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陵崔氏文化系列:博陵崔氏古代故事

(1)话说博陵安平

在历史上绵延时间最长,史籍中出现频率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博陵,可以说就是这个安平意义上的博陵,它始于东汉桓帝时期,是由帝陵名而设立的郡名。那是在公元146年,蠡吾侯刘志被迎立为帝,蠡吾就是今蠡县、博野、安平一带。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封地来到宫廷即位。按照惯例,他尊自己的父亲刘翼为孝崇皇,其陵为博陵。尊自己的母亲为孝崇博园贵人(后又尊为皇后)。六年后他的母亲去世,葬在博陵。又过了六年,为了奉护陵园,汉桓帝下令从中山郡分出博陵郡,辖安平、安国、饶阳、南深泽四县。有学者考证,当时的博陵郡治就设在安平城。并且从那时开始,一直穿越三国、西晋和北魏,直到北齐,绵延近四百年。

那时的安平肯定也是美丽而繁华的。今天我们走遍了安平城的大街小巷,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地层的变迁,城内已找不到当年博陵郡的任何痕迹。在城边的逯庄,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发掘出一座东汉墓,专家考证该墓年代为东汉末年,从墓的规格断定墓主是一位地方最高长官,可能是一位郡守或是诸侯王的墓。从那些古老的壁画上,依稀能寻到安平城曾是博陵郡治的一点影子。

安平城作为博陵郡治(西晋为博陵国都)的那段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崔氏家族,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从这里走上社会大舞台,靠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时人们在作文或交往时,姓名前面总是冠以郡望,博陵崔氏就是在这种社会礼仪中随着诸多名人脱颖而出,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博陵崔氏家族也逐渐成为北方的望族。如果说博陵是一片星空的话,那么崔氏家族就是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如果说博陵是一个群芳争艳的百花园的话,那么崔氏家族就是园中最引人注目的牡丹。

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崔仲牟的人扶老携幼来到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他停下脚步,茫然四顾,忽然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丽,便决定在这里住下来。那时还没有博陵郡,但已有了安平县,隶属于北方的涿郡。他定居的那个村子被后人称作风凰里,这就是博陵崔氏家族的发祥地。

崔仲牟出身名门,他的先祖是辅周灭商的姜尚。姜尚的儿子被封为齐侯,他的曾孙季子把位子让给了弟弟叔己,自己被封到崔邑,子孙便以崔为姓。崔氏子孙世代为齐国贵族。进入秦代,崔仲牟的父亲崔如意被封为东莱侯。入汉后,崔仲牟的哥哥崔业袭封了东莱侯,在东武城(县治一说在今故城县瓦子庄)定居下来,他便是日后清河崔氏家族的始祖。哥哥袭封了爵位,崔仲牟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自主创业了,他一边开垦荒田,一边读书课子,把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

光阴荏苒,到了崔仲牟的六世孙崔朝时,博陵崔氏家族开始步入仕途。在西汉昭帝时期,崔朝任幽州从事,这是一个附属于州郡长官的下级官吏,地位很低,但崔朝具有远见卓识,因阻止自己的上级幽州刺史上官杰和燕王刘旦谋反,被升为侍御史,进入中枢。这为子孙走上仕途铺平了道路。

到崔朝的儿子崔舒时,仕途就顺畅多了,他官历四郡太守,政绩卓著。崔舒的长子崔发任新莽大司空。他的次子崔篆博学多识,很有名望,王莽时为郡文学,以明经征召,心里却对王莽篡权很反感,太保甄丰推荐他做步兵校尉,他推辞不就,后来被迫做了建新大尹,三年不理政务,在离职前却大平冤狱,释放了被关押的两千多人。进入东汉,又有人推荐他做官,崔篆觉得自己一家受到王莽的宠遇,有愧于汉室,便拒绝做官,客居荥阳做学问。著有《周易林》、《慰志赋》等作品,他的才学、气节对子孙影响很大。范晔称赞说“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林之材,皆篆之后也。”

崔篆的孙子崔骃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和班固、傅毅齐名。他做窦宪的幕僚时,窦宪把他的文章呈给汉章帝,章帝读了很赏识,并且责怪窦宪为何这么晚才引荐给他。崔骃的儿子崔瑗,官至济北相,对草书的发展很有贡献,是著名的书法家,著有《草书埶》传世。崔瑗的儿子崔寔任五原太守,是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农学家,他的农学著作《四民月令》对后世影响深远。从东汉到隋唐,在近千年的岁月里,靠着士族制度的荫护以及重视耕读的家族文化的熏陶,博陵崔氏家族成为世代簪缨的世家大族,在唐代,仅宰相就出了十几位。贞观初年,李世民让长孙皇后的舅舅景县人高俭负责编纂《氏族志》,高俭把崔氏列为了天下氏族的首姓。

(2)《中华二十四孝》之一《乳姑不怠》

《乳姑不怠》是《中华二十四孝》之一。历史上崔氏家族维护家族内部的团结和良好秩序,把孝字、义字,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是家和族睦的两个关键字,有了父慈子孝,家族内纵向的关系就谐调了,有了兄友弟恭,家族内横向的关系就和睦了。

如果儿子忤逆不孝,兄弟间反目成仇,那这个家族就甭想过安生日子了。崔氏家训中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你做了许多好事,最重要的是尽孝。如果你很有才干,很有作为,但却在家中不孝,也会被人们所不齿。

