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豹”行天下(中)
userphoto

2024.03.21 山东

关注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2年01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整理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加拿大

毫不夸张地说,“豹”1的问世完全打破了原有的西方坦克销售格局,撬动了英、美等国的传统市场份额。虽然一些南美国家拿到的只是二手车,但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豹”1坦克已经成功地获取了北美订单。

英联邦一线成员的加拿大在1978年与西德方面签订了114辆主战坦克(“豹”C1)、6辆架桥车和8辆工程坦克的军购合同。这批“豹”1大部分装备到了加拿大驻德部队。其本土军仅有37辆“豹”1坦克、2辆架桥车和4辆装甲抢修车。显然后者作用仅限于训练。

到了80年代,加拿大又采购了一批工程坦克,包括3辆架桥车(几年后又增加2辆)和9辆工程车。架桥车即为“海狸”,工程车则是“獾”,“豹”1底盘的装甲抢修车在加拿大则被改名为“金牛座”。苏联解体后,加拿大的驻德部队返回本国,不过很快就在1992年以联合国部队的名义,被部署到了前南地区(包括5辆工程车)。

德军装备的"獾"式装甲工程车操作训练,伸缩式挖掘臂很特别。

这支部队之后在这里参加过1995年的多国特别行动部队、1997年的维稳部队和1999年的科索沃行动,是北约对外干涉的急先锋之一。

加拿大也是唯一一个装备“豹”1全系列坦克车族的国家。这一点即便德国自己都没做到(因为“獾”式工程车在西德陆军都是旧车改装型,未采购新车)。

加拿大科索沃维和部队装备的豹C1坦克

在加拿大,“豹”1坦克被称为C1坦克。它和“豹”1A3的指标基本相当,炮管抽烟装置前的热护套采用螺旋软管箍的方式紧固于炮管。辅助武器是一挺7.62毫米C6同轴机枪(FN公司的MAG-58特许生产版),可兼用于防空任务。车首下装有导轨可安装推土铲。

冷战时代的加拿大陆军“豹”C1坦克,性能相当于较早期的“豹”1A3坦克。

车首下装有推土铲的加拿大陆军“豹”C1坦克

的测距仪组带有一体化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炮长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设置了百叶窗式观察孔(炮塔右侧),系统左侧用于安装埋入式白光大灯。C1坦克也配备了外罩保护笼的PZB200低光观察镜,只不过位置正好和德国“豹”1相反而位于防盾左侧。

在其右侧是1986年开始使用的IRS100TI指示仪,和PZB200共用一个车内显示器,但它反映的的是热信号而非图像,另外车载信号线轴安置在炮塔右侧的三角基座上,平时向后倒伏,这一点也与德国坦克不同。

对加拿大陆军而言,坦克的海外部署需要应付各类复杂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防护,毕竟90年代时“豹”C1已经算是“薄皮馄饨”了。1996年为了在波黑执行干预任务,加政府从德国IBD戴森罗斯工程公司采购了一批增强装甲组件和零备件。它们被称为模块化扩展装甲系统(MEXAS),就是在陶瓷板表面敷设特种尼龙材料,背板采用凯夫拉材料。

这种附加装甲板经过量身裁剪,通过螺栓固定到车体和炮塔前端和两侧,甚至连排气格栅附近都有。不仅坦克改造,部分“金牛座”修理车和“獾”工程车也都加强了防护。

这一时期,派往波黑的C1中有2辆来自加拿大的装甲兵学校,车组则是从皇家龙骑兵部队抽调。它们分别配备了扫雷辊和同车宽扫雷犁支架,不过在当地很少被用到。派去科索沃的C1调动过程复杂一些,首先车辆需要坐船抵达希腊港口,然后空中借道马其顿,才能抵达科索沃当地的加拿大军营地。坦克的驻地是联军营地15千米外一个叫库兹敏的镇子上的废弃学校。这批坦克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快速火力支援,每周七天24小时不间断值班。

使用扫雷辊的“豹”C1坦克,它使用7.62毫米口径的MAG机枪。

为了提升全天候作战能力,但又不至于花费太大,加政府在上世纪末决定将C1原先的焊接炮塔换下,换装改装过的“豹”1A5铸造炮塔。为此,加拿大索性从德国陆军引进了123辆退役的“豹”1A5。它们的火炮状态普遍良好,炮塔保留了德军后期改装的附加装甲和EMES 18火控系统,安装了GPS和新的电台、加拿大战术指挥控制和控制系统(TC3S)。

外观上看,这些铸造炮塔还带有六个V形布置储物箱,因此存物空间比原先更大。接受了换头手术的C1改名为C2。由于和原先的炮塔形状差异较大,另外加拿大还又采购了26套用于炮塔的MEXAS装甲,而车体部分防护不变,这样的车被称为“豹”C2MEXAS坦克。

