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融业:银行】工行:票据业务资产证券化研究

【金融业:银行】

 

 

 

 

摘要:当前国务院在宣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措施中,明确表示要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作为银行优质信贷资产之一的票据业务资产证券化各项条件也趋于成熟。本文在对票据业务资产证券化意义、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夯实票据资产证券化发展基础、加快票据资产证券化试点提出了思考建议。

关键词:票据业务 资产证券化

肖小和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副总经理、副研究

陈江伟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资产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

张涵文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资产风险管理部 业务主管

一、票据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容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作用

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其本质是把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原始动力来自于增强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80年代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住房抵押贷款逐渐扩展到汽车、信用卡以及各种应收款项,业务规模迅速增长。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之路颇为漫长。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获准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在央行和银监会主导下,基本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基础、由信托公司组建信托型SPV、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进行流通的证券化框架。随着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证券化试点暂停,直至2012年5月,央行等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沉寂4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新启动。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在宣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措施中,明确表示,要“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盘活存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将逐步走向常态化,并将对进一步促进金融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银行转型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一是有效的风险隔离利于各方利益保护。资产证券化利用信托制度,进行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等结构安排,可以同时实现对现金流和资产双重控制目的,达到基础资产所有权和信用与主体资产所有权和信用的隔离。

二是多样化的基础资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不仅可以包括信用风险相对较小、拥有优质资产的融资主体,还可以包括众多的信用评级较低、基础资产结构复杂的中小企业、地方融资平台。融通各类型基础资产于一体,将有利于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三是多层次的融资对象促进信贷资产流动。资产证券化促进了不同业态、市场之间的竞合协作,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基金、期货等在内的机构都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受益。资产证券化使得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变成了具有高流动性的现金,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成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重要渠道。

四是流动性的盘活有助于发起人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证券化的融资可以在期限、利率和币种等多方面帮助发起人实现负债与资产的相应匹配,对缓解银行资产负债表压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

 

(二)票据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过去十年里,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国票据承兑签发量由2002年的1.6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17.9万亿元,年均增速27.3%;票据贴现量由2002年的2.3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31.6万亿元,年均增速30.0%。通过票据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等业务办理和交易,票据市场为宏观经济顺畅运行提供了良好短期资金融通服务,与宏观经济产生相互正向激励效果。2012年,全国累计票据承兑签发量和累计贴现量与同期GDP之比已达34.5%和60.9%,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拉动效应。

在当前中央提出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把握总量,用好增量”的形势下,票据资产证券化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助推现代金融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票据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商业银行已经持有的大量优质的存量票据资产,吸纳充裕的社会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将银行的存量票据资产推向资本市场,不仅便利企业间的资产整合,还有利于银行释放出充足的流动性,增强其支持新兴产业的能力,从而达到迅速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票据融资因其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而受到广大企业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青睐。票据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为大企业实现”间接的直接融资”提供支持,还可为具有较高信用评级基础资产的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解决无法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活动的问题。将票据资产纳入信托计划基础资产池,不仅扩大了证券化的试点范围,还能促使商业银行腾挪出更多的信贷空间,在保证资本充足率情况下,更好地支持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企业金融需求。

3.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票据资产证券化被视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所进行的票据资产的市场化交易是一种资产出售,可以“倒逼”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资产的市场化定价,从而逐渐摆脱当前规模调控对票据资产定价的决定性影响。同时,票据资产证券化还可以促进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流动,通过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促进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有力助推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改革的深化。

4.有利于商业银行突破资本约束困境。

作为典型的变“存量”为“流量”、变“信贷交易”为“资金交易”的低资本消耗、创新型业务,票据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收入结构,拓宽利润来源,有效降低银行资本达标压力。随着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资本缺口或将在万亿元以上。单纯依靠利润留存或资本市场再融资都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资本补充计划,在贷款刚性增长的前提下,作为信贷优质资产的票据资产出表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优先选择。

二、票据资产证券化存在难点障碍和原因分析

在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下,探索试点票据资产证券化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一)票据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难点障碍

1、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撑。

现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主要体现在现有法律法规与资产证券化发展要求的不协调上。我国迄今为止还未建立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配套法律法规,仍未建立破产隔离法律制度,信息披露要求不高,担保法律制度欠缺,权威担保机构缺位,对特定资产的认定、载体、配套会计准则等都不明确,投资者可能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妥善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税收以及债权转让变更等问题又是能否成功证券化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证券化资产的合法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也关系到每一参与者的切身利益。

2、投资主体范围过于窄小。

目前,国内证券化投资者的范围主要集中为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和社保基金。有关统计显示,银行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投资者,投资比重高达85.49%。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如由银行间相互持有,从银行转移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仍在银行体系内,不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散。在当前证券化产品仍未常规化发展阶段,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非连续竞价抑制了产品交易的活跃性,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投资者涉足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道屏障,票价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不例外。

3、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

由于发行规模有限,加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有限,已经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二级市场上流通极少。有关统计显示,我国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7年间平均每年仅有5次交易和16.8亿元的成交额,流动性远低于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其他债券品种。流动性是金融产品的生命力,流动性较低势必影响投资价值,尤其是抑制交易型机构的投资需求,影响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长远发展。

4、产品管理手段和人才匮乏。

票据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通过构建资产池、信用分层、信用增级、破产隔离等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将银行持有的票据资产改造成市场可接受的投资工具的过程,产品的设计、定价、管理、风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而当前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论认识还处于较浅层次,难以为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此外,票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还涉及到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当前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独立性不强、公信力不高等问题也对证券化进程造成了一定阻碍。

(二)主要难点障碍的原因分析

任何创新都是对现有体制框架的突破。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以来,受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发展规模尚未达到一定的体量,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以及市场成熟亟待进一步研究、培育和推进。

1.法律法规健全尚需过程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备需要一个建设过程,法律法规的推出需谨慎,也需要有更多试点经验总结。对于资产证券化推出意义重大的破产隔离法律制度,以及对特定资产的认定、配套会计准则、税收以及债权转让变更等问题,由于是能够成功证券化的关键,还需要更多试点机构在加快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法律法规建设进程。

2.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有限

此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仅限商业银行传统信贷资产,发行渠道也仅在银行间市场,资产来源单一,市场主体仅限于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和社保基金,参与者少。产品单一,参与主体受限,导致资产证券化规模难以扩大。

3.资产证券化产品缺乏吸引力

从资产证券化发起方来看,由于资产证券化需要经过资产筛选、资产托管、信用评级、信用增级设计、证券承销、投资人登记、资产管理、资金托管、本息分派等环节,试点前期投入巨大,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则缺乏利益驱动。从投资人角度来看,缺少投资渠道、回报率低、流动性差等弱点也降低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资产证券化步入快车道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这篇文章把资产证券化的问题都讲清楚了
2016年银行间信贷ABS市场运行报告(一):机制建设日臻完善,注册规模迅速上升
交易商协会新品种—ABCP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