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揚靈精舍|林爾篆刻近作小輯


林   爾

1963年6月出生於蘇州

幼好詩文書畫,尤癡迷於篆刻

近二十年來嘗試以甲骨文入印,初具面目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西泠印社美術館顧問、南京印社副社長

出版有:《印作·衛知立·林爾篆刻》(古吳軒出版社)

《林爾篆刻選》(西泠印社出版社)

《林爾篆刻作品選》(古吳軒出版社)

《一頁集·林爾書法篆刻》(蘇州大學出版社)

《印壇點將錄·林爾》(中國篆刻出版社)

《當代印風·林爾》(中國篆刻出版社)

林爾刻壺《宜人》

    大家都說甲骨文多字印難刻,為什麼?我開始創作甲骨文印的時候也是2至4字的為主,首先是因為文字,優美的句子字一旦多,範字便不足,借假時不下功夫就非常容易出錯,一旦有誤即使刻得再好,也只能是次品。

    但一印中借假儘量不要超過二字,不然嚴格算起來就不是一方純正的甲骨文印。同時所借假的文字還必須要同印中的其他的文字風格協調統一,不能囫圇吞棗,要善於將它融化,使之成為團隊的一員。

——根據林爾講座整理,有刪節

林爾作隸書橫幅

     近代的簡琴齋、楊仲子,是甲骨文入印的先行者,比較而言,簡琴齋在刀、筆的發揮上淋漓灑脫,更具古意。林爾的甲骨文書法和篆刻,站在前人肩膀和歷史制高點之上,通過對傳統的消化,通過自己對於藝術和學術的修煉,可謂不讓前賢,並始終保持著清雅簡潔的格調,引得印壇的關注和好評。

    今夏,林爾問道於盲,拜於門下,我曾對他的篆刻作了較為具體地剖析,他充滿求知的欲望,聽得仔細,問得仔細,並且能夠隨即將之付諸實踐,在近期的新作中,印證了他的努力和成績。然而,求索之路,何其漫漫,藝無止境,冀望林爾賢弟能夠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昇華!

——節選自韓天衡《印說林爾》

林爾刻壺《壺中日月存心近》

    讀林爾甲骨文印作,第一感覺就是其充沛的才情溢於方寸之間。其點、線、面交互作用產生的韻律之美讓人感動。其對甲骨文原跡形式美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對古璽形式的熟諳於心,通過變通,將其書意、骨氣在方寸的有限空間裏調度擺佈的恰到好處,巧妙而又自然。而其線條在縱橫轉折之中虛實相生,堅挺而又顯韌度,十分耐人品味。

    我們江蘇印壇的前輩、高人羅尗子先生認為篆刻藝術“方寸可見宇宙”。拙見以為,此之所謂“宇宙”,不僅在自然萬象,也同樣指人的精神世界。小小印章藝術的創作,不僅在手,更在心,是作者的性格、氣度、智慧、學養以及書法篆刻功力的合成,從中折射出作者作為一個人、一位文人藝術家的人格品質。

——節選自徐利明《林爾印集》序

林爾作隸書斗方

    林爾印中並非原生態的甲骨文,而是經過適合方寸印面形式而“印化”了的甲骨文,漢印內在的“靜”意滲透在他入印的甲骨文中,使甲骨文在錯落生姿中表現靜雅。他以古代印章即成的樣式來承載入印的甲骨文,以古印式來營造印面整體的金石氣氛,避開了因甲骨文入印而使印面輕佻之病。

    林爾在保持甲骨文點畫清健、結構方折錯落之美的同時,變化用刀,在不同印面中表現不同的點畫質感,在甲骨文入印的統一性中使諸多作品之間產生變化,每方印存著自完自足的獨立性,如有些印以點畫清健近甲骨文原型為主調,另有一些印又在點畫清健中平添了蒼澀古貌,還有一些印文在自然變化中透露出“逸筆草草”的意味,等等。

