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行八陉
太  行  八  陉

2014年02月21日




太行山东麓冲扇图



 
 
 



    


               它是被時間冷落的美景。

它是滄桑曆史的現實模板。

它是文化的執筆者。

它是太行八陉。

今天,對熱愛曆史和地理的旅行者來說,太行八陉早已耳熟能詳。

陉,音xíng,即山脈中斷的地方。

中國最古老的字典《爾雅》解釋說,山絕,陉。太行八陉最初指的也許就是太行山脈中八個斷開的山口。但我們今天討論太行八陉,很多時候都在意義上做了陉道的引申。就是說,陉如果是點,道就是線。太行八陉就是以點帶線、由線而發散輻射出的壹個道路交通網絡。因爲山口的存在,就走出了道路。有了道路,就設置出關隘。繼而再生發出建築、城池、名勝等衆多古迹來。

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谷(陉),著名的有軍都陉、蒲陰陉、飛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職關陉等,古稱太行八陉,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山延袤千裏,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山西的許多條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幹河等等,于是形成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谷。

晉郭緣生《述記征》載:太行山首始于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壹曰職關陉,今屬河南府濟源縣,在縣西十壹裏;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兩陉今在河內;第四滏口陉,對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飛狐陉,壹名望都關;第七蒲陰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軍都陉,在幽州。

上下五千年,也許沒有壹座大山如太行山這般,和中國的曆史發生過如此緊密的聯系。今天我們站在曆史和人文的高度,再次審視太行八陉,它早已不再是壹個簡單的地理和交通概念。在曆史、經濟、軍事、宗教和文化等許多層面,太行八陉和巍峨奇峻的太行山壹起,已經成爲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八陉各有特色,有的是佛教藝術的彙集之地,有的是人文山水的世外桃源,有的展現了金戈鐵馬,有的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如此精彩、有趣的太行八陉,正等待著我們去壹壹探尋。

(虹梯关72拐)

第壹陉爲職關陉:主要爲春秋戰國時期,三晉等諸侯國連通都城洛陽的要道。職,戰國時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濟源市東的職城鎮。職關陉的起始在濟源縣西十壹華裏處,關當孔道,因曰職關。職關陉的最後壹關爲現侯馬市南的鐵鈴關,形勢險峻,自古爲用兵之地。

職關陉(濟源--侯馬)。職,戰國時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濟源縣東的職城鎮。職關陉在濟源縣西十壹華裏處,關當孔道,因曰職關。形勢險峻,自古爲用兵出入之地,太行八陉,以此陉爲第壹陉。職者,車軸之端也。職關者,通道僅當壹職(車)之險關也。縱橫家蘇秦論天下形勢時,曾有秦下職道則南陽動的說法,語中的職道就是職關陉。

1994年考古學家在職關陉途中的寨裏村發現曙猿化石,這種生活在4500萬年前的古靈長類動物是否也是人類的起源之壹,曾經引起學界的熱烈討論。另外,舜有可能在職關陉附近生活。孟子說: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耕于曆山,卒于鳴條,這些地名與職關陉有不少淵源。

第二陉為太行陉:在今河南省沁陽市西北三十五華裏處,陉闊三步,長四十華裏。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晉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關名曰太行關。又稱天井關,雄定關。形勢雄峻,素稱天險。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壹。

太行陉名曰太行關又稱天井關,雄定關。爲豫晉邊境第壹雄關,位于晉城南四十五裏,澤州縣南部晉廟鋪鎮(古稱:科鬥店)太行山最南麓天井關村﹐因關南有深莫能測的天井泉三處得名。天井關南延25公裏,分大、小二口兩個關隘達省界,沿途關城、古道、堡寨甚多,現存建築遺址有天井關、孔子廟、星轺驿、橫望隘、碗子城、羊腸坂、盤石長城、古寨等十余處。

天井關形勢險峻。當太行南北,豫晉兩省之交通要道,爲曆代兵爭要地。太行八徑之壹的太行徑。

 “天井關以南幾華裏,所轄橫望隘小口隘碗子城星轺驿等重要關隘,由關隘往南數公裏,就是通往河南,蜿蜒于崇山峻嶺之間險要古道--羊腸坂。太行道又稱丹陉,陉闊三步,長四十華裏。雄踞太行山南端,是太行八陉最爲重要的壹條古代通道。南起河南省沁陽縣西北三十五華裏處,沿陉北上澤州之南的天井關。周圍峰巒疊章,溝壑縱橫,古隘叢峙,是豫北通往澤州的壹條重要交通孔道,曆史上爲南控中原,北抵澤州的軍事要道。形勢雄峻,素稱天險。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壹。

