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恩不尽 情未了——张謇之孙张绪武来我市寻根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我们就是半个东台人!”5月25日上午,在原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已是耄耋之年的原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政协原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张謇嫡孙张绪武老人站在祖父张謇的画像前激动不已。

这是祖父,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曾经一手创办的企业,一砖一木,都留存着祖父的气息。100年,电厂已老,但祖父那颗实业救国、感恩母里的炽热之心却从未老去。祖父与东台,张氏家族与东台,从来都是血肉相连,恩不尽,情未了。

展厅里,老人看到了祖父的曾祖母,慈祥和善的老太太吴圣揆。那年,年少的张朝彦,也就是祖父张謇的嫡亲祖父,父母相继过世,受同族嗦弄,家产尽失,这时是善良的东台人吴圣揆夫人,伸出了温暖的手,收留了他,不久更是让女儿嫁给了他。从此张朝彦有了家,从此,张氏家族与东台续上了亲缘。

老人还看到了自己的曾祖母——金氏夫人,又一个东台女人,她给了祖父生命,更言传身教,给了他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根基。临终床头,金氏夫人拉着张謇的手,谆谆告诫:我走后,稍微把家里理理,多余的钱首先要还债,一定要与人行善,多做好事。母亲的教诲,张謇用一生去遵循,去实践,在实业救国的路上,他仁厚、向善的高大形象烛照百年。

祖父的“仁叔”谢桂年,老人也看到了,这个淳朴的东台生意人,曾祖父一生的好友。那年,曾祖父和谢桂年同在南通做生意,一个做米糕生意,一个做大米生意,常有生意往来,每当曾祖父生意上周转不济时,是谢桂年无私地欠米给他,一来二去,他们成为至交好友。东台人的的坦诚、舍己、可信,曾祖父感受很深,张謇亦是体会颇多,多少年,在与东台人频繁交往中,张謇也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至交,他说,他就是“半个东台人”。

还不尽的是恩情,感恩,祖父用行动来偿还,在这片和张氏家族有着亲密情感的土地上,老人看到,祖父报恩来了。他在东台创办母里师范,培养师资,他创办东明电气,开启苏北用电照明之先,他沿海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将东台茫茫盐碱荒滩改造成河堤纵横、阡陌相连的粮棉基地。他兴办盐垦公司、银行分理处、工厂,带领东台人一步步走向近现代文明。

站在祖父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看着展室里,祖父那熟悉的面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老人的心在颤抖。虽然视力、听力都欠佳,但是老人看到了,听到了。

这是祖父的母里,是我们张氏家族的母里呀!老人拉着同行晚辈的手,一遍遍地重复。

阳光从木格窗户里跳进来,木质楼梯吱吱嘎嘎,东明电气还在,祖父与东台的故事,还是那样可触摸,可回忆。

展开宣纸,一笔狼毫泅过温润砚台,老人提笔抒情:

恩不尽,情未了。



张謇在东台轶事


 

张謇(1853—1926年)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他的一生与东台结下了深厚之缘。其母亲金氏为东台人,他在东台曾经创办多种实业,对东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是张謇先生逝世八十四周年。笔者根据有关采访搜集的资料,撰此文以纪念张謇先生。


谢桂林资助张謇考学


在东台镇汤泊居委会五组,高龄老人都比较熟悉张謇,听长辈们淡论过谢姓祖上如何资助张謇赶考的,88岁的陈玉瑞老人说:当年,张謇的父亲张彭年在南通行船做米糕糖生意,东台汤泊的谢桂林也在南通租船做米生意,因张彭年做糖时要用米做原料,时常与谢桂林买米,一来二去,互相就熟悉了,成了朋友。张彭年生意上资金有时接不上,谢桂林也时常欠米给他,待他糖卖掉后再还钱。张彭年生有四子,老三、老四学业上聪明、进步快。为了张謇考试之事,张彭年曾请谢桂林帮忙在东台找有功名的张姓人家寄籍参加考试,后因无籍遂罢。

