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涉县,固新镇,林旺石窟,摩崖石刻——林旺石窟摩崖纪事碑辨识拟补记

涉县林旺石窟摩崖石刻终于可以读通了!——林旺石窟摩崖纪事碑辨识拟补记

郝建明 文旅太行 2021-11-14
编者按

涉县隋时固新林旺摩崖石窟碑纪,历史悠久,书文并茂,久负盛名。该碑文先讲对佛教的认识,再述佛教的经教篇章轮廓,倡明念佛法门的旨趣意义。然后记述了肇建该石窟的功德主的李子良的官位、性格、品行、才干和志向等。他身在公门心向佛,立愿刊营石窟,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工程搁置。十年后,即隋开皇七年端午节,条件具备,他再次召集工匠,以完善后续工程,并得到了然轮法师的大力帮助,石窟终于被建成了“十方之妙土,三界之名区”。碑附铭文与上述纪文相呼应,主要介绍了功德主李子良“黄帝之后,将军之裔。价重连城,名高当世。意气孤耸……”。即是对李子良刊营石窟事迹的赞美与颂扬,也是碑文的补充叙述、总结升华。

由于该碑文有三十六个被损坏的字,再加上繁体、隶书、篆体、无标点、佛教用语等因素,这让大部分读者望而生畏,近而远之。作者因故了解并撰写了《涉县林旺石窟摩崖纪事碑辨识拟补记》,记述其本人及其好友对该碑文的辨识过程,解读体会等。归纳全文,有以下特点:

1. 对13处共36个字进行了完句拟补,对理解顺读碑文,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2. 从碑文叙述规范、铭文呼应、建筑群各功德主署名体例上,论证了李子良是北齐时石窟工程的肇建者,也是隋时后期工程的完善者。朱先及其子侄们则是"摩崖刻纪单项工程"的功德主。

3. 对亦、金、袭、尙、翾、脱、聳、㠇、薗等10余字,特别是对“但以幸承愿力”句中,承願二字的正确识别,对整通碑文的理解起到了连贯上下、打通津关的作用。

4. 对于每个拟补字、难辨字、易错认字、曾错认字,都详细说明辨析过程,并附原碑书样及权威书帖字样以佐证。作者还专辟一章,谈了碑文辨析中的心态坚守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 该文谈识字断句、缺损拟补的整个过程,谈其中的得失体会、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叙议结合,收放有度,写法新颖,情理交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6. 残垣断壁故纸堆,蚊叮虫咬逍遥客。虽是业余爱好,但不舍一字,孜孜以求,以苦为乐的精神,也算是浮躁中难得的一丝清凉了。

7. 对部分生僻字词语句,进行了分析注解,有一定的助读赏析效用。

导读:

一、引言

二、关于碑刻字样的采用或翻用

三、关于碑刻缺损字的位置及填补

四、关于碑纪中的职衔称谓、人物关系等

五、关于考析中的认知以及坚守等

六、涉县林旺石窟摩崖纪事碑文

七、结语

附:碑纪中的难认字与书帖字样比对


一、引言

涉县固新镇林旺石窟,在林旺村东南约一华里处。窟下距河底约十米,窟高约六米。窟顶之上为巨大的摩崖宝塔,宝塔两侧各一高大的护法天王摩崖雕像。石窟内穹顶刻有两条飞龙雕像,顶下刻有佛像113尊。石窟门外两旁,各立有力士摩崖雕像一尊,力士像两侧则为摩崖碑记。其中东侧碑纪四则,西侧碑纪一则。整个建筑群的石佛菩萨、护法天王、力士雕像等,皆损毁严重。      

东侧摩崖碑纪为四则,主要记载了北齐隋宋明各个时期,各个造像具体的出资人一一功德主。西侧巨大摩崖刻石碑纪,除碑下龙首龟趺、碑上接山崖处略有损毁外,碑纪基本保持完好。碑文记载了北齐至隋开皇七年,洞窟肇建及续修始末。

今之学者研读石窟碑文,并参酌其它史志资料,补正了《北齐地理志》、《隋书·地理志》、明嘉靖版《涉县志》以及《读史方舆纪要》中,关于涉县复置时间和地域行政署属沿革的错讹。1993715日,涉县林旺石窟遗迹,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学者马乃廷老先生《探访林旺响堂石窟,破解涉县历史千古之谜》一文,成为其《涉县史志纵横》一书的重要篇章。笔者读《涉县史志纵横》,始知林旺石窟碑记:信息量大、考究者众,名标冀豫。但仅是知道而已,未曾一见。

