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振国:红色历史馆布展大纲(草案)

原创 红楼梦外人 涉县作家 2023-07-16 00:00 发表于河北
涉县作协在大岩村庄子岭活动合影

大岩村红色历史馆布展大纲(草案)

            (2022年5月)

                 杨振国


 

大岩村简介

庄子岭简介

第一部分 没有尽头的苦日子(死了还没有埋的人们)

   第一单元 没有尽头的苦日子

   第二单元 一种被称为黑黃金的中药——五灵脂

   第三单元 山里人都是“死了还没有埋的人” 

第二部分 山里来了共产党

   第一单元 朱德总司令送米

   第二单元 帮助种地获丰收

第三部分  突围转移救伤员

   第一单元  庄子岭地形独特

   第二单元  埋32驮冀南票藏8箱银器

   第三单元  救助50多位伤员

第四部分 红叶为什么这样红

   第一单元  何云壮烈殉国

   第二单元  道士帽的红色瀑布

第五部分 传承红色基因

   第一单元 报日人民报道

   第二单元 被称为“八路军的母亲”

   第三单元 传承红色基因


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标出涉县的位置,大岩村位置,庄子岭位置。)


大岩村

大岩原属涉县青塔乡,现属涉县偏城镇所辖,东与武安县交界。位于偏城镇政府驻地东北12.1公里处。

清道光年间,涉县东豆庄李元来迁此立村。因住在一大岩石下,称大岩村。曾与庄子岭合为一个生产小队,现辖欢峪沟、小寺、庄子岭3个自然村。

1959年有村民李文仓在村西梯田里打死一只老虎。


庄子岭

位于大岩村东,与武安交界。清光绪年间,武安县万谷城郭巧珍迁此居住。因村庄位于山岭上,故取名庄子岭。每年深秋时节,此岭层林尽染,漫山黄栌红叶红得激动人心。

庄子岭与大岩村之间,有虎跳涧、七十二拐等清涧幽谷。每逢雨季,三步一瀑,五步一潭,一路景色美不胜收。沿途有小寨岭、道士帽、石猴、回音壁等奇峰怪洞。


第一部分  没有尽头的苦日子(死了还没有埋的人)   

【部分介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岩村一带系典型的穷乡僻壤,山民饥寒交迫,不少人被迫从事下井挖煤和攀山采药的行当。因为下井挖煤和攀山采药都异常危险,时常有人被活埋和摔死,挖煤人便被称为“活着已经被埋了的人”,采药人被称为“死了还没有埋的人”。

第一单元 没有尽头的苦日子

【照片】大岩村民,常年吃糠咽菜,大多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吃饱饭是山里人最高的追求。

【照片】庄子岭郭家,穷的叮当响,全家吃糠团、咽野菜,穿得更是破破烂烂。

【照片】当年的主食糠酷缕、草面、菜黑窝头。

【照片】住宿简陋,衣不蔽体。

【照片】用原始的火镰打火。

第二单元 被称为黑黃金的中药——五灵脂

【照片】五灵脂,说白了就是寒号鸟屙的鸟屎,“打”五灵脂就是寻找收集寒号鸟的粪便。

【照片】寒号鸟名为鸟,却是一种像蝙蝠一样会飞的动物。因为它神出鬼没飞无定踪,多数人一辈子“只闻其名,难见其容”,误认它是一种鸟。

【照片】寒号鸟这种不是鸟的鸟,却是世界上现实存在的。是真正可以“屙金尿银”的活宝。因为它在特定季节专食特定柏树叶果,它的粪便泡炼后,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材。

【照片】寒号鸟不入洞从不随意排泄,一般都栖居在无法寻找无法攀爬的险崖绝壁上,很难采集到。因此,五灵脂从古到今一直贵比黄金。

第三单元 死了还没埋的人

【照片】郭思礼,憨厚老实,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住在庄子岭上。为了维持家计,郭思礼农闲时到山上采药、打五灵脂。

