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品园林之二十·厅堂篇 厅堂之内有天地

在古人的房子里,厅堂是家里最重要的地方,家庭最正式的事情都要在这里完成,其实在苏州,有名的厅堂很多,有的,后来甚至直接用堂名来命名整个建筑群,比如礼耕堂,玉涵堂,而有些厅却是以独特的建筑结构,成为苏州园林中的一景,比如狮子林的花篮厅。

文/星华    摄影/葛雷

【壹】

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园林,就是狮子林,孩子总喜欢爬假山,钻山洞,好不有趣,再加上园子里的真趣亭,和别的园林里的亭子都不一样而格外引人注目,当然还有石舫,船样的建筑加上特别有西洋风的彩色玻璃,总觉得这个园子里,真是稀奇百怪。

不过在真趣亭的东侧,还有一个和别的亭子长得颇为不同的亭子,荷花厅。后来才知道,原来荷花厅的形制就是花篮厅,倒是中式古典园林里特有的,并不是舶来之品。

荷花厅,临水而筑。屋内有四个步柱,其中两个步柱镶嵌在墙中,半露身姿。步柱的悬空处精心雕成花篮,供春天时插花赏花。

花篮厅的结构也别致。

在中式造园理论中,厅堂进深较大时,梁架跨度由于受木材性能的限制,须采用中间跨度较大的梁架和前后跨度较小的梁架,共同构成一个组合形的梁架用来承载屋面,并形成室内主次分明的空间。

这样的结构形式,厅内就增加了木柱,使人的活动、布置家具稍有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就用一根材质坚硬的长木搁置在东、西两面山墙上,代替木柱承载前后的梁架,从而扩大了室内空间。悬挂在梁上的短柱——垂莲柱下端雕饰成花篮,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观赏,生机勃勃,故称花篮厅。

狮子林的花篮厅,就是这个样子的,前有平台,面对峰石叠嶂,倒映入池,随波摇曳,美不胜收。此厅梁架通体雕饰,长窗、槅扇裙板上分别有山水、花鸟图案,构图优美,雕工精细。夹堂上还雕有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句,这些和四个分别为梅兰竹菊的花篮使厅显得精美、雅致。

其实,这个花篮厅的历史,并不长。

民国七年(1918),颜料大王贝润生以9900银圆从李钟珏手上购下黄氏废园。当时的狮子林早已荒废,仅真趣御额、御碑犹存。贝氏重修扩建,添置义田,延请苏州画家刘临川主持重修狮子林,设立贝氏承训义庄,耗资银圆70万,费时7年,还增建了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据说为躲避战火藏身及放置贵重大件,贝润生专门在假山下面设计了一条长达四、五十米的暗道,有多处出口,分别通到假山东、西几侧,里面的空间足够容纳50人以上,而暗道顶上直通园中名景闻梅阁。

狮子林竣工后没几年,年已花甲的贝润生就退出了商界,他曾经有一个想法,就是把狮子林对外开放,但是,因为抗战爆发而没能如愿,但如果凭名片,可以进园游览,园中设有照相及茶水招待。

民国三十年(1941)到三十二年(1943)间,狮子林被汪伪省政府占用,成为“贵宾官舍”。园西北暗香疏影楼后住宅给伪省政府秘书长唐惠民租用,荷花厅成为宴会厅,指柏轩为会客室,五松园为卫兵休息室,园东小洋楼住宅为贵宾官舍办公处。其间,狮子林内举办过许多训练班,如清乡党政干部训练班、清乡封销管理人员训练班、清乡检问所训练班等。汪伪特务机构还曾在狮子林的暗道中关押抗日志士。

而对于荷花厅来说,最扬眉吐气的应该是抗日战争胜利,10月27日的《苏报(吴县版)》记载了国民政府在狮子林内的荷花厅举行部分驻苏日军投降仪式的全过程。

只可惜的是,现在狮子林里的花篮厅,已经不是当年那座了,1968年,狮子林遭遇了一场火灾,花篮厅被焚毁,后来在修复的过程中,把娄门内郑宅里的一座花蓝厅移到了这里。

 

【贰】

如果说狮子林的花篮厅是以独特的形制让人们记住了它,那么,曲园的春在堂,则因为曲园老人一句“花落春仍在”而闻名。

有人说,古时候的苏州就是一个退隐之地,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把这里当成了人生中的逍遥之地。俞樾也不例外。

对于俞樾的仕途经历,他在自己的《春在堂随笔》中开篇第一、即娓娓道来:他自幼不习小楷,而殿廷考试尤重字体。道光三十年,他中进士,保和殿复试获第一,所有人都很惊讶,没有想到他会拿第一。

后来知道是当时的阅卷官是曾国藩,他极其赏识俞樾的诗文,推荐给所有的阅卷官,要把他立为第一名。

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文让曾国藩如此看重?