公元202046日,笔者随单位防火值班小组适林旺村,方得睹真颜。笔者对地域署属变迁等,一窍不通,了无兴趣。但仰其名气,喜其文辞,故匆匆抄录,并拍照留记。后因故将初步整理的碑文,传于同好李增强、张彦青一阅。二人十分震撼,遂发心共同辨析之,订正对其认知上的错讹。从此,看笔记、对像片、翻拓片、查书帖、实地观摩。经多番考析对证,于今终有小成。该碑文是重要的文物资料,是以我等不揣浅陋,不敢自私,公诸与众。

该碑纵书共24列,因碑体缺损而缺字的,皆在碑之顶部。该碑顶部无眉沿防护,山涧水顺石缝浸及碑顶,冷热相激,造成了石表残损。除首列缺五字外,另有七列各缺三字、五列各缺两字,全碑总计有三十六个缺字。碑文中凡带下划线并阴影的,为笔者据文意揣拟填补。

凡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文物,其修缮维护有严格规范,未经批准、非专业人士,是严禁涉足的。涉县林旺石窟遗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西侧的隋时记事碑,是该保护单位最重要的金石文物,于隐蔽的碑顶做个槽沟,将渗下的涧水引向碑之两侧,是件很必要、很简单,又功德很大的事。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对涉县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也是很有裨益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二、关于碑刻字样的采用或翻用

该碑历史久远,书刻的笔体以隶书为主,个别的为篆体字,再加上繁简变化,古今通假,自创会意等,辨识上有一定难度。

碑文中的“含灵有识”,是佛教中的常用词,字样上是没有疑义的,但碑上却为“哈灵有识”。笔者在校对时,遵守“抄旧仍旧”的原则,保持原样不变。碑上含而为哈,这或许是原碑作者“耍了个花点儿、挽了个枪花儿”。是口合而含,写了一个“会意变异字”;或许隋时之哈,亦为今时之含。

汉字,本来就是象形会意字。字的形体,都有个演进演变的过程。上述“以哈为含”,或许在古之隋时,它就是个通假字,只是工具书上未选载而查不到罢了。同样,碑文第十列“玄教陵迟”一语,按现在的规范“陵应为凌”。类似的还有:罄作磬;姉同姊;珤同宝,读bǎo;翾通蜎,读xuān;頺同颓,读tuí。为信实考虑,所附碑文中仍用原字,此处预作说明,先行了解,以便对碑顺读。

原碑碑文的字体主要是“隶书”,另有部分是“篆体”,这给碑文识别带来了一定困难。本碑中难认的字有:世、亦、如、布、齊、州、争、玄、歲、序、後、有、孤、首、恐、济、以、道、之、承、薗、願、銘、松、致、聳、留等。当然,难认与否,实在与水平有关。比如那个隶书的“留”字,形如:一田之上两张口。别人一看即知,笔者却一脸懵圈。为了大家清晰了解“缺补字”位置,文友李增强特意照碑竖列,制作了碑文清样,还附上了难认字碑样、书法字帖字样,以便对照辨识。


(图片中的红字为该碑所缺拟补的36个字)

最难、也是大家最后才认出的是“聳”字。本碑第21列“意气孤聳,文华独丽”句中的“聳”,原碑字形为左右结构,左部为“亻”,右部之上如“従”字之右部,右部之下形似“月”字。大家一直心仪的“倩”字,虽然与丽字对称,但把该字的碑上字样,与倩字的各体各家书帖字样相对照,都相去甚远、严重背离,故舍去。这到底是个什么字?

 查字典,左部、右下部符合或大体符合特征的字有:侑、佾、俼、俏、倩、脩、備、傭,字义可搭配的有:“俏、倩、脩、備”。但查六体字帖,四个字的字形,都与原碑字样不大谐合。因備字右上之笔画数与原碑接近,且“意气孤備”有意气俱足、孤高修备之义,故先以“備”字“忝列充数”,直言有待“侠之大者”。

当大家最后逐字对照碑文拓片、碑石照片,订正确认碑文时,突显灵光,认为这可能是个自创“异体字”,终于走出了思维误区。结构变左右而为上下,再变“従下沉月”,而为“従下执耳”,确定该句为“意气孤聳,文华独丽”,大家一致认可,疑虑顿消,欣喜不已。
三、关于碑刻缺损字的位置及拟测填补