谢连根(7l岁)说:谢桂林是我曾祖父,我听我祖父、父亲讲过多次,张謇的父亲张彭年和谢桂林是生意上的朋友,谢桂林常欠米给张彭年,张謇无钱去考试,谢桂林将租的船卖了,将钱资助给了张謇,单身跑回东台,在汤泊又没有房子住,就寄住在夏槐的家里,躲在里面不出世,怕船主找他要船钱,张謇考上后,陈兆林的曾祖父陈义本听说后,就去对谢桂林说,你出来吧,张謇考上后,写过一封信给东台知县推荐你。知县接到新科状元的信后,就请谢桂林到县衙门会面,谢桂林不识字,知县让他到县厘捐局里收税。有一次,张謇到东台来,在三昧寺请他赴宴,让谢桂林坐首席,尊称谢桂林为“仁叔”,知县等人陪席。后来,谢桂林在南通唐家闸那里开了米店等三家铺子,专做大生纱厂的生意,并回汤泊盖了房子。


大赉公司兴盐垦


张謇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京殿试荣获状元,当时他42岁,但他不迷恋朝中官位,只在清廷翰林院位上任职十个月,便因父丧回南通守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张謇为寻求实业报国之路,1895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商量,代拟《变通开垦海门荒滩奏略》呈报朝廷。不久,经朝廷批准,张謇即以“奉旨行事”的名义,他经过多方调研考证:“查光宣两朝海关贸易钦册,进口货之多,棉织物曾达两万担以外,次则钢铁。”于是,张謇于1899年在南通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办纱厂——大生纱厂。纱厂开工一年后,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棉纱价格暴涨。“大生”从1901年到1913年获纯利355.2万两白银。此后,极具战略眼光的张謇便谋划在苏北沿海地区废灶兴垦,垦荒植棉,于1900年开始,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后又利用积累的经验,沿吕四港向北,1914年成立了大有晋公司,1916年成立大豫公司,1917年成立了大赉公司。大赉公司坐落在我市的新街镇境内,公司办事处设在现新街镇新街村三组串场河边的杨家桥西侧。1914年,张謇派人到新街实地勘察,并联络本地盐商、士坤赵八用、李青扬等人正式筹建“大赉盐垦股份公司”。划定其垦植范围为:南至角斜范公堤,北至陈家店(老三仓河),西至李堡放船港,东至海边。匡围面积在150平方公里左右。因上述范围在当时东台所属的角斜场、富安场之间,所以那时地名叫通泰镇。因围垦地区地广人稀,渔民、灶民居多数,无人懂得植棉技术,张謇便于1916年,先后从海门、启东等地动员移民3500多户,18200多人到匡围地区佃地开荒,种植棉花,而围垦地区碱气太重不利植棉,必须改碱,遂兴办水利,大赉公司从创办起,就组织民夫开挖了串场河等中小河道85条,筑圩堤30公里,修公路120公里,建涵洞8座,建造排涝挡潮闸6座,架设电话线20公里,另设有合作社、学校、邮政所、水龙会、诊所等服务机构,并有独轮车、民船载客往返于角斜、李堡、泰州、东台、通州等地,大赉公司所在地还开办了粮食行、茶馆、杂货店、客栈等生活设施,专做大赉公司的生意,地名被称为“半面街”。


为修《东台县志》献策


张謇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4月27日得东台知县王豫熙的函,邀其“校县试卷,修县志”。7月16日,王豫熙已送来编修《东台县志》的聘书。8月30日,张謇启程赴东台修志,因河水浅阻,船不能行而折回。9月4日再赴东台于8日到达,与夏寅官等商议编修《东台县志》,并订修志凡例l0款。9月14日,因得知家父痢疾而南归。

张謇的一生与东台息息相通,创办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贫民工艺场、母里师范等,为东台近代现代化工业的启萌,推动东台地区的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东台人民永远怀念他。  

◆记者:陈美林 编辑:小杨

您的建议,我的动力!

互动信箱:dtrbs@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业精于勤
老屋
古镇永和商店
关于祖母(一)
《桂氏进士录》
回忆我们的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