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鳢繁殖技术研究
月鳢(Channa asiatica)属鲈形目、鳢科,为淡水野生鱼类,俗称七星鱼、点星鱼。因其肉质细嫩、味佳,且具有活血生肌及滋补功能,在华南、港澳及东南亚鲜活水产品市场备受瞩目。但因受资源及养殖技术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养殖,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食用鱼供不应求。如何将月鳢发展成家养产业化、使之满足市场需求,已成为水产工作者的一大课题。林岗、唐勇、陈一骏等曾先后对月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进行过研究。以此为基础,本文对1龄月鳢的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作较为系统的探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亲鱼来源及培育 亲鱼为1997年12月20日从广西宾阳县某养殖户一水泥池(该池原用鱼苗为1997年4月孵出)购买的未经选择之食用鱼,个体重56―102克,均重93克。当天入广西大学水产站两口6.5×5×1.2m3水泥池进行产前培育,每平方米放鱼21尾。培育期间保持水深0.6―0.8m。以蚕蛹、成虾及成鳗用配合饲料饲养,视水温变化情况投饲。1997年12月―1998年1月以蚕蛹为主,日投饲量为鱼重体总重量的1―2%;2月―4月,用成虾料加成鳗料混合制成团状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5%,日 两次(9:00和17:00)。定期用0.3―0.4ppm强氯精消毒池水,适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2。
  1.2 亲鱼配对产卵 1998年4月1日开始,选择经3个月产前强化培育、体重60克以上的成熟个体(配对前解剖12尾检查性腺发育情况),按雌雄比1∶1单组配对产卵;以直径50cm,高45cm的瓦缸作配对产卵池,缸内注水深30―35cm。缸口加网盖防逃;并以牛肝投喂配对亲鱼,日喂两次,每次投饲量为亲鱼体重的1―2%。每隔1―2天换水一次(换出原池水的2/3左右),保持水质清新无臭味。
  1.3 孵化及育苗 采用捞卵及亲鱼护卵方法孵化,前者将产出并浮于水面的卵粒捞出,移入专池(直径40―60cm的简易池或塑料盘)孵化。池内保持水深10―15cm。每平方米放卵1300―4000粒,注意换水;后者将卵粒留原配对产卵池进行“护卵”孵化。当同批 受精卵孵化出苗,待卵黄基本消失,部分开始摄食的小苗移入面积为0.76m2的育苗池(用砖于水泥地面围成相应“格子”,铺上薄膜制成)进行一级培育,每平方米放苗2620尾。鱼苗长至全长20mm左右转池移入1.3m2之苗进行二级培育,每平方米放苗1284尾(见表1)。采取过量投饲(日投量以当天投喂次日剩余少量为度)方式,喂以浮游动物或水蚯蚓,视水质情况换水。
  2 结果与分析
  2.1 1龄月鳢的性腺发育 1997年12月购回8月龄月鳢,培育至1998年2月8日(10月龄)性腺普遍到达Ⅲ期。平均成熟度为2.16%。至1998年4月(12月龄)性腺到达Ⅳ期,平均成熟度4.44%。见表2。
  表2中3号及8号样本处于同一性腺发育阶段,成熟度为2±0.7,但个体重相差0.7倍。表明1冬龄月鳢性腺成熟度取决于年龄而不是个体大小。
  2.2 雌雄鉴别及配对 月鳢尤其是一龄月鳢的雌雄个体,不象家鱼有不同的“追星”,亦不象罗非鱼、鲶鱼、乌鳢等生殖(泄殖)孔有明显的不同特点,雌雄难以鉴别。此外,1龄月鳢配对过程存在严重的打斗伤残现象,故雌雄选择得当与否及配对能否成功对繁殖成败至关重要。本试验按腹部膨大、浅淡色、有弹性,臀鳍色泽浅淡、基部有零星或少数的银灰色斑点,头部略园钝等特点选择雌鱼;按腹部色泽较深,臀鳍基部及生殖孔周围有密集的银灰色斑点,头部略尖等特点选择雄鱼,雌雄准确率达98%。按配组需要量,将经鉴别的雌雄鱼分别集于“准备池”中,然后选择个体大小相当的雌雄个体两两配对。从4月1日至5月4日,先后配对100组,其中直接配对55组(经选择之后雌雄鱼直接入产卵池配对)。间接配对45组(每组亲鱼分别入面积为1.2m2之“大池”适应,同时连续观察,发现打斗随即捞出其中一尾,再从准备池换入同性别亲鱼一尾。直至1―2天内不出现打斗方移入产卵池配对)。两种不同配对方法比较,将入产卵池后两天内不出现打斗视为成功,则直接配对成功率为3.64%。间接配对平均成功率为54.56%(见表3)。其中间接配对适应期一天成功率为27.7%,适应一至两天成功率达50%,适应两天以上为成功率86.62%。可见,在1龄月鳢的繁殖配组中,间接配对成功率远远高于直接配对成功率,尤以48小时以上为一较理想的配对适应期。