【照片】李才清,郭思礼的妻子,人称“郭二嫂”。1902年出生于涉县青塔村,17岁嫁到庄子岭。为人厚道、勤快,是一家子的主心骨。

【照片】郭喜,郭思礼和李才清的大儿子,从小跟父亲一起采药、打五灵脂。

【照片】为了打到五灵脂,大岩村一带的“九窑十八洞”,他们父子都了如指掌。

【照片】这条50多米长的麻质大绳,是当年郭思礼父子攀悬崖山洞打五灵脂所用。现陈列在赤岸村129师司令部旧址的展室内。

【照片】他们用绳子系住腰,将人悬在半山腰采摘,像蜘蛛人一样悬吊着进洞,去打五灵脂。


第二部分 山里来了共产党

【部分介绍】郭思礼、李才清原本以为他们家的种地、采药的日子会一直苦下去。没想到,1938年这里来了八路军,又减租,又减息,时不时还救灾。

第一单元 朱德总司令送米

【照片】1941年春天,李才清家里揭不开锅了,什么吃的都没有。李才清的公公饿昏在炕上,眼瞅着快不行了。

【图画】恰巧朱德总司令路过此地,听说了这事儿,连忙派人送来了半袋小米。

【照片】八路军的一位领导跟李才清说:八路军和穷人是一家人,当兵打仗是为了打跑日本鬼子,给穷人分田地,让穷人翻身做主人。

第二单元 八路军帮助郭家开荒种地获丰收

【照片】驻在庄子岭的战士们帮李才清家开了10亩荒坡地,都种上了谷子。

【照片】收获的谷子,八路军一粒也不要,全都给了李才清家。李才清一家的日子比过去好了许多。李才清认定:八路军是自家人。

【照片】李才清让14岁大儿子郭喜当了小八路。


第三部分 帮八路军藏物质救伤员义不容辞

【部分介绍】1942年5月24日,日军纠集两万五千人,从四面八方合围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高级党校华北《报日新华》社等机关。近万人被日军包围在偏城镇的南艾铺、窑门口、十字岭一带。形势十分紧急。

左权指挥总部直属机关从窑门口、圪腊铺,经井交上到十字岭将要突出合围圈时,被飞机扔下的炮弹击中牺牲。

第一单元 庄子岭地形独特

【旧地图】 在当年的日军地图上,只有大岩村,没有庄子岭,庄子岭是日军军用地图的盲区。

【照片】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决定:老弱妇幼和伤病员到主战场附近的庄子岭一带疏散隐蔽,军用物资也转移到庄子岭一带隐藏起来。

【照片】八路军后勤部长杨立三派人把32驮冀南银行钞票、8箱银器、几驮军用服装和许多药品,送到了庄子岭。

第二单元 帮助八路军埋藏物质

【照片】李才清让郭思礼和四弟郭思贤,帮八路军把32驮冀南银行钞票藏在白土山。连夜挖坑,一驮一坑,全部埋藏。

【照片】利用路熟,趁着夜色,把八路军的军用被子、服装和许多药品,藏在了一个打过五灵脂的隐蔽山洞里。

【照片】李才清和弟媳翟秀、长子郭喜,把8箱银器藏在自家的驴圈里的地隐子中,用炉粪埋得严严实实。

【照片】太行山里的许多石堰梯田的石堰是中空的,他们还把三部电台藏在自家田地的石堰中。

【照片】天亮之后,十来个鬼子冲上庄子岭,进入这户人家,用枪托敲打着地面,用刺刀挑开水缸的盖子,用皮靴踢倒空米瓮。把炕灶洞里,墙旮旯里都搜遍了,什么也没搜到,想放火把房子烧了,全是石头的房子怎样也点不着,只好气冲冲地远去了。

【照片】刚开始,部队还留人看管,过了两天就干脆把这个任务全都交给了李才清。李才清看管的钞票一张没少,银器一两没缺,服装药品一件没缺,统统归还了部队。

第三单元 救助了50多位伤员

【照片】李才清一家藏好物资后,又领着伤员到附近找了石堰地隐子和几个山洞躲藏。天亮之前,所有的伤病员都安置完毕。

【照片】锅底洞位于村后5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洞口有灌木丛,很隐蔽。华北报日新华社管委会调研科长王友唐伤得很重,报务员马平有孕在身。李才清认为把他们藏在锅底洞中才安稳。