碑文句首缺五字,笔者填补完句为窃谓大道澄。该句那个字痕迹,是比较清楚的。结合其主要叙议佛学,如憑一念以達无生,積半善而登彼岸。兼讲道妙,如永事无为,长居自在。故拟补完句为窃谓大道澄。为大家辨读通顺计,笔者不揣浅陋,对全碑缺损字进行了拟补完句,难免戳东拐西、错讹荒谬、贻笑大方。故此,特将填补字加黑加阴影并下划线,予以标示,以为提醒。现将难认字辩识、缺字拟补情况说明如下:

纵数第一列,有天人句,因道字用篆体,很难辨识,也曾疑为天人。但对照书帖字样,确认为篆体字无疑。不过,此道士当为道行深广之义:是指得道之士、有道之士、通明之士等,并非单指方外修道之士。第二列有空之道字为隶书,于今一般无二,很好辨识。

文中第二、三列有然世迷三毒,俗染六尘,既生灭于四轮,亦往来于五或。五或,按佛教通用的字样,应为五惑。生灭的灭,原碑为繁体亦往来于五惑的亦,原碑为篆体,字形清楚。但由于笔者对字体不熟悉的原因,辨识中一度陷入困境。笔者只好圈定适配用字的范围,一个一个查对筛选,终于对证书帖无误,确认为字。

第三列尾、第四列首的句子为会逐时遷,終随相转相转二字为填补字,原来根据音节语义,曾填补为会逐时遷,終随世变。但据残痕,右部上似,而改拟为字,定为相转。语意为:随时间迁流、因境相转变。以言人事命运之流变无常。世变相转,音韵语义皆能恰合原文。为通读计,笔者对碑刻已缺失的字进行了拟补,是否能蒙对或接近,诚不敢妄言矣,大家尽可讨论之、斟酌之、改进之

碑文第四尾、五列首遊萨婆若海,坐净土琼林,永事无为,长居自在句中,净土琼三字为据语义缺损拟补。意为:佛菩萨游畅于一切智海,就如端坐佛国净土、清凉胜景,寂静无为,恒常自在。

碑文第五尾、第六列首有禀气凛然,同宗世。龙门之风,冠冕相仍,文武不墜,神彩天纵,风骨自然句。其凛然的凛字,为第六列第一字。该字左部残形为两点水,右部之上也于字合,故拟补为凛然。紧随其后的字,只剩右下残痕虚影可辨。世袭的袭,原碑并未缺损。碑上显示该字为繁体字,中间插入一个字,笔者一直莫知所以。

就教于李君增强,其谓:也!网查顾蔼吉隶书可证。他说,是隶书的特殊性,使中之衣厷难辨!他还纠正了文武不墜误作文武灭墜,以致字错义反的错误。他说:该为隶书,字形与简体的有点相仿。但隋时只有一个繁体,而无简体的。这和古来于、於并用不同。同碑中,既有明确无误的字可自证,又有隋时单用的字可佐证。他的严谨博识,令人赞叹。

碑文第六列尾、第七列首孔融而不群,似王粲而卓尔句中的王粲,原碑缺损。碑上只说人物卓尔特征,而无一点儿字样痕迹,笔者不得要领,故一直悬置空缺。张君彦青谕曰:王粲如何?曹丕《典论·论文》所称的建安七子中,孔融、王粲各占一席。孔融外六人,皆得曹氏荫蔽,独孔融耿逆,在群不群,为曹操所杀;王粲少有才名、强闻博记、句出即工,名隆世重、成就最大。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称其为七子之冠冕,可谓卓翘楚矣。张君侃侃而谈,释疑解惑,一语中的。肯定是他,不二之选!我恍然大悟,深以为然。

碑文第七、八列有风塵,霜露凝清,看名利如泡浮,顾形骸如电影句,凝清二字为拟补。这两个字,到底有多高的适配度,笔者也很犹疑。 霜白露清,遇光则消,谐合语趣短暂之义。笔者曾拟涩心、凝情、寒浸等适配。但唯觉凝清一词,直言当下,更中性宽泛一些,赋人物心绪、心地志趣、心绪变迁以质感,更接近于碑文的风格旨趣。

碑文第八、九列於是逍遥风月,放旷琴書,不争朝市之心,自得林泉之趣句中,林泉二字为拟补。因其非常对称,符合传统文人乐得逍遥的情调,故被选采。这是本碑纪缺损修订时,自认拟补吻合度较高的一处。

