站位时,其血管紧张素显著上升。
B、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1、药物对临床检验分析方法的干扰:某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对临床检测的任何步骤进行干扰。其干扰原因可由药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如药物的颜色与药物本身所发出的荧光,或药物的化学性质如强还原性,或药物与血浆蛋白形成复合物或药物本身对血清酶的抑制等来决定。而造成临床检测结果与机体实际情况的差别。
2、药物通过其生理作用、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改变机体生理参数。这类影响有的是临床治疗所需要的,有的则是不需要的,即平时所说的药物的副作用。故在采取检验标本前,应事先了解患者是否服用了某些药物。另外,临床上经常用血液学方面的检查来评价某些药物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对人体的反应。由于某些药物中的成份可以改变机体某些生化参数,故在做此类临床药物监测时应排除此类药物对检测的干扰与影响。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患者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使转氨酶(GPT、GOT)及转肽酶(如γ—GT)转肽酶升高。
D、溶血标本对被测物的干扰与影响临床检验标本必须保证在收集过程中不发生溶血。若肉眼可见溶血时,血浆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已超过0.2g/L。
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血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的影响:红细胞中钾的含量为血清中的20倍,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中的K+平均浓度在100mmol/L,而血清或血浆中K+的浓度约为3.5~5.5mmol/L。若标本溶血,则做电解质测定时,钾的测定结果会大大升高。再如1%的红细胞破坏而造成血液标本溶血时,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结果可为实际水平的272%,GOT为实际水平的220%。因此,在做上述项目检测时,不能有丝毫溶血。
⑵溶血干扰光度分析:溶血可干扰临床检验的比色反应。如溶血时,某些被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会发生改变,而使检测结果发生变化。
⑶溶血时,血红蛋白被释放入血浆,可干扰肌酐(Cr)、胆红素(Bil)、胆固醇(Ch)等物质的检测反应。
⑷溶血时,除了红细胞破坏外,粒细胞系统亦可破坏而释放出谷氨酸脱氢酶等酶类,使被检测的血清酶含量升高。此外,溶血时血小板破坏后,可使钾(K+)、镁(Mg++)、酸性磷酸酶(ACP)、醛缩酶等升高。
E、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
1、采血部位:一为静脉血,二为周围血,还有特别项目如血气分析采用动脉血。静脉采血一般取前臂静脉抽血,也可从其它部位取血。静脉血大多用于临床生化、免疫、细菌培养、交叉配血等检验。周围血过去大多用于血常规检验,其取血部位可在手指、耳垂、足跟等部位(尤以小儿)。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血细胞计数仪的引进,原有的周围采血作血液分析的方法已不能适应仪器和检验质量控制的要求。故大多数医院都改周围采血为静脉采血。
2、静脉采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⑴、止血带的使用问题:主张最好不要使用止血带抽血。因使用不当,可致血液淤滞,引起溶血或改变某些成分的含量。文献报道:使用止血带3分钟与1分钟对比,总蛋白可升高5%、胆固醇可升高5%、胆红素可升高8%、血清铁可升高6%、GOT可升高10%,凡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都可升高。因此,在抽取静脉血时,止血带时间不能使用过久,或最好不使用止血带。⑵、采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当一侧手臂输液时,应从另一侧手臂取血,如患者正在输葡萄糖和盐等液体,如从同一侧手臂抽血做检验,其检测结果肯定升高。护理人员不可从正在输液的针头处取血作检查,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被测物浓度。b、除非是危重病人抢救,应尽量不在输液过程中抽血,因在输液时血中被测物被稀释,使检测结果不符合患者实际情况,最好是先抽血再输液。⑶、血液标本的临时保存:血标本抽取后到检测前这一段时间,如保存不当,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据资料统计,血标本抽取后,即使在4℃冰箱内保存,也只有少数成份如胆固醇、肌酐、钠离子等无明显改变,而其它物质会逐步发生变化。如血氨会迅速升高,葡萄糖超过30分钟会明显下降,细胞中K+、P++会渗出血浆而引起电解质升高,血标本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后,其PH值可升高到8.5,而使CO2下降,胆红素和某些酶类也会降低。因此,血标本抽取后,要将试管加塞,防止水分挥发而使血液浓缩,导致血液中生理成份浓度升高。同时血标本应尽快送检,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检测,也应先放在阴暗处保存,有条件的病区,应在冰箱中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些因素会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手册
21条军规: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影响检验结果的临床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