【照片】拿上打五灵脂用的大绳子,爬到村后的山顶,把绳子绑在一个大树上,先把郭喜放到锅底洞里,铺好山草,然后用大绳子的一头绑住王友唐的胸部、腰部,把他放到洞口的灌木丛上,由郭喜替他解开绳子,扶他进洞。

【组照】按照这种办法,他们接着把华北报日新华社编辑刘川诗、马平和一个姓杨的同志一个个先后藏到洞里。

【照片】卫生员小张在石门山下,腹部中了枪,滚到了山沟里。李才清趁天黑,从血泊中把小张背回了家,然后给她灌米汤、洗伤口、喂药。然后,把小张也藏进了锅底洞。

【照片】庄子岭周围山岩下有18个山洞,陆续隐藏了《报日新华》社管委会会计董玉馨全家,杨文明、杨复兴、史纪言、王默馨等50多位八路军伤病员和干部。白天,敌人出来搜山,李才清和家人就下山躲起来。晚上,敌人下山,李才清就上山送饭。

【图画】每天月亮升起时,李才清和丈夫就拿出铁锅和粮食,点着荆蒿,做成一大锅小米稀饭,一盒一盒,一罐一罐,分别送到各个山洞的伤病员手中。有的山洞在半山腰,他们盛好饭之后,先用一条小细绳子将装饭的盒子拴在身上,再用大绳子钩住,然后进到洞里,让里面的同志用饭,每个晚上都是这样,风雨无阻。这是送米汤用过的柳条蓝子。

【连环画】粮食吃完后,就送炒面。炒面吃光了,就送野菜。李才清家的三儿子就是在挖野菜时被搜山的日军打死的。

从5月24日到6月10日,李才清家准备度荒年用的半缸玉米面、两缸小米和糠炒面全部供给了八路军。

  

第四部分 红叶为什么这样红

【部分简介】每到深秋时节,庄子岭层林尽染,漫山黄栌红叶红得激动人心。人们都说这里的红叶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报日新华》社社长何云、管委会主任黄君珏、女医生韩岩、译电员王健等,把鲜活的生命留在了这块土地上,永远远成了大岩村山水的组成部分。

第一单元  何云在这里壮烈殉国

何云(1905-1942年5月28日),原名朱士翘,1905年生于浙江上虞县(今上虞区永和镇)。《报日新华》第一任社长,原《报日新华》(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

1930年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国民御侮自救会”宣传部长,被捕4年,经党组织营救,调《报日新华》华北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边打游击,边编报纸,在前线火线编辑、审稿、刻印、发行。报馆虽然经常转移,但报纸的出版从未间断,被敌后军民称为“华北人民的聪耳,华北人民的慧眼,华北人民的喉舌”和“华北抗战的向导”。

【照片】《报日新华》社是5月26日清晨,到达大岩村的。没想到,合围过来的日军“膏药旗”,已经占领了这一带。

【照片】何云社长带着电台人员转移,几次突围不成,只得折回庄子岭西侧的白土脑山沟,藏身待机。

【照片】5月29日凌晨,日军拆除了山顶上的帐蓬,伪装撒走。几天缺吃少喝的何云一行,从隐蔽处走出来了。鬼子回扑偷袭,何云打完了寥寥无几的子弹。

【图画】敌人穷追不舍,何云只身向队伍的反方向奔跑,吸引鬼子朝他一个人围过去。鬼子们察觉上当,恼羞成怒,用机枪把何云扫死在乱石滩里。

第二单元  道士帽有一道红色瀑布

【照片】庄子岭南有一座人称“道士帽”的险峰,二百米高处悬崖之上又凸起一个几十米高的悬崖,酷似古代道士们所戴的帽子,成为当地一景。

【照片】《报日新华》报社管委会主任黄君珏,在庄子岭伤员队伍中隐蔽了几天。为缩小目标,黄君珏和报社女医生韩岩、译电员王健,跑到庄子岭对面的阳坡上,拽着山榆树,攀上道士帽的二层崖壁,在一个岩洞里藏起来。