换上德国原装“豹”1A5炮塔的C2坦克,原测距仪开口处的枫叶标志是它的识别特征。

从2006年10月开始,这批车辆部署到了阿富汗,同行的还有升级过装甲的“獾”工程车和“金牛座”修理车。它们先是乘坐乌克兰的伊尔-76被送到哈萨克斯坦的美军基地,之后再由美军的C-17运抵坎大哈。

由于服役多年,C1和C2的火控系统亟待更换。刚到阿富汗的这些坦克大多没有参与直接战斗,直至11月22日才第一次遇到塔利班武装。之后这支加拿大部队移防到马肃穆加尔的前进基地,开始了将近5年的驻扎。

坦克主要为步兵巡逻提供观察和重火力支援。塔利班武装有时会冒险攻击基地,并在LAV-25装甲车的火炮射程之外用火箭筒或无坐力炮攻击外国军队。C2 MEXAS较快的瞄准速度使得肩扛火箭筒的塔利班人员在这类战斗中难以全身而退。

在阿富汗掩护“锯脂鲤”装甲车的豹”C2 MEXAS坦克与“獾”式工程车

装上推土铲的坦克和工程车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们可在最短时间内挖成壕沟,构建防御工事,或填平土坑便于车辆通过。在阿富汗C2 MEXAS车体前方和整个炮塔都会用防红外罩布包覆,炮塔左侧带有泰利斯电子对抗设备,同时车内还装上了增强空调,否则在白天车内温度逼近60摄氏度的条件下,车内人员恐怕早就热晕了。加拿大方面从2007年8月后将“豹”2A6M CAN派往阿富汗,这批车暂时没有安装推土铲或扫雷犁等设备,因此C2 MEXAS在阿富汗的依然有7辆。

驻阿加拿大军队将使用豹-2A6M CAN坦克

需要指出的是,克劳斯-玛菲公司是应加拿大军方的需求才第一次考虑用“豹”1坦克的车体安装以色列生产的履带宽扫雷犁和扫雷辊系统的。除德国外,前者当时主要装备了加、澳、丹三国,不过丹麦并未采购扫雷辊。

负责扫雷犁设计的是以色列飞机公司下属的拉姆塔飞机构造和系统分公司。这个设备的全重为3吨,每侧的扫雷犁宽1.02米,钢齿挖下的深度设有三档:200毫米、250毫米和300毫米。它由两个犁具之间的滑橇套手动调节松紧来确定(驾驶员负责)。型板和延伸板将土下地雷铲出推到一边,但并不引爆,带有狗骨形配重的铁链连在型板中间,拉动扫雷犁之间的土层,专用于引爆斜杆地雷。

加挂扫雷犁的'豹”C2MEXAS坦克,外观与伊拉克陆军的T-55增强型非常类似.

内坦雅的乌尔丹公司完成了扫雷辊的设计,它不可调节高度,总重达9吨。虽然重量不小,但该系统对于悬挂系统的压力还算可以承受。扫雷辊向前推进时可通过施加压力,引爆地面或地下(最深102毫米)的地雷。

为了与“豹”1坦克兼容,这套巨大的设备还得安装克劳斯-玛菲的适装器。它包括两根独立的推动杆,每根推动杆前端并列两个装甲钢材扫雷辊,外滚角度固定,内辊可以在驱动轴周围136毫米内活动。

加拿大豹C2 Mexas主战坦克模型,车身细节一目了然。

单侧的扫雷辊形成的宽度为1.14米,两辊间隙为1.56米,和扫雷犁一样中间也有狗骨链,用于压爆斜杆雷。一旦触雷辊体会被炸,推进杆和适装板之间的橡胶缓冲垫会吸收冲击能量,一般经受过10次爆炸就要接受大修。它通常用于雷场边缘,而上文的扫雷犁用于事后的精耕细作。另外该系统非常笨重,安装后坦克的转弯半径不接避免的会变大,扫雷时前进速度也降为7千米/小时。

澳大利亚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经过了与美制M60A1漫长的竞标后,“豹”1A1坦克终于赢得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认可。德国人斩获了90辆订单,同时还有8辆修理车和5辆架桥车,以及一批训练设备。第一批“豹”1坦克在1976年抵达澳大利亚,它们都按照澳方的要求进行了修改。

在加利福尼亚训练的美军M60A1坦克

除了英文标识和操作资料,电台也都换成澳方更熟悉的美式型号,也就是AN/VRC-46和AN/GRC-160,还有AN/VIC-1指示器。这批坦克的后停车灯从琥珀色改成红色,内部照明改成美制三档位的红白光,亮度控制是按照澳军当时使用的M113A1的标准设计的。这些“豹”1的车内所有设备安装点都必须能够兼容同类美制产品,比如双头螺栓改成了5/16英寸型细牙统一螺纹和24TPI螺纹,天线孔改成能够适应MX-6707/VRC天线的宽度。

自卫武器当然也要符合澳军的习惯,比如7.62毫米枪弹要换用M19A1钢芯型号,适应澳军F1轻机枪的弹药。车上还要有M26系列手榴弹。这批“豹”1的车外设备支架也被带锁的工具箱所取代,右侧的两个工具箱之间带有暖气出口。坦克和架桥车左侧是1个工具箱,但抢修车为了使用方便还是保留了支架。