  2.3 繁殖力
  (1)怀卵量 1998年4月1日于配对前解剖12尾雌鱼检查性腺,各样本卵巢发育均达Ⅳ。用称量法计数怀卵量,相对怀卵量为15―32粒/克体重,平均相对怀卵量为22.0%粒/克体重。见表2。表中的相同体重的“9”、“10”号样本,相对怀卵量分别为16和29,后者是前者的1.8倍。成熟度亦有类似情况。对体重及相对怀卵量作相关分析,r=0.013<r0.05(10)=0.576,P>0.05,两者无显著相关。
  (2)产卵量 经先后对11组鱼初次产卵量的逐粒计数统计,每尾雌鱼绝对产卵量为1106―3629粒,平均2348粒。相对产卵量为27粒/克体重
  对体重及相对产卵量作相关分析,r=0.55<r0.05(9)=0.602。P>0.05,与体重及怀卵量的关系类似,体重与产卵量间亦无显著相关。说明个体大小对1龄月鳢怀卵量、性成熟度及产卵量的影响不大。
  2.4“捞卵”及“亲鱼护卵”孵化比较:月鳢卵粒为浮性卵,将卵粒捞出另池孵化及留原产卵池孵化均能孵出鱼苗,但孵化效果有明显差别。本试验对11个组别(批次)的受精卵给以“捞卵”及“护卵”两种不同孵化处理(此处只设不同组间的处理),结果前者的孵化率为87.8%,后者孵化率为71.7%。以孵化为指标,捞卵孵化比护卵孵化提高22.7%,见表5。
  2.5 鱼苗培育 一级培育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040―3820尾,水深3―5cm。期间从开口取食至第四天,喂以经60目网过滤之小型浮游动物;第五天至第九天喂以经40目网过滤浮游动物及经充分切碎之水蚯蚓。历时9天,平均成活率83.9%,日增长1.43mm。二级培育放养密度每平方米946―1940尾,平均1284尾/m2,水深5―10cm。饲料以水蚯蚓为主,牛肝(经切碎)为补。历时4―5天,成活率97.7%,平均日增长2.16mm。见表1。从表1可知,水温在24―28.5℃时育苗期(指从卵黄消失开口取食至全长30mm左右)13―14天。全过程均以“过量投饲”方式给食,“绝对增长”一级培育阶段慢于二级培育阶段,日增长率则一级培育阶段快于二级培育阶段,与家鱼苗的生长特性类似。
  3 小结
  (1)1冬龄月鳢经人工培育性腺发育可达到Ⅳ期,成熟度为3―6%,达到产卵水平,相对怀卵量为20粒左右/克体重,怀卵量不受个体大小影响。在配对合理(雌雄个体相当,成熟度较同步),环境条件适宜(水温23℃以上)情况下,无需注射催情剂亦能自然产卵,相对产卵量为20―50粒/克体重。但直接配对时,亲鱼打斗伤亡严重,配对成功率低。而采用间接配对方法,按1∶1的雌雄比例单组配对产卵,配对成功率较高,能减少配对过程亲鱼打斗伤亡。
  (2)月鳢的卵粒具有一定的粘稠性,产出后能聚成块状浮于水面。在繁殖季节(4―6月),可将卵留原池进行亲鱼护卵孵化,也可将卵捞出移入专设孵化池孵化。后者比前者能提高孵化率20%以上。且捞卵孵化管理比较方便,鱼苗生长较同步,适用于鱼苗规模生产
  (3)月鳢对环境适应力强 pH值在5―8之间均能正常生长,对水体大小及鱼池结构无特殊要求,对氧的要求亦不高。鱼苗培育阶段放养密度1000―2500尾/m2。在面积0.76―1.5m2,水深3―8cm的小水体饲养,以浮游动物及水蚯蚓为饲(饵)料,经13―14天培育便可达到全长3cm左右的出池规格,平均日增长率达10.14―13.18%,成活率90%以上,但需适时换水,保证育苗池水无异味。
  (4)产卵量与怀卵量的比较 4月1日剖检的12尾雌亲鱼,个体重70―112g不等,相对怀卵量平均22粒/克体重。而表3中产卵个体重50―135g,初次产卵的相对产卵量为27粒/克体重,产卵量大于“怀卵量”,如加上复产的卵粒数,总产卵量远远大于“怀卵量”。这除了数据来源于不同个体以及检测方法不同(怀卵量为称量计数,产卵量为逐粒计数)产生的误差外,还说明生殖季节中的1龄月鳢,其卵巢中除了肉眼可见的Ⅲ、Ⅳ时期卵子外,尚存在处于Ⅰ、Ⅱ时相的卵细胞。其初产后卵巢中各时相卵子的数量及其发育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河鲈人工育苗技术总结
鳜鱼催产亲鱼的选择及催产季节
春季养殖观赏鱼养殖场应注意的几点防病知识
锦鲤的繁殖和选优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