碑文第九、十列有上为   皇帝陛下,七世父母、见存眷属、法界众生,刊營石窟。㽵嚴未就,便值齊亡,玄教凌迟,屡移岁序等句。皇帝二字前空一格或两格或另列顶置,是古碑文在书写尊者,如国家社稷、至尊皇帝、诸佛菩萨、神仙圣贤、大德长者时,常见的格式,以为尊敬之义。填补字句界众生,是佛教常见的说词,切合语境。并且那个字,碑上还留有下半部分可见可证,这个填补是比较确定的。

碑文第十、十一列有“ 大隋率云鸟之職,龙之书句。相传黄帝受命,现云瑞异彩;少皞氏受命,有凤鸟适至。后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这里的秉应龙之书秉应二字为填补。秉,乃受命于天义;应龙是传统神话中的龙族祖先,青龙是道教神话中的龙族祖先。这里舍青龙而采应龙,也有顺天应人的义趣。这样,能较好反映碑文:隋朝取天下改朝换代、受命于天的意思。

碑文第十一、十二列有遂使遍垂甘露,普覆慈句。仔细琢磨可知:字当是和前边的字对称。故此,缺字以普覆慈三字填充。遍垂普覆甘露慈云

碑文第十二、十三列有但以幸承願力,蒙助善因,尚有餘基,仍餘舊所等语,有餘基三字为拟补。此处为袭用该碑铭文餘基尚在,舊迹猶存句而成。幸承願力中的承願二字,分别为篆体隶书。承字先期一度认为是个奉或乘,后反复查对终认定为篆体願字,曾一度填为“贔”字,但一直疑其“形有不适”。大家不留疑点,求真不辍,锲而不舍。当以願字鉴对书帖时,方得完美契合,一致认可。願字寻迹,愿心凝力,成就了校对辨识上的又一次突破。

碑文第十三、十四列有然輪法师,本习老庄,后归釋种,乃是道教指南,法门水镜等语。习老庄三字为缺损填补。开始,这三字曾预填为习儒业,但由于碑纪有乃是道教指南,法门水镜等原因,故而填补完句为习老庄。读者可能会疑惑:儒业改老庄,似乎有点根据。但不能改成道学、道教吗?笔者这就得再交待一句了,原碑上,第二个缺字的下边,还保留了一根弦儿。学字教字皆与之不符,庄字业字则皆以一横收笔,与原碑相应。

碑文第十三、十四列爰命匠人就不满。然輪法师,本习老庄句中,在然輪法师之前,就不满之后,有一字位的圈抹。实地观摩可知:这则碑纪只在碑体上沿处,由于日光曝晒、涧水冷激,而致表皮脱落,其余则基本保存完好。处碑体中下位的一字位圈抹,刀痕深、画圈圆,与正常刻痕无异,并且圈抹处的前后文字,都能独立成句。因此,笔者认为:这圈抹既非自然侵蚀,也非人为破坏,而是镌刻石工因故为之。

至于刻后又涂抹的原因,或者是对尊者然輪法师前,应空未空的补正,或者是对镌刻失误的纠正,或者是其它原因的订正。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般而论,寻常揆理。并不能绝对地、百分之百地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倘若真有不明原因,以致缺损缺字的话,此处可以一字虚词填补完句,比如填补为:爰命匠人就不满焉。然輪法师,本习老庄,等等。

碑文第十四、十五列有为求八字,誓果一乘,来救群迷,助營此苑。是以玉門琼室,珠阙银宫,未可共日而論,豈得同年相擬?”等语。选择填补为“助營此 ”,而非“助營此 ”等,是因为:石窟内穹顶灿烂,圣像端严,周环围绕,圣境圆满;石窟外山河大地,诸般景盛,气象万千。此石窟已是:一方世界、人间仙境、光明圣苑。碑文中“玉門琼室,珠阙银宫”为对称句,也与此圣苑一称相应。玉門琼室前缺损两个字,当为句首因此所以类连词,此处以是以”填充。

十六列及其后各列,皆碑面完整,字迹清楚。

四、关于碑纪中的职衔称谓、人物关系等

该碑第四列有立如童子献土,长者布金,憑一念以達无生,積半善而登彼岸等句。该句中的字,上半部分已缺,但其下半部分之一点一撇一横,还是比较清楚的,可以确认。立如:就好似、就好像的意思。该句中的字略有残缺,其下的一点一撇,模糊不清。

李增强、张彦青二友讨论后确认:应采字。并发来【佛典故事】祇树给孤独园解:须达多长者,名给孤独。他应要求:以在园子土地上铺满金砖的代价,买下祇陀太子的园子土地,献于了佛陀。祇陀太子则是将园子土地上的林木,无偿献于佛陀。所以,佛陀将它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也称祇园精舍