澳大利亚陆军“豹”AS1坦克

号称基于“豹”1A3标准引进的“豹”AS1坦克实际上与母型已经大不相同。为了适应热带沿海和东北部半干旱气候,澳大利亚的“豹”1AS装有特别设计的过滤和冷却装置,热带空调也成为了澳军“豹”1一个重要的识别特征,这种空调后方有圆形进气口。它们搭载了分像式光学测距仪,原有主炮操控装置被科贝尔达火控系统取代。热护套的布置也有变化,炮口和抽烟装置之间装的是常规的螺旋式紧固件,紧邻抽烟装置前端的热护套被炮管两边可调松紧的闭锁装置固定。

如今已经与M113装甲车一起“栖息”在公园的澳大利亚陆军“豹”1AS1坦克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些“豹”1陆陆续续完成了一些改进,炮塔下摆部位增加了储物篮,各类支架也有过调整。直至21世纪初才实现完全标准化,另外车体和炮塔周围还装了八角形板用于射击模拟探头。

澳大利亚的“豹”1驾驶员的培训是在所谓的“驾驶舱坦克”上完成的。这种“驾驶舱坦克”就是拿掉炮塔换上特种驾驶训练舱的“豹”ASl。它的舱内坐一名教官和两名学员,布置有遥控设备和仪表盘,而一旦换上真炮塔又能用于作战。

据说澳大利亚的坦克车组综合教学比较麻烦,野外演习时教练员只能站在车尾平台上指挥车长学员。这么做当然很危险,尤其是在高速越野和转弯的时候,一不留神坦克就把教官给甩出去。为此澳大利亚陆军的装甲兵学校在战斗坦克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钢笼,炮塔右后方的储物箱换成了座椅。笼子可以保护行驶途中教官不会被头顶树枝刮到,他可以“相对安心”地通过对讲机指导学员。

澳陆军独特的“驾驶舱坦克”,教练员在“铁笼”中工作。

有15辆“豹”1AS坦克经改造后装上了扫雷器与推土铲的安装轨,但澳军对这些附加设备的实际采购并不多。1977年该国仅买了5套推土铲,此后直至1993年才又引进了5套扫雷犁和3套扫雷辊。服役多年“豹”AS1实际上从未实战部署,只在1999年末被编入过赴东帝汶的多国部队。但此时东帝汶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集结在达尔文的澳大利亚坦克部队最终没上船便又各回各家了。

加装扫雷犁的“豹”AS1坦克,该型号从未开出过澳本土。

英国

事实上,连昔日坦克技术上德国的老对头英国也曾对“豹”1很感兴趣。除了英军曾以交换方式在“豹”1定型初期获得该型坦克原型车外(其中一辆如今在博文顿坦克博物馆展出),英军也曾于冷战后期真的采购过“豹”1,不过仅采购了4辆“豹”1A5的车体。

“豹”1A5

这项采购的源头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英军装备采用“百夫长”坦克底盘改造了BARV两栖工程车。这种履带式工程车退役后,英国陆军一时没有可以提供给海军陆战队以及工程部队的闲置坦克底盘,于是英国国防部只好通过德国采购了4辆“豹”1A5封存坦克的底盘。后来英国的阿尔维斯公司在其基础上改造了4辆海滩抢救车(BRV),其绰号为“河马”。当时英军计划在每艘海神之子级两栖攻击舰上搭载1辆,另外岸上部队还有2辆用于训练。

英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豹”1海滩抢救车,其负重轮不同于荷兰版本,

这种辅助车辆的车体前端钢制底座上装有可更换橡胶块,用以推走搁浅或报废车辆,工作水深可达2.95米。理想牵引力条件下可拖动30吨重物。由于重量增大,该车的悬挂系统性能有所提升,采用了带有新型齿链的迪尔940A履带后,牵引力也有明显改善。

引擎平台改造成了工作平台,表面作了防滑处理,两侧前方的烟囱吸入空气,废气从尾端单体烟囱排出,引擎舱的冷却系统搬到了左侧烟囱内。为了增大牵引力减小浮力,原先驾驶舱与车体内部密封隔绝,地板上开设了多个大孔,驾驶员头顶的舱盖也被可移动格栅取代。另外该车的防锈钢制负重轮(通常为铝制)还带有配重。车上还带有特殊的淡水箱,用以冲洗传动系统、履带和负重轮。

随着英军近年的编制调整,“河马”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外界认为它可能已经被英军丢进了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仓库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和国的动员兵:59-2A主战坦克背后的故事(下)
T-72坦克的发展是怎样的?
二战德军指挥车系列(二)三号K 指挥车
最常见的战车有哪些?
坦克都熟悉, 那这几种模样的战车, 是做什么的呢?
意想不到,美军坦克歼击车M36竟然是这样的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