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上名士刘一闻
每次接触刘一闻先生,都觉得他堪称海上一代名士。一头微卷的花白头发,高挑的个子,笔挺的衬衫、西服,说话不紧不慢,温柔、有磁性的嗓音,循循善诱、言之有物,文人的儒雅气息从举手投足间流露,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感想: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大抵就是如此吧。这样的艺术家,当今只能散见于各类记忆艺坛前辈大师的文章中令人神往和回味了。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清汪衡七夕诗”  尺寸:136cm×68cm)

刘一闻先生是当代极具个人面目的学者型书画篆刻家,祖籍山东日照,生于上海。他的祖父是曾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山东省文管会副主任的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先生。刘一闻于“文革”后期开始学书,属于第一批“工农兵”学员。那时的海上艺坛,承续着民国海派的余脉,可谓大师云集。一些硕果仅存的中、西画领袖级的前辈,正当艺术恢复期,以他们几乎诗书画全才型的高度,创造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辉煌。刘一闻生逢当时,酝酿其中、得天独厚,这是当代学子无法再造的机遇,这些前辈的民国记忆和做派依然清晰、真实,海派此刻还延续着该有的腔调。

刘一闻的第一位老师是任政先生,他“曾经是中国最有名的书法家,甚至可以不加后缀'之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徐正濂语)任先生看了刘一闻的习作后,根据他的基础,嘱他从隶书学起,临《曹全碑》。后来他看了当时文化浩劫后遗留下来的一些名碑名帖,开始临摹起更具挑战性的《礼器碑》,并将习作带去给任先生看。先生看了一言不发,等到下个月刘一闻送缴笔墨费时,任政先生说:“你的字写得不错,我教到你这一步就可以了,接下来你自己朝前走吧。”数十年后的今天,刘一闻经常对学生们谈起当年自己从任政先生那里获得的体会:“学习书法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是自己与古人的对话,是心智与体力的较量,更是阅历与人生感悟的累积。切忌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当初匆促地改变先生为自己的设计的学习方案,现在看起来是太肤浅了。当然,每个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一定要开阔眼界。眼界决定审美高度,眼界一开,以前觉得完美的事物,就能看出它的破绽与缺失,探索至此,就意味着又向前跨出一大步。”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七言联”  尺寸:23cm×136cm×2)

刘一闻的篆刻先后师承苏白、方去疾先生。认识方去疾先生,对于刘一闻来说是段奇缘。1972年,“东方红书画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前身)欲出版一部集体创作的以革命样板戏唱词为刻印内容的《新印谱》,面向社会征稿。刘一闻回忆:“未出茅庐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前去应征。大约过了一周时间,一天上中班,传达室通知我听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句'我是方去疾’的浑厚声音。方先生通知我第二天就去出版社开碰头会确定印稿。”这之后,刘一闻除了常向方去疾请教和《新印谱》相关的简化字刻印外,也将自己的摹古篆刻习作,不时拿到方去疾的书桌上。“方先生从不说表扬的好话,他只说你刻的哪里有问题。”刘一闻有些不解——别人都说我刻得好,偏你每次说我不好。再过了些时日,他领悟过来:“这才是真正的'老师’。方先生直言不讳的真诚性格,不知给多少人带来创作上的启示和帮助。”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论画诗”  尺寸:34cm×136cm)

刘一闻先生曾感慨,方去疾先生既是一个做事严谨、为人低调的人,又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有次他要回青岛去探望苏白先生,因苏白先生对方去疾先生的人品、艺品一向推崇不已,一直希望能拥有先生的作品。于是刘一闻在行前几日代苏白先生向方去疾先生提出刻制名章的请求,并希望在行前能取得印章,当时方去疾未予即刻应诺。随着行程将至,方先生一直杳无动静,刘一闻不禁很有点失望。直到他临行前一天夜里晚九点多,方去疾来到他家,叩开房门,即从怀里取出那方还带有他体温的苏白名印。又拿出一盒因竖放而黏得一塌糊涂的奶油小方蛋糕,说是让他在路途中当点心之用。此时此景,令刘一闻师感动不已,每每说起此事,总是感慨万千。后来,刘一闻又在方介堪弟子韩天衡的介绍下认识了印坛泰斗方介堪。在刘一闻的印象里,“两位方先生性格内敛,为人低调。多年来,我也领教了两位方先生的严格,他们堪称学生们的'道德文章’。

(方去疾先生(中)与高式熊先生等在西泠印社)

刘一闻先生成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87年,“刘一闻书画篆刻展”的成功举办,使刘一闻先生为世人所瞩目,名重大江南北。在那个年代里,举办个展固然需要勇气,但更不可缺失水准,刘一闻先生艺术上的早熟,除了他的慧根和觉悟,应该和当时那种干净的艺术氛围和那批真诚的大师前辈有着无法割舍的极其重要的因缘。除了上述老师外,商承祚、谢稚柳、潘学固、钱君匋等都曾给予他关怀和指教。在师友们的提携鼓励下,刘一闻经过半个多世纪于书、画、印的研究与实践,自成蹊径,风格高标,书画印文齐头并进,成为了新海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玉盘 金碧联”  尺寸:23cm×136cm×2)

刘一闻先生的篆刻向为艺坛所推崇,与韩天衡、王镛、石开、李刚田等并称“中国篆刻五大家”,更因其独特的面貌及在艺术上的不竭探索,成为印坛焦点。其篆刻作品古风浑然、刀笔清逸,更以其固有的散淡不羁,将眼中的美、心中的美从容地表达,形成极具个人风格的新海派印风。单就一个“雅”字,我觉得海上印坛无出其右。