第三陉為白陉:在河南輝縣西五十華裏處。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離最長、最完整的古馬古道。現在棧道上還留存著多處馬蹄印,古道總長五公裏,寬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棧道兩部分組成。據此陉可南渡黃河攻開封,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是個可攻可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白陉即孟門陉,位于河南輝縣的太行山南關山,連接山西陵川縣馬疙當大峽谷,全程百余公裏。太行白陉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壹條大峽谷,谷深千余米,順河床蜿蜒。此陉可南渡黃河,攻汴、鄭,東向山東菏澤、大名府,北窺安陽、邯鄲,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隘。

從河南輝縣薄壁壹路上行,過平甸、橫水河,到達了山西省陵川縣雙底村。這裏是太行山壹條東西長30余公裏的大峽谷,在曆史的煙塵中遠去的山間馬幫,曾在這裏沿著古老的橫水河走了千百年。

在白陉中至今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古老民居和來往于晉豫兩地的商人所居住的店鋪、驿站等。多少年過去了,生于斯、長于斯的山民們仍在這裏安靜地生活著。雙底村就是其中之壹。雖然歲月讓古村落改變了模樣,當年的鼎沸人聲早已沈寂,但徜徉在殘存的老街古巷中,仍能感受到那濃郁的古韻。被歲月打磨得坑坑窪窪的青石板街面,建于清嘉慶年間的祠堂、界碑……都能引起人們對蹉跎歲月的喟歎。

第四陉爲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縣之南和磁縣之間的滏山。是溝通豫北安陽和河北邯鄲與晉的孔道。古人雲:由此陉東出磁、邢,可以援趙、魏。

滏口陉,古隘道名,太行八陉之壹。今河南省與河北省交界的滏山之間,自古便爲重要隘口,直探華北大地。它起始于石鼓山中,處于戰國時期趙國的腹地,這條古道通往長治,途經磁山、響堂、潞城,是在鼓山南部與神麓山對峙形成的峽谷。

據唐《元和郡志》雲:滏山有滏水出,爲太行第四陉。這裏山高溝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滏口陉之所以重要,還有壹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磁州的瓷器。磁州窯之名源于北宋,有南有景德,北有新城(磁州)之說,說明磁州窯當時在我國陶瓷行業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陉為井陉:井陉爲古關名,又稱土門關。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縣的井陉山上。井陉是連通晉冀魯的要沖,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井陉關,要隘名,即井陉口,又稱土門關,古九塞之壹。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縣北井陉山上。又縣西有故關,乃井陉西出之口。古爲太行八陉之壹,是太行進入華北平原的重要關隘。秦漢時爲軍事要地。

公元前229年秦王翦伐趙、公元前204年,韓信破趙的背水戰、公元396年拓跋魏伐後燕,均據此隘。

《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大汾、冥吃、荊阮、方城、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高誘注:井陉縣,六國時趙地,秦始皇十八年,王翦興兵攻趙,下井陉。漢高帝三年,韓信、張耳東下井陉,擒成安君(陳馀),即此地也。陉山,在縣東南八十裏。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進陉......井陉口,今名土門口,縣(獲鹿縣)西南十裏。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

唐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詩:萬裏鳴刁鬥,三軍出井陉。

清譚嗣同《井陉關》:無限蒼茫懷古意,題詩獨上井陉關。

自秦漢至明清,史書記載發生在井陉關的戰爭多達17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將軍韓信指揮的背水之戰。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韓信率軍攻趙,在井陉關外破釜沈舟,背水而戰,士兵因無退路,舍命與趙軍拼殺,最終擊敗趙軍大獲全勝,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以少勝多、名垂千古的戰例。

現在井陉關附近尚有韓信山,山上有鑿石而成的旗杆眼和作戰抛石處等多處遺迹可尋,有關傳說故事多達50余則。站在關口,雖不見當年的金戈鐵馬、滾滾烽煙,仍能體察古代戰場的殘酷和悲壯。關口閣樓附近的古戲樓遺迹、曆代重修關門的碑記、文人墨客的碑刻詩文、照壁牆、韓信廟和關帝廟等遺迹,常使遊人撫今思昔、流連忘返。