据说,当时的考试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 这是一幕笼罩着丝丝愁怨、显露了淡淡落寞的景致,众多的考生借着这样的景致,抒发了一些“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情感,而俞樾意气风发地写下了这一句“花落春仍在”。这让曾国藩极其赞赏,认为此与宋祁《落花诗》中“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句暗合。睹落花凋零而无哀怨、无婉叹,于萧索中透出内心的刚强。曾国藩从诗文中认为俞樾“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俞樾从此进入翰林。

只可惜宦海险恶,没想到后来俞樾在河南学政任上被人参有文字讥谤之嫌,旋即遭革职查办,继被黜退,从轻发落,但永不叙用。

仕途戛然而止,遂归隐潜心著述讲学。他说“然余竟沦弃终身,负吾师期望,良可愧矣。”深感到辜负恩师曾公期望,非常愧疚。

他赞叹曾文正公国藩“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业之盛,一时无两。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独余无状,累吾师知人之明。”虽善相士识人,却识拔了他这个“无状”之人,糟蹋了恩师的知人之明。

俞樾造曲园,却已经是写下“花落春仍在”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候的俞樾已经是知名学者和朴学大师,方有能力在马医科巷购得五亩田,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园子,而同为曾国藩门下的李鸿章此时已经是声名赫赫的达官贵人了,因此民间有“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的说法。

曲园是一座书斋园林,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而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是线装书的字里行间。

俞樾对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始终是感激的,他说“追念微名所自,每饭不敢忘也。”

因此,曲园之中,他把讲学和会客的厅堂名为“春在堂”,并且把自己250卷著作称为《春在堂全书》,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结,但这时候的俞樾已经明白了,对他来说,人生的春天不是仕途功名,而是笔墨纸砚。

/链接/

在太湖西山春熙堂内也可见到花篮厅,春熙堂是一座小型园林,建于乾隆年间。春熙堂的书房北侧建筑属花篮厅结构,梁架均承载于悬空的木雕花篮之上,梁、桁上都刻有凤穿牡丹、灵芝荷蕖等图案,十分精致。建造的工匠运用镂雕手法,将步柱雕刻成镂空度极高的花篮,并饰有梅兰竹菊的图案,精美绝伦,十分罕见。

寒山寺枫江第一楼下部的厅堂也是花篮厅,因此,也有人干脆将整幢楼称为花篮楼。据史记载,作为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寺庙园林,寒山寺原先就有枫江第一楼,但在明朝时毁于战火。1954年,时任苏州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的谢孝思先生,决意恢复枫江楼,但苦于修缮园林的经费拮据,一时左右为难。后来听说修仙巷宋家有幢花篮楼,年久失修,业已颓败,但室内雕刻十分精妙。于是,谢老亲自上门与宋家相商,不期,宋家极明事理,一口应允,于是,遂将花篮楼小心地一一拆卸,变成一大堆建筑“零件”,而后,移建至寒山寺原来枫江第一楼的位置,并略作改动,在室内建旋转楼梯,保留原有的精美花篮步柱,并另加承重圆柱,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花篮楼,亦即枫江第一楼。

【叁】

说起苏州的园林建筑,不得不提两个潘,当年贵潘和富潘,占了大半个苏州城,而在平江路的卫道观前,就是当年富潘的祖宅礼耕堂。虽距繁华的观前街只有咫尺之遥,却有难得的幽雅静谧,让人仿若进入了昔日私家园林最极致的意境之中。

礼耕堂的名字,源于潘家祖训“诗礼继世、耕读传家”。

据说潘家是靠做国际贸易起家的,他们把吴地的丝绸和茶叶拿到印度西域去卖,换回金矿石和香料,回来一转手,慢慢发了财。不过,这是很辛苦的营生。有一次,潘家和结拜兄弟一起出门办货,遇上西域强盗,兄弟为此送了性命。回来之后,潘家祖宗立下两个规矩:一,家里每年供奉兄弟灵位,两家世代结亲;二,必须在局势稳定的内陆开办实业,方为长久之计。

