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品园林之六:选址篇古人造园 篇篇归去来兮
文/梦旎    摄影/葛雷
沈亮至今忘不掉,六岁那年登上沧浪亭看山楼,越过园墙向外望去,近处是一片田野,极目远眺,视线能畅通无阻地到达上方山上的楞伽塔。
千年前苏舜钦挑中了这块地,造了园子,取“沧浪之水”之意,起名沧浪亭。他住在这里时,看到的景色大约也是这般。
数百年后,文徵明的曾孙子,最有品味的苏州人之一文震亨,选了一处前人废园买下来,改造成了极具文人意趣的香草垞。
恩爱眷侣沈秉成和严永华,相中的是小巷深处三面傍水的一座废园,修筑了佳偶天成的耦园,只羡鸳鸯不羡仙。
相地,是古人造园的第一步骤。和我们如今四处奔走看房讲价一样,他们为园子相地也很是要费上一番功夫:位置、地势、水源,讲究多着呢。
【壹】 四顿饭钱换座园子很超值
沈亮是世遗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的副秘书长,他研究了几十年园林,上班的地方也在园林里,对苏州的大小园子如数家珍。在一众园林中,有一处于他而言很特别的、“一辈子难忘的景观”。六岁那年,他到沧浪亭,登上看山楼,朝园子外面望去:墙外就是田野,一条河、一个牛车棚,田野后面是城墙,城墙远处能望到上方山的楞伽塔……“很难忘,很难忘”,他一连说了几遍。
如今的看山楼,已经看不到山了。田野化作了房舍,这样想来就让人心神旷达的景象,只存于长者和前人的记忆中。然而可以确信,苏舜钦也曾经在这里遥望过远山,周围旷达疏朗的环境,让他在长久的寻寻觅觅后,一眼相中了这里。
苏舜钦生活的北宋,距今有一千多年了,幸而他写了《沧浪亭记》,把选址造园的经过说得明明白白。当时的苏舜钦在三十多岁、正欲一展宏图的年纪被人诬陷,获罪削籍成庶人,心中郁郁,离开了开封,南下到了苏州。没别的什么事情可做,他就坐船四处游玩,租住在民居里。到了夏天,土房子狭小闷热,让人憋闷,他想另觅一处舒适的居所,却迟迟没能遂意。
苏舜钦找住处,理想的选址是“高爽虚辟之地”。除了住起来舒适,他更想要的,是通过开阔的景象消解心中的郁郁吧。偶然一日路过范仲淹的府学,也就是如今的苏州中学,他被不经意间看到的景致迷住了:草木郁郁葱葱,水面开阔,沿着水边有花竹掩映的小径,还有一片三面临水的荒地,四面都没有民居,开阔极了。
这块地方,当时是城市的边缘。曾经吴越王钱镠那个极爱园林的儿子,在这附近造了盛极一时的南园。而苏舜钦相中的弃地,当年是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五代十国的历史已经翻篇,池馆也渐渐废弃,但高低地势与花木间还能窥见曾经的遗意。
既然喜欢, 苏舜钦立马就掏钱买了下来。这块地处城乡交界的地也确实物美价廉,只要四万钱。要知道,曾经进奏院办宴会时,苏舜钦自己拿一万钱作为筵席费,而四万,也就是四份筵席费而已,着实不算贵。难怪欧阳修要说“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意思是可喜)只卖四万钱”。
买下了地,苏舜钦就在上面建造了沧浪亭,名字显然取自屈原遇到的渔夫所唱的“沧浪之水”歌,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的处世之道,想来也是他对自己的开解。
于是,每日里,他穿着随意,乘着小船到亭上游玩赏景,尽情把酒赋诗、仰天长啸,无人会来打扰。时而邀请些文人好友共赏佳景,吟诗玩乐,好不自在。
苏舜钦年仅四十一岁便因病早逝,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都在沧浪亭中度过。在不得志的际遇之下,拥有这一处沧浪亭,让他旷达超脱地过了一段愉悦的时光。
【贰】 在城市里追求渔隐
古人有归隐情结的,总有几个向往的偶像楷模。一个是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农耕生活;另一个是与屈原对话的渔夫,不仅是因为他白发渔樵江渚上的洒脱,更是他背身而去时,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点醒了众多仕途中人的困惑。
