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万佛峡,榆林窟——莫高窟的姊妹窟,第2、3、12、15、17、19、25窟

原创 万图路 万图路 2024-03-03 18:00 


本文共3203字|预计阅读7分钟

榆林窟位于距离瓜州县城南70公里的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直立峭壁上,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榆林窟因为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但当地人也叫它万佛峡,据说曾经的规模比起别名“千佛洞”的莫高窟还要大一些,可惜不少洞窟都被榆林河大水冲毁。


如今的榆林窟虽然规模和人气都比不上莫高窟,但这里现存的石窟恰好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至元代的衰落期,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也与莫高窟一脉相承,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因此也被冠以莫高窟“姊妹窟”的名字。


榆林窟始建年代没有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应该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来看,唐朝到清朝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其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从现存的洞窟来看,还未见到唐代以前的遗迹。


而且不同于莫高窟修复后整齐划一的外壁,榆林窟洞窟外的崖壁没有发生严重的风化与坍塌,所以保持了原始风貌,可以看到完整的洞窟形制。大部分洞窟的前室和甬道都保存完好,所以榆林窟的壁画颜色鲜艳、保存良好。


这篇文章,万图路精选了榆林窟的7个洞窟,希望在开启敦煌的旅程前,能和您一起认识榆林窟。


莫高姊妹,峡谷传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仅以此文献给

每一个想要走进榆林窟的人。

以下对7个石窟的主要看点做简要总结。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开凿时代:西夏

洞窟形制:覆斗形顶

主要看点:水月观音


第2窟建于西夏,在元朝和清朝重修,此窟的主要看点是西壁门南北两侧的两铺水月观音图。


水月观音把佛教的菩萨放在有山水树木的背景中,且以月光来衬托意境,这在印度佛教艺术中看不到,完全是中国式的观音。而水、月或水中月又是常见的佛教譬喻,它们是针对无常与世间的一切而说。通常也被认为以水中之月来比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玄理。可以说水月观音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佛教哲理完美的结合,是以中国山水画的境界来表现佛教内容的典型作品。白居易曾有诗赞曰:“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像,万缘皆空”。


再有,北侧水月观音的右下角也有玄奘取经的画面出现。玄奘曾在西行时到瓜州逗留月余,与瓜州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玄奘取经故事在瓜州流传深远,最终进入画家的视野,绘制在榆林窟的壁画中。

开凿时代:西夏

洞窟形制:穹顶

主要看点:普贤变、文殊变、玄奘取经图


第3窟始建于西夏统治瓜州晚期,里面既有汉传佛教内容,又有藏传佛教内容,还出现了很多西夏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是研究西夏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当然,最主要的看点还是西壁门两侧的文殊变与普贤变。


文殊变以雄奇的山水为背景,画出了文殊菩萨和眷属在云海中行进的场景。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坐在青狮背莲花座上,显得温文尔雅、慈祥和善,她身后群峰耸立、奇石突兀的地方就是她的道场清凉山,也就是五台山


普贤变中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座,身后奇峰突起,瀑布飞泉一泻千里,寺院楼阁错落有致,竹舍茅屋清静简朴,远近山水相映成趣,南国草木馥郁繁茂。


普贤变中的一角还画出了玄奘取经图,画面中马背满载经包说明这是取经完成后返回中原的场景。此窟和榆林窟第2窟,以及瓜州东千佛洞壁画中的几幅唐僧取经图,都比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间提前了300多年,是早期图像版本的“西游记”。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记录他所见扬州寿宁寺经藏院“画玄奘取经一壁独存,尤为绝笔”,这恐怕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玄奘取经图了,可惜扬州的壁画早已荡然无存了,只空留下这一句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字记载。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图就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

开凿时代:五代

洞窟形制:覆斗形顶

主要看点:两铺经变画、慕容夫妇出行图


第12窟位于榆林窟东崖南端,始建于五代,这里的壁画大多是原作,但佛像于清代重修过。此窟是五代时期瓜州慕容氏家族开凿的功德窟,也是榆林窟现存壁画中唯一绘制大型出行图的一个洞窟。


东壁画有巨幅法会场景,描绘的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南壁和北壁的西侧各画有一铺《药师经变》和《西方净土变》,虽然五代时期敦煌艺术已经走向衰落,但从这两铺经变画的细腻笔触中还是能隐约看出盛唐遗风。


两铺经变画的下面分别画有「慕容氏出行图」和「慕容夫人曹氏出行图」,整个敦煌壁画中画有出行图的仅有四个窟,此窟为其中之一。


从构图上看,这两幅出行图显然是模仿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夫妇出行图」和莫高窟第100窟「曹议金夫妇出行图」,但张议潮和曹议金都是归义军节度使的身份,慕容归盈则是瓜州刺史的身份,因此绘制的出行图规模要小得多。