——節選自李剛田《讀林爾的印》

林爾篆刻近作

無量

業力

強其骨

遯世無悶

亦無無明盡

安穆

冥心

養心

逆行人

賞雪

聽雨

玉壺冰

胥江酒徒

正精進

冥坐

停雲

淡如雲

細雨濕春煙

幽人在丘

弘道

古趣

得水


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說起

2013中國文字·書法論壇學術交流活動的發言稿

文 / 林  爾

    遠古結繩記事及其所用符號,應該是標明文字發生的萌芽狀態,直至黃帝時期“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說明我們的先祖已告別原始狀態的生活,進入了文明時期。我們今天普遍說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為什麼呢?因為依據我們目前掌握的考古資料來看確實如此。但我認為似有不妥之處,如要更確切,我們應該說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最成熟最有體糸的文字,用這幾個定語,我是這麼認為的,孔子說在他那個年代周禮就已失傳了,那麼更不要說比周更早使用的甲骨文了。

    我們可以想像由於時代亦即文化發展和人的思想意識的局限,甲骨文時期的人們可能還創作不出成熟的文藝作品來,今天所見到的大都是以占卜祭祀記事為主的內容,也可能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會有新的發現。今天,我們暫且拋開針對甲骨文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單就它表現出的那種無拘無束天真浪漫的藝術之美來說,已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

    蔡邕《筆論》雲:“書者,散也”,任情恣性,然後書之,真是對甲骨文的最好詮釋!而王世貞論祝允明草書“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結體恣肆修長合度,引領管帶疏密成趣”之語,用在對甲骨文的形容上竟是那麼的貼切!甲骨文書刻者的那種自由奔放,那種妙契自然的想像力是後世書家們難以企及的,我們從斯篆、漢隸到唐楷看到的都是以法度為主,性情被規矩禁錮乃至泯沒了,以至今天有的學書者竟提出要拋棄它。從秦詔版到漢簡乃至顛張狂素的草書我們才能再次從中享受到甲骨文那股來自靈魂深處的強勁的活潑,毫不做作的情趣!

    根據現在發現的考古資料,甲骨文有朱書未刻的、有先書後刻的,甚至有未書直接刻的。曾有人研究是先刻再填朱還是先書再刻的,不管怎樣,我們都感到甲骨文書刻者的偉大。如果是先刻,那麼他們在當時工具落後的情況下如此揮灑自如,是要有多麼嫺熟的駕馭文字的能力!如果是後刻,那麼我們可以想像到當時書契者的瀟灑和自信,刻契者運刀如筆的高超工夫。

    筆者也曾尋找來一些龜甲試著書刻,然而不管怎樣終難達到古人的自由境界,但也發現了單刀、雙刀、複刀、滑刀、補刀的多種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於當時刻契的工具和刻契者的功力,也正是這些情況導致了甲骨文豐富多姿的線條和風貌。我們今天看原刻和原拓,它們的線條是多麼的神奇、多麼的誘人,我每次去圖書館看它,都令我神往之至,難以忘懷!我們從現有資料不難發現在後來鐘鼎文中還能看到甲骨文的影子,這就是藝術的延續。也正因為這樣當今很多書家釆用大篆的筆法來創作甲骨文,所作厚拙蒼茫,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作者、作品來。

    而以沙曼翁、潘主蘭為代表的先輩則以甲骨文原生態為主攻方向,頗能體現甲骨文原有神韻。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得甲骨文這一領域變得豐富多彩令人流連往返。但是我們很遺憾地感到,在甲骨文創作隊伍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有的搞的東西甚至不知所云莫名其妙,因此為許多專家學者所不滿。

    我想,當代社會林林總總的現象與問題多有發生,我們的專家學者不必為此置氣,而對於那些真正致力於甲骨文研究與創作的人員要善加呵護,不要百般挑剔,因為甲骨文字畢竟屬於小學範疇,研究的人員非常有限,我們更要循循善誘、勤加培養,以期甲骨文之花開放的更加燦爛、更加動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當代印風——林爾篆刻作品展
方寸顽石展乾坤
印壇點將——邵晨
心情 ▌篆刻心得体会(二)
方寸隅 二十四诗品篆刻系列 第五期 高古篇
篆刻一枚白文方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