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人平语录






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外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 —— 契柯夫

 

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在今天这个信仰普遍缺失、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充满矛盾的时代,语言的力量更显苍白。父母一定要少说教,多示范。用我们的微笑教会孩子乐观,用我们的豁达教会孩子包容,用我们的担当教会孩子责任,用我们的自省教会孩子思考。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育儿育己。其实我不过是在借助孩子的教育来完成自我成长,就如同生命中一次次的旅行,其实不过是借助山山水水来走过自己的生命。仅此而已。

 

让孩子听从道理,而不是你:1、听话不是好孩子必备的品质,独立思考才是。2、让孩子听话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是他的妈妈爸爸,而是因为你说的有道理。3、多示范,少说教。当孩子不认同你的说教会更逆反,当孩子已习惯听从你的说教会让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4、检验话有没有道理的标准是实践,不是谁说的。

 

孩子生病原本身体就不舒服,心理也更脆弱,在最需要关怀和慰藉的时候,你却下手打他,真的不该。暴力和抗生素一样,见效快,久了效果越来越小。孩子或者有了免疫力,产生逆反,变得刀枪不入,和父母冲突不断;或者有了依赖性,习惯了父母的打骂或说教,变得唯唯诺诺,缺少主见。哪一种结果是你想要的?

 

成功的父亲是给孩子一种朴素的生活和一个遥远的梦想,以及一个可以模仿却注定被超越的榜样。失败的父亲是给孩子一种奢华的生活和无限保护,并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实现自己的期望。当一个孩子惹了事就说“我爸是某某”时,不仅意味着你几乎已经毁掉了自己的孩子,也意味着这个失去自我的孩子将会毁掉你。

 

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构建了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其实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下班回家,你会先向妻子还是孩子表达你的问候?请一定要先问候你的妻子,再去拥抱你的孩子。你要通过各种场合向你的孩子表明,你非常爱你的妻子。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你的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看到爸爸深爱妈妈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尊重。

 

在家庭关系中,一定要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不要以为我爱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是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变成了父子关系或者是母子关系为第一位的话,孩子就容易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通常这种孩子都缺乏对父母的尊重,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比常人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在三岁之前,父母一对一的关爱和陪伴,是建立孩子和父母稳固依恋关系和安全感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各种行为背后所反应出的真实需求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回应,是没有人能替代的,并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

 

大爱胜过一切冷冰冰的道理。一个心持善念、具有人文关怀的父母或老师,自然会对孩子心存敬畏,尊重每个孩子做为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相对知识而言,孩子有感受爱并给予爱的能力更为重要。有爱的孩子,才会内心足够强大地去面对未知的困境和挑战,才能在最朴素的生活里也不放弃他最遥远的梦想。

 

让孩子快乐学习:1、自己爱学习,常分享你的学习热情。2、孩子专注喜欢的事时,不去打扰。3、多带孩子亲近自然,多体验。保护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4、能随处接触书的环境,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5、善待孩子的提问,学会耐心倾听。6、不用抄书、背诗等惩罚孩子。7、把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增加趣味性。

 

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从小就会在这个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自我实现是我们的最高需要。蒙台梭利、纪伯伦、罗杰斯、马斯洛四人各自的一句话,连起来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

 

1、尊重孩子的物权,不强迫孩子去分享,不随意移动,处置孩子的物品。2、利用示范、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理解交换、轮流、借还等概念。3、在孩子愿意分享时,不拒绝,给与鼓励和表扬。4、逐步制定一些规则,温和而坚定的执行。比如: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公共玩具谁先拿到谁先玩等。

 

不是要孩子来喜欢我们,而是告诉并让孩子真切的体验到:无论你是否喜欢妈妈,我都会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你,我对你的爱始终如一。孩子是最真实的,她不会掩饰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我爱,因为我被爱。”所以你看到孩子的态度其实就是你在孩子眼中对她的态度。没感受到爱的孩子如何能爱你?

