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小农经济玩不下去?政府该做些什么?

近日有知名小农在社群网站上自曝米卖不出去,并引发正反两极的众多回响。且不论该名小农个人经营的特殊状况,这个事件让长久以来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小农经济可能吗?再度浮上枱面。

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台湾的小农经济的确蓬勃发展,虽然它目前的总体规模可能是微小到在统计上看不到。而小农经济可不可能持续发展为台湾农业未来的新模式?这需要时间来证明,也没有人有办法在这里就大胆预测,因为网络革命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可以谈一谈,我们这个社会该如何从一个正面的角度来认知小农经济这个现象?而不是一下子就要论断它的生死。因为这个现象反映的是,台湾社会里有一大群人对于台湾农业怀抱着梦想,并且采取行动,特别是这里面有高比例的年轻人投入其中,而这正是我们所关心的。


近年许多年轻人对农业有兴趣(图片转载自杨文全脸书)


小农经济摸索网络时代新出路

自廿一世纪初开始,在台湾,乃至于全世界,浮现的小农经济现象,与网络应用的普及与便利有极大的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及众多小农的投入,目前我们已经清楚了小农经济的基本操作模式。透过网络的信息链接与发达的宅配运输系统,小农可以整合分散在各个地方市场的个别消费者,形成一个专属的个人化市场。

以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只要这个个人化市场可以在全世界各地方市场连结约一至三百位消费者,小农就得以存活。这是台湾众多小农之所以可以跳脱传统农业的产销系统框架,快速地在新的利伯维尔场经济中走出一条路的关键条件。这个个人化的全球经营模式是人类经济社会文明有史以来未曾出现过的,在网络革命方兴未艾之际,要论断它走不下去恐怕并不容易。

小农经济现象对于台湾农业的重要性是什么?我认为,小农经济正在摸索台湾农业在网络时代的新出路。

1960年代开始,为了满足人口快速成长的需求,台湾农业走进大量生产,使用大型机械、化学农药与肥料进行生产的工业化阶段。曾经,工业化农业的推行为台湾农村带来一片荣景,然而,自1990年代之后,在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世界趋势下,规模有限的台湾工业化农业很快地就走下坡,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它如何持续发展的可能出路。

当然,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年轻人进场。相反地,在工业化农业基础上,年轻人前仆后继的小农经济现象,是否正在告诉我们,台湾农业的出路,可能是需要从规模量产走向量少、质精的新经营模式。

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很明确地说这就是新出路,但是这个吸引众多青年农民的新经营模式,却值得关心台湾农业发展的我们投注更多的心力,去协助与促进这个新模式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在一旁说风凉话、看好戏。


许多年轻人到宜兰务农(图片转载自「土拉客」脸书)


年青创新者面临考验政府必须共同承担

以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在经营模式创新上百花齐放的台湾小农经济,也并非就是前景一片大好。近日事件中,知名小农米卖不出去的现象背后,其实也真实地反映着一个地方社会在产业转型发展上的共通问题。

姑且不论旧产业结构中既得利益者/集团的抵制与对抗,新的产业模式要形成,不仅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与数据,创新者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同时,投入的创新者往往都是单纯地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有创新的想法,却缺乏各种产业经营的专业技能。

个别的年轻人愿意不计代价地去追寻他们的梦想是一回事,走不下去了,转行去投入别的行业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年轻人没什么好输的。但是,一个社会的产业创新发展,却攸关这个社会的永续生存问题,是整体社会,特别是政府单位,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不太输得起。

政府应转化角色建构新创小农的育成环境 

在小农经济模式的推动上,政府可以做些什么?与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而在某个程度上由政府领导计划生产的工业化农业不同,小农经济基本上处身于高度自由竞争的创新市场中。在这样的市场里,小农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新创企业,在高风险、高利润的经营局面中,试图开展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而政府为了地方产业的永续发展,应该在不扭曲利伯维尔场运作逻辑、避免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建构一个培育小农新创企业的育成环境。这个育成环境可以透过项目计划,引进资金与专业技能,协助具前瞻性、创新性的小农企业移除各种障碍,走向更为健全的发展;

同时,透过各种论坛、研讨会、展售会等各种形式的会展,促进这些小农创新模式的扩散,并藉此吸纳更多创新合作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在小农经济中,政府的农政部门恐怕是得从计划生产的领导者角色,转换为营造创新环境/平台的媒介者角色。

网络革命的海啸才刚开始,多少百年企业倒在我们面前,目前在台湾居主流地位的社群网站脸书是2008年才开始的,最近两天在台湾开始启动的网络游戏梦可宝已经引发我们的社会骚动,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实体空间经验。

如果我们不静下心来仔细看看、想想,并大胆采取行动,而只是以我们既有的立场、观点去评断身边正在发生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新创事务,并固守正在崩解的既有结构,那么,可以很确定的是,下一个离场的就是我们自己,而不一定是小农。

相关资讯

台湾近年浮现的归农风潮,已与「农村文艺复兴运动」的世界趋势接轨:

●台湾农学市集:

二○○六年十月,一群关切环境、农业及小区互助的学者与社运工作者聚集台中成立「合朴农学市集」,定期举办讲座和农民市集,让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提倡食用当季本地食物的慢食观念,并推动有机栽培,共同实践「合作、简朴」的生活。该市集也与谷东俱乐部、溪底遥学习农园、台北二四八农学市集等团队彼此串连。

●日本「半农半X」运动:

日本乡村近来推动「半农半X运动」,发起人盐见直纪受到作家星川淳的「半农半着(写作)」生活方式启发,一九九九年毅然辞去工作返乡,开始实践「半农半X」生活,鼓励人们一边从事农耕,一边发挥专长,回归永续型简单生活。

●日本「UIJ回归计划」:

日本为鼓励年轻人回归农村,曾推出「UIJ回归计划」(U-turn是农村子弟返乡,I-turn是都市人移民农村,J-turn是农村子弟到都市发展,而后迁居其他农村),特别立法进行补助、贷款、农地提供、住宅安顿等配套措施。

●德国的市民农园:

许多先进国家积极推展市民农园或屋顶农业,其中以德国最为成功,让都市人体验耕作,无形中也认同农业价值。此项风潮源于德国精神科医师史威伯(Dr. Schreber)发现,透过农作和接触自然,可以让都市居民的忧郁症达到疗愈功效,德国遂于一九一九年制定「市民农园法」,市民农园多达八十万户,面积超过三万公顷。

●美国的小区支持农业:

美国农村推动的「小区支持农业」计划(CSA),已盛行于德国、瑞士和日本等国。重点工作在于建立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都市消费者可以透过「认股」,购买当地农场的每一季收成,不仅每周都能得到新鲜有机的农产品,也能保障农人在天灾或歉收时的收入来源,目前北美地区估计约有一千个小区支持的农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农”决策要参】第259期:“小农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从《管子》看小农经济与市场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土地与农民问题
贺雪峰:重新认识小农经济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打破小农经济格局
探讨中国农业出路:“一亩三分地”如何养活农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