刘一闻的书法作品符号性很强,带有三角形的线条,书写起来也比较爽捷利落,转折顿挫都十分清晰,看上去操作起来并不十分复杂,显得简约而有概括性。他的早期作品刚柔得宜,健妍合度,清雅致佳亦是令我怀念的。近年其书表现的更为空灵沉静,线条更趋爽劲老辣,少有盘曲,刀刻意趣益显,书卷气、金石气的融合,使他的行书作品面目清新、却古意盎然,看似冷静,却大有奔放处。其独到的气息、格局、用笔令人称绝。在先生轴、卷、册众多的创作形式中,对联最为经典,成为各路藏家竞相收藏的目标。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墨竹图” 尺寸:68cm×34cm)

刘一闻先生的画作题材仅限于写竹,并不旁涉其余,而他并非为了画而画,聊写胸中逸气耳。刘一闻先生的画,简淡雅逸,笔意高古。试看他寥寥几笔,便有拂云之气,或种竹补石,尽得淑景清嘉之趣,这绝非一般画家所能及。自古善画者以善书为贵,书法水平不高,画也很难达到更高的境界。文人笔墨,尤得书卷气胜。刘一闻画上的题诗、题词、题识,与画作气息相合,相得益彰。面对这样的作品,让人不由的调匀了呼吸来轻轻的、静静的品读。他的印又分明活跃、调养、安雅着画面,使三者一堂和气,不争夺,又互为支撑融洽、终究合力提升了作品的品味。难怪当年钱君匋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专门赞誉刘一闻的画竹艺术。

刘一闻先生是雅致的人。笔墨纸砚都是自己定制的,还有扇面,信笺,印蜕用笺,乃至于水丞中的铜勺,都是用不厌精的,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喜欢。我想雅致和雅逸的风骨并不应当是表象的东西,应当属于一个人或是一个人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所追求的深层次的东西,这和个人的修养息息相关。他又多参与社会公益、赛事评审、学术交流和雅集等活动,推动艺文交流,传播传统文化,广受各界赞誉。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王安石诗”  尺寸:34cm×98cm)

刘一闻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90年代起历任国家级书法、篆刻大展评审委员,2012年10月,全国当代书坛“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书法作品评审揭晓,从全国800位顶尖书法家作品中选出50件,上海只有刘一闻一人一件作品入选;2013年,当代中国书法最高水准的“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刘一闻亦是受邀参展的上海书法家;2014年,他更是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他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篆刻院双料研究员。不过,刘一闻却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业余书法家,自己创作时间有限,作品数量不多。”这话也没有说错,71岁的刘先生至今还在上海博物馆上班,从事古代书法研究,著述甚多,不胜枚举。近期,由他担纲编撰的《上海博物馆藏楹联》,从馆藏 454 件楹联中精选 289 件,辑为上、下两册。以《从楹联艺术看清代书法》和《从上海博物馆藏楹联看清代书法演变之迹》“述要”两篇,分置于上、下两册之首,系统论述了楹联的出现、发展,形制、内容,其与清代书法艺术演变及成就的关联等诸多问题。而由《新民晚报》社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上博讲坛,刘一闻关于这套书的演讲则一票难求。

刘一闻先生既有上海人的文雅,亦有山东人的豪爽,待人宽和而不问年齿、尊卑,重情重谊,他予友朋间的馈赠作品似乎不见吝惜,且多更精彩、更用心于其他作品,可见先生为人诚恳真实的一面。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先生,请教先生,并得先生馈赠作品数件,对其宽厚仁和深有感受。

(三惜草堂藏品:刘一闻 “从来 可以联”  尺寸:18cm×68cm×2)

前几年,上海书坛权利更迭,有画廊押宝刘一闻先生,问我如何?我答曰:其文人性情,干不了这乱七八糟的事儿。后来果然被我言中。“吴昌硕、任伯年、沈尹默、潘伯鹰、谢稚柳、唐云……大师云集的盛况、那个辉煌时代一去不回头了。海派书法和篆刻日渐式微,我对现状很担忧。”刘一闻并不讳言海派书画的尴尬现况,在他的记忆中,海派书法曾影响巨大,可以说当下活跃在书坛上中生代名家,都受到海派书法的影响。念及数位前辈的名字和往事历历,为中国当代书画借古开今的功绩,71岁的刘一闻先生顿挫间追怀往事,不免兴叹……

                          2016年3月18日王宝林凌晨于三惜草堂                                           
2020年8月14日清晨

改毕

刘一闻,1949年生于上海,别署别部斋、得涧生,山东日照人。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幼受庭训,书法、篆刻得艺坛前辈潘学固、苏白、方去疾、方介堪、商承祚等教诲。80年代初崭露头角,并逐渐建立起典雅清逸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历任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暨理论研讨会、全国第三、四届篆刻艺术展评委。出版《刘一闻印稿》《别部斋朱迹》《中国印章鉴赏》《历代中国书法精选·楷书》《恽寿平画集》《印章》《刘一闻楹联书法》《中国篆刻》《一闻艺话》《当代名家篆刻精品集·刘一闻卷》等二十余部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从名家苏白方去疾,糅隶魏行书于一体,书作飘逸而不失古风
再读刘一闻 | 刘希涛
刘一闻:我和篆刻
刘楣洪先生题“三惜草堂”
青岛书画销售奇才:张明玉先生
品读王善杰书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