潘家实业里面,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瑞蚨祥绸缎庄。苏州虽然是丝绸重地,但是京城居不易,一开始也是惨淡。到了第十一代,潘家出了一个大宅门里面“白景琦白七爷”式的人物,他叫潘文起,18岁执掌家务,在北京、天津、郑州各地奔走。康熙年间,有一次他在北京的茶馆偶然认识了康熙的十七子胤礼,这位皇子无意中提起,皇太后身体不行了,驾崩就是这几日内的事。这触动了潘文起敏锐的商业触觉,他马上动身回苏州购进大量的黑布白纱,在接下来的国丧中大派用场,这可能是潘家生意的转折点——戏剧性地站稳了脚跟。

富潘在鼎盛时期曾经拥有苏州观前街的大部分商号:元大昌酒店、稻香村糕点、黄天源糕团、文昌眼镜店……

潘家在有成之后,非常注重“财”与“势”的阶级联姻,自清代中叶以后,就很少看到和商家联姻的了。当时潘家人花钱捐了一个四品官,向书香门第靠拢,而且结下的亲家也都是状元读书人,或者官家。

礼耕堂的一些建筑细节就能够说明这一点。礼耕堂的正厅是接待贵宾和官员用的,房梁上挂着著名书法家梁同书写的匾,大梁被雕刻成12个乌纱帽的形状,让人坐在室内一抬头就好像戴了官帽一样,所以这个正厅又叫纱帽厅。在进门两边的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心术求无愧于天地,言行留好样于儿孙。

 

【肆】

无论是花篮厅,春在堂,还是礼耕堂,多是代表了清代以后的建筑风格,而明代建筑,在苏州造园史上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必须要说说文起堂。

文起堂在哪里?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就在我们很多人每天来来往往的干将路上。只是车来人往,早已没有人注意到这里曾经是明代著名戏曲家张凤翼和他的两个兄弟的故居。

张凤翼的祖籍应该在安徽凤阳,其中经过两次迁徙,最终定居苏州。父亲张冲为商人,家境殷实,在松鹤板场附近修筑了府院宅地。因为史料不清,具体是哪栋建筑,因年代久远,屋主变换,一直无法确定。

一直到2006年,苏州市文管会在对原松鹤板场附近,干将东路712号一栋古建筑的东厢房进行整修时,在古墙夹缝中意外发现了一块封存的老匾,尽管年代久远,但依旧能辨出“文起堂”三个字,下有张凤翼好友、明代大书法家陈鎏的落款,经鉴定为400年前的明代实物。据原房主回忆,匾额是“文革”时期卸下来后藏入夹墙内的,因此能保留至今。由此也证明了干将东路712号的古宅正是张凤翼与自己两位弟弟张献翼、张燕翼的故居——文起堂。

2009年8月,张凤翼故居修复完工,被省文物局评为优秀设计奖。文物专家赞誉,“这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精致的文人宅第”。

文起堂坐北朝南,现存轿厅、大厅及东西两厢房,占地约650平方米。轿厅面阔12米加两落翼,进深6.5米,木柱础,木构梁架圆作扁做,这种做法在苏州市区现仅存孤例。内额枋上刻出“七朱八白”,屋顶坡度较为平缓,整体形式、构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特征。轿厅被置砖雕门楼,并出两翼贴砖照壁,与大厅相对。门楼及砖壁下部均作青石须弥座式,雕刻简练精细,束腰图案有缠枝卷草、双狮戏球等,下出圭脚,线条柔和,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砖刻门楼为双面式,这在苏州已不多见。

而在这原汁原味的明式建筑背后,在五百年前,那咿咿呀呀的昆腔,唱的却是一出侠骨柔情。而正应该就是在文起堂这个大厅中,19岁的张凤翼拜堂成亲,在那些水磨砖照壁下写出那一个个传奇脚本。因为这里正是张凤翼人生大部分时间所居之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园林里的厅堂
怎么样考导游证-苏州狮子林导游词
古建筑之花篮厅
苏州文化概论
咫尺江山入画图:黑白片里的苏州园林旧景
【我的博客】 狮子林游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