正因此,在苏州选址造园林时,临水的地块就颇为热门。不仅苏舜钦的沧浪亭如此,之后的网师园也是以“渔隐”为立意。
网师园的第一任主人史正志,是南宋侍郎。他为官时口碑好,还是大诗人辛弃疾崇敬的偶像。可仕途也并不顺利,被弹劾罢官后,流寓吴中。
史正志造园时,选址的重要原因就是近旁四通八达的河道。史正志给园子就起名“渔隐”,隐居城中,泛舟而行的渔趣是他想要追求的。和现在不同,当时园子的主要入口就是北侧的水门,出行大多用的也是水上交通。在建园五十年后绘制的《平江图》上,能找到通向网师园的河道支流。而主园内也是以水景为主,建筑都是围水贴水而建,十分切合“渔隐”之意。不过和苏舜钦不同的是,史正志买地造“渔隐”是花了大价钱的,一百五十万缗在当时也是笔巨款了。
渔隐改名网师园,是在清朝时期的园主宋宗元买下园子之后。这时距史正志建园,期间已经历过几度兴废。关于宋宗元给园子改名,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是他晚年得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钓鱼时,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
当然事实也不一定如此,网师确实可指渔翁,只不过指的还是当初屈原相遇的那一位。网师园,自然是承袭了渔隐之意,又恰巧与巷名王思谐音。
文人们在城市里追求渔隐的精神境界,市井百姓怕是理解不了的,倒是报恩的戏说故事受欢迎。
【叁】 选址造园有了指导手册
现在的建筑设计师们设计房子前,不知要学完多少本砖头一样的书。造了这么多精美园林的古人,可没有什么参考书。从选地到里头的布局,全要自己慢慢琢磨。直到明代出了个计成,写出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园林专著《园冶》,后来造园的人才有了指导手册。
这个大师级别的造园师,出生在吴江的一户诗书人家。在正式着手造园之前,他过了很长一段四处游历的生活,潜心于书画和园林工艺的钻研。等到游历归来开始从事造园,计成一鸣惊人。一日里,他路过郊外,看到工匠们在竹林里造石叠山,却把上好的材料叠成了无趣呆板的假山,便上前对他们说,应当仿造真山的山势来叠。工匠们只觉得他口出狂言,不服气得很,于是计成便动手演示起来。
这一叠果真叠出壁立千仞、群峰竞秀的奇观,计成也逐渐声名鹊起,请他去造园的人络绎不断。而造园之余,计成就把修造的经验和图纸整理成了书,最终定名《园冶》,分成“兴造论”和“园说”两个部分。
“园说”中第一部分就讲了怎样给园林选址。
计成给出的选址首要条件,就是僻静,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里,“地偏为胜”。能造在有起伏地势的山林里当然最好了,但在城里、郊外、乡村也都能找到适合造园的好地段。选址时,可以选空地新造,也可以在前人的废园上造,各有好处。新造的方便规划,旧园改造妙趣横生,还有原本留下的老树花草。
前人造园的经验也和计成的理论不谋而合。比如史正志给网师园选址时,那一带还是苏州的郊区,位置完全符合计成对“郊野地”的要求:虽然偏处城市一隅,但水网交通方便,离城市中心不过数里,“往来可以任意”。既可以远离喧嚣安享田野之乐,又可以随时到城里补给生活所需,当真是好地段。计成又说,建房选址贵在临近水面,苏舜钦买地时,那一片宽广的水域和码头也是他心中所好。相去几百年的造园师,眼光其实很相似。
【肆】 文艺清风吹进市井小弄
依然是在明朝的苏州,还有一个对生活品质极有追求的苏州人,也在悉心经营园林。他是文氏家族的后人、文徵明的曾孙子,文震亨。
用过粥饭,文震亨留下了些饭食汤汁,浇灌在庭院边。等到一场雨后,这里就会长出绿茸茸的苔藓,可爱极了。园子里的台阶也要用带有苔藓斑痕的石头镶嵌,才有山间的风致,又或者在台阶里头种上些绣墩草,随风摆动,雅趣灵动。他把造园、布置和衣食住行的精致讲究都记录了下来,写成了《长物志》,现在读来,情调和文艺气息十足的生活让人羡慕。
