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市民化能力强的农民工不仅容易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而且城市消费能力、适应能力和融入能力相应也高。

201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4.77%,比2013年的53.73%增加约1个百分点;2014年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约为37%,比2013年的36%增加了1个百分点。按照这一增长速度,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展目标,即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相对容易,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则比较困难。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是未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今后城市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瓶颈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外部因素较多,其中原有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特别是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主要的制度瓶颈。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从宏观层面提出分类改革策略,而且把江苏、安徽两省及宁波等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区。然而由于“路径依赖”、配套政策改革滞后,户籍制度改革未见重大突破,至今仍“在路上”。社会保障制度则呈现“碎片化”。以养老保障制度为例,从群体来看,养老保障资源职业身份差异依然存在。养老金以公务员为中心,事业单位员工、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依次衰减,农民工处于企业职工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夹层。从区域来看,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上海的这一标准则为每人每月660元。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内含的不平等以及随之而来的转移限制、接续困难,势必影响农民工流动性发展,从而阻碍农民工的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从市民化意愿看,参差不齐。2014年,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的调查显示,82.9%的被访农民工愿意落户城市;而哈尔滨调查队的调查显示,近六成(59.2%)的受访农民工表示不愿意落户城镇。从市民化能力看,则有待提高。《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其中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为32.0%。市民化能力强的农民工不仅容易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而且城市消费能力、适应能力和融入能力相应也高。此外,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常常影响市民化意愿。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创新社会管理。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喜欢落户大城市、特大城市,是因为其户籍人口福利水平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外部条件好。因此,户籍制度改革除了放开建制镇、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逐步放松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还应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国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自由迁移流动。二是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应积极调整积分标准中的投资偏好和教育偏好,适当向新生代农民工倾斜。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同时,尽快让进城农民工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一是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对农村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进行初级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券或减免培训费等方式,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发放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农民工获取相关职业资格和专项职业技能;对具备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开展高级技能培训。二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财政拨款或购买培训服务,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门办学,并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物质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开展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三是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各地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劳动维权、法律援助、卫生计生服务、文化娱乐、党群管理等各项公共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度关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广州发放职业技术培训券 5类人可免费培训
杨卫:研究流动特征探讨相变路径
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助力城镇化建设
今日学习 · 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