古时留传下来的《乳姑不怠》是崔氏家族的真实故事,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传看。

崔山南,名远,唐代博陵(今属河北安平)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3)戏剧《人面桃花》主人公崔护

崔姓是唐朝著名姓氏之一,而博陵又是崔姓的郡望所在。博陵崔氏著名诗人也很多,尤其是唐朝诗人崔护,以“人面桃花诗”(即《题都城南庄》)流传于世。

崔护,字殷功,安平人。贞元十二年(796年)登进士第。据《本事诗》和《丽情集》记载:唐德宗李适贞元(785-805)初年,崔护在京城长安考进士未中,独在异乡,感到无聊,喝了几盅闷酒,便独自闲游,走到城南庄。时值清明时节,桃花盛开,花木葱萃,令人陶醉,不觉日上三竿,身倦口干。见林中有一人家,便去扣门要水喝。等了很久,有女子从门缝里问话。崔护答道:“小生博陵崔护,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开门,用水杯端出水来,把崔护请到院子里坐下喝水。独自斜倚在小桃树旁伫立,深情地端详着崔护,不由得两脸绯红。崔护也看出这位姑娘俊俏知礼,遂生爱慕之情。崔护喝完水起身告辞,女子望着远去的背影,依依不舍地关门回到家中;崔护也有留连忘返之意。这一次见面,二人互留良好印象。直到第二年清明节,崔护进京后,急不可待地故地重游。但见门庭如故,而已上锁,人迹杳然。崔护惆怅不己,在门上题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语极清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脍炙人口。在后来的诗词创作中,比如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可以看出它的影响。

这个故事曲折动人,很有一些传奇色彩,在民间世代流传。明朝临安派著名剧作家山阴人孟称舜编成五场杂剧《桃花人面》,把崔护谒浆的美丽故事搬上了戏剧舞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经过再创作,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搬上舞台,非常成功。接着,评剧和其他剧种纷纷改编,广为演唱,历久不衰,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也为表演艺术家们创造了展现才华的舞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都因演此剧扮演少女而受到观众的好评。有的小生演员扮演崔护,在舞台上双手写梅花篆字题写此诗,堪称一绝,博得观众热烈的叫好和掌声。后来京剧拍成电影,深受人们喜爱。

崔护最后死于岭南节度使任上,他的作品非常出色,既有完美的艺术造诣,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受人们称赞,为后人留下了美丽的故事和出色的诗篇。

(4)戏剧并电影《西厢记》主人公崔莺莺

说起崔莺莺,就想起《西厢记》,想到东黄城村。

崔莺莺就是安平县黄城村(过去叫凤凰里)人,唐朝礼部员外郎崔元翰之女。她与中唐诗人元稹系姨表兄妹,二人曾有爱恋之情,遭元稹先恋后弃,而爱情破裂。后来,崔莺莺先被元稹写成《会真记》传奇行世,又被金、元人作《西厢记》而名垂青史。

崔莺莺,字双文,莺莺是其小名,生于公元784年。祖父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父元翰,名鹏(729—795),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人称“崔四头”。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贞元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雅,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太刚褊简傲,不能取容于时,每发言论,略无阿徇,忤执政旨”。故掌诰二年,而官不迁。竟罢知制诰,约66岁终于散位(比部郎中)。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莺莺的母亲是睦州刺史郑济之女,784年生莺莺,莺还有一弟。姨母有文才,779年生子元稹,长莺莺5岁,稹为中唐著名诗人。

莺莺的父亲元翰死后,郑氏携子女扶夫柩归葬博陵,守孝三年后,因孤儿寡母在博陵无所依靠,犹豫再三,复盘桓时日,至贞元十五年决计再回长安。途经蒲州,正遇上丁文雅兵变,母女投河中府普救寺避之,恰遇元稹。元稹退去贼兵,救了郑氏母女。元稹见莺莺俊美,乃生暖昧之情,托莺莺的婢女红娘从中撮合,二人在西厢终成百年之好。但好景不长,后来元稹赴京赶考不归,另寻新欢,抛弃了莺莺。这是史实。

莺莺的故事首先由元稹写成《莺莺传》(即《会真记》),流传于社会。后代文人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对莺莺故事作了大量的情理处理,创作成文艺作品。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还有李绅的《莺莺歌》,成为古代文学中讲唱文学和戏剧的伟大著作。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均带有很大成分的自传性质,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莺莺人史皆实,张生名虚史实,张生之名即元稹之形。

崔莺莺的传说历久不衰,深刻反映了莺莺的良善,和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美好追求与愿望。其人其史,都真实地流传在安平这块古老美丽的土地上。

莺莺德才兼备,是古代女性的美好形象;莺莺作为《西厢记》的主人公,既是莺莺的骄傲,也是安平人民的骄傲。

(5)崔钧与《三国演义》刘备交往

崔钧,字州平。父崔烈,东汉太尉。钧性淡好学,有远见,无仕心,常与诸葛亮、徐庶等聚会雅谈。

听过、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博陵。因为,博陵有个崔州平。在《三国演义》非常精彩的一回刘玄德三顾茅庐中,有刘备偶遇博陵崔州平的情节。

《三国演义》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先碰见了司马徽。司马徽对刘备说:“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刘备听了以后非常高兴,求贤心切,便和关羽、张飞兄弟三人直奔隆中。将至卧龙岗,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姑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

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莺莺的真人真事
火花上的《西厢记》
《莺莺传》是怎样炼成《西厢记》的
多情却被无情恼《西厢记》与元稹
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胡榴明说西厢之一
千古渣男元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