开凿时代:中唐

洞窟形制:覆斗形顶

主要看点:前室和甬道的壁画


第15窟开凿于中唐,但四壁的壁画都是宋代重绘的,佛坛上现存的塑像也是清代重修的,好在前室和甬道的壁画是中唐原作。


西壁门两侧分别绘有文殊变和普贤变,两人的坐骑狮子与白象都是正面形象,这是五代和北宋时代榆林窟比较流行的画法,在莫高窟没有出现过。


前室北壁画有一身造型独特的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居四大天王之首,是镇守北方的护法神,是古代敦煌、中亚一带最受崇拜的神灵,但此窟的多闻天王赤裸上身不着甲胄,反而如菩萨般身饰璎珞,在敦煌仅此一例


第15窟前室共绘有四身天王,但大小不等、风格迥异,猜测画于不同时期,而民众热衷于绘制天王的背后是因为中唐时期的瓜沙地区被吐蕃控制,失去了往日的安宁,人们只能通过绘制天王菩萨来祈求平安幸福。


另外,窟顶南北两侧各保存了一身精美的飞天,不仅姿态飘逸,而且有一种曲线和柔韧之美,因此经常被刊印在莫高窟相关的书籍报刊上。

开凿时代:初唐

洞窟形制:中心塔柱形顶

主要看点:三行刻画题记


第17窟始建于初唐,在宋代进行过重修,此窟中心柱四面及四壁的佛、菩萨及图案壁画均为宋代重绘,因此它的壁画已经没有了唐朝时生活化的情节,转而是完全是程序化的“复制粘贴”法,佛像面部和身材整齐划一。


值得关注的是甬道南壁上的三行刻画题记:“大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廿一日,湖南湘阴县蒋资生,与英国总理教育大臣司代诺当幕游历到此。”这个“司代诺”就是后来在莫高窟和榆林窟攫取大量文物的斯坦因蒋资生就是帮助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中骗得大量的藏经洞写本的蒋师爷、一个中国文化的罪人。

开凿时代:五代

洞窟形制:覆斗形顶

主要看点:六道轮回图、目连变相


第19窟是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也是榆林窟五代时期的代表洞窟之一。中央的佛坛上仅存一尊清代的佛像,主室甬道画有曹元忠和他的夫人翟氏的供养画像。凉国夫人的装扮非常华贵,头戴凤冠,发插步摇,衣服的颜色与曹元忠保持一致,遵从了古代社会“妇人之衣从夫色”的礼仪规定。在莫高窟的第61窟也能找到翟氏的画像。


此窟前甬道南壁还画有一幅六道轮回图。佛教认为人死后会再投胎,只有不断修行,才可以摆脱轮回之苦;佛教还把世界分为六道,三个善道三个恶道。六道轮回图就是图解佛教的六道原理,用大圆轮象征在六道轮回就如车轮一样转动。这幅六道轮回图是敦煌石窟中同类题材中唯一一幅。另外在大足石窟中也有一幅相似的六道轮回图。


在甬道北壁还画有一幅目连变相,讲述的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从地狱救出母亲而出家修行的故事,种种地狱场面绘制得十分详细。

开凿时代:中唐(吐蕃时期)

洞窟形制:覆斗形顶

主要看点:弥勒经变、无量寿经观变


第25窟建造于吐蕃占领瓜州之后,是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也是敦煌石窟中唐时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其中唐代原作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是此窟最大的看点,绘画艺术高,颜色以青绿,表现典雅、清淡之美,而且绘有多个吐蕃生活场景,可以近距离认真观察它的每个细节,被誉为旷世精品。


北壁的弥勒经变以弥勒三会为主体,正中间的初会规模最大,是画面的中心,二会、三会与初会组成“品”字形构图。周围则画了一些佛经相关故事,比如大迦叶献袈裟、耕种图、老人入墓、女子五百岁出嫁图等等,婚嫁图反映了中唐时期汉族与吐蕃族通婚的状况。弥勒经变创造了一幅美好的弥勒世界图景:法界中的佛、菩萨高坐莲台,讲经说法,广度僧尼;人间世界风调雨顺,一种七收,婚丧嫁娶;自然界妙花园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南壁画有无量寿经观变,画面中部以雄伟壮丽的宫殿楼阁来表现佛教的乐世界,在两侧分别以条幅的形式画出未生怨故事和十六观。其中的乐舞场面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的盛况,让我们可以想象唐代流行的“胡腾舞”、“胡旋舞”等舞蹈。无量寿经观变表现了佛国世界的富足美好,对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像十六观这样具体的修行方法,又给人们提供了通向彼岸的具体途径。


点击下方图片参加三月份的赠书活动:

万图路

河西走廊旅图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石窟(10)榆林窟
来到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敦煌市榆林窟简介
敦煌石窟初唐壁画【涅槃卧佛】
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揭秘敦煌洞窟传奇
心远地不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