井陉關作爲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東出口,既是秦漢以來的軍事要塞、屯兵重地,也是晉、陝、冀三省經濟文化交往的交通樞紐和郵遞驿站。

第六陉為飛狐陉,也稱飛狐口:該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縣北和蔚縣之南。兩崖峭立,壹線微通,蜿蜓百余華裏。古人雲:踞飛狐,扼吭拊背,進逼幽、燕,最勝之地也。

飛狐口又名北口峪、飛狐峪,是太行八徑之壹,被當地人稱爲四十裏黑風洞。其實這是壹條長達100余華裏的大峽谷,蕭蕭然森森然,有的地方還常年與太陽無緣。峪兩邊懸崖絕壁如刀劈斧斫壹般,其雄拔之勢峭麗之狀,在北國確爲罕見,望者無不動魄驚魂!行于峪中,眼前的奇觀勝景更令人歎爲觀止:峪時寬時窄時高時低,時而峥嵘陡壁攔道而立,大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感;時而又峰回路轉陽光從高崖上瀉下,心境又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天如壹條彎彎曲曲的緞帶,上面如花的雲朵顯得很小,倘若遇上陰天,陰風飕飕,兼有三兩聲獸鳴傳來,毛骨悚然者也不乏其人!

然而,險中有奇,奇中有峭,峭中有美,這更是飛狐口別具壹格風光獨有的。瞧,壹線天、壹柱香、八仙洞、插箭峰、箭眼、懸橋等,哪壹處名勝不留下動人的傳說!多少名人學士無不爲之傾倒而後留下墨迹:明崇祯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在他的《飛狐口記》中就這樣來形容這兒的山勢之險要:千夫拔劍,露立星攢。山路回合萬變,如蛛曲蟻穿,高處有天門,深處令人旋踵轉足。清代吳孳昌的詩中又這樣寫道,山似疑神疑鬼爲,人力不當受,贊歎飛狐口大有鬼斧神工之勢派!

飛狐口最險要之處不在關口而在黑石嶺。黑石嶺在這條大峽谷的正中間,距蔚縣城70華裏,距涞源縣城也有70華裏。這道嶺在海拔2000米以上,不長喬、灌木,有的背陰處積雪常年不化。清朝以前這裏有重兵駐守,設守備城堡。城堡旁臨深壑,壑口架吊橋。吊橋壹拉,確有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飛狐口在古代不僅是交通、軍事要地,還是通商的咽喉。所以早有襟帶桑乾,表裏紫荊撮乎雲谷之間,吭背京鼎,號鎖陰重地之譽。曾有這樣壹則悲壯的傳說,至今在蔚縣家喻戶曉:

講的是春秋末期的趙國國王趙簡子想滅代國,遂將兒臣們召集起來說:我有寶符藏于常山(太行山)上,誰得到它,就可獲重賞。別的兒子騎馬進山尋找,均失望而歸,唯有趙襄子回來說找到了。父王問其寶符在何處?他答曰:在代國。從常山走飛狐口征服代國,就可得到寶符了。後來,趙襄子將其姐嫁于代王,又在壹次酒宴中將其姐夫殺害隨即吞並了代國。其姐深感亡國亡夫之痛,于歸趙途中自刺身亡。

楚漢戰爭中,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大敗,欲退守關中。他的謀士郦食其分析了天下形勢,反對西逃,提出東塞太行山險,北踞飛狐之口,南守白馬之津的建議。劉邦依計而行,果然大敗項羽。

第七陉為蒲陰陉:東漢時改爲曲逆縣,在今河北省易縣西紫荊嶺上。山嶺有紫荊關,亦稱子莊關。宋時稱爲金陂關,元、明以來始稱紫荊關。其地峰巒峭峙,仄徑內通,是達山西大同、代州之軍事要隘。今由自山西太原經代州、靈丘、涞源、紫荊關、房山縣達北京永定門的鐵路所代替。

蒲陰陉,古人把它列爲太行八徑的第七徑。從易縣西通涞源、山西靈丘,從靈丘往北就壹路直抵大同了,已然便是蒙古高原的邊緣。所以,這條通道在古時就是壹條現成的進軍路線,北方高原的騎兵,南下大同,經此可直逼河北內地。