佛典故事一出,这个字究竟是金还是全,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回头再细心审视原碑照片,碑前摩痕对证,那本来虚渺的金字下一点一撇,也显身示踪了。心行信形,诚不二也。

碑文第五、第六列有然齐州杨王府户曹㕘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禀气凛然宗世袭等句。户曹参军是州或县属官,主管户籍;县正是县令属官,主管治安。这里的李子良为北齐时人,先为临水县属官,主管治安。后升任为齐州杨王府属官,主管户籍。他虽然身在州县,掌管一面,但秉性凛然,趣志向佛,发心上为    皇帝陛下、七世父母、见存眷属、法界众生肇建石窟,积功累德,回向菩提。但石窟开凿工程尚未完工,便遭逢世变,无奈延宕搁置了下来。

碑文最后一列,为“碑纪功德主署名处”,纵书“朱先  长姪孝则 孝友    孝才 孝文 孝粲”。其中的“姪”,即侄儿等;“息”,即“子息”等。这里列明了:领衔出资刻纪的功德主为朱先。朱先的侄儿孝则、孝友 ,儿子孝才、孝文、孝粲等,也襄助了刻纪事宜。 功德碑的功德排名,是必须遵从功德主意旨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朱先的侄儿排在了朱先儿子的前边。

这个排名顺序,或许是朱先长侄的年龄大于他长子年龄,是按长幼分类排列;或者是朱先示侄儿以亲近,故意把侄儿排在了前边;或许是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兼而有之。但不论其出于何种考虑,都透出了古人的孝悌思想、规矩意识、门风家教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排序可谓不言之教,春秋笔法了。

曾有人问起本碑纪后,署名的朱先及其子侄们的身份、与石窟的关系问题。这个碑上未标明,又未见其他记载佐证,是很难说清的。笔者这里作个大致分析:在北齐政权存在的28年间,李子良先为北齐临水县治安主官,后升任齐州杨王府户籍主官。他身在仕途,心向佛门,于是发心出资在林旺村东之石崖上,开凿新修石窟。公元577,石窟工程尚未完工,北齐政权就被北周所灭。北周武帝灭佛,玄教凌迟,直至四年后,北周再被大隋所灭,进入隋开皇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工程也停顿下来。

隋开皇七年,即公元587年,石窟开凿在被追停工十年后,这里的局势才安定下来,石窟也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是年端午节日,李子良重新召集工匠,要把未竟工程彻底做好。这次修复完善工程,得到了道法高深、佛法精严的然輪法師的大力帮助和精心指导,终使整个工程圆满结束。这处石窟由是而成:十方妙土,三界名區。远致高僧,为传昭后世来人,专门写了法语骈文:开演法门精义、纪述石窟工程、赞叹胜地成就。朱先和他的子侄们心有善愿,随喜功德,承担了磨崖刻纪的工程费用。一句话,朱先和他的子侄们,是磨崖刻纪工程的出资人、功德主!所以,碑上标记了他们的名讳。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开皇七年,也可能是朱先等,接续完成了剩余工程。这个推理有一定的合理成份。但笔者认为,从碑文叙述的语序承接看,续修人并未改变。碑文对肇建人有明确叙述,若另有其人接续完结工程的话,是应照例在正文中予以对等交代的。所以,笔者认为:发愿肇建人、续修完善人皆是李子良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朱先等是石窟续修完善工程的功德主的话,碑文应如李子良般,将其列入正文予以交代,这是一个关键点。至于碑文末,署功德主名讳处,署上的是朱先等,上文已作了揣测,他们很可能是磨崖刻纪小标段工程的赞助出资人一一功德主。

这与东侧四碑记:单项工程单独署名,在"观音主、大世主、西龛像主、北龛像主、东龛像主、圣僧主 、菩萨主、大宝塔主"等等后署上姓名,是一脉相承、前后因袭的。这也旁证了:整个石窟工程谋划开凿的功德主是李子良,但石窟中一些个别项目,是由不同的信众单项出资完成的。同样的,朱先及其子侄们,只是刻凿西侧碑纪的出资人一一功德主。只是此碑很特别:无题目、无撰笔人、无镌刻时间,也未标明朱先等是"碑纪刻凿主"而已。上述朱先及其子侄的身份,他们与石窟的关系等,并无其它资料佐证,这里也只是笔者依碑依例依常理,揣测猜想罢了。

