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7年11月的一天,远在苏联留学的刘伯承,悄悄找到一个学校的勤杂工,把自己的军官证塞到他手里,让...
userphoto

2022.01.16

关注




这位勤杂工非常不解地问刘伯承,自己能为他做点什么呢?原来,已经35岁的刘伯承为了学习俄语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浑身解数,他想要这位勤杂工每天教自己学上一个小时的俄语。

20世纪2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留学苏联的热潮,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共党团员,1927年,刘伯承也受到中央派遣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

在一次课堂上,由于刘伯承的俄文基础非常薄弱,在老师点名的时候他没有回应,老师说出了一些让他觉得相当难堪的话语。当他听到老师说他作为中国最出色的指挥官,居然对俄语反应如此迟钝,以后肯定会打败仗的时候,他发誓一定要把俄文成绩赶起来。

可是,对于35岁这个年龄,学好一门外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学好俄文,刘伯承每天早上起得最早,在自己左手的手心上写满了单词,哪怕是走路的时候都是他用来记忆单词的珍贵时刻。

晚上,他也是宿舍里睡得最晚的那个人,为了不打扰其他同学休息,他把自己的头蒙在被子里,每天坚持到凌晨三点,不完成任务绝不罢休。哪怕熬更守夜,他也从不曾耽误过一天早晨6点半的出操。

因为长时间地对俄文资料进行钻研,刘伯承的右眼经常眼窝出血,因为长时间用单眼看书,也导致视力出现了相当大的损伤。

除此之外,他还想到了一个让自己进步更快的办法。因为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很不好,食品都是配给的,所以才有了开头刘伯承用军官证让勤杂工买东西吃换他教自己学俄语的那一幕。

正是刘伯承拥有遇到困难时绝不轻言放弃的优秀品质,半年后,他的俄语水平让所有老师都为之震惊。

也就是在苏联留学的这段珍贵经历,让他在后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那段极其艰难的时期里,哪怕在自己生死未卜的情形下,依旧翻译了《合同战术》这本书,为后来我国的军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伯承这种永不言败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十所最佳大学之一,乌拉尔联邦大学
陈立柱:回忆北大苏联教师娜依康科娃
《军官们》前苏联彩色电影(1971年出品俄语中字幕)
苏联彩色电影:军官们(1971年俄语中字幕)Офицеры
【经典分享】那些年我们听过的经典俄文歌曲……满满地都是回忆(下)
北洋大学的“联合国”小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