 

2岁半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喜欢通过说“不”证明自己的独立,她的表现不仅正常,而且必须,因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认识自我,走向社会的基础。成长无法阻止,父母必须学会适应。

 

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教他正视失败同样重要。当孩子独立完成了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我们需要告诉他:“爸妈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贺你获得成功。”而不是说:“你真聪明。”“你最棒。”“你运气真好。”等,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端正了一种态度,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

 

不争第一,做唯一。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唯一。让孩子处处争第一,整日生活在超过别人的骄傲和对别人超过自己的恐惧中,既远离了生命的那份从容优雅,又扼杀了自己的天赋特长。我就是我,生来就是原创、孤品,为什么去做山寨、赝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自己是对生命的责任,也是让自己无可取代的原因。

 

卢梭: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是我们自己的时光。

 

是父母造就了孩子,还是孩子造就了父母?从生命的诞生来看,是父母造就了孩子,从角色形成来看,则是孩子使我们成为父母。而一个新生命的成长又迫使父母不断地学习、完善,告别昨日的软弱和偏执,超越自身的局限和困境。于是,父母和孩子便形成了相互的造就,也使有血亲关系的两代人实现了各自的超越。

 

做个不完美的父母:1、没有人是完美的,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和孩子是改变的开始。2、拒绝孩子犯错,就是拒绝孩子成长。3、情绪没有对错,需要做的只是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4、直面冲突。对话与倾听更利于了解孩子、解决问题。5、不苛求完美,减少焦虑,放松的心情会帮我们更从容、有效的面对和解决问题。

 

“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有静美的菊花便是重阳,有皓洁的月光就是中秋,又何必在意时日?成年后,对节日的期盼越来越淡,然而有了孩子的相伴,哪天不是节日?爱是一切的泉源!这份爱在,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相信我们依然能从朴素的生活中体味到一份平凡的感动、一种简单的幸福。

 

不要记恨父母对我们幼时无意的伤害,不要抱怨父母今天帮我们带孩子的不尽完美。无条件接纳父母,接纳自己,让家多一些欢声笑语。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面对父母的态度;我们无法找回童年,但可以去改变那些痛苦记忆对我们的影响。谁又能说,过去经历的一切,不是在告诉我们,今后正确的方向呢?

 

一个不能接纳和包容自己父母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的接纳自己和孩子,因为接纳不是技巧、方法,而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很多人不能接纳自己的父母,本质是不能接纳自己的童年。而一个否定自己成长史,忘记自己来路的人,也不可能有未来,不可能找到去路。

 

接纳不代表认同,而是对老人观念、习惯的尊重。自己能带孩子就自己带,如果需要老人帮忙带,就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尽力增加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孩子,而不是苛求老人去做出改变来适应我们,这是做子女的情怀,也是做人的底线。对此,不讨论,就如同我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一样,讨论这种问题,是我的愚昧。

 

分享亲子互动中我认为最能改善亲子关系的四句话:1、“不管发生什么,爸妈都会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爱你!”给孩子安全感。2、“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帮孩子建立价值感。3、“也许你是对的,我们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给孩子尊严。4、“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给孩子自信。

 

孩子,界限、规则和礼貌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你,而是为了保证你和你周围的人生活的更安全、舒服和有尊严。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老子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话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我理解的好妈妈绝不是为孩子牺牲一切的妈妈,她不会为孩子失去自我,反而会借助孩子完善自我。她一定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有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她懂得让自己尽量愉悦,并能让丈夫和孩子也能感受到她平静和积极的心态。她会坚定地给孩子传递一种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古时育儿七不责:1、对众不责。保护孩子的尊严;2、愧悔不责;3、睡前不责。情绪低落,影响睡眠质量;4、饮食不责。易导致脾胃虚弱;5、欢庆不责。高兴时经脉畅通,若突然被责,经脉闭阻,伤害身体;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7、疾病不责。生病时人体最脆弱,更需父母关爱,而不是责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人平语录2
学会这几招,再也不被孩子顶嘴气哭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如何让他们懂得“不能恃强欺弱”的道理?
【父母必读】家长会可以缺席 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席
安的礼拜五 -02 |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