上述理解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譬如对碑文實十方之妙土,乃三界之名區。遠致高僧,近成法集,恐山頺川涸等句的理解,我与李增强、张彦青三人,尽管反复讨论,仍不能达成一致。笔者浅见,上已述及:遠致是法名,法集为法语集成的简称。远致高僧为了传昭后世来人,专门写了法语骈文集:开演法门精义、纪述石窟工程、赞叹胜地成就。

李增强君则认为:关于"法集"一词,百度上有明确的解释:"汉语词语,指佛教徒讲解佛法的集会。所以,名区后、遠致前应为逗号,法集后应为句号。他认为,遠致高僧,近成法集为对称句。遠致高僧为:慕名远道而来的高僧;近成法集则指:石窟以近,信众云集,成了佛教讲法集会地。应当说,他的解读,规范周正,语义通达,与法集的唯一注解完全吻合。

故此,笔者再次申明:上述侧记对碑文的断句、理解、拟补,更多的是笔者的语感揣测。大家解读上存在一些差别和争议,是很正常的事。这里列明示众,权作抛砖引玉。是以奇碑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好古共围炉,推衍趣真义

碑文中生僻的字词:歲在鹑首【chún shǒu指农历五月上旬;歲即岁】,律應蕤賔ruí bīn,这里指端午节】;但以幸承願力,蒙助善因,尚有餘基,仍餘舊所非常幸运! 李子良肇建石窟,大愿承当,倾己所有,种下善因,应者如响。尚未完工的石窟工程,虽遭逢世变,玄教凌迟,但还是非常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遥同㠇嶺【jiù lǐng,岭名】,懸類菴薗【ān yuán,即庵园】:远方山岭上的雕与洞窟,掩隐在苍山翠柏中,就象是一处悬挂在山间的庵堂园林,静谧端严、美轮美奂。原来曾误认该句为:遥同㠇嶺,懸類菴菌。解义为:就同那远方㠇嶺一样,草庵上挂满了蘑菇,远离尘世喧嚣,寂静沒有人烟。张彦青君从字义境界上,疑其菌字有误。经反复查证,搞清了原委,终于确认为"。薗即繁体園、简体园。  

五、关于碑纪考析中的认知与坚守等
坚持碑文照片、碑石拓片相结合,现场手摩字痕再对证。最后确认,要求三人结合,各自举证,不留疑点,去伪存真。残碑旧迹,穿越觅真,本是件专业性很强的活儿。特别对我们这些只是喜好,而对书法字帖、教门术语不熟习的门外小白来说,难度是极高的。该碑第六列龙门之风,冠冕相仍,文武不墜,神彩天纵,风骨自然中的"",笔者据字形曾误认是个""字。
李增强比对该碑中几个隶书字,""旁的书法特异处,认为是个“仍”字。并指出此”之后,该碑又两次用到“仍”字,三相比对,可确认这里是个仍字无误。张彦青认同他的见解,并解释说:查字典可知,古时礽仍相通,但本着“抄旧仍旧”的原则,此处应确认为""字。认字识字,三人一当出现分歧,大家也只能在本碑中或六体书帖中寻找例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里只有依据,没有人我,没有苟同,没有想当然,没有人云亦云。这也是大家坚守的,对古人、对原碑的应有的尊重。
该碑第十二列下至十三列上的语句为:以開皇七年,歲在鶉首,律應蕤賔,日維丁未, 但以幸承願力,蒙助善因,尚有餘基,仍餘舊所。於是磬子孫之業,盡身外之資,爰命匠人就不满,其中有餘基三字为拟补

那个尚字,为第十二列最后一字,粗看笔记抄样儿和碑文照片,上为水、下为曰,笔者采为沓字。沓后三字已缺失,笔者根据上下句文意,拟补完句为"沓来踵至"。粗看与上句呼应,似乎没有问题。当对照拓片时,李增强指出了拓片与照片的差异,拓片显示该字下部为扁平形“冋”字。再返看黑底照片,冂内两横显白可见,细辨两竖也灰黑隐显。实质上,该字上半部分,也并非为水。查证对照字帖,为篆书尚字无疑。一字误认,四字全错。前已述及,纠正完句后,不仅左右连贯,语义畅通,而且与复述之铭文呼应,合乎体例。

庄敬求真,一丝不苟。这也是我们在整理古碑文时所坚守的一项重要原则。碑文第五尾、第六列首禀气凛然,同宗世中的凛字,为第六列第一字。碑上,该字剩下的左侧一撇,神似川字第一笔。但拟为川字:一则完句难,二则也与该字右上残痕不符。当带着疑问再次细观照片,字左非一撇,而是一点一提,只是隶书特征,再加上自然侵蚀,不能被清楚识别罢了。