《长物志》里,文震亨开篇就说,住在山水间是上选,住在村中稍逊,居于郊外又差一些。但谁说在杂乱的市井中就不能营造清雅的住所了呢?在文震亨看来,即使混迹于红尘闹市之中,也要门庭雅洁、房舍清雅安静,有旷达和幽隐之士的情怀。他自己做到了。他的园子香草垞,在中街路旁的高师巷。阊门一带,素来是繁华地,就在这市井嘈杂中的小巷里,文震亨营造出了“水木清华,房栊窈窕”的幽居香草垞。
香草垞早已没有踪迹,但可以去文震亨兄弟文震孟的艺圃,感受香草垞同样的妙趣。文震孟时,艺圃还叫药圃,与香草同意。第一任主人建造艺圃时,就出人意料地选在了这个上流人士不愿意住的地段。即便如今,艺圃旁边的吴趋坊依然摆满菜摊杂货摊,来往车辆堪堪挤过,车声人声喧闹不息。而艺圃,藏在曲曲折折的小弄里,即便几步一个箭头指引,也要绕上半天。也因此,似乎把喧嚣远远隔开了。
刘阿姨就住在附近,小时候她就常来艺圃玩,现在退了休,几乎天天都要约上一起锻炼的阿姨们,来艺圃逛一逛、喝喝茶,有时还会带上自己的小孙辈们。刘阿姨说,她喜欢艺圃,就是因为这里的清静,别说游客了,本地居民找起来也不容易。正因此,园子的清雅面貌,才得以保留。当年园主人们住在这里时,大约也是这般,走过几折小弄,园门一关,外头的市井嘈杂便全都不相干了。
【伍】 择一地安居相携到老
选址造园,有时候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加入了浪漫爱情,园子就不再是栖身之所,而是家了。
沈秉成年轻时候,一度春风得意,官场上平步青云,家中也有妻儿相伴。可到了中年,一下子都不如意起来。父亲去世后,两任妻子和儿子也都相继离世,职场也遭遇瓶颈。接连的打击下,悲伤的沈秉成萌生了隐世的心愿。低谷时,曾经的同事将自己能诗善画的妹妹嫁给了沈秉成做继室。他的人生又迎来暖春。
刚到苏州时,夫妻俩侨居在拙政园里,开始寻觅自己的住所。1874年,沈秉成找到了城东的“涉园”废地,废园在幽僻的小新桥巷,三面环水的特殊位置又让它更显宁静。他看中了这块地,花了两年时间造好园子,和严永华一起搬了进去,改园名为“耦园”。
这个名字,有多层含义。园子的格局是双园傍宅,为“偶”;夫妇二人琴瑟相协,是“佳偶”;上古原始的耦耕,又是文人归耕田园的符号。一个“耦园”,包含了沈秉成对人生最美好的憧憬。
然而举案齐眉的日子总是飞逝而过,沈秉成不得不再次入仕,等到他再次回到耦园时,严永华已经过世多年。如今的耦园里,还刻着严永华所作的“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诉说着他们住在佳园里相携到老的甜蜜梦想。
/园林溯源/
沧浪亭
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是苏州现存明式小园林的代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为袁祖庚醉颖堂。艺圃的第二任主人是文震孟。文震孟购得艺圃后,对已经废圮的园子略加修葺,改“醉颖堂”名为“药圃”。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明末大臣姜埰成了艺圃的第三任主人,改药圃名为颐圃、敬亭山房,1673年,姜埰逝世,次子姜实节又将敬亭山房改名为艺圃。
耦园
耦园原名涉园,位于仓街小新桥巷,为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沈秉成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现存格局,易名耦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水远山沧浪亭
沧浪亭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3)沧浪亭
可园:正谊明道
(160)再游沧浪亭
29℃的沧浪亭,太适合乘风凉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