【版画照片】狡猾的敌人在搜山时发现了她们,便站在二层栈上向她们狂叫、火熏、炸弹炸。可这个洞烟熏不进去,炸弹扔不进去,敌人奈何不了她们,便搭起人梯进洞抓她们。

【照片】黄君珏从洞口探出手枪,接连打伤几个爬上来的敌人。子弹打完了,敌人越逼越近。黄君珏冷静地把手枪拆开扔进山沟,纵身跳下了山崖。王健和韩岩也猛冲出来,抱住一个敌人向崖下滚。

【岩雕照片】这一天是1942年6月2日,正是黄君珏二十三岁生日。王健刚刚十九岁,韩岩也仅二十岁。

【诗歌】

红色瀑布 

     杨振国


我知道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倾九天之上的银河水
淋漓尽致
浇透世人的心田
我也知道黄果树瀑布
排山倒海
借十万天兵的神力
翻天覆地
击穿大地的漠然
但这些都没有我家乡的
那条红色的瀑布更为壮观

后边是要抓活口的日本鬼子
前面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三位手无寸铁的八路军女战士
像当年的狼牙山五壮士
纵身而下 齐声呐喊
排山倒海
飞流直下三千尺
用十八九岁的鲜活的血肉身躯
组成了一道瀑布
一道红色的瀑布
在庄子岭的道士帽峰的万丈绝壁上
临空高悬

青春肉体合成仇恨洪流
排山倒海
炸响如炮弹
民族气节 英雄气概
惊天地 泣鬼神
把世界震撼
让三声美丽生命的绝响
永远飘荡在十万大山之间

所以我要说
世界上所有的瀑布
都没有我家乡的瀑布壮观
它让一组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汇入直立行走的岁月之河
万古流传

第五部分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

【部分简介】如今,清漳河崖红旗红,赤壁丹崖山河红,花椒柿子红心红,黃栌红叶风景红,已经构成了涉县乡村振兴的风景线,成为红色基因的象征物。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正一步步走向深入。

第一单元 报日人民报道

【照片】李才清保护军用物资和伤员的秘密,一守就是40年。直到1985年12月,李才清80多岁时,她的英雄事迹才被涉县县委宣传部报道科科长赵彩河等发现,撰写成篇通讯报道。

【照片】经记者邵挺军整理,1986年3月16日《报日人民》发表了长篇通讯《太行女杰——郭二嫂》。

第二单元 被称为“八路军的母亲”

【照片】1985年某月某日,涉县人民政府授于李才清“八路军的母亲”称号。

【照片】1985年某月某日,涉县人民政府奖励李才清一家一台电视机。

【照片】1985年某月某日,涉县人民政府为了让李才清一家看上电视,为庄子岭通了电线。

第三单元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绿色发展

【照片】2004年,涉县水务局为了开发青塔湖风景区,委托涉县作家协会撰写编辑了《奇山秀水青塔湖》。

【照片】2019年,涉县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全国劳动模范王彦庆,请人把李才清的故事编成舞台剧《八路军的母亲》搬上了戏剧舞台。

【照片】2020年至今,涉县县委、人民政府委托邯郸万景集团公司,投资亿元资金,把这里打造成了“庄子岭风景区”。让藏在深山中的红色故事,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植入中外游客的骨子里。


如果一定要给庄子岭找一种精神的话,我认为庄子岭的精神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俊峰随笔】云淡风清秋意浓,庄子岭上黄栌红
邯郸涉县大岩村:盘活“美丽资源” 发展“美丽经济”
 涉县庄子岭红叶红了
太行山庄子岭
“八路军母亲”李才清严守秘密40年
中医药发展应红色初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