当完句为“禀气凛然,同宗世”时,不但与上下句相谐合,而且也与篇中铭文复述的“意氣孤聳,文華獨麗”相呼应。要说深怀诚敬庄重之心,就能感通今古,穿越沟通,大约属于迷信。而真心实意,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心有灵犀,灵光一闪,千虑一得,想必求知者皆有体会,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诚则灵"吧。

几人站立碑前,为一字久久凝神,突然某人说是个什么字,然后再摩痕字形笔意,直到下下连贯、文意贯通,确认无误。大家常感叹其不可思议,解释这是个人站位、光线角度、个体灵知的耦合效用。至于说感动古贤,示踪示迹云云,则玄而又玄,了无根据了。大家觉得:古碑如光盘,文字载信息,信息如空气。心地真诚,沉浸其中,使人心有所悟,偶有所感所得,还是可以说通的,这也是大家识碑断句中的共同体验。

在该碑或其它碑文的考析中,大家对"古圣先贤"四字有了更深的体验。涉县地处僻远,自然条件艰苦,但历史悠久,文脉气盛,常有“某邑立碑,涉人撰纪"之说。遍布全境的寺院庵堂、名胜古迹,大事必纪的文化传统,使得全县碑石众多,琳琅满目。细心揣摩那些碑文:朴白文雅,端庄工整,述而无说,纪而悠远,真的让人感叹"什么是春秋笔法,什么叫道德文章,什么是纪实传教,什么叫饱学之土,什么是融会贯通"等等。

面碑如面贤,心怀谦卑之心,才能受教获益。或为一句话、或为一个字,必须斟酌再斟酌,才可能得其正解,求得真意。语畅意顺,气息贯道,是古碑文的普遍特点。若达不到这一点,十有八九是识字断句上出现了问题。谁若稍有骄慢武断,则必被反手打脸。这种事经的多了,我们也就长记性了。如碑文中的"杏梁危構,斜負煙霞之色; 珤刹空,俯臨雲之路"句中的"于"字,人们认识上就存在差异。虽然碑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刻的就是个于字无误。但偏有人认为:隋时的于应是繁体的“於"。碑上这个简体的“于",应当是个干字,只不过隶书的干,与简化的于相像罢了。错误地认为:“珤刹干空"类似于"豪气干云",干义为干犯、冲犯,表示强劲之意。这样解释起来,似乎头头是道,天衣无缝。

可我们这几个已经被多次打过脸的,还是长了点记性,决定好好查查。经查证六体书帖,出土的汉马王堆简牍上的隶书干,就是简体的。与今时的干毫无分别,并不带什么勾。而汉时鮮于璜碑《許大夫墓誌》上的"于",和涉县林旺隋时石窟碑记上的于,也都是“干勾于”,同为隶书,样貌也一般无二。

回头看那"珤刹于空,俯臨雲之路",想想那想当然,再想想那凿入山体的石窟、石窟顶上凿岩而成的宝塔。宝塔顶距地约30米的高度,若说云气缭绕从宝塔上飘过,那是有的。可宝塔贴着崖壁,只在整个山体的下根部,它能干犯哪门子云呢?古时圣贤,以诚入道,以文传世,又怎会虚言妄语,授人以柄,遗人笑话呢?

云气缭绕宝塔而过,从宝塔上俯瞰不远处的路径,于空见证了:昔时北齐辇,换作北周剑。今举大隋旗,无常几变迁。可谓云来鸟去,路是人非,换了人间。多少凄凉悲怆,感慨无奈,隐晦在文句中。

整理抢救古碑文,真的需要低位低位再低位,谦卑谦卑再谦卑。读不通、语不顺的,要先看看句读断句对不对,再查查识字解意准不准。轻率、想当然,以我之狭小去揣度古人之胸壑,实在是不可为例,不足为训的。我们见过、整理过的古碑文,自然是听谓封建文人所写。但尚未见过有字句不通不顺,意趣营营苟苟,自私狭隘的。可以说篇篇是精品,碑碑有辉光。当然,这需要读者正心正念正思维正解读。家乡的碑石遗产,就是先人的智慧心得、教言传纪,只要你认真地去读诵体味,它都能给人以教益和启迪,涵养人的性灵,给人以文化的、宗教的、品性的、哲理的滋养和慰籍。这大约是业余爱好者,能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原因吧。