蒲陰陉起于河北易縣,至涞源與飛狐陉銜接。這條古道實際上也就是拒馬河上遊的河谷。這裏已經相當靠近北京了,曆史上這裏發生的戰事,大都是直接爲了爭占北京。扼守此陉的是紫荊關,關城在易縣城西面的太行山脈紫荊嶺上,以山上多紫荊樹得名。紫荊關初置于漢代,原稱五阮(或五原)關,北魏又稱子莊關,宋稱金陂關,金、元後沿用紫荊關名迄今。蒙古攻金時,金死守居庸關不得入,即南下取紫荊關,然後北上。明正統年間,蒙古瓦刺部曾取道紫荊關入侵北京。明嘉靖年間,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騎兵從大同南下,急攻紫荊關,爲明軍所敗。

第八陉即爲軍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之居庸山。古名軍都山,軍都陉有關曰居庸關,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又稱軍都關。北齊稱納款關,唐曰薊門關。其地層巒疊章,形勢雄偉,懸崖夾峙,巨澗中流,奇險天開,古稱要隘。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晉北去內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軍都陉,又名關溝,太行八陉之八。所說的,把居庸關,乃《呂氏春秋》之《有始》篇、《淮南子》之《地形》篇中都提到天下九塞之壹。這裏山高谷深,雄關險踞,景色秀麗,是北京去懷來、宣化、內蒙古草原的天然通道,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狹義上的軍都陉不長,從南口到北口八達嶺關城,也就二十來公裏,徒步4小時就能走壹遍。但現在這兒交通太發達了,鐵路、國道、高速路、隧洞,好是好,不過卻破壞了不少原汁原味的關溝七十二景,也很難找到在飛狐陉大峽谷底前行的奇妙感覺。廣義的軍都陉出八達嶺隘口,在北邊的大海坨山和南邊的老虎嘴山之間的懷來谷地西行,還是有不少可看之處。

首先是岔道城,這是八達嶺關城的前哨陣地。這兒目前是個小村,尚未修複,殘存老城仍可見。再往前是石峽原汁原味的老長城。公路在西撥子分成南北兩路繞官廳水庫而行。南路過了康莊不遠就是古驿站榆林驿小村。村中那些當年磨軍糧的老碾子、栓馬樁、古樹及只剩夯土的老城牆,很有看頭。再往前不遠就到東花園,那兒往南的公路壹直通到橫嶺長城、鎮邊城。此處未修複的老長城比石峽更夠味。再往前到小南辛堡鄉大古城村,從這兒到官廳水庫邊能看到秦漢上谷郡遺址的城牆廢墟,上谷郡當年是秦始皇統壹中國後設立的三十六郡之壹。過官廳到涿鹿縣礬山鎮古城,就是黃帝與蚩尤之間爆發涿鹿之戰的遺址了。這兒十分密集地分布著黃帝城、帝泉、蚩尤寨、定車台、八封村等三十多處當年黃帝與蚩尤活動、交戰的遺址。北路大家更熟悉了。過了延慶,路邊經過上下坂泉村,有學者說這兒是炎帝與黃帝展開坂泉之戰的地方,村後就是古戎墓葬陳列館和松山森林公園。過了張三營是古崖居,前幾年這兒還沒設卡收費時,我曾在這些不知是春秋時山戎還是五代時奚人打鑿的山洞中的壹個住過。過了狼山是土木堡小村,這兒是明代土木之變遺址,是明英宗和宦官王振瞎指揮、50萬人愣讓也先兩萬人馬打敗的地方。有古敵台和紀念當年戰爭中死難者的小廟。土木堡往前的懷來小城是董存瑞的故鄉,路口有他的雕像。懷來老城門洞還在。然後是新保安,平津戰役中全殲敵主力35軍的地方。過了新保安是雞鳴驿,國內最大的古代軍事驿站。城門、老牆、古民居,相當有味。旁邊是雞鳴山,海拔上千米,是遼國蕭太後的花園……沿著軍都陉前行,壹路可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現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今的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鐵路變成了通途,昔日的軍事關隘已成爲經濟建設的大動脈。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興趣的朋友,還是了解一下比較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咽喉要道 兵家必争——太行八陉
宋与北汉交通道路研究
万里茶道上太行——穿越古今的传奇
太行八陉略图
绝壁天险中的太行八陉
穿越太行山之太行八陉分布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