当人沉浸于碑石中,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一份宁静宽和,飘逸洒脱。还有那忽而一字、忽而一句,偶有所得的欣喜和自足。当然,这残垣断壁故纸堆,蚊叮虫咬逍遥客,它虽不能当饭吃,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包括人的心态、认知、韧性,以及宗教的民俗的文化的知识等等。  

六、涉县林旺隋代石窟摩崖记事碑文
窃谓大道澄明,非色非形,秘理幽,無言無说。暨於秦風胡俗,天人士,識異浅深,據分利鈍。故三十七品,開等級之門。十二部經,闢有空之道。然迷三毒,俗染六塵,旣生滅於四輪,往来於五或。就令抱朴養生之術,淮南鸿寳之論,會逐時遷,終随相转。立如童子獻土,長者布,憑一念以達無生,積半善而登彼岸。遊萨婆若海,坐净土林,永事無,長居自在。然齊州楊王府户曹㕘軍、前臨水縣正李子良,禀气凛然,同宗世。龍门之风,冠冕相仍,文武不墜,神彩天縱,风骨自然。類孔融而不群,似王粲而卓爾。早懷大志,少負高才,耻遊卿相之門,倦随州郡之職。但風塵變俗,霜露凝清,看名利如泡浮,顧形骸如电影。於是逍遥風月,放曠琴書,不朝市之心,自得林泉之趣。歸依正覺,迴向菩提,遂竭资餘,上爲      皇帝陛下、七世父母、见存眷属、法界众生,刊營石窟。㽵嚴未就,便值亡,玄教陵遲,屢移歲序。然   大隋率雲鳥之職,秉应龙之书,父母天地,兄日月,哀百姓以君臨,救羣生而作主,遂使遍垂甘露,普覆慈雲。以開皇七年,歲在鶉首,律應蕤賔,日維丁未, 但以幸承願力,蒙助善因,尚有故基,仍餘舊所。於是磬子孫之業,盡身外之資,爰命匠人就不满。   然輪法師,本习老庄,後歸釋種,乃是道教指南,法門水鏡,爲求八字,誓果一乗,来救群迷,助營此苑。是以玉門瓊室,珠闕银宫,未可共日而論,豈得同年相擬?   然處惟沃壤,又居形勝,苞含日月,控带山川。杏梁危構,斜負煙霞之色珤刹空,俯臨雲之路。漳河德水,前後分流;石鼓龍門,東西交峙;鴛鴦水外,草长忘憂;芙蓉山下,花開長樂。遂使翾飛蠕動,各安飛走之心;  哈靈有識,俱免飢寒之累。實十方之妙土,乃三界之名區。遠致高僧,近成法集,恐山頺川涸,地絶天倾,勒石傳芳,昭諸来代。曰:

玄源罕測,至理難窮。

無常無我,非色非空。

世随火劫,俗逐輪風。

唯應净土,能脱樊籠。

黄帝之後,将軍之裔。

價重連城,名高當世。

意氣孤聳,文華獨麗。

为静嚣塵,来尋真諦。

餘基尚在,舊迹猶存。

臺臨日足,刹犯雲根。

塵清石路,風韻松門。

遥同㠇嶺,懸類菴薗。

導师濟苦,醫王救疾。

尚有名言,仍留聖質。

遍垂法雨,高懸慧日。

碑石长存,天壤相畢。

朱先 长姪孝则 孝友   孝才 孝文 孝粲

七、结语

上面,介绍了笔者校对辨析拟补碑文的缘起曲折、得失体会。在碑文的校对解析中,友李增强、张彦青,查证分析,校对更正,释疑解惑,攻关突破,为碑文的圆满完篇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督促鼓励,倾情帮助,洞彻通关,笔者甚至置诸一边、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笔者虽然沉浸年余、再三斟酌,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但终不脱业余之浅陋、门外之尴尬,错讹荒谬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大家不吝赐教,以不辱先贤之胜意胸襟矣。
2021.07.23        

附:碑纪中的难认字与书帖字样比对

(完)

作者:郝建明,索堡人。

文章来源:古镇风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涉县名寺之二十一___林旺响堂石窟
[转载]涉县林旺石窟,隋代AA制众筹最美丽的摩崖塔
涉县二日行记(下)
始凿于北齐,建成于隋代——河北涉县林旺石窟实拍
河北涉县静因寺凌云白塔(明清两座?待考)
荣县牛心砦《砦约摩崖碑》纪年文字辨识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